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13:39:49 | 寻车网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话是没错,但代价是羊已经死了。
亡羊补牢是问题出现后应该有的后置态度,但负责心前置,避免问题出现更为重要。
回看2019年汽车召回问题,欣慰的是整体召回数量在减少,但揪心的是,仍有680万辆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因各种问题被召回。
据悉,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发布汽车召回公告近170个,召回总量达到680万辆,同比下跌45.67%。
汽车召回数量在逐年减少。2016年召回总量达1179.5万台。2017年召回总量达到了2004.8万辆,2018年召回总量1251.3万辆。
在召回的品牌中,宝马、奔驰、大众在内的德系品牌累计发布57次公告,共召回汽车332.6万辆,占比近一半。日系共计召回汽车139.3万辆,占比两成左右;美系召回汽车71.8万辆,占比一成。而来自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召回60.6万辆,占比8%左右;韩系、法系等占比较少。
召回的原因也比较集中,高田气囊、减振器、发动机、燃油系统、电器设备以及制动系统召回601.3万辆,占比高达88.3%。
召回问题一直饱受关注,买了车的人在关心,准备买的人更关心。
细看召回相关数据,扉旅汽车看到旧问题还在持续发酵,一些新问题逐渐形成新的趋势。
没完没了的高田气囊
提到高田气囊,很多人会觉得这个问题都多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完没了了。
高田气囊又被人们称为死亡气囊,是日本高田集团生产的,该安全气囊会爆裂金属碎片,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
高田气囊质量问题爆发始于2009年的一起交通事故。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儿开着一辆2000年生产的本田雅阁去接放学的弟弟。在学校的停车场,汽车与另一辆车相撞。气囊展开后,女孩儿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失血而亡。
时隔10年,2019年,因高田气囊问题导致的汽车召回还在继续。
丰田再因气囊问题召回45万辆问题车型、奔驰再受高田气囊"荼毒" BBA同日召回超40万辆车、讴歌召回部分RDX、ILX汽车,因驾驶侧配高田气囊……
2019年,因为高田气囊问题而进行的车辆召回似乎就没有断过。全年因高田气囊原因涉及召回17次,召回的车辆总数高达195.56万辆,占召回总量28.72%。
涉及的品牌也都是大众熟知的,包括了丰田、福特、宝马、奔驰、本田,还有特斯拉。
高田气囊召回已经进行了七年,召回数量高达1亿辆,其质量问题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可见一斑。
因高田气囊问题的召回已然成为汽车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安全召回事件,本来是安全保障的,却变成了安全的威胁,而最不能理解的是问题还没有被彻底解决。
近日,据外媒报道,高田发起了新一轮大规模召回,召回数量高达1000万辆。涉及到奥迪,宝马,本田,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法拉利等几乎全球大部分品牌。
最让人费解和气愤的是,召回的原因居然是之前同样的问题还没有解决。10年了,你们解决什么,难道你们是在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来检验问题是否解决了吗?
扉旅汽车请大家记住这组数字,全球至少有23人死于高田气囊充气装置故障,其中美国有15人遇难,此外另有230人因此受伤。
2020年希望这组数字不再上升,希望高田气囊带来的阴霾早点散去。
召回的热闹别来凑
新能源汽车的召回量增势明显,12批次共3.3万辆被召回,占总量的0.5%。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很多造成新势力的加入,经常会受到“造车这事你们真的行吗?”的质疑。
在扉旅汽车看来,这样的关注和质疑似乎鞭策作用不大。
2019年新能源缺陷车辆数量持续上升,涉及品牌范围也随之增大,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蔚来、宝马、奇瑞、宇通、金龙等企业位列其中。
在召回的新能源汽车中,因潜在自燃隐患而展开召回的共有6520辆缺陷车辆,其中因动力电池问题导致的召回有6217,占到了所有新能源召回车辆的18.68%。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标志和核心技术,屡屡出现问题,实属不应该。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军,来凑召回的热闹就更不应该了。
蔚来汽车作为新势力造车的领军者,在召回问题上也首当其冲了。
2019年4-6月,蔚来汽车接连发生多起ES8自燃事件,2019年6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召回通知,自2019年6月27日起,召回部分搭载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动力电池包的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
