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2024-01-21 02:39:10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整理了「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

作者:宋家婷

转型有快慢,收获有早晚。但是,不能倒在黎明前夜。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023年是中国车企重整旗鼓的一年,一季度的“价格战”已经火药味十足。然而,新的格局在车企们去年业绩出炉后已经泾渭分明。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能源车企与燃油车企有了鲜明的楚河汉界:

一边是一骑绝尘的“比(亚迪)特(斯拉)”两强,一边是望洋兴叹的传统车企们。

无怪乎在今年财报会上,

吉利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桂生悦直言吉利新能源汽车被优秀的同行

“拉开了距离”

这样的反思早在2020年,

长城

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已经干过了。当时,长城汽车正处于上升期,魏建军一句

“长城还挺得过明年吗?”

令人感觉多少有点凡尔赛的意味。

但是,两年后的事实证明魏建军并非杞人忧天。

对于“自主双雄”而言,尽管营收、净利润、现金流等账面上的数据足够漂亮,但是,销量规模上吉利汽车丢掉了连续数年的自主品牌第一宝座,长城汽车销量则更是少有地下滑了16.66%之多——如果说,

吉利是跑输了同行,长城则是没跑赢自己。

我们曾将二者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样本放在一起对比,现在同样如是。之所以没有加入

比亚迪

,乃是因为前二者仍旧是燃油车+新能源车的产品结构,而比亚迪已经全面转向了新能源汽车,当下它与

特斯拉

是一个赛道里的直接竞手。

但是,

除了“比特”组合,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汽车制造商都与吉利、长城是一样的处境,一样的优劣势,因而这两者的比较,对于正在转型过程中的“大多数”们更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从规模导向转变为高价值导向

中国自主品牌已经从单纯追求规模效益走向高价值导向,这在“自主双雄”的年报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者营收、净利润等财务数据的增长也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即高价值产品比重的持续提升。

以吉利汽车为例,

2022年吉利单车销售收入10.3万元,较之2021年的7.9万元同比大涨29.6%,平均单车毛利1.75万元,同比增长11.1%。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字主要来自于CMA架构下的“中国星”高端系列的表现拉动。

2022年,“中国星”系列销量超过25万辆,占吉利(含几何)品牌比重近23%,最高月销达到3万辆,单车平均售价高达15万元。

领克

虽然销量下滑,但平均销售收入却上涨了15.3%,这受益于产品均价从2021年的13.03万元提升至15.02万元,旗舰产品

领克09

也进入30万元价格带,产品溢价能力持续提升。

极氪

目前两款产品则都高于30万元。其中,极氪001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今年1月开启交付的极氪009,平均订单金额则高达52.7万元。

如果说吉利汽车是稳扎稳打往上走,那么长城汽车在销量大跌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营收、利润大涨,正是高价值产品的救驾之功。

2022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毛利率更是达到了19.37%,相较于2021年提升了3.21个百分点。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其中

坦克

品牌功不可没,去年贡献了12.6万辆销量,同比大增47.2%。

除此之外,去年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销量占比达到86.17%,这也是一个亮点。要知道,过去几年传统车企一直被新势力嘲笑的一点就是智能化。现在,智能化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毫无疑问,“高价值”正在成为自主品牌的新标配,这也是其市场份额能够逐步超越合资品牌的重要原因。

喜忧参半新能源

稳步实现价值向上的“自主双雄”,喜忧参半的是新能源业务。

之所以如此说,因为无论是增势明显的吉利,还是意外跌落的长城,都不能简单“一刀切”下结论。

客观而言,

新能源是吉利的新增量。但是,贡献利润的仍旧是销量下滑一成的燃油车。

2022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售出32.87万辆,同比翻了三倍,销量占比由去年同期的6.2%进一步提升至22.9%。

不过,新能源业务增量不增利。以极氪为例,极氪去年以接近7.2万辆的销量惊艳世人,亏损却也从2021年的10亿元扩大到20亿元左右,这样的情形与“蔚小理”如出一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新能源转型成效显著的领克,2022年PHEV销量达到3.9万辆,占比从2021年的5.5%提升至2022年的21.7%,同比增加16.2个百分点。但是,营收和利润却双双下跌。

