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

2024-01-26 19:48:43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整理了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刚拿下吉利

银河L7

的销量开门红,

吉利汽车

又获得了中汽研的权威认证。

7月12日,“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与管理发展研讨会”在杭州湾吉利研究院召开,吉利汽车荣获由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诚认证”)颁发的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为国内首家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车企。

同时,吉利汽车还与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新能源联合创新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将集合双方资源,进一步攻克新能源汽车“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引领技术,持续打造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

这里需要明确一下这张证书的意义,随着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加速到来,新能源车需要一套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2022年3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华诚认证也为此建立了一套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标准,而现在吉利汽车成了拿下首张认证证书的车企。

能在一众车企中率先拿下这张证书,吉利汽车对安全的重视和安全管理实力可见一斑,那么问题也就来了,为什么是吉利汽车?吉利汽车拿下这张证书又意味着什么?

先给结论:因为吉利汽车是真正的“造车者”,始终坚持正确的造车价值观和转型价值观,而这张证书是对吉利汽车现阶段高质量转型和未来转型潜力的双重认可。

坚守安全底线,重塑行业价值观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获得了迅猛发展,发展速度甚至超出了行业和国家预期,而这也导致了行业相关标准和法规的滞后,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0%,有关智能新能源车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仍存在很多空白。

这就使得各个企业的产品研发制造标准存在差异,有的车企面对发展窗口期,更侧重于发展速度,难免就会选择以“下限”标准为企业标准,但任何一个坚持长期主义的“造车者”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以远高于行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安全方面。

这就是吉利汽车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去打造这样一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因,在吉利的造车理念中,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智能电动化时代,安全都是第一诉求,而且必须遥遥领先于行业。

为了打造一套符合吉利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吉利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并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6 大维度、23 个层面、99 个单元逐级细化新能源汽车安全要求,让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这套体系的管理有多全面呢?不仅覆盖进货检验、下线检验及交付全过程的产品安全流程,还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质量控制和质量溯源能力,比如,通过动力电池安全系统安全性能综合测试,进行动力电池系统测量,完成动力电池系统段SOC、单体电芯压差、端口电压以及绝缘电阻等关键数据读取。

同时,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的13个关键控制点,包括动力电池运输卸货、入库三电检验、动力电池存储等,吉利也已实现生产要素100%标准化,以极致品控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

简单来说就是,吉利会对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安全管理,绝不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以确保消费者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都能“安全用车”。

以超高标准为企业标准,不断探索更高安全

仅是这样还不够,既然已经有了一套高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自然要切实落实在产品上,所以吉利将产品功能安全全面融入了整车开发体系,并进行大量软硬件测试验证。

以核心的动力电池为例,吉利独创了电池安全技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首创基础安全、整车安全、智能安全、健康安全四大安全标准,不仅更全面,而且各项具体标准全面超越行业标准。

比如,基础安全方面,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共进行100+项电池包级测试,比国标强制测试需求多了80多项;整车安全方面,吉利首创了底部碰撞防护设计及验证,解决消费者行车场景中切实的安全痛点。

作为中国品牌引领者,吉利始终愿意为行业发展出一份力,所以其联合华诚认证,制定了业界首份全面、系统衡量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的规范指导文件——《新能源汽车生产组织产品安全管理规范》,还与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共建了新能源联合实验室。

这一实验室将由“多域融合电驱实验室、高压电磁防护实验室、高压电池安全实验室、充电体验开发实验室、能量管理创新实验室”五大实验室共同构成,目的是对各种不同场景、极端工况、前沿技术等做实验和验证,全面支撑吉利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一致性管控,以覆盖全研发流程链、全产品链、全生命周期和全应用领域的“一站式”综合研发验证和测试技术服务,提升吉利智能新能源产品的试验验证技术水平。

造更先进的车、造更安全的车、造更能解决消费者痛点的车,绝不为销量牺牲安全和质量,这是作为造车者的吉利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也是行业该有的“价值观”。

