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0 08:51:06 | 寻车网
日前,有比较多的网友问小编关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现在小编来为大家讲解。
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精灵、海马汽车、宝马、长安汽车、上汽大通等。新能源汽车不用借助汽油发动汽车,对环境没有污染。
精灵(Smart)这是奔驰旗下的微型汽车品牌,又叫精灵汽车,还是有一些背景实力的,旗下新能源汽车是smartsmartfortwo2014款ElectricDrive。海马汽车前身是合资品牌,现在分家变成了纯粹的国产品牌汽车,旗下主要新能源汽车是普力马2016款EV绿驱型。
北汽新能源是北汽旗下的新能源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到现在已经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有EH、EU、EX、EV、EC等五大系列车型。
特斯拉汽车公司以电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命名,专门生产纯电动车,生产的几大车型包含TeslaRoadster、TeslaModelS、TeslaModelX。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其推出的首部电动车为Roadster。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百万购车补贴
6月22日,特斯拉与上海政府签署投资建厂协议,特斯拉国产化正式拉开序幕。根据当前的汽车产业政策,特斯拉需要与至少一家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加上之前报道的江淮与大众合资合作,以及戴姆勒拟战略投资北汽新能源。显然,在新能源领域合资合作似乎已蔚然成风。应该来讲,在这种合资合作浪潮的背后,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合资合作2.0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过渡需要合资合作新模式。
在国家坚定不移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一系列产业引导政策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出现不可逆转的拐点,正进入成长期。但从产业整体审视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还主要依赖于政策驱动,要改变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补贴,加速市场化转型的现状,必须立足于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活力。
就当下而言,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为中国品牌所主导。在传统汽车领域落后的中国品牌已占据新能源市场销量的大半江山。但是客观来看,在整车设计、品牌竞争力、供应链和质量体系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与特斯拉和跨国汽车企业相比,中国品牌综合竞争力仍面临多项短板,这也是当前新能源产业散乱差的重要原因。而对于特斯拉和跨国汽车企业而言,虽然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强,但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认知等方面存在劣势。所以,对于中国品牌和跨国品牌而言,如能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合资合作,必将带来新能源产品综合体验的革新升级,从而推动中国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升级。寻车网
新能源产业境况不同,无需担心合资合作重走过去“空心化”老路。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由于当初中国汽车企业普遍底子薄,技术、品牌、市场等各个环节毫无优势。在当时的汽车合资热潮下,中国汽车企业既是合资合作,又是跨国汽车企业的学生。
但时过境迁,今天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与当年的汽车产业合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与跨国汽车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有实力和对手掰手腕,在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完全被动的境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积累,中国品牌也已在各个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品牌布局更早,并更有实力。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走得较为超前的,基本以中国品牌为主,在纯电动还是插电式强混领域,销量的主要贡献者是自主品牌汽车。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突破50万销量,销量三甲分别被自主品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斩获。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全球销量突破10万台,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总量的11%,即使和特斯拉相比也并不逊色多少。
合资合作2.0的核心是要中国品牌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
从中国制造2025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到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层面的良苦用心和内在逻辑可谓一脉相承。就是希望中国汽车企业能够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积累核心技术竞争力,在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
而政策层面明确放开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的数量限制,也是希望跨国汽车企业以及特斯拉等能将自身的设计、技术等核心能力带到中国,通过鲶鱼效应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而在合资合作的过程中,特斯拉和跨国汽车企业等巨头显然是不愿意将主动权拱手让给中国品牌的。正如有报道称上海市政府一度牵线要特斯拉与上汽集团合作建厂,但被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给拒绝了,其中显然有怕被中国伙伴偷师的顾虑。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在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合资合作中,或许很多合作利益都可以让步,甚至包括一定的投资收益;但是在核心技术掌控方面,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如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技术,以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重要技术,都需要保持绝对的主导,通过提升自身设计和研发能力,打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全球化浪潮下合资合作大势所趋,对于志在引领全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同样是发展壮大的必然路径。而这样的合资合作,要求中国汽车企业需要改变和提升以往的合资合作模式,牢牢掌控核心技术主导权,才能最终达到既追求共赢,更能提升自身实力的战略目的。
11月份,汽车召回又迎来了一次大爆发,共有100多万辆被召回,涉及12个品牌30余款车型,所以有车一族还是得好好看看,是不是有自己的爱车呢!
