2023-09-15 10:38:52 | 寻车网
特斯拉 中国官网5月2日消息,特斯拉 Model 3 在中国的售价涨至23.19万元,此前为22.99万元;Model 3高性能版涨至33.19万元,此前为32.99万元;三天后,特斯拉宣布,全新 Model S 及全新 Model X 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000元。
四天内两次涨价,“价格屠夫”特斯拉的反向操作让外界一度很迷。同时,也被外界视为,年初以特斯拉率先降价打响的价格战暂告一段落。
外界对此解读不一,其中认为“特斯拉一季度财报数据没有达到预期,通过涨价推动毛利率回归正常”的言论居多。但这也实属正常,毕竟从财报来看,一季度特斯拉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4%;整体毛利率为19.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9.1%和上一季度的23.8%;单车销售毛利率仅为18.3%,较去年同期的29.7%已跌超10个百分点。
事实上,深受“价格战之害”的不仅仅是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国内已上市的几家乘用车企业财报,只有鲜少几位实现了利润增长,多数利润呈现下滑态势。
1
价格战的背后
年初,特斯拉率先掀起了汽车行业“降价潮”,最高降幅为4.8万元,而后引来全行业争相跟进降价,行业内卷激烈。根据不完全统计,本轮价格战参与品牌已超过40个。但降价并未能救市,根据中汽协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
销量不振和参与价格战跟风降价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2023年一季度国内上市乘用车企业的财报“好看”的寥寥无几。
如 长城 一季度实现营收290.4亿元,同比下降13.6%,环比下降23.3%。业绩层面,归母净利润实现1.7亿元,同比下降89.4%;如 上汽集团 ,一季度营收达到1459.16亿,同比下滑了20.03%,销量累计为89.12万辆,同比下滑了26.99%。
另外,北汽蓝谷、赛力斯、 海马 几个“亏损常驻户”在一季度中也意料之中的持续亏损,三者的亏损分别达到了8.92亿元、6.25亿元和5210万元。从结果上来看,价格战并未对汽车销量和车企的盈利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曾经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转为持币观望,被迫入局的车企,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的同时品牌形象也遭受冲击。
但也有逆势上扬者,如 比亚迪 实现营业收入1201.73亿元,同比增长79.83%;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的业绩;如 长安 实现净利润为69.7亿元,跑出同比增长53.65%的好成绩。
2
后价格战时代,如何重塑品牌
通过上述数字可以明白一件事,“价格战”不是救市良方。相反,它使车市销量下滑、新产品定价系统紊乱、消费者持币待购、车市洗牌加剧。如果任其发展,势必会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反观当下市场,本年度的时间条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从目前已公布的销量来看,多家车企的一季度销量和品牌的年度销量目标相较,相差的不仅仅是三分之二那么简单,甚至有多家企业只完成年度销量的20%不到,车企们的销量压力不言而喻。
如何面对后价格战时代?我们认为,汽车品牌与其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不如结合自身企业优势,通过市场洞察、技术洞察以及心智洞察的方式成功开创细分市场爆款,以此掌握定价权,避免陷入行业内卷。而在当前市场中,已经有品牌做出了相应的举措。
如长城蓝山,以全新的产品定义和技术升级驱动市场。根据长城汽车4月份的产销数据,蓝山自4月13日上市,仅用5天时间便取得超过5000台大定订单,4月25日开启交付后,4月实现销量1050辆,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如比亚迪 仰望 ,汇集比亚迪集团最极致的技术应用、最前瞻的技术构想,以及最深度的垂直整合,造就了它成为 上海 车展“最难目睹真颜”的产品,也造就了它在上海车展人气爆棚的现象级表现。比亚迪官方宣布,仰望U820天订单成功破30000台。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对相同的竞争环境,蓝山、仰望之流它们用产品实力和技术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市场中的存在和发展价值。这些品牌的车型价格并不是所在细分市场中最低的,但综合产品实力后的“品价比”,反而让消费者更愿意为其“买单”。
这充分表明,当前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与过去外资品牌瓜分燃油车品类、而自主品牌只能扮演拼命追赶者的局面大不相同。我国在新能源市场中通过持续不断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叠加科技、智能的心智资产,已成为新能源品类中的高阶市场。而这,正是自主品牌发力的机会,也是合资品牌需补齐的短板。目前,如 丰田 、 大众 等头部合资企业抢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决心有目共睹,它们在集团范围内均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相信合资品牌在未来两三年内,也将有具备强劲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入场,势能不容小觑。