据了解,蔚来汽车召回原因在于电池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可能被模组上盖板挤压,导致磨损,从而引起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决定自2019年7月13日起,召回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11月30日生产的部分威旺407 EV系列电动厢式运输车,共计1389辆。南京金龙客车召回25辆NJL6118型纯电动城市客车。召回原因都是动力电池问题可能会引发自燃。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和未来几年汽车行业最热闹的板块,因汽车关乎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是只看热闹而要参与其中,请你慎之又慎。
别让科技成为双刃剑
如今的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车内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科技感逐渐成为刚需。
但就是这刚需的科技感,逐渐成为了引发召回的主力。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因软件问题共展开22批次召回,涉及缺陷车辆累计39.46万辆。
2019年5月,捷豹路虎召回2018年4月11日至2019年1月7日生产的部分2019年款进口捷豹I-PACE汽车,共计254辆。本次召回是由于软件设置原因,在驾驶员制动时如果发生电力再生制动系统未按要求介入工作的偶发情况,摩擦制动系统补偿制动力的响应时间不符合驾驶员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车辆减速减弱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同样是软件问题,2019年8月,起亚宣布将对11423辆2019款Optima轿车进行召回。召回缘于软件错误可能会导致车辆忽略前方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其他车辆,不会对司机进行警告,也不会在需要时启动自动刹车功能。
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驾驶体验,但不能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汽车技术变革不能是把双刃剑。
事实上,由于科技系统导致的车辆召回已经呈逐渐上升趋势。
扉旅汽车了解到,在2013-2018年的汽车召回案例中,与汽车智能系统和功能相关的召回共有20次,涉及20.69万辆;涉及软件的召回次数109次,召回车辆191万辆,无论是召回次数还是数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甚至还有美国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将有60%-70%的车辆因为软件安全问题被召回。”
对于汽车而言,任何软件或者硬件的升级,安全的考量一定是首位的。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很多车企提升产品的科技感,以此为卖点去打动消费者,但一味朝着升级方向使劲却忽略了产品安全的本身,这也是因科技元素问题被召回车辆逐渐增加的内因。
剑都有双刃的,一面进攻的同时,小心别让另一面伤了自己。
车辆召回,是汽车生产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企业责任,但不出现问题,避免召回更是汽车制造企业的责任,因为试错的代价太大了。
2020年,希望所有的驾乘人开车出门都能有去有回,远离交通危险,远离召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周末, 汽车 行业可谓大事不断。人红是非多,此前经历了众多消费者投诉后,特斯拉开始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国产Model Y电动 汽车 ;吉利 汽车 筹划了一年之久的科创板IPO突然中止;众泰 汽车 意向投资人终止投资公司。
//特斯拉召回28.55万辆车
//
6月26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日前,特斯拉 汽车 (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 汽车 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 汽车 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以下车辆。
一、特斯拉 汽车 (北京)有限公司
召回2019年1月12日至2019年11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Model 3电动 汽车 ,共计35665辆。
二、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召回2019年12月19日至2021年6月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Model 3电动 汽车 ,共计211256辆;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Model Y电动 汽车 ,共计38599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主动巡航控制系统问题,易造成驾驶员在以下情形误激活主动巡航功能:
当车辆处于D挡,驾驶员再次拨动右侧控制杆试图切换挡位时;在车辆急转弯,驾驶员误触碰并拨动右侧控制杆时等。主动巡航控制被误激活后,如果车辆设置的巡航速度不是当前车速,且当前车速低于设定速度时,车辆会加速到设定速度,出现车辆速度突增情形,会影响驾驶员的预期并导致车辆操控误判,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发生碰撞,存在安全隐患。
