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投放市场)

2024-01-19 04:09:41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投放市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投放市场)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

从“反思”到“自信”,仅仅隔了五个多月,

吉利汽车

(HK.00175)高层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

8月22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累计销售69.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达到731.82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仅微增1%。

销量增长带动营收增长,但却增收不增利,单纯从这组数据看,吉利汽车上半年的业绩似乎说不上好,可相比起3月份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时高层的“反思”,半年业绩沟通会上,吉利高层们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自信”。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EO桂生悦表示,吉利汽车已完成全面新能源转型的基础性投入和生态建设,在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吉利汽车有望迎来发展的第二次腾飞。

仅仅五个多月时间,高层态度就有如此明显的转变,这半年吉利汽车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极氪

快速上量,助推企业营收猛增

吉利今年上半年销量和营收的增长,都离不开极氪的快速发展。

销量方面,吉利汽车上半年累计销售69.4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吉利销量(含吉利、几何品牌)55.33万辆,同比增长11%;

领克

销售8.2万辆,同比增长6%;睿蓝销售16125辆,同比下滑7%;极氪累计销售42633辆,同比增长124%。

今年上半年,极氪为上市公司带来了23620辆的增量,乍一看这点量并不算什么,但考虑到极氪远超吉利汽车平均单车收入的售价就能明白,极氪为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起到了多么关键的作用。

财报显示,上半年吉利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0.12万元,同比增长7%;单车毛利1.5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6万元略微下滑;吉利汽车整体毛利率为14%,与去年同期持平。单车平均售价的提升,说明吉利销售结构在持续改善,而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的极氪001和平均订单金额达52.7万元的极氪009,功不可没。

营收层面,上市公司上半年总营收731.8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极氪上半年营收212.83亿元,同比增长141%,按照上市公司持股45.17%计算,极氪上半年为吉利贡献了96亿元的营业收入。

同时,分业务营收也能体现其作用,上半年吉利销售汽车及相关服务收入602.84亿元,同比增长22.52%;销售零部件收入41亿元,同比下降13.26%;销售电池包及相关零件收入59.55亿元,同比增长253%;研发及相关技术支援服务18.84亿元,同比增长2.45%;知识产权许可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13%;加工收入1.35亿元。

极氪带领下的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使得销售电池包及相关零件收入大增,同比净增42.68亿元。

三重因素拖累利润,转型期不可避免的阵痛

销量营收双重增长,净利润却保持不动,是否是吉利的盈利能力出了问题?实际并非如此,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还是吉利仍身处转型期。具体看,拖累吉利上半年净利润的主要有三重因素:

第一,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在新能源车实现一定的规模之前,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几乎是所有车企转型期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局面,吉利也不例外。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5.79万辆,同比增长44%,渗透率23%。

相比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下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大利好,这极大减轻了企业新能源车的成本压力,也有助于企业更快通过新能源车实现盈利。

第二,转型期投入居高不下,无论是

吉利银河

系列还是极氪,今年上半年都在不断加码新产品、新渠道布局,而这些都会让上市公司的费用增长。

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销售费用47.68亿元,同比增长44.35%,主要是受极氪直营渠道建设和运营影响;行政费用48.67亿元,同比增长4.4%,主要是投资新能源业务所致;研发投入59.1亿元,同比增长62.8%。

好在费用率不算高,上半年销售费用率6.5%,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行政费用率6.7%,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成本控制能力依然不错。

第三,极氪和领克的“拖累”,虽然极氪自从诞生起其毛利水平就一直领先行业,2021年毛利率为正、2022年达到了5%,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已经升至两位数,但其毕竟还处在相对早的发展阶段,还未实现盈利,所以其投入还是上市公司一笔不小的负担。

财报显示,上半年极氪营收212.83亿元,同比增长141%;净亏损8.09亿元,同比扩大6.59%。不过,从单车净亏损的角度来算,上半年极氪单车净亏损已经从去年同期的近4万元降低至1.9万元,放在新势力企业中来看,极氪这样的表现可以说很出色了。

领克的处境则有点令人担忧,上半年领克销售8.2万辆,同比增长6%;营业收入124.62亿元,同比持平;净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亿元转为亏损6.6亿元,拖累了上市公司净利润。

官方表示,领克的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其主力燃油车型受新能源车冲击所致,再加上领克自身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略显迟缓,所以比较被动。