3
结语
此轮价格战之殇已经深深传递给了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人。在短期的市场策略逐渐退场后,接下来,合资品牌想要快速扭转在新能源领域的颓势,自主品牌想要在新的赛道脱颖而出,必须围绕用户需求,通过创新驱动,打造出差异化且有竞争力的产品。当企业将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通过产品和技术驱动向前的时候,市场才能得到真正的良性、有序发展,这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前进同样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回归良性竞争,共同推进行业的繁荣发展,才该是后价格战时期中国车市该有的样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寻车网
今年的七夕很有看点,朋友圈异常安静,偶然出现个别秀恩爱的动态也被选择性无视;营销号还在努力营销,可是评论区完全没有浪漫与悸动,有的却是不再隐藏情绪的激动,只不过基本上都在骂“舔狗模式”。
鹊桥会成了辩论场,男生们也开始要礼物。
没人送礼物就自己送自己,对于这种变化只能用四个字来评价:干得漂亮。只是没有想到这届小伙子们如此的耿直,在各种情人节变成“情人劫”之后,在送礼物变成“要礼物”的时候,被物质价值直接衡量的情感确实不要也罢。
能明码标价的情感注定一文不值,这种设定充分体现出现代人的情感和道德的缺失,反之,拒绝做“舔狗”反而是一定程度的捡起了人格。早就知道今年的七夕会是这种结果,所以昨天一天一直在等待车企的动态,看一看是否还会有车企敢于拨动消费者的逆鳞。结果还好,至少一线汽车品牌在线上没有敢于继续炒作七夕,包括某拉汽车;其实说男人的消费能力比狗还不如的正是这个品牌,所以这个汽车品牌才会进入一个较长的低谷期。
“终于可以收割男性的韭菜”是七夕当天最多见的评论,似乎女性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支撑,包括汽车这种奢侈商品;然而客观上并不是,那么怎么会有企业的营销团队要在非七夕的时候也去往这个方面搞营销呢?究其原因还是车市内卷太严重,每个品牌都想要也需要找到突破口,可是根本问题不解决,车企做什么都是无用功。
消费疲软不只体现于七夕这一天,平日里似乎也有这种感受。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曾经喜欢灯红酒绿的年轻人开始健身,只是这种健身普遍不是在健身房,而是在每座城市里的开放公园里;没有意义的聚会也在减少,有时间的时候看看书或者刷刷小视频,感觉这些人就像是一座座孤岛,孤岛上的人刻意低下头不去看远方,可是他们的内心真的不憧憬吗?
食色性也,人嘛,喜欢的、追求的其实都差不多,也都很原始。
其实不是这些年轻人排斥七夕,排斥伴侣,亦或者排斥奢侈品和汽车;只是已经被过度透支了,在过去的三年里出现了多种消费刺激政策,具备消费能力的人已经消费,而客观上经历了只出不进或进少出多的人则不得不理性。所以并不是人们不愿意为七夕买单,亦或者为房车买单,只是失去了那个能力而已。
然而心态的恢复可以很快,消费信心并不难激活。
相信换做任何一个人现在中了五百万,当天就会考虑换房买车;归根究底还是口袋空了,否则谁都会享受,谁都愿意找个伴侣。那么抚平逆鳞的正确操作就是让口袋鼓起来,其他都是空谈,以汽车行业为参考,现阶段的市场支持是换车人群;在经历了出多进少之后如果能切换为进多出少,不用多久就会恢复换车计划,反之,仍旧是出多进少的持续消耗,换车预算也会被消耗。
同时汽车行业自身也存在问题,进入2023年里以来的第一个车圈重磅消息就是大品牌的降价,随后是第一季度末的车圈价格战;价格战带来的看似是对消费者的利好,可是也会一定程度的造成消费观望情绪,因为今天可以降几万、明天还能降,在消费行为上,普通消费者其实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所以想要激活汽车市场必须稳定车辆的价格,但又不能超出准用户的“口袋平均储量”,这是相互矛盾的。只有将车辆的均价和平均储量拉平,届时再设定出天花板价和地板价,也许这样才能让车市重新进入加速状态。
于是第二轮价格战又开始了,近期有诸多知名品牌的车辆在调价。
可是优惠幅度较大的往往是燃油车,这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导致的必然结果;但是现在又已经是汽车电动化完成鸿沟跨越的阶段(参考鸿沟理论),燃油车被淘汰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此时选择燃油车似乎显得不够理智。而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价格仍旧偏高,所以看似汽车价格战打的很激烈,可是却没有很理想的选项。
也许只有让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逐步下降,均价和“口袋平均储量”持平才能真正的激活车市活力;对于车企而言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一步步的往下调整售价,或者等待“口袋平均储量”慢慢上升。等待的代价太大,怕是没有多少车企等得起,那就加速价格调整吧,下一阶段需要的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体的第三轮价格战;一旦开启则能逐步拉升车市活力,反之,估计今年的车市总结一定能用“还不错”评价,因为总会比明年好一些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价格战如何应对的相关内容。