原因不难理解。

规模效应不够,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特别是高端电动车品牌,注定要熬过一段爬坡期。

好在上述两个难点都有解。降本增效就是方案之一。目前,吉利浩瀚架构已经授权多个品牌多款车型,有助于摊销各个车型的制造成本。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则已经连续下降。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就坦言,碳酸锂每吨价格下降1万元,对极氪的影响是575元,对毛利的贡献是0.2%。

这可以说是汽车制造商们的集体福利,不用再感慨一直为宁德时代打工了。

除此之外,今年起吉利也重构了新能源业务结构:几何守住15万元以下市场,银河系列聚焦20万元中高端市场,领克冲击20万元-30万元市场,极氪瞄准30万元以上市场。

内忧外患三条线,都梳理清楚了,吉利要做的就是继续稳扎稳打,静候增收又增利。

但是,对于长城汽车来说情况就复杂了。

2022年,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99万辆,较之2021年的13.9万辆同比下降13.79%。销量和收入都只占公司总体量的11%。

实际上,长城汽车过去两年在新能源、智能化研发上投入不菲。其中,仅仅是去年研发就投入了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总收入达8.87%。但是,从收益上来看,显然付出和收获是不对等的。

不过,长城汽车的底气在于,其“森林式生态”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布局。今年3月,为了奋起直追新能源赛道,长城又推出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并打出了“开启全民电四驱时代”的口号。

按照计划,该技术将首搭近期上市的全新

哈弗

新能源车型,长城汽车的全系新能源产品也将在2024年全面普及四驱。如是,长城汽车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这也是当下传统汽车品牌的共性:转型有快慢,收获有早晚。但是,转型速度的快慢既会影响到在哪里有收获,也可能一步慢导致步步慢。

海外市场潜力释放

在国内市场已经卷无可卷的情况之下,海外市场正在成为自主品牌新的增量市场。

搭乘这两年的中国汽车出口优势,无论吉利还是长城,去年都斩获了新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二者的盈利模式都开始清晰。

吉利海外增收来自于两条战线。

其一,汽车出口。

2022年,吉利汽车出口销量19.8万辆,同比劲增72.4%,高于行业56.7%的增长率。

缤越

博越

PRO、Tugella占据各国细分市场排名前列,领克则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出口第一。

其二,授权收入。财报显示,

2022年吉利汽车授权收入实现16.6亿元,同比增长29.9%。

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吉利已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长城汽车则表现出新特点:海外市场表现优于本土市场。

在中国市场,长城汽车销量、营收双双下跌,其中营收1105.9亿元,较2021年下降了8%。

但是,长城汽车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3.09%,达到了17.22万辆。

营收层面,

2022年长城在海外各个市场也都呈增长状态。其中,第二大市场俄罗斯营收达到85.8亿元,同比增长72.5%。澳大利亚市场营收为43亿元,同比增长85.2%。

从品牌来看,长城哈弗、

欧拉

、长城皮卡在南非、智利、澳大利亚、泰国等细分市场多次获得单月销冠。官方认为,在海外市场长城汽车出口依旧存在较大挖掘潜力。

长城汽车海外市场爆发得益于两点因素:第一,坚持在海外布局,特别是2019年在俄罗斯重金建厂;第二,回归“ONE GWM”,强化海外品牌认知。

毋庸置疑,在国内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之下,可能会倒逼中国汽车品牌继续加持海外市场开拓。隐忧则是,目前仍旧不确定的国际局势。对于吉利、长城们而言,两手准备是必然的。

与此同时,这也是真正的大考。要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汽车品牌,销量遍布全球并保持稳定性也是重要指标之一。

人汽观察:

实际上,从吉利、长城过去数年的发展曲线中能

发现

,汽车制造商们不仅要面对宏观经济的大周期,产业与技术的周期,也要面对自身发展的小周期,过去我们仅仅关注产品大小年,但现在影响因素更多了。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城,都曾经当过“自主一哥”,也都保持了连续数年百万辆的销量规模,换言之,无论是价值向上,还是技术向上,相较于与对手缠斗,二者更像是与自己较劲,而在当下,与其说要赢对手,不如说先要赢自己。