综合来看,吉利汽车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增收不增利只是转型期难以避免的阵痛。值得注意的是,从其目前的发展来看,吉利已经完成了“转向”。

转向已经完成,静待新能源车规模化

今年上半年,吉利的转型主角是极氪和吉利银河系列,而这两个品牌很可能都要在下半年才会展现出“真正的实力”。

极氪上半年上市了一款新车——极氪X,该车4月中旬上市,6月中旬才开始正式交付,所以对于极氪上半年的销量实际贡献不大,但该车终端热度不错,7月交付量已经达到了4367辆,随着产能爬坡,交付量下半年会继续攀升。

极氪001销量则比较稳定,目前在6000+的水平,而且一直是30万级纯电轿车的标杆车型,在应对市场价格战方面,也颇有心得,7月初发布了7-9月限时权益、前不久又发布了新一轮限时立减的政策,最高降幅3.7万元,政策发布后,终端反响热烈,相信下半年销量会有明显增长,或将重回月销万辆。

下半年,极氪还会推出一款全新

纯电动

轿车,尺寸小于极氪001,瞄准更为主流的细分市场,或许会成为极氪未来的上量大招。

吉利银河系列的发力来得更晚,首款车型

银河L7

于5月31日才上市,但极具爆款潜力,6月首个完整交付月就销售了近万辆,7月更是成功破万,预计下半年月销过万将成为常态,新车还将冲击更高销量目标,哪怕其只是维持月销万辆的水准,今年也能为吉利汽车带来最少7万辆的新增量。

第二款车

银河L6

已经确认将于8月25日开幕的成都车展公布预售价,并于9月正式上市,只要延续银河L7的定价策略,银河L6的销量表现也值得期待。

四季度,银河系列将迎来首款纯电动车型——银河E8,该车将与比亚迪汉展开竞争,抢夺合资B级车的市场份额。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车型是领克08 EM-P,这被认为是领克转型的关键车型,其于8月8日开启预订,截至目前订单量已经突破一万台,新车或将于8月底上市,有望带动领克品牌下半年业绩实现反转。

写在最后

从极氪到吉利银河再到领克,吉利用一款又一款“爆款”车型证明了自己的转型实力,而且这些以新思路、新技术打造的车型的成功,意味着一条条可行路径,吉利后续只要沿着这样的可行路径,迅速复制更多车型投入市场就行了。

这就是壹姐为什么认为吉利已经完成“转向”的原因,方向已经转过来了,下一步就是按部就班的实现新能源车规模化,实现盈利,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而一旦这个良性循环开启,吉利距离第二次腾飞就真的不远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投放市场)

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2022年投放市场

(文/彭科峰)尽管2019年的国内新能源市场从下半年开始走低,但在产业层面, 显然各大车企依旧看好电动车的未来。1月8日,车友头条从吉利汽车官方获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于当天宣布,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将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

注册资金54亿人民币

车友头条了解到,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高达54亿元人民币,吉利和奔驰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其中,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这也意味着,双方的股比基本为50:50。

据介绍,公司成立后,双方将在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其中,合资公司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此外,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则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快速增长的紧凑型细分市场。这也意味着,预计在2年之后,我们就能够在市面上买到电动版的smart了。但截至目前,电动版smart的续航里程尚未公布。

佟湘北将出任合资公司CEO

据车友头条了解,这家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其中,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先生,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先生;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先生(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女士(Britta Seeger),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集团研发和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研发的马库斯·谢弗先生(Markus Sch?fer)。

此外,吉利和奔驰方面决定,佟湘北为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他将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公开资料显示,佟湘北在汽车行业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曾在中国和美国等地多个世界领先的汽车公司任职。此前,他曾经担任吉利集团总裁助理、领克汽车张家口工厂总经理。寻车网

MINI和smart将角逐电动车市场

对于本次合作,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 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我们与合作伙伴吉利控股共同筹备数月的合资公司现已蓄势待发。合资公司将在中国及全球市场推出下一代零排放smart电动车型。我们期待双方继续紧密合作,将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带给全球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9年11月,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合资成立的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张家港正式落地,双方的股比也为50:50。而光束汽车的主要卖点,也是将MINI品牌电动化。这也意味着,在高端微型车领域,MINI和smart的竞争还将延续,只不过这一次,双方的战场将转移到电动车领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投放市场)

新能源销量上来了,高端车卖疯了,解析吉利2022年财报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能源销量上来了,高端车卖疯了,解析吉利2022年财报的相关内容。

看得见的增长,当然值得高兴!可是······

3月21日,

吉利汽车

正式发布了2022年财报。我们也可以看做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发布了年度终极考试的成绩单。

从“成绩单”上看,吉利2022年还是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少原来的“拉分科目”,都做到了补强。

吉利2022年全年销量143.3万辆,同比增长8%。虽然没达到预订的153万辆的目标,但在复杂的车市环境下,依旧算得上丰收的一年。

全年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5.6%,并创下历史新高。这部分怎么理解呢?