1. 如果价格战是由于一些小企业发起而不足对行业产生大的影响时,企业可以不予理会,避免企业盲目卷入对企业造成危害,但要保持警惕,看其它企业是否会跟进。一般情况下,大企业是不会上当跟进的。但是如果大企业跟进,那就要另当别论。16家车企签署《承诺书》价格战真要结束了吗?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可以用“轰轰烈烈”一词来形容,但这并不是指销量,指的是价格战。今年初,特斯拉率先降价,打响了车市价格战的第一枪,随后不久比亚迪一大波冠军版车型跟进,将紧凑型插轿车起售价拉低到了9.98万元,紧接着就是燃油车的“崩盘”,到最后甚至连蔚来都开始降价了。这场价格战对于车企的利润其实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
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现在是买车的最佳时机?要说近段时间汽车行业里面最热的话题,估计就是“降价促销”。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打响新能源降价第一枪后,湖北与东风系汽车品牌的“政企补贴”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价潮,并把降价的战火从新能源领域引到了燃油车领域。这波降价潮波及的范围之广泛、降价幅度之大,是此前比较罕见的。湖北这波降价潮的持续蔓延,也引发了汽车市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的车企选择
汽车价格战,叫得停么?还在持币观望买车的「等等党」们,可能要暂时退场了。7月6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在内的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汽车价格战,叫得停么?还在持币观望买车的「等等党」们,可能要暂时退场了。7月6日,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重汽、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控股集团、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特斯拉在内的16家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16家车企签署承诺书,价格战或将终结,汽车市场秩序稳了?日前,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16家车企联合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其中一条“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内容,引起了网络的一片热议。不过,承诺书签署后中汽协认识到“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有违《反垄断法》精神。中汽协及时发布了声明,并删除了承诺书
如何应对顾客“讨价还价”?重点强调产品的优势特点;运用反问的方式化解顾客的顾虑;合理判断顾客故意提出“假价格”;对于价格上绝不轻易松口;要设法摸清顾客的底价;将顾客的关注点转移到产品的品质上来;最后出价法。为了能够使顾客能够接受价格两个方法:方法一:需要将产品的优点进行证明,让顾客放心购买;方法二:一定要抓住顾客的需求以及对产品的利益点,让顾客心里觉得这个钱花的值,因此我们要找出顾客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明显提升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为44.4%,较2020年上升了6.0个百分点。2021年在各系别市场中,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至44.43%,提升了6.01个百分点。除此之外,美系和法系车市场份额也均有所上升。前七企业销量均有所上升2021年在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
为什么汽车的价格会这么贵?其影响因素是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为自己以后不能买上车而感到烦恼,许多人想我们的国家不是越来越发达了吗,按理说汽车将会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会有汽车的,而汽车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低的,不会这么贵。今天我就来简单地来总结一下汽车越卖越贵的原因:第一、汽车市场依然缺少芯片;第二、现代人的消费升级了,有钱的人越来越多了;第三、新能源汽车越卖越好,传统燃油车只能涨价。那么影
2023-09-03 00:18:36
2023-09-02 08:35:31
2023-09-12 19:00:05
2023-08-28 19:01:47
2023-09-11 20:38:02
2023-09-25 09: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