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汽车品牌,以及跨国车企都是一样的道理。卷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走出产业的黎明看太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如今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当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快接近40%,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板块业绩也是突飞猛进,当中包括

吉利汽车

,11月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5万辆,连续四个月创下了新高。

新能源汽车掌握流量密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众多车企的发展重心也是往新能源方向偏移,然而在大家争前恐后布局新能源产品之际,

吉利汽车“反其道而行之”,坚守燃油车大盘,带来星瑞L智擎和星越L智擎,开启中国星智能双擎新纪元。

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逐步下降,混动车市场也一直是日系车企的天下。两种因素都可以说是吉利汽车在燃油车领域的拦路虎。明明知道山上有虎,为何吉利汽车偏偏向虎山行呢?通过此次与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博、吉利汽车中国星事业部产品负责人刘凡的交流,My车轱辘找到了明确答案。

两条腿走路,坚守燃油车大盘

在内卷不断的新能源战场,各大主机厂,不遗余力的去满足需求,刷新体验,反观燃油车市场,出现新车少、产品单一同质化、新技术迭代更新缓慢等现状。而

吉利汽车深耕燃油车领域,一方面因为燃油车仍是整体车市销量主心骨,另一方面因为吉利汽车有足够的体系力同时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领域发力。

范峻毅表示,在新能源大势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燃油车依旧占据了半壁江山。

如果未来整体市场有两千多万的体量,吉利汽车预判还有八百万到一千万的盘子是燃油车的,因此早早就决定了要两条腿走路,一条代表燃油车,一条代表新能源车。

燃油车业务是吉利汽车的长项,2017年吉利汽车首次拿下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冠,之后连续五年产销超过百万辆,连续五年拿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目前已经拥有1300万辆大盘。现在新能源车的冲击,吉利汽车的燃油车业务战绩也受到一定影响,吉利汽车也不得不调整企业战略。

范峻毅道出了中国星的未来规划,

吉利汽车要打系列化,把整个燃油车事业部板块正式更名为中国星事业部,旗下的星瑞、星瑞L智擎和星越L系列等会组成中国星系列,是吉利燃油车向上的排头兵

,同时

博越L

博越

COOL,

缤越

缤瑞

以及

帝豪

等系列车型也会持续改款换代,以及会坚持入门级的燃油轿车,就是帝豪系列,甚至吉利汽车将一些架构、座舱、智驾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应用到燃油车身上,让新技术赋能燃油车。

新能源板块方面,吉利汽车有两个蓝色行动,一个是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另一个是主攻

纯电动

智能汽车。目前吉利汽车已经有银河系列和几何系列,并且两大系列均有不错的市场表现,11月银河系列销量近1.4万辆,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环比持续正增长。同时几何系列销量也超过两万辆,同比增长约47%。

在新能源车领域取得好成绩的背景下,吉利汽车进一步深耕份额更大的燃油车领域,无疑更有利于未来发展,于是乎吉利汽车带来了中国星智能双擎产品。王博透露,

吉利汽车的市场目标是要充分发挥整个吉利在油车市场的优势,燃油车市占率做到中国品牌油车市占率第一

,这个重任,放在了

星瑞L

智擎和

星越L

智擎两款新车身上。

以高价值产品,与合资品牌对抗

尽管吉利汽车在燃油车领域已经取得不菲的成绩,品牌力、市场口碑、产品力等方面也备受消费者认可,但是竞争激烈的国内车市也是高手如林,

星瑞

L智擎和星越L智擎所在的混动车市场,更是被日系车企长期霸占,作为后来者的星瑞L智擎和星越L智擎如何与日系混动车竞争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王博给出的答案就是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更高品质、更高价值的新燃油车和混合动力产品。尽管近几年整个汽车市场的竞争极其激烈,但是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力竞争,只要产品实力过硬,吉利汽车就有信心能够在全国各个细分市场抢占市占率的一席之地。

在12月3日上市的星瑞L智擎和星越L智擎就是在油车上提出跃升一代的新产品,具有同级领先的7秒级加速性能,还有两车都进入4升时代的低油耗,以及智能座舱、NOA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都能带来更好的体验。

与合资车更大的不同点在于,

星瑞L智擎和星越L智擎还融入了中国风设计元素,晴山紫和皓月白两种车色都是取自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色。