全年营收增长,而且是大幅增长,肯定是车卖得越来越多了!但这并不能证明吉利的盈利能力变得更强。不过,这依旧是值得肯定的数据之一。

实际上,2022年吉利汽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8.5%,至人民币52.6亿元。也就是说,营收增长45.6%,利润增长8.5%。营收多了,投入也高了,但利润增长依旧能证明吉利的实力。

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数据就证明了,树大根深的吉利现金流很充沛,而且越来越充沛。这也是体现一家制造业公司的实力的参考指标之一。

另外,吉利汽车还有技术授权收入,16.6亿元。虽然占比总营收很少,但是!它的出现意味着吉利的技术并不弱!而且还有其他车企需要这样的技术!所以才会花钱买!而所谓的“其他车企”,正是韩国

雷诺

汽车。此前,吉利曾出资收购韩国雷诺。两者将于2024年推出首款合作车,而技术授权收入正是来自于韩国雷诺向吉利支付的费用。

钱算完了,接下来我们算销量和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数据。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0%,占比总销量达22.9%。这两个分开看,再合起来看。怎么理解呢?

还是先看新能源车销量,销量同比增长300%,乍一看很猛啊,但细想之下你就

发现

,其实不然。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有规模的其实早就有规模了,要论最有规模的,建议去隔壁看看

比亚迪

,或者

特斯拉

。总量超级高,同比增长可远没有吉利这么吓人。

回到吉利,销量同比增长300%之后,2022年新能源车全年销量328727辆。虽然体量还可以,但其实与头部车企一比,就显得弱了不少。不过,新能源车销量大涨对吉利日后的发展,绝对算得上是好事情。实际上,2022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中包括吉利、几何、

领克

极氪

和睿蓝共5个品牌。

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总销量达到22.9%,这个数据也是挺不容易的。在燃油车时代,吉利能够玩得风风火火,但新能源汽车时代,吉利还颇有点水土不服的。所以,前几年虽然一直加码新能源车市场,但一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几何独立之后推出的产品销量并不好,吉利新能源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领克的插混更是卖得很惨。也就是极氪001开始交付后,吉利的新能源销量的数据开始好看起来了。

再和起来看。吉利自己算了,他们是2022年国内新能源增速最快的车企。这就能看出来,吉利是真要押注新能源了。所以,进入2023年后,吉利动作更大了,不仅极氪要上线,领克也要进一步推出插混车,吉利更是搞出了中高端序列银河。

虽然在我看来,银河的定位有点高,不一定能换到好销量,但事在人为,如果价格合理合适,很有可能还能进一步提高吉利新能源车销量。另一面,几何的存在感就更低了,没准后期会回归吉利也未可知。

新能源车是吉利2022年的亮点,但不是唯一。更多的我认为还是在燃油车领域。

2021、2022两年,吉利开始比较大范围的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了

远景

系列所有车型,并且把“博”字辈车型和“

帝豪

”系列车型定位为品牌入门产品。

图为远景X6 PRO

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变化。要知道,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远没有合资品牌、豪华品牌高。那我们就再看一些数据。

2022年,吉利汽车单车销售收入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平均单车毛利1.75万,同比增长11.1%。尽管单车毛利仅为1.75万,但单车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万元大关。

2022年,“中国星”高端系列总销量达到25.3万辆,占吉利品牌比重近23%,单车平均售价超15万元。毫无疑问,“中国星”系列产品,大幅拔高了吉利汽车的单车销售收入。这意味着吉利开始注重高价值产品,继续带动吉利实现品牌升级,价值升级。

