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23:53:31 | 寻车网
陷阱一:众筹低价购豪车
近年来,众筹的概念还是挺火热的,而且最开始也是深得大家信赖的,当时“罗尔众筹救女”的事件也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不法分子们也将目标瞄准了众筹,开始利用众筹来实施行骗,以“众筹低价购豪车”的概念,欺骗消费者。“花4万可买到12万的新车、8万可买到24万的新车”光这噱头就很容易吸人眼球了,而所谓的“众筹低价买车”就是利用预付少额款项的圈套,吸引消费者加入所谓的众筹车友会,每年缴纳1000远会费,并且未来5年或10年间,每人每年需在车友会内消费至少2万元(例如车辆维修、保养、保险、加油等服务项目),而且该公司还会在5年或者10年后以当时的购车价格全款回购车辆。
其实这类所谓的“众筹购车”,就类似于“庞氏骗局”的手法,变相的利用集资贷款的模式,发展成拉下线的传销模式,这些公司会通过收会员来圈钱,而先进入者在幸运提车后会成为样板,然后开始呼吁身边的人加入,进行类似“传销式”地发展下线。
陷阱二:3年全额返购
这个套路还是比较简单的,一些骗子公司冒充中介公司,打着“3年全额返购”、“零租金租赁”的旗号,开展车辆销售及租赁服务,吸引消费者通过他们来向4S店或者经销商买车,3年后车主可以通过该公司,申请全额退款拿回当时的买车钱。
在哄顾客的时候,这些公司一般都会说成是团购价、4S店返点消费、维修保养或者是手续费等,在中间赚取一些差价,虽然听着很有吸引力而且感觉也是挺正规的,但是等到3年期限到了,消费者想要退款还车时,这些公司早就携款跑路了。
在2015年5月份,安徽合肥某公司就曾因利用该种不法圈套:全额兑付期限到达,新的资金没有充分弥补兑现压力,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负责人跑路被抓,而引发了数百名客户的维权热潮。
所以大家买车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切记不要贪小便宜,对于不切实际的价格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或许等待你的就是骗局了。
便宜车确实有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存在,购买需谨慎。 网上报价众多,其中必定鱼龙混杂,一些超低价并非北京正规 4s店 的报价,而是仅提供购车的相关服务,实质就是“中介”,甚至是 虚假宣传 ,专门通过低价来骗取外地消费者来北京购车,从新闻报道中也能看到多起北京当地二级汽车代理商欺诈消费者来京购车的案例。
北京买车的确便宜不少,并非所有便宜车都是骗局。 北京作为一个直辖市,经销商很多,意味着竞争压力很大。如图是 一汽大众 在北京市的经销商,总计有39家;而上海和广州分别只有17和9家经销商。并且汽车行业讲究区域营销,意思就是国内市场分为多个区域,例如华南区、西南区、华北区等等,而区域各自管理自己的经销商,价格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销售情况来自行调整。
扩展资料:
异地购车注意事项:
1、成本问题:如果到另一个城市购车,距离近的不说,如果距离遥远,这其中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不能忽视,还有餐饮费、过路费、住宿费等等。
2、上牌问题:这个应该是异地购车最关心的问题,确认上牌地的 车管所 ,是否允许异地购车,回来交税上牌;提车时确认拿到了正规发票和 车辆合格证 ,否则无法上牌。
3、临保临牌问题:如果提车后驾车离开北京,必须在北京车管所办理 临时牌照 ,否则没有临牌上路要被罚款并扣12分。建议驾车离开北京前给车子买好商业险,比如 车损险 、三者险等。
近期发生了几桩让车主头痛的事情,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对汽车太阳膜行业的揭底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被包装成进口高档货的太阳膜其实都是出身于小作坊的低劣货色,这让很多车主看了以后大呼上当。另外还包括各地频繁发生的诸如“买车退税”之类针对车主的电话诈骗等等。这等事情有一些属于骗取钱财性质的赤裸裸的诈骗,更多的则属于利用虚假广告“忽悠”消费者,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属于间接诈骗。要避免被骗,必须具有清醒的头脑、犀利的洞察力。本期让我们将一些常见陷阱逐个捅破,见招拆招,不给骗子和奸商以可乘之机。
1、隔音工程:减低2分贝已算成功
案例:赵先生生性比较敏感,因此总觉得自己的车子吵。换车子暂时是不可能,正好现在流行汽车隔音工程,老赵一咬牙,看准了一家比较有名的维修点,花了8000元做了个整体隔音,连车子的顶篷、防火墙都没有放过,统统贴上了据说具有专利技术的高科技隔音材料。做完之后,赵先生也有些困惑,好像效果不明显,但要说一点效果没有,好像也确实安静了些。直到有一天,正好身边朋友有一支专业的分贝仪,测量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和同型车辆相比,赵先生这辆做了全车隔音的车几乎没有区别。