据了解,本月车辆召回数量激增主要是别克和丰田展开大批量召回,两大品牌本月累计召回1,051,230辆。截至11月30日,我国全年召回总量已突破555.36万辆。
11月6日,由于搭载了不合格的低压燃油泵,丰田宣布扩大召回401873辆汽车,涉及雷克萨斯、进口丰田、一汽丰田及广汽丰田旗下共计18款车型。至此,丰田汽车已因相同故障在华召回超过65.85万辆缺陷车辆。同月20日,广汽三菱宣布召回6,339辆 欧蓝德、劲炫车型,这也是广汽三菱继今年4月之后的扩大召回。显然,燃油泵故障缺陷还将进一步发酵。11月下旬,电装公司宣布将额外召回150多万台燃油泵,截止目前已有超850万辆缺陷车辆因燃油泵故障而召回,在相关故障不断发酵的背景下,这一数值很快会被改写。
此外,继10月电动车问题集中爆发后,11月它们在召回的路上越走越远了。11月的召回榜单中出现多款新能源品牌。在今年10月,新能源车型以5.37万辆占当月总召回比重达至37%后,11月再次延续这一表现,涉及总额、召回比重均有回落,但其1.2万辆召回规模仍较去年同期暴增196.04%。
理想ONE
上榜车型包括此次屡次因“轮毂脱落”不得不正式宣布理想ONE,累计10469辆,这使得理想成为本月继别克和丰田之后的“大头”。
理想汽车表示,今年6月1日之前生产的理想ONE由于前悬架下摆臂的球销脱出力不够高,导致球头从球销脱开的概率比同级车型高,给不少用户造车较大的困恼。这件事,被不少用户乃至业界人士质疑,称理想ONE"疑是"断轴""。
而在此之前,理想汽车则是通过"技术升级"的方式向老用户邀约到店升级响应的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在一些网友的眼中,邀约到店技术升级与召回,这两个行为绝不相同,但对于用户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用户的车子都得到理想汽车官方的妥善处理,人们所担心的理想ONE的下摆臂球头脱出的问题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据理想汽车表示,今年6月1日起生产的理想ONE则升级了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截止到目前都未出现因碰撞导致"下摆臂脱落"的情况,所以理想ONE的老用户的用车疑虑,在经过这次官方召回升级后,将彻底得到消除。如此一来,理想ONE依旧还是用户满意的新能源中大型SUV,如果预算35万想买一辆适合家用,不受续航困扰的新能源SUV,理想ONE还是可以作为首选车型的。
极星2
极星决定主动召回2019年9月12日至2020年8月22日生产的2021年款国产极星2首发版纯电动汽车,共计551辆。我们的授权维修服务商将主动联系客户,进行免费的相关维修。此次召回的极星2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逆变器故障,另一个则是高压冷却液加热器故障。其中,逆变器的作用是将从动力电池获取的高压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而高压冷却液加热器主要是给座舱和电池组加热使用。
据悉,极星自11月2日起,以正式信函形式通知受影响的车主。而车主可以在一次进店时,同时完成上述两项故障的排查和维修。
对于尚未交付或还在流水线上的车型,厂家会根据零部件批次进行调整。本次召回并不涉及美国、加拿大及瑞士用户,这些地区尚未有新车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半个月内极星的第二次召回事件了。从汽车本身来看,其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零部件配合也千差万别,召回问题在所难免。在产品刚刚暴露问题之时,主动召回是企业拥有承担责任、对客户负责的表现,但是,在产品还未大规模交付时,半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两次将量产车型召回,且均涉及电动车的核心“三电系统”,不免也让消费者和市场对其产品的开发完成度和技术成熟性担忧。
特斯拉Model X
继特斯拉在美国召回2016款Model X和2020款Model Y车型后,特斯拉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自2020年11月27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X车辆,共计870辆。
据介绍,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使用粘合胶将车顶前饰板及中间饰板安装至车辆顶部,同时需要使用底涂剂来增加两者之间的附着力。部分车辆车顶饰板表面的底涂剂可能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饰板的附着力可能减弱,极端情况下饰板可能会从车辆上脱落。
而由于工厂造车的时候,打胶打少了(胶水涂少了),所以粘力就小了,车主买车后,用久了胶水老化后,这个粘力就更小了。开车的时候车辆遇到坑坑洼洼、减速带导致震动什么的,说不好这车内顶棚就突然塌陷掉落到驾驶者头上。
