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16:11:10 | 寻车网
国产汽车的快速成长期还不足十年,在今天虽然达到了品质超越大部分合资汽车(除轿车以外),但是早期的国产车依靠技术的拿来主义使用了一些低端总成,且整车制造经验等于从零起步,量产车的品质是比较一般的。在长时间内形成了低品质印象,后期即使技术进步也用了十年的时间才逐渐改变品牌形象,但良好的品牌想象根基还不稳,目前的状态是弱不经风雨的。
所以国产汽车不能在任何方面犯错更不能降低水平,否则出现同样的问题也等于把市场让给合资汽车。知名合资汽车品牌动辄都有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历史,品牌文化已经形成且国内消费者乐于接受舶来文化,这种心态决定了合资汽车即使问题不断也是好的,国产汽车优秀也是差的,是不是呢?
答案确实是这样,所以在基础的安全结构方面国产车不敢儿戏。
很多汽车爱好者认为合资车的整备质量小是材料轻量化,在这里可以明确的说明低于30万的汽车想都不用想。轻量化的铝合金材料参与验证过的中等材料也要5万左右一吨,碳纤维材质更是十几万一吨,一台汽车的整备质量少了1吨左右、高则超过2吨,用这些材料的制造成本会有多高呢?
而一台车的制造成本仅为指导价的约40%,合资汽车总是能官降几万元说明了制造成本可能更低,那么高端轻量化材料则不可能应用,事故车拆了很多也确实看不到这些材料;所以合资汽车的轻本质是结构材料上的减重,这些车往往只保留碰撞测试必撞位置的优质材料,其他位置是能减的都减了。
但国产汽车不能这么做,其一是国产车面对国人本就不应该降低水平,其二是弱不禁风的良好品牌形象也承受不了打击。
这就像早年的一次电动汽车碰撞事故,一台国产车被一台超速到200公里以上的进口跑车追尾撞击,车内成员被撞击力震晕、车轮摩擦起火引燃泄露油液导致车辆自燃烧死三人;而事故后车辆通过第三方机构鉴定,结果是动力电池没有爆炸、720节电芯没有一枚起火、整车安全结构没有缺陷,责任完全不在国产车一方,但结果却造成了该品牌股价大跌,反而是作为罪魁的肇事方品牌没有受到影响,在这BT的心态中这就是最好的案例。
所以在安全结构方面国产汽车的结构强度很高,用料也非常扎实,但这些结构的加强必然会带来整备质量的提高,重一些是有理由的。
当然也有一些国产车品质低一些,只是这些品牌也往往在三四线,在众多国产汽车品牌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做到高品质,比如:长城、比亚迪、长安、吉利等,这些品牌能够代表不同车型国产汽车的品质;国产车打不死也输不起,谨小慎微也是挺艰难的。
一说车再提三大件就特马一笑话!现在生产的 汽车 无论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正常保养使用跑个二三十万公里都可以!所谓的质量是全车设计匹配如何;车身钢度和防腐蚀工艺及隔热降噪处理;车机系统整合等整车使用感!目前十万左右的代步车国产合资都半斤八两,某些合资可能还不如国产。二十以上就有区别了,但二十以上的国产车很少但正在突破!原因很简单无论技术和品牌都需要积累。花五十万买个吉利或长安您乐意不,不还是那个标吗!三大件!唉!常柴锡柴云内单缸机头八九十年代的纯国产发动机你来给我开坏一个看看你坏了它都在转(故障率范围内是允许的哪怕德国工业也有故障率)!变速箱自动的起步晚差了点手动的好像正在淘汰,基本用的全球技术买买买。底盘就更不提了匹配调校问题就看哪个品牌舍得花钱了!所以国产要赶上的是研发和品牌!至于质量,东西和装配工艺都一样的了您觉着会有多大差别!如果买,最笨的办法就是同级别车照着销量前十买!以上是一个90年代的汽修工的瞎扯淡!