特斯拉 汽车 (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 汽车 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主动巡航控制软件,用户无需到店即可完成软件升级;对于无法通过 汽车 远程升级(OTA)技术实施召回的车辆,特斯拉 汽车 (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通过特斯拉服务中心联系相关用户,为车辆免费升级主动巡航控制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本次召回活动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受调查影响,特斯拉 汽车 (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决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针对召回事项,特斯拉客户支持官方微博表示,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Model 3/Model Y),由于主动巡航控制功能可能被驾驶员误激活,在极端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秉承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们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用户无需到店即可通过 汽车 远程升级(OTA)完成召回;如无法通过OTA升级的车辆,特斯拉服务中心将联系相关用户,为车辆升级主动巡航控制软件。对于此次召回事件给各位车主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同时特斯拉也会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不断完善和提升安全性,竭尽全力为用户带来优秀且安全的驾乘体验。
//特斯拉今年已多次召回
//
今年2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曾发布召回公告,因嵌入式多媒体存储卡(eMMC)故障,导致中控屏幕无法正常使用,特斯拉申请召回1.35万辆Model S和Model X。与此同时,德国 汽车 管理局宣布,因成型不良,特斯拉须在全球召回约1.23万辆Model X。
5月29日,特斯拉给北美的部分车主发送邮件,电子邮件中表示:“在某些车辆上,制动钳螺栓固定可能没有达到技术要求。如果这些螺栓固定不符合要求,螺栓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松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变得足够松动甚至是分离,从而使制动钳接触到轮辋的内表面。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异常噪音,并且可能会影响车轮自由旋转,从而导致轮胎失压。”
特斯拉召回了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间生产的部分Model 3车型,以及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生产的部分Model Y车型,检查刹车卡钳螺栓。
6月初,因安全带、制动系统存安全隐患,特斯拉在中国召回734辆Model 3车型。
//松下确认出清特斯拉股份套现36亿美元
//
松下一位发言人周五确认,该公司在截至3月底的上财年已出售了其所持的全部特斯拉股票,套现约4000亿日元(约合36.1亿美元)。
松下2010年以每股21.15美元的价格收购了140万股特斯拉股票,当时总共花费了约24亿日元,这意味着其收获了约166倍的回报。(注:由于特斯拉去年8月进行了一次拆股,所以不能简单地以现在的股价除以当时每股21.15美元的买入价计算。)
日本研究机构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分析师Hideki Yasuda表示,虽然松下在特斯拉规模较小的时候向其提供了资金支持,但特斯拉的扩张意味着两公司之间的资本联系已不再需要。周五,松下股价上涨了4.2%。
松下发言人表示,此次股权出售不会影响与特斯拉的合作关系,尽管该 汽车 制造商正在使自己的电池供应链多样化。
//特斯拉全自动驾驶套件V9升级将再推迟1周
//
周五,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该公司全自动驾驶(FSD)套件测试版的发布时间再推迟一周。马斯克在推特上称:“特斯拉需要在发布FSD V9之前解决几个明显的问题,希望在下周发布。”马斯克还承认,他目前正在自己的私人车辆中使用FSD V9。
美国东部时间6月22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正考虑大约一个月后举办“特斯拉人工智能日(Tesla AI Day)”,当天将展示特斯拉在AI软件和硬件上取得的进展,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
特斯拉的“AI Day”与超级计算机、图形处理、自动驾驶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热门概念有关。超算系统DOJO首当其冲。DOJO,是特斯拉AI Day的最大看点之一,一套来自车企的超级计算系统。它是特斯拉自动驾驶计算补齐的最后一块拼图,甚至有可能是新时代车企“灵魂”的最终体现。
此次特斯拉的“AI Day”将与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热门概念有关。所以,马斯克这次放出的可能是今年特斯拉最重大事件的预告之一。
//吉利 汽车 终止科创板IPO寻车网
//
6月25日晚间,吉利 汽车 (0175.HK)在港交所公告称,因公司经营决策和战略调整,经公司董事会于2021年6月25日审议通过,决定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
吉利 汽车 表示,集团业务运作良好,撤回建议人民币股份发行于科创板上市之申请将不会对本集团的财务状况或营运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待有关条件成熟后,本公司将积极推进人民币股份发行之上市工作。