造车26年,强大的新能源体系力和完善的全球化生态链,以及十年来覆盖三电、芯片、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算中心,接近千亿元的研发投入,这样的吉利拿下行业首张“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毫不令人意外。

体系力即发展动力,开启新能源产品强周期

正如前文所言,这张证书是对吉利高质量转型的认可,而实际上,就在吉利获得行业权威机构认可的同时,也正在获得消费者的追捧。

前不久,吉利汽车公布了上半年产销数据,上半年吉利累计销售69.4万辆,同比增长超13%,并实现连续5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展现出无惧市场波动的向上势头。

其中新能源车的表现格外亮眼,6月吉利新能源车销售38572辆,同比增长约30%,环比增长约43%,新能源车渗透率约28%,再创年内新高;上半年,其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57889辆,同比增长约44%。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上半年新能源车不止整体规模在提速向上,更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其中5月底才上市的

吉利银河

系列首款车型银河L7在6月这首个交付月就交出了9673辆的好成绩,爆款势头已显,而银河系列第二款车型

银河L6

也即将上市,未来几个月,吉利银河系列有望持续向上突破。

极氪

品牌上半年销量稳步提升,在极氪X交付贡献增量后,6月交付量再度站上万辆关口,上半年累计交付42633辆,站稳高端纯电动车第一梯队。几何品牌和睿蓝品牌上半年也有不错表现,在各自细分市场处于销量榜前列。

从入门级车型到高端车型,从纯电动到电混车型,吉利不仅形成了覆盖个主流细分市场的新能源车阵容,更在各个细分市场都有不俗表现,这种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在中国品牌中并不多见,而其之所以能在今年有这样的表现,绝对离不开企业在安全方面的不懈努力。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0%后,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尝鲜期进入普及期,主流消费群体开始成为新能源车潜在购车者,他们对于安全、质量等汽车基本产品点更为在意,而过去一段时间行业虽然迅速发展,但快速发展下的很多安全质量问题也暴露出来,成为消费者当前的最大痛点之一。

在今年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发布后,吉利新能源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吉利新能源车安全管理体系也已经成型,所以吉利发布了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星睿智算中心、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等核心技术,与各个子品牌新车同步推向市场,让消费者看到了造车者的实力,获得了销量上的突破。

写在最后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初期,市场难免混乱,难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在汽车这样一个马拉松式的长周期行业,要想跑得远,绝对不是靠抄近道、走捷径就能行的,即便靠着抄近道获得了一时的领先,也一定会在长期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吉利汽车前期的新能源车发展速度可能不是最快的,但从当下其展现出来的转型后劲儿来看,其绝对是走得最稳、最有耐力的,今年无疑是吉利的转型提速年,伴随着其后续诸多新车的投放,已经打好基础练就内功的吉利将迎来新能源高速增长的新时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

车市要变天,车企也开始寻求更多的方式来抵御风险。5月9日,

吉利汽车

长安

汽车宣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

长安和吉利迅速结盟,有点出人意料。尽管车企之间的各种联盟层出不穷,但初闻长安和吉利的故事,直觉上还是颇为不习惯。要知道,这两家车企的产品定位及目标用户较为相似,说为“宿敌”并不为过。而且在不久前双方还因设计问题爆发“抄袭门”事件,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化干戈为玉帛”,令市场颇感意外。

显然,双方希望通过未来新业务展开合作,抵御市场风险,产生“1+1>2”的效果。但话说回来,轱辘哥同时认为,合作是否就一定能打好未来的仗也很难说。首先,新业务层面的合作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另外,车企之间普遍有面和心不和的现象。那么长安和吉利的合作,是否又会再步后尘呢?