对此,范峻毅道出了吉利汽车的出发点,最近几年很多用户对国潮或者国风的认可度非常高,吉利汽车又是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所以新产品通过融入中国风设计,既能传承中国文化,又能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实际上,中国星还有一大优势是市场口碑好,

从星瑞上市、星越L上市,到两款智擎车型的推出,中国星累计总销量已经超过84万辆

,充分说明中国星已经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目前中国星系列整个体量正在快速向百万辆迈进。

显然,两款中国星智能双擎车型都是实力过硬的新车型,它们有着丰富且先进的功能配置,同时12.67万元-17.77万元的定价也比合资混动车更加亲民,加之中国星系列良好的市场口碑,这些都是中国星智能双擎车型与合资品牌车型抗衡的底气。

利润很重要,但更重视1300万用户

吉利汽车在燃油车领域深耕,难免会让人怀疑是因为新能源车难以实现盈利,燃油车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毕竟现在能够在新能源车领域实现利润正增长的车企凤毛麟角。

对此,范峻毅给出了明确答案,如果现在没有任何顾虑,吉利汽车也可以全面转向新能源。但是

吉利汽车在汽车市场已经拥有1300万用户大盘,这块大盘和基数需要新产品承载

,因此吉利汽车始终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两条路。

范峻毅补充道,企业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现在燃油车是挣钱的,新能源车是亏钱,要用燃油车去补贴新能源;但是随着新能源车规模化,可能会形成第二阶段,即燃油车挣钱,新能源这边可能会持平;进入第三阶段,有可能会变成燃油车也挣钱,新能源也挣钱。

而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没有谁能够在刚出生第一年是挣钱的,但是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有领先的燃油车优势基盘,有自己的技术底蕴和规模效应,所以在投入期以及成长期来说,实现盈利的速度也有望比其它车企更快。

在当前市场燃油车销量主导的情况下,吉利汽车依靠强大的体系力,坚持两条腿走路,同时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领域发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而吉利汽车带来的中国星智能双擎,通过更先进的混动技术、更智能的科技安全、更豪华的整车品质、兼顾性能与节能的驾控动力等全新体验,让燃油车跃升一代,不仅为市场带来全新的选择,也势必会进一步强化吉利中国星的市场号召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车事慧鉴 | 仰望银河 吉利的绝地反击战

易车原创

近日,吉利品牌旗下中高端新能源系列“银河”璀璨亮相,宣布2年内推出7款新车。

汽车圈上一次这么声势浩大的还是上次

丰田

一口气发布了15款全新电动车型,以及

恒驰

六车齐发。

吉利与燃油时代的老大哥丰田一样,已经把着急二字写在脸上。但目前来看丰田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吉利的银河又会如何?

吉利有多需要银河?

作为该系列首款新车的

银河L7

是发布会当晚的焦点。其搭载雷神电混8848、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操作系统银河N OS等等技术卖点,论噱头丝毫不逊色于“同名不同姓”的

理想L7

智己L7

当然它真正对手并不是理想L7、智己L7,而是

比亚迪

宋PLUS

。去年宋PLUS共售出了329939辆新车,是国内新能源SUV市场上销量第二好的车型,也成为比亚迪最大的销量主力。

反观吉利品牌大的销量来源分别是

帝豪

星越L寻车网

星瑞

缤越

等,在15-20万元的细分市场存在感相对比亚迪而言并不强。于是银河便有了存在的意义。

银河系列的第一步便是要通过主打“家庭智能出行”的银河L7,对宋PLUS以及比亚迪进行强有力的回击。

譬如银河L7增加了能让1米8大长腿躺平的副驾女王座椅、10.25英寸仪表屏+13.2英寸中控屏+16.2英寸副驾屏+25.6英寸AR HUD的四屏智能交互……

除了银河L7外,吉利当晚还发布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信息,包括将启用全新的标识、渠道等等,可见

吉利汽车

在中高端市场孤注一掷的决心。

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培育至今发展成“哑铃型”结构,也就是说卖得最多的是微型电动车型和高端智能电动车,如五菱

宏光MINIEV

特斯拉

Model 3

等等。

随着市场的成熟,新能源车市场进入更为健康的“纺锤型”市场结构,即15-25万元的智能电动车成为最大的增长点,比亚迪的成功无疑验证了这一趋势。

除了前面提到的宋PLUS外,比亚迪的汉、唐、

海豹

也成为月销轻松破万的销量王牌,同时还击穿了20万元这一中国品牌传统意义上的天花板,进一步提高平均单价和溢价能力。

无论是自身的销量结构,还是比亚迪的威胁、市场的红利,都在迫使着吉利不得不”

仰望

“银河。

多品牌剪不断理还乱?