连个油耗都将不下来,就不要提性能了。要知道国产现在还是以中低端车型为主,买这些车型的都是穷人,谁愿意要油耗高的。不要提车重安全,车重也不一定安全,国产不是不想把车做轻点省油,技术不行,一个紧凑型车重1.3吨,轮胎宽205,不这样高速没法跑,所以只能牺牲油耗,一些吹国产的还说大吹厂家良心厚道,你是真傻还是装傻,知不知道那是做不出来,技术缺陷。
首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自主某些车型的质量是高于合资车的,只是整体水平还有差距。而且自主品牌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自主一线品牌和二三线品牌的水平差距也非常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决定一个 汽车 的质量一般就分为几个大的板块:零部件质量、生产质量
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质量管控水平,目前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供应商选择上都逐渐在重叠,自主品牌为了提示产品质量,也在不断的寻求更优秀的合作伙伴。但是基于成本因素,也确实会选择一些国产供应商。但是国产并不代表质量差。随着不断的积累,国产零部件供应商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供应商。大家都是在不断进步的。
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主机厂自身的水平,尤其是在焊接、涂装、总装三个车间特别能体现出水平差距。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工厂的设备水平以及工艺经验积累。像吉利、长安最近新建的制造工厂,他们的制造水平以及达到或者超越了合资水平。虽然我们硬件水平提升了,但“软件”水平却需要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在经验积累和传递上做得确实不如合资,导致我们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在同一个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技术人员非常少。即便是工作10年以上的,很多人都从技术岗转入了管理岗。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的邀请,也欢迎爱车的小伙伴们关注百乐鱼,一起交流互动分享 汽车 话题,互动学习。
国产 汽车 的质量能不能赶上合资车呢,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大的,因为它关系到了整个国产 汽车 行业的发展,严谨一点儿说,有很多国产 汽车 的质量是超过了合资 汽车 的,比如说吉利,长城,长安,奇瑞,广汽这些 汽车 品牌,这些 汽车 品牌的质量是相当可靠了,装配也是国际一流的自动化装配化,和国际一线大品牌如丰田,本田,大众,福特相比,并不弱,也不处于下风。这里说的是质量方面。之所以要说 一点儿。因为实际 汽车 的使用,还有一个技术方面的体验,以及它的经济性,这个也是衡量 汽车 综合好坏的一个方面了。
国产 汽车 在核心技术方面,与合资 汽车 如丰田和大众还是有差距的,不过差距在一步步的缩小,比如发动机技术基本上已经赶上来了,但是变速箱和底盘技术,还是差一些,这就是分开来看。
所以说国产 汽车 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想看到 汽车 在半路上抛锚真的是非常困难了,而现在 汽车 这么多了,为何半路抛锚的少了,很鲜见了呢,就是因为质量都很OK,那么结果也就很明显了,因为市场也说明了这一点儿。国产 汽车 综合技术略差表现出来的就是国产综合调校会差一些,油耗就会高一点儿,然后使用多年之后的一些异响控制也会差一些。当然也与国产 汽车 价格低,不乐意用料有一些关系。
不否认国产车这几年有进步,但主要体现在与行驶不太关联的外壳、内饰和配置上,而不是最重要的动力系统核心技术三大件,想想看这样的国产车质量会赶上合资车?痴人说梦吧。离开国内市场,试问哪个自主车企能生存?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质量达不到国标标准,在国内雇水军吹牛逼忽悠消费者,在国外行吗?
国产车和合资车最重要的差距还是制造工艺方面,其实 汽车 制造最花钱的就是技术工艺方面,这些不是人工能替代的,都需要各种更好的精密设备来改善,精密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花钱如流水,我相信合资车这方面要比国产车多不少。
研发就是RMB,但也是创造利润的途径,国产车能真正研发的企业真不多,也只有奇瑞、长城、长安研发比较厉害点,吉利都算不上,拿来主义比较像。
国产车也许还需要一个10年才能赶得上合资车,研发和创新太花时间,随随便便一个验证都要几个月或者一年。国产车路还很长,现在还只是处于技术不够,装备来凑的阶段,我只能说“加油,国产车企业”。
这话不能说绝对,只能说目前国产几个大品牌的高端车质量已经超越合资车中比较差的几个品牌的中低档车了。和纯进口车之间差距还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三大件方面。当然现在国产车在配置的丰富性上基本上可以碾压同价位任何合资品牌了。反正一边学一边超,我对国产车有信心,我对民族品牌有信心。奇瑞、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传祺、荣威、宝骏这几家还是很有未来的!