长安结盟吉利,联手合拓新格局

对于长安和吉利的结合,很多业内人士的反应是惊诧——这是“宿敌”结盟。当然,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当下的汽车产业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车市面临销量增长乏力的困境;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向新四化转型。于是,在车市寒冬与行业巨变的双重力量交织下,抱团取暖在此时不失为一种最优选择。

虽然长安和吉利都是国内前五的车企,目前都不存在生存压力,但市场内卷带来的成本增高,利润减少,谁都不能避免。正因如此,在这种环境下,车企之间的合作如果不能广泛而深入,很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安和吉利深谙此理,所以我们能从合作协议中看到,合作项目可谓是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双方目前所有的业务范围。其中,智能化电动化是双方合作的重点。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产品安全等进行合作。而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

在轱辘哥看来,长安和吉利各有优势,长安的强项在于全方位技术研发,新能源上下业务链的打造;而吉利强在效率,以及旗下多品牌之间形成协同共享优势。虽然双方不涉及资本层面,但仍可实现诸多优势互补,至少可通过供应链整合及研发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显然,双方目前都面临新业务的发展瓶颈。现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技术路线不明确,没有那么多钱去做试错,形成联盟后能分摊研发成本。而这也是长安和吉利,在未来的合作中,可以预见到的。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有准备、有目标、有决心的强强联合。

车圈掀起合作潮,但真正共赢少

在长安与吉利合作获得盛赞的同时,对合作的质疑声也浮出水面。从理论上说,愿望挺美好,合作进行的时机也正当时。但在现实中,抱团不一定能取得了暖,从过去车企之间的合作案例来看,真正因为合作做强的个体并不多。

其实,近几年车企们抱团取暖现象非常多见。比如国际车企之间,

大众

和福特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的联盟合作;通用与

本田

在动力总成研发以及出行领域进行合作。自主品牌方面,

一汽

、东风和长安三大央企组成的T3出行联盟;

广汽集团

前后与

奇瑞

上汽集团

达成战略合作;造车新势力

蔚来

小鹏

在充电网络达成合作。然而,从效果来看,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此次长安与吉利之间的合作,是否也会“雷声大雨点小”,还有待检验。

毕竟合作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资金不足、沟通不便、无法融合等,都会导致项目落地困难的情况。当然,有合作必然就有分歧,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如何在合作中学会信任对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长安和吉利两个如此大体量的汽车集团,能够在第一时间破除层层障碍,走在一起相互合作,一来说明他们有足够的决心,另外也反映出两大车企领导的前瞻眼光。

长安和吉利的合作,绝不是所谓的“抱团取暖”,而是在降本共盈的基础之上博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经历了越来越多合作失败的案例后,我们更希望看到两家大企业能够在更大的格局下进行共创与探索,共同为市场创造价值。

无论是智能化电动化,还是出行领域的布局,这次合作内容均是两家车企深耕多年,且均取得初步成果的领域,因此双方的合作,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成本的降低。希望长安和吉利的合作接下来能有更大突破,实现中国自主品牌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跨越。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

车事慧鉴 | 从“掐架”到“抱团” 吉利与长安为何走在一起?

易车原创

一个是央企龙头,一个是民营巨头,

长安

汽车与

吉利汽车

竟然毫无征兆地拥抱在一起了。

5月9日,长安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三个月前,双方才因为某款车型掀起一番唇枪舌战,谁能想到如今却化干戈为玉帛?这新闻留给我们震惊之余,必然还隐藏着不少的信息量。

长安与吉利都急了?

长安与吉利当天发布的新闻官稿可总结出几大关键词: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双方具体的合作内容包括如下:

1、新能源

: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等。

2、智能化

: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

3、新能源动力

:动力平台、动力技术。

4、其他

:海外发展、出行生态、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

以上这几项都关乎着车企在新竞争时代的命运走向,另一方面也是长安、吉利作为传统车企还需补强增韧的领域。

数据说明一切。2022年,长安的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7万辆左右,吉利汽车则为32.87万辆。作为同年对比,

比亚迪

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却达到惊人的187万辆。

无论国内车市的内卷,还是比亚迪的重压,都迫使着长安、吉利两大巨头迅速作出反应。

事实上在新技术浪潮之中,海内外车企深度捆绑并不少见,包括

宝马

和戴姆勒、

本田

与通用、

大众

福特

等形成一对对CP在国际舞台”撒狗粮“,像福特就直接采用上大众的MEB平台衍生出了

探险者EV

等多款新能源车,省钱又省力。

而在国内,中国品牌组成的CP也屡见不鲜:

