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9 18:38:56 | 寻车网
撰文
/ 吴 静 孟 为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
“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
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于1个吉利和2个长城的总营收。
相比比亚迪财报会上展现出的意气风发,吉利财报会以谈不足、找差距拉开序幕,反思成为财报会的关键词之一。
相比前两家,长城汽车的财报沟通会就更中规中矩一些,但和吉利一样,长城汽车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了当前自己乃至全行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财报会上,比亚迪意气风发,吉利躬身自省,长城继续谋求稳健前行。可以说,从自主三强的财报中,我们也可以读懂中国汽车品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长城内线求稳,外线加速转型
长城汽车是自主三强中最晚发布财报的车企。
3月30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373.4亿元,同比增长0.69%;实现营业利润79.67亿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
2022年度,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总额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收入的8.87%。其产销分别实现111.16万辆、106.17万辆,其中,海外年销售17.22万辆,同比增长23.09%,创历史新高。
长城守住百万销量大关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单车平均售价、毛利率分别达到12.94万元、19.37%,同比增长2.29万元和3.21个百分点。
2022年,长城汽车销量下滑、净利润反增,这归功于企业品牌高端化建设的成功。2022年,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到86.17%,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
2023年,长城汽车预期销量目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达到40%左右的渗透率,约60万辆左右。此外,长城汽车还计划在欧盟、巴西以及东盟做品牌的深耕以及销量的布局,海外销量目标在25万辆。
盈利预期上,长城汽车CFO、董秘李红栓表示,长城汽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将坚守两个维度,以保证长城汽车继续保持在行业中上游水平。
其一是基于技术迭代带来的降本和品牌力的提升;其二是保持长城汽车在多个细分市场品类第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持续贡献现金流和较好的利润。此外,长城汽车还打造了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特别是在三电领域的整体布局,来保持自身的盈利能力。
从盈利能力上来讲,长城汽车一直在整个市场处于中上游水平。2023年对于整个的市场表现,由于价格战,以及对新能源新序列、新渠道的打造来讲,长城汽车表示,他们将做部分资源预留,对2023年整体的净利润预期在60亿元的水平线上。
谈及如何发力新能源,长城汽车首先对市场进行了新的划分和判断。长城汽车CEO穆峰表示,过去五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是哑铃型结构,从燃油车市场空白的A00市场以及30万元以上更具盈利性的两个市场率先起步,但现在竞争已经来到了腰部的核心带竞争。
长城汽车判断,目前在1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将划分为三元化市场:一是以18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原先是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市场,随着市场向新能源转型,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产品正在用电动化、智能化和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驾驶体验,开始和合资直面竞争,并且市场新能源化正在加速。长城汽车的魏牌将会以蓝山等多更车型参与这一级别市场的竞争。
二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产品在14万—20万元,以新能源和燃油车的同价策略,成功开拓了这一级别的新能源市场。这个市场,无论是消费者体验还是销售数据上看,都已经表明新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同时,新能源在14万—20万元市场的发力,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下降可能带来更多的价格策略调整,会使目前主销在12万—14万元的燃油车主价格带下移1.5万—2万元左右,构成第三层级的传统燃油车市场,这个市场会不断被挤压,但短期内不会消失。
针对哈弗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很强的燃油车品牌认知,长城汽车在哈弗的市场策略上划分为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
内线作战,即哈弗品牌要巩固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外线作战则是哈弗新能源实现独立的产品序列和独立的产品渠道,在产品端、消费端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认知。
“哈弗的整体转型保持一种平稳的节奏和有序的动作,不会因为突然的市场转变而非黑即白,这会给公司整体经营,品牌的整体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更偏向既兼顾了第一性原理和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考虑到了相对稳健的一个战略。”穆峰说。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
“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22.8%(经销商体系),假设并入经销商体系的费用,比亚迪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特斯拉第四季度25.9%的毛利率(直营体系)不相上下,甚至表现更好。考虑到平均售价更低的因素,比亚迪整车成本管理显著的优于特斯拉。财务是最理性的考试题,这个答卷非常优秀!”
3月2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微博如此评价比亚迪的2022年成绩单。
3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2022年财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一经公布,便引起行业关注。无论是从销量、营收、净利润,还是从市场份额等各方面表现来看,这都是比亚迪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好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022年度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百亿为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且去年第四季度也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历史之最。自此,比亚迪也彻底撕掉“增收不增利”的标签,开启狂赚模式。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钱?