消费提醒:隔音工程的广告满天飞,含蓄一点儿说,做一次隔音可以减低3至5分贝的噪音,厉害地说可以降8-10分贝。事实上,专家提示做一次全车隔音能减低1-2分贝就算成功的了。如果不科学地分析噪音源而只是简单粘贴隔音胶,基本上属于心理安慰,不会有什么隔音作用。而隔音材料如果具有化学污染或在拆装过程中对车子造成损害,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2、买车退税:电话骗子新伎俩
案例:车主李先生前不久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是税务局工作人员,对方先准确报出李先生的姓名、所买车辆的车型及车牌号码,并称因为汽车税费调整,李先生去年购买的小轿车可退税4900多元,要求李先生到银行柜员机上办理退税手续。由于此人掌握自己的准确信息,李先生对其身份毫不怀疑,因此按其要求到某银行柜员机,并拨打对方提供的“语音咨询电话”,按照提示进入自己账户的转账页面,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号。事后发现不仅没有退税,原本的万余元余额也荡然无存。
消费提醒: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只有已经办理纳税申报的车辆,因出现质量原因被退回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或者车管所不予办理车辆登记注册手续的,消费者才可以申请办理退税。此外一概是骗局。
3、厂家标称油耗:口碑胜于宣传
案例:如今油价奇高,买车时陈小姐也格外关注车子的油耗表现,因此她买了一辆厂家标称百公里才5升油的省油车,心想就算1年跑1万公里,也就是2000元油钱。可新车开了没几天,满满的一箱油就跑完了。掐指一算,号称的省油车竟然油耗高达近10升/百公里!陈小姐还以为爱车出了故障,连忙开去4S店维修,维修师傅说,这款车就是这个实际油耗。
消费提醒:厂家标称的油耗值是在最理想的车况、最理想的负荷、最理想的路况和最理想的速度下跑出来的,因此和真实油耗水平相差较大,有些车辆会更加离谱,所以厂家标称的油耗并不能过于相信。真想知道一款车的油耗水平,不妨向那款车的车主打听,口碑可比广告准确得多。
4、抗磨剂:别被“神奇”效果忽悠
案例:王先生买了一辆二手车,心想应该保养一番。在维修厂,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一款发动机纳米抗磨剂,号称可以减少油耗,延长发动机寿命。最主要的是万一发生机油泄漏事故,抗磨剂也完全能够保证车辆继续行驶几百公里。看见这么神奇,王先生也就掏钱了。事情就这么巧,没几天在一次外地公干途中,由于路况较差,车子的油底壳被石块磕破,机油真的泄漏了,但当时附近没有维修厂,加上纳米抗磨剂的宣传历历在目,王先生打算将车开回家。只是没开出几公里,一声爆响,发动机就宣告报废了。
消费提醒:不敢说市面上卖的抗磨剂都是假的,但那些所谓的纳米、航空科技你最好还是别信,至于电视里经常播放的,在使用了某款抗磨剂之后,将机油排空还能继续行驶了几百公里的广告宣传片,你也最好别信。广告敢那么拍,只是因为厂家知道没有谁敢那么做。小心开车、勤换机油比什么抗磨剂都强。 寻车网
5、太阳膜:“国际名牌”出自小作坊
案例:李小姐刚刚买回新车,原本4S店是赠送太阳膜的,但李小姐认为赠品不可能是好东西就没要,专门开车去外面的汽车用品店贴膜。谁知太阳膜的牌子那么多,李小姐当场傻了眼。此时过来一个销售小姐,说是某个国际知名品牌正在促销,贴全车可以有优惠,李小姐稀里糊涂就同意了。可没多久李小姐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买的国际品牌太阳膜原来是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没有促销小姐吹嘘的高科技,质量连一般的国产货都不如。
消费提醒:太阳膜市场的混乱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回过头来才发现,包括很多已经深入人心的著名太阳膜品牌,原来都是出自技术水平低下的国内小作坊,比比皆是的国际品牌在国外都是闻所未闻。所以,除非能确定太阳膜品牌的真正底细,否则还是别用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来挑太阳膜。
6、高科技防盗器:防贼还是防车主?
案例:王小姐刚买了新车没几个月,自然是对新车疼爱有加,只要爱车不在视野范围内心里就惴惴不安,担心车子被碰被划被盗。最后,花了不少钱给车子又装了一套号称具有超强防盗能力的电子防盗器,虽然原车本来就有防盗功能了,心想两套总比一套更安全吧。结果麻烦就接踵而至,多数是因为防盗器的无故报警遭来邻里的投诉,还有几次王小姐被开启车门时报警器的无故鸣响弄得相当尴尬。但最近几天,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原车的倒车雷达和中控锁也逐渐失效,通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由于加装防盗器影响了原车线路所致。
消费提醒:市面上的电子防盗器林林总总,有的号称远程报警,有的标榜密码滚动,但大多数的产品从可靠性上比不过原车防盗,从防盗性上可能还不如一把粗壮的机械方向盘锁。此外,现代轿车的电气线路日益复杂,擅自加装电子防盗器就如同一部电脑装两个操作系统,大大增加了故障的发生率。
7、省油产品:省油30%你也信?