除此之外,极氪、领克品牌对集团的贡献也愈发明显,其中极氪2022年交付71941辆,完成了全年7万台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极氪的平均订单金额超过了33万元。而极氪第二款车,豪华MPV极氪009也于2023年1月开启交付,平均订单金额更是高达52.7万元。极氪为吉利汽车整体向上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海外出口的增长也值得肯定。2022年全年出口量19.8万辆,同比增长72.4%。其中,Coolray(

缤越

)、Azkarra(

博越

PRO)、Tugella(

星越

)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相当强劲。

另外,领克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颇为抢眼。2022年,领克继续推进其欧洲、亚太战略,全年出运整车35588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97%。

编辑点评:

2022年,吉利的成绩其实并不算太过耀眼,因为光芒都被比亚迪抢走了。不过,吉利的表现依旧值得肯定,销量依旧增长,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加,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谁也不能视而不见。相比较比亚迪全面押注新能源车,吉利依旧坚持、肯定燃油车对集团产生的积极作用,并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两方面彼此呼应,这样可以让集团的转型更稳。毕竟,行稳方能致远。只是,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技术研发、智能座舱的调校以及产品体验方面,或许还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在智能汽车时代,产品体验好坏正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此前,极氪曾多次出现产品问题,也一直在给吉利汽车以启示。2023年,吉利汽车集团的年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相比2022年要多卖20余万辆。根据吉利的规划,这部分增长主要靠新能源汽车来填充。解决问题得秘方,我认为一个是年初宣布推出的

熊猫mini

,另一个就在新推出的

吉利银河

身上。这两个板块能不能大卖,直接决定吉利能否完成165万辆的销量目标。(文 车视界科技 李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视界科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整理的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投放市场)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寻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奔驰成立smart合资公司 首批纯电车投放市场)”相关推荐
吉利控股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控股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公司是国企还是私企吉利控股集团为私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沃顿的私营企业,主要从事汽车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吉利汽车是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于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虽然吉利汽车曾获得政府投资支持和政策扶持,但作为企业主体,吉利集团属于私营企业。中国的企业通常被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

2023-10-09 16:58:47
吉利新能源汽车的毛利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新能源汽车的毛利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新能源销量上来了,高端车卖疯了,解析吉利2022年财报看得见的增长,当然值得高兴!可是······3月21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2022年财报。我们也可以看做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发布了年度终极考试的成绩单。从“成绩单”上看,吉利2022年还是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少原来的“拉分科目”,都做到了补强。吉利2022年全年销量143.3万辆,同比增长8%。虽然没达到预订的1

2024-01-19 02:30:02
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从“反思”到“自信”,仅仅隔了五个多月,吉利汽车(HK.00175)高层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8月22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累计销售69.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达到731.82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仅微增1%。销量

2024-01-25 03:19:02
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根据百度查询显示:吉利汽车十大股东如下:1、propergloryholdinglnc,占比26。22%。2、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占比7。92%。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比5。83%。4、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占比1。95%。5、李书福,占比0。23%。6、桂生悦,占比0。18%。7、安聪慧,占比0。08%。8、李东辉,占比0。05%

2023-12-04 19:35:37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从“反思”到“自信”,仅仅隔了五个多月,吉利汽车(HK.00175)高层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8月22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累计销售69.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达到731.82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仅微增1%。销量

2023-12-14 11:21:21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汽车收入1016亿元,新能源科技转型卓有成效)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吉利汽车收入1016亿元,新能源科技转型卓有成效)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从“反思”到“自信”,仅仅隔了五个多月,吉利汽车(HK.00175)高层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8月22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累计销售69.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达到731.82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仅微增1%。销量

2024-01-15 19:36:02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收入1016亿元,新能源科技转型卓有成效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收入1016亿元,新能源科技转型卓有成效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从“反思”到“自信”,仅仅隔了五个多月,吉利汽车(HK.00175)高层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8月22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3年半年报,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累计销售69.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3%;营业收入达到731.82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仅微增1%。销量

2024-01-21 16:22:55
吉利汽车收入1016亿元,新能源科技转型卓有成效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收入1016亿元,新能源科技转型卓有成效 吉利2023年半年报解读:增收不增利,但“转向”已完成

吉利汽车2021年收入1016亿元,新能源科技转型卓有成效在汽车产业整体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2021年,作为中国品牌汽车的龙头车企之一,吉利汽车继续发挥行业“稳定器”作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根据3月23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0175.HK)公布的2021年财报,公司全年收入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60.6亿元人民币

2024-01-27 0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