此前,2020年6月17日,吉利 汽车 正式对外宣布“发行人民币股份、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同年9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已同意吉利 汽车 的首发发行上市请求。当时,吉利 汽车 或将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整车企业。
吉利 汽车 在此前的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将主动迎接行业变革新趋势,继续秉承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基本方针,通过与全球领先企业交流、协作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未来 汽车 出行新业态,逐步实现从 汽车 制造商向 汽车 出行 科技 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
吉利 汽车 表示,上述主要企业围绕出行领域的变革趋势,在商业模式创新及技术研发方面均有较多 探索 和积累,对于公司未来的产品技术发展及 商业模式变革优化均将有良好的协同和推动作用。公司计划募资超过200亿元,主要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前瞻技术研发项目、产业并购等。
时隔一年却突然中止,让投资者不免感到意外。
//旗下智能 汽车 品牌寻求外部融资方案
//
在宣布撤回科创板上市同时,吉利 汽车 还公告披露,极氪智能 科技 董事会已决议为极氪智能 科技 可持续发展 探索 不同的外部融资方案。极氪智能 科技 是吉利 汽车 旗下的智能纯电动 汽车 品牌。当天,极氪智能 科技 全球总部宣布落户宁波。
今年3月23日,极氪智能 科技 正式宣布成立,由吉利 汽车 、吉利控股集团(含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共同投资,其中吉利 汽车 (持股51%,吉利控股集团持股49%。李书福担任极氪智能 科技 董事长。今年4月,极氪智能 科技 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ZEEKR极氪001,计划9月将开始交付,目标是第四季度销售最高8000辆。
在全球总部落户宁波同时,极氪智能 科技 将围绕万亿级 汽车 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发展智能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 汽车 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与宁波共同投资建设电动 汽车 和智能 汽车 高端零部件产业园。
在此前的科创板招股书申报稿中,吉利 汽车 表示,公司将主动迎接行业变革新趋势,通过与全球领先企业交流、协作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未来 汽车 出行新业态,逐步实现从 汽车 制造商向 汽车 出行 科技 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
截至公告披露日,极氪智能 科技 外部融资方案尚未达成具体时间表或详细计划。
//*ST众泰意向投资人终止投资公司
//
*ST众泰6月25日晚间公告称,众泰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1年6月22日收到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浙江京衡”)转交的湖南致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博投资”)向其发出的关于终止《保密协议书》的函,浙江京衡于2021年6月22日向致博投资发出《复函》,向致博投资询问是否终止本次投资。公司于2021年6月24日收到浙江京衡转交的致博投资对《复函》的回函。根据致博投资与公司2020年12月签署的《保密协议书》的相关约定,致博投资决定终止投资本公司。
此前因存在被收购的预期,公司股价自年初低位以来持续拉升,区间最大涨幅一度突破600%。此次被中止投资,短期或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
本文源自Wind资讯
3月23日,吉利 汽车 (00175.HK)发布了其2020年财报。同日,吉利 汽车 还宣布成立高端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极氪公司。李书福将亲自挂帅,出任极氪公司董事长,安聪慧出任极氪公司CEO。
这是吉利对高端新能源车市场发起的又一次冲锋,在此之前的极星、几何,境况都颇为平淡。
极星 汽车 可能是国内最冷门的 汽车 品牌之一。这一在官网打上“北欧电动车”名号的车企,由北辰 汽车 (上海)有限公司100%持股的,而吉利与沃尔沃分别持有北辰 汽车 50%股份。
极星Polestar于2017年10月在上海诞生后,先后推出两款车型,分别为Polestar 1和Polestar 2。
其中,Polestar 2被其官方视为对标特斯拉Model 3。极星首家全球艺术空间位于北京侨福芳草地,就在特斯拉门店楼上。如今,特斯拉Model 3今年3月销量已经破万,而Polestar 2的交付则进展缓慢。
而售价高达145万的Polestar 1,则屡屡被传出停产。
销量不佳的同时,极星的质量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去年10月、11月,国产Polestar 2先后召回两次。就在昨天,因动力电池可能导致行驶中高压电池连接断开,国产极星2首发版纯电动 汽车 再度被发起召回,此次共召回2031辆。
除极星之外,吉利旗下还有一个电动车品牌叫几何。
2019年4月在新加坡发布的几何 汽车 ,是吉利布局高端纯电市场的又一个棋子,时任吉利 汽车 集团CEO安聪慧在发布会上说,“几何品牌将致力于打造全球用户纯电出行的首选品牌,开启中国品牌纯电动车发展新纪元”。