而这些“莫名其妙”的缺陷全部来自“纯进口特斯拉”。作为新能源车行业的“标杆”,特斯拉近些年曝光出的一些缺陷和故障难免让人觉得遗憾。但是反过来说,企业能发现问题和隐患,并及时主动召回解决问题,毕竟还是积极、正面的。当然我们也希望特斯拉今后缺陷越来越少,产品越来越可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精灵、海马汽车、宝马、长安汽车、上汽大通等。新能源汽车不用借助汽油发动汽车,对环境没有污染。1、精灵(Smart)这是奔驰旗下的微型汽车品牌,又叫精灵汽车,还是有一些背景实力的,旗下新能源汽车是smartsmartfortwo2014款ElectricDrive。海马汽车前身是
新能源汽车品牌1、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总结小鹏2014年成立,第二大股东为阿里蔚来2014年11月创建,第二大股东是腾讯理想2015年7月创建,美团为理想最大股东威马2015年12月创建哪吒2014年创建,第二大股东为360;特斯拉雷克萨斯比亚迪宝马沃尔沃丰田蔚来凯迪拉克WEY奥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放眼全球都算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大哥了,在十几年前比亚迪就开始专注做新能源汽车,长年的技术积
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2023年1月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市场占有率达到24.7%。与2022年春节月(2月份)相比,产销分别增长15.4%和22.2%。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品牌新能源汽车有以下这些品牌:1、特斯拉: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精灵、海马汽车、宝马、长安汽车、上汽大通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以特斯拉Model3为例,其车身长宽高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新能源汽车十大名牌如下:一、特斯拉特斯拉创建于2003年,全球知名豪华电动轿车品牌,以制造纯电动汽车为主。特斯拉于2012年设计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纯电动豪华轿车ModelS,以出众的安全效率、性能优异,续航里程而闻名。二、蔚来蔚来汽车创立于2014年,由顶尖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联合创建,为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于2018年美国纽交所上市,致力于通
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1、零跑汽车零跑汽车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科技型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是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厂家。2019年10月,零跑汽车以70亿元位列《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4位。2、创维汽车创维汽车是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背靠开沃集团,创维汽车致力于打造新
新能源品牌汽车有哪些?小鹏汽车:新势力造车前三甲,在我看来属于最大的黑马,也是相对最为务实的一家企业,没有过多花哨的宣传,坚持用更优质的产品说话,这从其发布的第一款产品定位及市场反馈来讲就可见一斑。另,一个敢用自己名字作为企业名字的创始人相信也是鼓足了勇气,不会轻易破坏自己的征信吧。有着阿里巴巴和小米在背后撑腰的男人和企业肯定算是比较硬气了,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未来可期。首先必须要说的是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近年来国产汽车的快速发展,给合资汽车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国产汽车也不落后于其他合资品牌,很快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购买时,可以选择更多的国产品牌。但是,国产品牌有哪些?今天,边肖汽车将与朋友们分享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强大品牌。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共享:BAIC新能源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工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17 02:43:47
2023-11-17 23:14:34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