作为中国汽车第一股,比亚迪的总营收几乎是吉利、长城和蔚小理的总和。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业绩公告中将其归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6.35万辆的全年销量打败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其全年营业收入为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长445.86%。
从主要业务板块来看,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76.57%;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988.1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23.3%。
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交付量、总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等维度看,比亚迪在国内车企阵营中均遥遥领先。
对于车企而言,毛利率有多重要?在今年3月初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李想将毛利率称之为企业的经营的“血液”。他表示,对新能源汽车公司而言,毛利率在20%以上才能保障长期健康发展,企业才可以“不怂”。“特斯拉即便是大规模降价,也能保持20%的毛利率,比亚迪也做到了。”
2022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为20.39%,同比提升了3.69个百分点。如果以净利润除以销量初步计算,2022年比亚迪“卖一辆车赚9000元”,与2021年的“卖一辆车挣5000元”相比,其单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以比亚迪过去5年的净利润为例。
2017年-202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40.66亿元、27.80亿元、16.12亿元、42.34亿元、30.45亿元,共计157.37亿元。这也意味着,比亚迪2022年一年的净利润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录得166.22亿元,过去一整年,比亚迪几乎平均每天日收11.62亿元,日赚超4500万元。
7年前乃至2年前的比亚迪,还陷于50万辆的魔咒中不能自拔,传统燃油车腰斩式下滑,新能源汽车增长发力。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字中找到答案: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碰上新能源汽车井喷的大市场,这是它一骑绝尘的最重要原因。
汽车商业评论以同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为例。
回溯过去6年的数据,吉利和长城基本都是波动式渐进发展,而同一时间段,比亚迪几乎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2022年,无论是销量、营收还是净利润,比亚迪都是5年前的4-5倍,且越往后,与吉利、长城的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不仅实现反超且远超过长城和吉利。
今年开年,新能源车降价抢份额,燃油车降价求生存,面对激烈的“价格战”,王传福则表示,在10万―20万元的产品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但公司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活路。”面对竞争,比亚迪的策略分别是快、技术和战略。
吉利主动反思
“我们吉利汽车丢掉了中国民族品牌第一的宝座;在新能源车发展的道路上,被我们最优秀的同行拉开了距离;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股价从最高时候36港元,掉到今天收市的9.5港元,差距不可谓不大。”
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2022年财报会上,吉利控股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主动反思,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从产品到销售渠道都有明显不足。没有虚与委蛇,也没有拐弯抹角,坦诚的自省和反思贯穿整个沟通会。
比亚迪的一骑绝尘让竞争对手们都倍感压力,吉利认为其在电气化转型的步伐较慢,未能延续其在燃油车时代的市场优势。寻车网
吉利的反思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丢掉了自主一哥宝座,二是新能源汽车被领头羊甩下,三是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桂生悦表示,此前吉利的产品存在问题,比如其去年推出的帝豪L插混版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其没有快充。另外,吉利在新能源产品上的销售上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还在一个渠道中销售。“帝豪L这样不太成熟的混动产品,以后不会发生了。过去几年我们落后别人,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也在坚守战略定力,既要着急又不能太急。”
盈利能力是吉利的短板,根据吉利在2022年46亿元的净利润可推算出其单车利润大致为3244元,大约是如今长城的一半,差不多是如今比亚迪和巅峰期长城的1/3。
但吉利的财报其实算是相当不错,2022年销量143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吉利品牌112万辆,领克18万辆,极氪7.2万辆,睿蓝5.6万辆。新能源汽车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300%,新能源车渗透率从上年的6.2%增长到22.9%。
其全年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52.6亿元,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毛利率14.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平均单车收入同比增长近三成达到10.3万元,单车毛利润则增长11.1%达1.75万元。
相比绝大多数传统车企出身的友商,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亮眼。2022全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28727辆,同比增长超300%,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
这本来是相当亮眼的一份财报,怎奈友商一飞冲天,其他厂商的转型之路都被卷入“快进”模式。
吉利今年的“快进”包括2月23日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产品被重新梳理为三大系列:吉星系列专注燃油车,几何系列专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银河系列主打15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能源市场。
在业绩发布会现场,吉利汽车管理层也透露了公司2023年的各项目标。销量方面,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较2022年翻番。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8月销量超15万台,新能源站稳脚跟,银河系列出其不意
短短几年时间,
比亚迪
已经蜕变成为真正的自主品牌领域老大,尤其在新能源圈子里统治地位基本奠定。不过其他自主品牌回过神来也在快速跟进,最近8月份
吉利汽车
总销量152626辆,虽然相比比亚迪单月超27万台的销量还有差距,但增长的势头也很明显,特别是同比去年8月大概增长了25%。
从细分销量来看,吉利汽车8月份新能源产品销量达到47299辆,别小看这个数据,这意味着吉利汽车转型新能源大趋势已经站稳脚跟,单月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31%。相比同样是第一梯队自主品牌的
长城
汽车,长城8月份总销量超11万台,但新能源车销量只有2.6万辆,所以从大形势上来看,吉利汽车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
其实吉利前两年也面临长城汽车同样的困境,基于传统成熟燃油车型开发了不少新能源版本,但是吉利
星越L
新能源版本也是不温不火,就像
哈弗H6
新能源版本一样,传统燃油车很能打,但变成了新能源车之后反而没什么存在感。
比较关键的是迅速调整策略打造了银河系列车型,其中吉利
银河L7
可谓是出其不意,这款车正式上市之后迅速月销过万,最近8月份销量达到11117台,相比
哈弗枭龙MAX
表现明显更好。为什么这款车能迅速红?