在银河发布的前后,许多人都在疑惑吉利为什么会推出如此之多的系列和品牌,容易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毫无疑问,吉利是目前手握最多品牌的中国车企,但这些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并不太灵光。

近一年来,吉利品牌先后推出星越L雷神Hi·F、星越L增程电动版以及帝豪L Hi-P,销量都不及预期,还无法担纲起主力的重任。

几何汽车

极氪

汽车在2022年才逐渐起量,前者倚重C端用户,后者则仍有待继续爆发。而

领克

被极氪拿走电动车的产品线,油车转混动并不是特别顺利。

在新能源车高速增长的时期,吉利缺乏爆款驱动销量飙升,简单按照能源形式划分的多品牌战略宣告失利,是这家车企目前的两大症结。

在银河系列发布之后,吉利汽车也顺势梳理出全新的矩阵:

1. 几何品牌回归吉利品牌,聚焦15万以下大众化纯电产品系列;

2.中国星、博系、缤系、帝豪系将形成“吉星”产品系列,负责稳住现有的基本盘优势;

3.银河系列主打15-30万元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开拓全新的细分市场。

至今,吉利汽车的品牌矩阵相对清晰起来,在30万以下有大众化的吉利品牌、年轻化的领克品牌兜底,30万以上则有极氪、

沃尔沃

承接,再往上还有主打海外市场且豪华级别的极星、

路特斯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卖点重叠、产品线复杂、资源分散等,举个例子,银河与领克同样是主攻15-30万元价格带,同样提供插电混动版本,注定有所重叠。

如何避免集团内耗,降低协调难度?如何帮助消费者建立认知?这些都是银河系列建立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夺回“自主一哥”

早在2015年,吉利就提出了“蓝色行动”,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到整体的90%,其中混动占比65%,纯电占比35%。

在目标初期,吉利推出过几款“油改电”车型,但并没有成功打开市场,直到2020年投入180亿元打造的SEA浩瀚架构以及2021雷神动力的发布才重新点燃了新的希望。

到2022年,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达到27.9%,与“蓝色行动”定下的原目标还相距甚远。眼看“蓝色行动”未果,吉利在2021年又提出了“智造吉利2025”战略,指出2025年度计划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90万辆。

但在2022年,比亚迪就以超186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夺得“自主一哥”和新能源霸主的头衔,新能源总体销量是吉利的5倍之多。秦PLUS就能凭一己之力差点超越吉利整个集团的新能源车销量。

显然,吉利彻底在新能源领域变成了追随者,它对于这一切是猝不及防的。

伴随新能源车销量不佳而来的,还有盈利能力下降的连锁反应。一方面SEA架构等技术初期研发成本巨大,另一方面诸多品牌未能实现快速大规模上量,造血成效缓慢,导致2018-2021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由125.5亿持续大幅跌至48.47亿。

接下来,吉利能否凭借银河夺回”自主一哥“的头衔,完成绝地反击就显得尤为重要。

写在最后

单纯推出一个新品牌或者新序列并不难,无非就是烧钱举办一场发布会的事情。难就难在如何通过运营新品牌、新产品序列,成功树立起新的品牌认知、价值认知,从而撬动整个吉利集团的销量。幸好,吉利并不缺乏经验。

更可贵的是,吉利拥有资本运作与格局视野方面的优势,相比起创立全新的银河系列,笔者更佩服吉利果敢闯入甲醇汽车、卫星等人迹罕至的赛道。

车事慧鉴:一档深度解读汽车行业的专栏,与您一起关注车圈大小事,智慧洞察,鉴明真相。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人汽」自主“双雄”:赢对手,先赢自己(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相关推荐
吉利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吉利新能源汽车 纯电动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如今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当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快接近40%,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板块业绩也是突飞猛进,当中包括吉利汽车,11月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5万辆,连续四个月创下了新高。新能源汽车掌握流量密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众多车企的发展重心也是往新能源方向偏移,然而在大家争前恐后布局新能源产品之际,吉利汽车“反其道而行之”,坚守燃油车