案例:刘先生在用品店看见一种省油产品,马上被吸引住了。第一,便宜,只要几十块钱;第二,小巧,只有纽扣般大;第三,只要把这个小纽扣往油箱一扔,它就开始工作了,什么磁力啦、涡流啦,总之一番神秘且高科技的运作之后,就完美地达到了省油30%的目的。刘先生完全被高科技的魅力折服,当场掏钱购买。结果用了一段时间油耗好像没有减,发动机却开始抖了。一检查,神秘的纽扣果然“起效”了:高科技材料禁不起燃油的腐蚀分解,在油箱里导致油路栓塞了。
汽车界的“旁氏骗局”有哪些?陷阱一:众筹低价购豪车近年来,众筹的概念还是挺火热的,而且最开始也是深得大家信赖的,当时“罗尔众筹救女”的事件也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不法分子们也将目标瞄准了众筹,开始利用众筹来实施行骗,以“众筹低价购豪车”的概念,欺骗消费者。“花4万可买到12万的新车、8万可买到24万的新车”光这噱头就很容易吸人眼球了,而所谓的“众筹低价买车”就是利用预付少额款项的圈套,
汽车界的“旁氏骗局”有哪些?陷阱一:众筹低价购豪车近年来,众筹的概念还是挺火热的,而且最开始也是深得大家信赖的,当时“罗尔众筹救女”的事件也是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不法分子们也将目标瞄准了众筹,开始利用众筹来实施行骗,以“众筹低价购豪车”的概念,欺骗消费者。“花4万可买到12万的新车、8万可买到24万的新车”光这噱头就很容易吸人眼球了,而所谓的“众筹低价买车”就是利用预付少额款项的圈套,
汽车上哪些伪故障,最容易让汽修店钻空子?首先是刹车吱吱作响。如果洗车后不立即开车,过一段时间再开车时刹车有异响,一般不是故障,而是刹车盘生锈的原因。因为刹车盘生锈后会凹凸不平,刹车片摩擦时会发出声音。只需要多踩两脚刹车,磨一下。这不是故障,无需维修。当然,如果刹车感觉不对并且声音总是存在,那么是时候检查一下了。其次是每扇门的电动车窗升降速度不同。一些维修店会说这是车窗电机
4大汽车保养“伪科学”4大汽车保养“伪科学”,新手不易上当,老司机反而深信不疑第一,发动机转速达到3000~4000转,很容易让汽车发动机提前报废!很多人认为发动机的转速应该维持在2500转左右,如果转速过高且长时间运转,那么就像人们长跑一样出现使用过度的情况,甚至会造成发动机的提前报废。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就以目前车子的发动机来说,3000转、4000转根本就不
汽车维修行业有哪些骗人招数?我遇到以旧充新、以假充真某些汽车维修保养店把碰撞或者事故后,本应该更换掉的保险杠、叶子板、大灯等被维修店修复喷漆后又重新装回去,按照全新配件收费,其利润可达50%-80%左右。作为车主,无可避免的肯定是维修保养了,即使你的车子不出问题,但总得换机油、刹车皮这些损耗品吧。就算你把车辆丢在一边不开,那也会“放坏”。所以维修保养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有一些
汽车节油器是骗局吗汽车节油器,顾名思义,是应用于汽车上,以某种方式或方法节约车辆燃油或降低油耗的装置。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不是骗局。省煤器的类型如下:1.以水为原料,从水中分离氢和氧(水电解产生的氢和氧,气化后的催化分离等。),并将这两种气体输送到发动机,一方面可以增加发动机的供氧量,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种新的燃料——氢气,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2.固态燃料催化和空气体增氧型:
请问为什么北京的车价要便宜很多?真实吗?1,北京的车价确实很低,主要是竞争激烈的缘故2,网上的报价当然不可信,优惠到上万元的肯定有问题,去了会发现有很多附加条款或者干脆就是问题车、返修车,那些条款一堆算下来最多比4S店优惠几千元3,异地购车你需要问问当地的车管所允不允许异地购车上牌,还有北京销售的车是国4标准,对油品要求高,如果你所在地区燃油不达标很容易导致OBD警告灯报警还可能损坏
这些老司机都被骗的汽车伪知识老司机都被骗的汽车伪知识现在很多消费者都会购买一辆小汽车,我国汽车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这样带来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其他问题,比如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非常的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很多车主对于汽车的一些用车常识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车主在购买汽车以后,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会请教很多看起来比较懂的人,但是不得不
2023-10-01 05:17:46
2023-09-08 18:15:52
2023-09-08 16:22:41
2023-10-22 18:53:22
2023-09-13 04:35:21
2023-09-27 2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