现在国产车技术虽然比不上合资车,但是国产车也很不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改进,国产车进步多了。毕竟国产车起步晚,没有优势,毕竟有个过程,比如,奇瑞,吉利,哈佛,红旗,一起奔腾,广汽传祺,其实都很不错,经过这几年的改进,现在的国产车也不比合资车差。
你要看哪些方面的质量了, 目前来说国内造车水平的起点确实落后其他国家挺多年的,要想这么短时间就赶上人家实在是有点困难,但国产车的方向很好,价位不高的情况下有着合资车绝对没有的配置。 但就算如此在发动机等三大件方面还是稍微有一点不足。 就目前而言十万左右的车还真的是国产车更占优势,随着时间发展国产车能赶上合资车是没问题的。寻车网
中国品牌最大的不足是——它是中国品牌。对某些中国人来说,朝死里喷中国品牌是一种生活上的习惯、道德上的要求、程序上的正义、政治上的正确……
动不动就国产车漏油,傻的很
合资车比国产车更轻因为车身材料用的好也是为了运行更稳定,
在技术方面,国内车企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他们会更加注意安全,使车身非常坚固。另外,以冲压技术为例,在我国还很不成熟。对于相同厚度,国外品牌的强度可以达到标准,而国内品牌则达不到,所以只能增加厚度。这样,合资车就比国产车轻很多。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合资车的车身比较薄,这当然是事实,其实他们的安全性完全符合标准。
其次是材料的使用,专家说实话:这次真的没有冤枉国内。国产车大多处于中低价位。
由于成本的限制,指定材料的空间不如一些合资企业。
例如,铝合金材料的强度和重量都比钢好,但价格也更贵。中高端车的保费很高。使用起来不难,但中低端车不难。此外,一些超级车是用碳纤维制成的,碳纤维无疑更轻,但这些车我们买不起。
如今,该车的设计方向是轻量化,这是毋庸置疑的。它更轻,运行更稳定,油耗更低。相反,车身太重,油耗暂时不说了,发动机无疑比较吃力,小马拉大车,而且没有操作感。所以太重不一定是好事。但很多车主并不知道这一点,汽车公司经常利用这一宣传空白,特别是强调汽车的重量和耐撞性。其实,瘦人是不会撞上胖子的,但对于汽车来说,汽车的耐撞性,我们坐在车里,冲击力一点也不会降低。
总的来说,国产车太重了,但也很勉强,主要是因为成本限制。
但如果是用同样的材料做的,也不比合资企业差。同时,国产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支持。当然,要想在市场上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国产车也并非易事。对此需要付出一定的耐心,特别是那些好品牌,也值得我们期待。
长安CS85COUPE遭雪佛兰追尾,结果怎样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产车是越来越好,当然相对比合资车,在汽车三大件上面,那么还是有些差距,这个国产车还是有进步的空间,在车身用料上面,一般国产车都比较扎实,所以当出现一些追尾事故的时候,国产车的完整度就比较高。长安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国产品牌,旗下车型的销量也很不错,在中型SUV领域里,长安CS85COUPE质量是很可靠,在一起雪佛兰追尾的事故
为啥国产车发动机有盖板,合资却很少见为啥国产车发动机有盖板,合资却很少见,内行人说了实话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对于车子的细节部分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比如车子的发动机盖板。发动机盖板是指位于发动机罩内部的一块遮板,它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其它设备不被发动机喷发出来的热空气和鼓风机吸入的灰尘所污染,也可以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密闭性。然而我们发现,国产车的发动机盖板看起来比较厚,而合资车却很少有发动机盖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a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a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到底多大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同级别同等价格的车型中,国产车的配置相对要高于合资车的配置,还有就是国产车的用料方面比起合资车来说也是比较优越的。从前国产车并不具备优势,我国汽车行业是从1956年才开始正式开始的,其造车技术对比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年轻的,所以一开始国产车无论是配置、质量稳定性或是用料都不如合资车好。但现在国产车迅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
曾被被合资车压着打如今逆袭的5款国产车惊艳的外观、充裕的内部空间、良好的燃油经济性、较为丰富的配置,以及合适的价格区间,广汽传祺GS4的火爆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2015年4月正式上市的广汽传祺GS4有了GS5良好口碑的打底,2015年全年销量达131016辆,位居SUV销量排行榜13位。对于一款新上市的国产车型来说,13万多的年销量已经算是个相当不错的开端,但仍旧被大众途观(255
用防撞测试数据告诉你,这些国产车可以说是乘坐人的保护伞!用防撞测试数据告诉你,这些国产车可以说是乘坐人的保护伞!作者:孙婉婷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庞大,无论是国产车还是合资车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很多朋友在买车时喜欢参考别人的意见,这时一些键盘车神喜欢对国产车指手画脚,但其实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国产车早已不是之前人们嘴里说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有些国产车在中保研的防撞测试中表现
国产车与合资车有多大差距?这些硬伤如鲠在喉,一直制约着我们有朋友让喵哥给大家聊一下,目前国产车跟合资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虽然这些年国产车的进步很大,可以说近10年国产车的进步实现了一些质的飞跃,比如说像难度比较大的发动机和底盘,这些东西像国产的奇瑞,甚至有一些达到了比较突出的水平,但是目前综合来看国产车跟合资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喵哥先直观的给大家举个例子
2023-10-01 05:17:46
2023-09-08 18:15:52
2023-09-08 16:22:41
2023-10-22 18:53:22
2023-09-13 04:35:21
2023-09-27 2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