首先产品定价直接走亲民路线,
吉利银河
L7起步指导价13.87万,在这种情况下尺寸定位虽然是紧凑级
SUV
,但车身总长4700mm,实际轴距达到2785mm,空间表现接近中型
SUV
的体验,所以不少消费者实际体验了试车之后,被后排大空间吸引。
在造型设计方面,吉利银河L7跳出了原来的家族设计风格,既然打造新能源系列产品,那就要拿出新能源的样子,外观设计明显更简约,车内就主打大屏幕科技感,搭配了悬浮中控大竖屏,副驾驶一侧还有单独娱乐屏幕,
高通
8155芯片也没有缺席。
吉利银河系列动力系统配置也很讨巧,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搭配3DHT变速箱,系统综合输出功率可以达到287千瓦,综合扭矩输出535牛米,让一款车在比较亲民的价格里拥有了原来燃油车领域高性能V6发动机的表现,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300公里,这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既想要电动车的高性能和较低用车成本,还想避免里程焦虑。
总体来看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势头不错,尤其银河系列根本不吃闲饭,第1款车型L7迅速月销过万,第2款车型L6目前订单数量也超2万,这个系列会成为吉利新能源的杀手锏。
问题来了,你觉得吉利哪里不如比亚迪?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车迷一起讨论!花一秒点关注,交一生好朋友!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写文不易,期待看官们一键三连。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孔明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车市要变天,车企也开始寻求更多的方式来抵御风险。5月9日,
吉利汽车
与
长安
汽车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
长安和吉利迅速结盟,有点出人意料。尽管车企之间的各种联盟层出不穷,但初闻长安和吉利的故事,直觉上还是颇为不习惯。要知道,这两家车企的产品定位及目标用户较为相似,说为“宿敌”并不为过。而且在不久前双方还因设计问题爆发“抄袭门”事件,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化干戈为玉帛”,令市场颇感意外。
显然,双方希望通过未来新业务展开合作,抵御市场风险,产生“1+1>2”的效果。但话说回来,轱辘哥同时认为,合作是否就一定能打好未来的仗也很难说。首先,新业务层面的合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另外,车企之间普遍有面和心不和的现象。那么长安和吉利的合作,是否又会再步后尘呢?