然而,接下来的局面却颇为尴尬。
2020年,国内电动 汽车 市场快速增长,几何的销量却不升反降。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几何品牌总销量为10328辆,同比下滑约19%。而2019年几何品牌只有几何A一款车,2020年8月第二款车几何C上市,最后的销量成绩反而不如前一年。
这意味着,在电动车市场逐渐打开的时期,几何没有足够的产品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吉利的第二张牌再度表现平平。
对比长城 汽车 欧拉、比亚迪等的如火如荼,加上造车新势力的步步前进,吉利在电动化上很难不着急。吉利也为此四处结盟,在今年先后与百度、腾讯、富士康、FF达成合作。
从吉利的动作来看,奋起直追的重担似乎落在了全新的极氪品牌上。
吉利官方宣布,极氪首款基于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的车型,将于上海车展开启预定,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据此前消息,该车定位为电动中大型车,轴距长达2999毫米,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零百加速时间4秒内,麋鹿测试成绩大于80公里/小时。另外,它还将配备150-220毫米高度可调的空气悬架。
按照目前电动 汽车 领域的竞争态势来看,留给传统厂商的时间已然不多。李书福亲自挂帅,也意味着这可能是吉利的背水一战。
(作者 市界 余聪,编辑 胡刘继)
变速箱溢油存火灾隐患吉利GC7召回日前,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2016年1月27日至2016年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2016年款吉利远景GC7汽车,共计18031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自动变速器控制策略的原因,车辆在特定工况(长上坡急加速)行驶过程中,变速器
吉利2月23日发布新能源战略推中高端系列/首款产品将首秀2月4日,在吉利集团内部年度经营工作大会上,CEO淦家阅宣布吉利品牌将于2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主场馆正式发布“吉利品牌新能源战略”,并推出吉利品牌中高端新能源系列,该系列将在三年内推出包括大里程PHEV、智能纯电等多款全新产品,其首款产品届时也将迎来全球首秀。目前,新车仅有一张预告图,从侧窗后部收窄的趋势来看大概率会是
变速箱溢油存火灾隐患吉利GC7召回日前,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2016年1月27日至2016年11月26日生产的部分2016年款吉利远景GC7汽车,共计18031辆。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自动变速器控制策略的原因,车辆在特定工况(长上坡急加速)行驶过程中,变速器
吉利新能源汽车有哪几款吉利新能源汽车的车型款式有吉利新能源汽车的车型有博瑞GEMHEV吉利帝豪GSe吉利帝豪EV500帝豪新能源星越新能源等以星越新能源2021款ePro揽星者纯电动续航56KM为例,这款车长宽高分别为4605mm1878mm1643mm。吉利有新能源汽车,其车型有帝豪gse帝豪新能源星越新能源缤越新能源博瑞ge新能源等以2021款帝豪新能源为例,其车身结构是四门五座三厢
吉利新能源汽车吉利品牌已经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有三款,分别是吉利帝豪GSe吉利博瑞GE插电混动吉利帝豪EV而吉利即将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吉利嘉际MPV插电混动版吉利Ge11纯电动车型等等而根据吉利新能源计划,吉利计划在2020年前。吉利有新能源汽车,其车型有帝豪gse帝豪新能源星越新能源缤越新能源博瑞ge新能源等以2021款帝豪新能源为例,其车身结构是四门五座三厢车,车身尺寸是长4755mm
吉利新能源汽车吉利品牌已经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有三款,分别是吉利帝豪GSe吉利博瑞GE插电混动吉利帝豪EV而吉利即将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吉利嘉际MPV插电混动版吉利Ge11纯电动车型等等而根据吉利新能源计划,吉利计划在2020年前。吉利有新能源汽车,其车型有帝豪gse帝豪新能源星越新能源缤越新能源博瑞ge新能源等以2021款帝豪新能源为例,其车身结构是四门五座三厢车,车身尺寸是长4755mm
吉利新能源suv汽车有几款截止到2019年10月,市面上在售的吉利新能源suv汽车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星越新能源和缤越新能源,以下具体说明。1、星越新能源:星越新能源是吉利生产的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紧凑型suv,售价区间为18.88万元-21.68万元。在车身尺寸方面,星越新能源的长宽高为4605*1878*1643mm。在动力方面,星越新能源采用了1.5升涡轮增压发
吉利新能源suv汽车有几款截止到2019年10月,市面上在售的吉利新能源suv汽车一共有两款,分别是星越新能源和缤越新能源,以下具体说明。1、星越新能源:星越新能源是吉利生产的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紧凑型suv,售价区间为18.88万元-21.68万元。在车身尺寸方面,星越新能源的长宽高为4605*1878*1643mm。在动力方面,星越新能源采用了1.5升涡轮增压发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17 02:43:47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