2024-01-19 18:10:01
吉利电车有哪几款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吉利电车有哪几款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吉利电车有哪几款吉利新能源汽车有以下几款:博瑞GEMHEV、吉利帝豪GSe、吉利帝豪EV500、星越新能源。1、博瑞GEMHEV博瑞GEMHEV前者是混合动力版。-6℃固然是低温,但博瑞GEMHEV经历过更低的,比如漠河-40℃的长时间低温测试,新疆50℃的长时间高温测试,还有高湿、高原、泡水测试等等。经长时间磨练捶打才有今天的它。2、吉利帝豪GSe帝豪GS

2024-01-15 19:58:29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吉利新能源汽车有哪几款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吉利新能源汽车有哪几款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如今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当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快接近40%,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板块业绩也是突飞猛进,当中包括吉利汽车,11月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5万辆,连续四个月创下了新高。新能源汽车掌握流量密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众多车企的发展重心也是往新能源方向偏移,然而在大家争前恐后布局新能源产品之际,吉利汽车“反其道而行之”,坚守燃油车

2024-01-19 04:02:51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吉利2款新车,解决油混车痛点,年轻人能买得起用得起)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吉利2款新车,解决油混车痛点,年轻人能买得起用得起)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如今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当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快接近40%,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板块业绩也是突飞猛进,当中包括吉利汽车,11月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5万辆,连续四个月创下了新高。新能源汽车掌握流量密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众多车企的发展重心也是往新能源方向偏移,然而在大家争前恐后布局新能源产品之际,吉利汽车“反其道而行之”,坚守燃油车

2024-01-16 09:56:07
吉利银河:不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还做不打扰的新能源科技(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吉利银河:不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还做不打扰的新能源科技(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吉利银河:不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还做不打扰的新能源科技2021年7月20日,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发布了吉利品牌全新品牌价值主张——“因快乐而伟大”,致力于为每一个吉利用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制造快乐,让人人“因快乐而伟大”,实现”让世界充满吉利“的品牌愿景。2023年2月23日,还是在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发布了吉利品牌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

2024-01-19 20:06:35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号称新能源汽车安全天花板?吉利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到底是啥?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号称新能源汽车安全天花板?吉利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到底是啥?

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如今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当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快接近40%,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板块业绩也是突飞猛进,当中包括吉利汽车,11月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5万辆,连续四个月创下了新高。新能源汽车掌握流量密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众多车企的发展重心也是往新能源方向偏移,然而在大家争前恐后布局新能源产品之际,吉利汽车“反其道而行之”,坚守燃油车

2024-01-13 17:17:22
新款问界M5标准版上市,老款优惠力度大,探店问界M7(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新款问界M5标准版上市,老款优惠力度大,探店问界M7(专访丨新能源大势下,吉利坚定油、电两条腿走路)

新款问界M5标准版上市,老款优惠力度大,探店问界M7近日,新款问界M5标准版正式上市,新车推出两个配置车型,售价24.98万-26.98万元。在价格下调的前提下,配置有增有减,整体性价比有所提升。不过,新款问界M5恐怕尚未达到爆款的程度,仍难扭品牌整体的颓势。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新能源汽车市场高增速的背景之下,问界M5却

2024-01-17 16:07:19
长安新能源汽车走势 长安汽车新能源发展略显曲折 专家:尽快回归自主研发道路
长安新能源汽车走势 长安汽车新能源发展略显曲折 专家:尽快回归自主研发道路

6月“卖得最好”的十大新能源车:埃安进前三,特斯拉排第二随着各家车企陆续公布6月的销量数据,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排行榜也正式出炉,从榜单表现来看,前三名毫无悬念,分别被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和广汽埃安摘得,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依然占据了绝对的王者地位,销量接近特斯拉和广汽埃安的销量总和的两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6月各车企的表现吧。NO.1比亚迪批发量:251685辆

2024-01-17 02: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