长安结盟吉利,联手合拓新格局
对于长安和吉利的结合,很多业内人士的反应是惊诧——这是“宿敌”结盟。当然,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当下的汽车产业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车市面临销量增长乏力的困境;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向新四化转型。于是,在车市寒冬与行业巨变的双重力量交织下,抱团取暖在此时不失为一种最优选择。
虽然长安和吉利都是国内前五的车企,目前都不存在生存压力,但市场内卷带来的成本增高,利润减少,谁都不能避免。正因如此,在这种环境下,车企之间的合作如果不能广泛而深入,很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安和吉利深谙此理,所以我们能从合作协议中看到,合作项目可谓是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双方目前所有的业务范围。其中,智能化电动化是双方合作的重点。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产品安全等进行合作。而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
在轱辘哥看来,长安和吉利各有优势,长安的强项在于全方位技术研发,新能源上下业务链的打造;而吉利强在效率,以及旗下多品牌之间形成协同共享优势。虽然双方不涉及资本层面,但仍可实现诸多优势互补,至少可通过供应链整合及研发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显然,双方目前都面临新业务的发展瓶颈。现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技术路线不明确,没有那么多钱去做试错,形成联盟后能分摊研发成本。而这也是长安和吉利,在未来的合作中,可以预见到的。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有准备、有目标、有决心的强强联合。
车圈掀起合作潮,但真正共赢少
在长安与吉利合作获得盛赞的同时,对合作的质疑声也浮出水面。从理论上说,愿望挺美好,合作进行的时机也正当时。但在现实中,抱团不一定能取得了暖,从过去车企之间的合作案例来看,真正因为合作做强的个体并不多。
其实,近几年车企们抱团取暖现象非常多见。比如国际车企之间,
大众
和福特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的联盟合作;通用与
本田
在动力总成研发以及出行领域进行合作。自主品牌方面,
一汽
、东风和长安三大央企组成的T3出行联盟;
广汽集团
前后与
奇瑞
、
上汽集团
达成战略合作;造车新势力
蔚来
与
小鹏
在充电网络达成合作。然而,从效果来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此次长安与吉利之间的合作,是否也会“雷声大雨点小”,还有待检验。
毕竟合作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资金不足、沟通不便、无法融合等,都会导致项目落地困难的情况。当然,有合作必然就有分歧,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如何在合作中学会信任对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长安和吉利两个如此大体量的汽车集团,能够在第一时间破除层层障碍,走在一起相互合作,一来说明他们有足够的决心,另外也反映出两大车企领导的前瞻眼光。
长安和吉利的合作,绝不是所谓的“抱团取暖”,而是在降本共盈的基础之上博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经历了越来越多合作失败的案例后,我们更希望看到两家大企业能够在更大的格局下进行共创与探索,共同为市场创造价值。
无论是智能化电动化,还是出行领域的布局,这次合作内容均是两家车企深耕多年,且均取得初步成果的领域,因此双方的合作,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成本的降低。希望长安和吉利的合作接下来能有更大突破,实现中国自主品牌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跨越。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大军。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如下:1.吉利远景X5该车拥有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基础版12.98万元,豪华版13.98万元。2.吉利博越ME7该车也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比亚迪和吉利,中间隔着两个长城撰文/吴静孟为编辑/张南设计/师超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
比亚迪和吉利,中间隔着两个长城撰文/吴静孟为编辑/张南设计/师超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
吉利银河L7新能源时代的个性之美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时代,品牌越来越多,新车层出不穷,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升级。然而在热热闹闹的新能源汽车潮流中,人们发现,车型的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化,大同小异,甚至让人产生眼盲之感。所以,如何给消费者呈现一款好产品,对于汽车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极大地挑战。所幸的是,吉利的设计师团队从未让人失望。美,是一种听起来有些抽象但是又很直观的东西。吉利银河L7的设计之
多维度解析吉利银河L7,月销超万台,插混界又出一爆款车型现如今汽车市场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在这个品牌多、车型多、定价又大致雷同的市场环境下,能在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车企除了品牌影响力以外以外,还真得有些过硬的实力。近期小编发现,有一款车在上市首个完整月的销量就达到9000多台,在7月份的销量更是突破万台(7月销量10058台),它就是吉利银河L7,该车车共上市5款车型,起售价13.8
节后买车指南:这几款轿车颜值高又智能,最低才8万元出头对于国人来说,虽然很多人对SUV钟爱有加,但是轿车低重心、低油耗以及灵动实用等特点,仍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近几年,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与新能源化趋势下,一些品牌车企推出了不少纯电、混动轿车,让轿车种类更加丰富,极大地提升了国内轿车市场的繁荣。在这里《车壹圈》就为大家推荐几款今年上市的新款轿车,看看是否有你喜欢的车型。银河L6:
吉利汽车9月销量,总销超17万创新高,银河破万新能源爆发一般来说,金九银十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旺季,也是很多人买车的好时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新能源版块发力。在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各大车企也陆续公布了9月份的销量数据。根据吉利汽车官方披露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超过17万辆,达到了170472辆,创下历史新高。优异的成绩单也让
7月销量过万,吉利银河L7能“打败”宋PLUSDM吉利一直都是以创新为主,在这个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阶段自然也不甘落后。而就在7月份销量排行榜上,吉利银河L7以月销10058辆的成绩,名列7月份紧凑型插电式混动SUV排行榜第三名。而排名第一和第二名则是宋PLUSDM-i和宋ProDM-i车型。不过,虽然吉利银河L7目前的销量相比宋PLUSDM-i车型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但作为新
2023-11-17 23:12:54
2023-11-17 02:43:47
2023-11-14 00:43:02
2023-11-11 21:59:12
2023-11-13 0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