2012年,广汽和

奇瑞

曾结成战略联盟;2017年,

一汽

东风

、长安汽车就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出海、新商业模式等牵手;2019年,广汽又再与找到新的小伙伴——上汽,在开发核心业务、产业链资源、新商业模式和海外市场等合作……

不过至今这些中国品牌CP之间并没有激起太多的水花,最重要的原因是彼此有着太多产品层面的直接竞争关系。

相比前者,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这对CP就有点非比寻常。其一,合作范围广泛,从新能源再到智能化的重点细分领域,能想到的几乎都被涵盖进去。

其二,长安身为央企龙头,擅长垂直整合,吉利则为合纵连横的民营车企大佬,央企与民企的这次强强联合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史的又一“活久见”系列。

其三,两者抛开了直接的竞争关系,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大格局。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上就回应,小风波不影响大格局大方向,要实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寻车网

划重点就是既然双方有共同利益追求,昔日的小风波、小打小闹也可以作浮云,更何况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再来一组数据:2022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为187.46万辆,吉利销量为143.29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吉利和长安销量规模分列二、三名,当两者选择紧密抱团取暖,压力于是就给到第一名——比亚迪以及

特斯拉

当然,比亚迪目前应该相当淡定。

王传福在谈到当前新能源的白热化竞争时,表示过:“我们需要他们(造车新势力企业)进来,利用做手机的流量、做手机的粉丝,还有一些平台商利用它的流量和生态进来,说服大家不要买燃油车,都来买电动汽车。

这个蛋糕不就变大了吗?大了以后该切多少就看谁的技术(好)

。”

无论对于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而言,内卷是常态,良性竞争更是主旋律。

不像比亚迪早在十几年前就深耕新能源,如今能做孤勇者,起步稍慢一些的其他车企选择甜蜜相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双赢方案,这种竞与合的关系正是良性竞争的最好表现。

关于长安与吉利的后猜想

目前长安与吉利的合作处于签署协议,还没有宣布具体的合作项目,但我们其实不难从中猜想出可能会产生的花火。

首先是技术共享,协议中也提到动力平台、电芯、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合作,这意味着长安会不会用上吉利SEA浩瀚架构、魅族Flyme等新成果?吉利又能从中获得什么?两者在电芯、电池两大关键领域又该如何一起补全短板?

以上种种还需要双方进行梳理,交给市场一个答案。

再者是出海资源整合。如果说长安与吉利在国内难以避免直接的竞争关系,那在海外市场就是坐在同一艘船的好朋友。合作关系明显大于竞争关系,组团征战海外市场便是顺理成章。

2022年中国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还不掰动

丰田

、大众的一个”手指头“。

在欧洲的TOP 20年销榜单中,吉利卖得最好的

领克01

插电混动版,只卖了2.6万辆……在刚刚过去的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主力还是低端化的A0级电动车,占比达60%;出口国主要以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为主……

所以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长安与吉利大可以发挥出1+1>2的作用,在出口运输、海外生产、渠道营销、品牌运营等形成价值链的协同效应,这一切都充满着想象空间。

中国品牌的最终归宿是全球市场,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品牌附加值,在海外不仅做大,还要做强,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像长安与吉利也已经悟出一个道理:与其互相打压,不如相互扶持,更容易在顶峰相见。

写在最后:

当看到长安与吉利牵手的新闻,笔者的第一反应是中国车市竟然内卷到这种程度,迫使央企与民企的两大顶流从隔空掐架走向握手言和。

除此之外,有趣的点还在于长安与吉利都不约而同在今年突然宣布推出新的序列,分别是长安的启源、吉利的银河。启源、银河的定位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说明两大顶流对新能源、智能化的全情投入,比亚迪与特斯拉可真要当心了。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史无前例!吉利、长安两大巨无霸“抱团”,联手加速转型”相关推荐
吉利新能源汽车6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新能源汽车6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发力新能源!下半年推银河L6/E8等6款新车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表示,下半年吉利汽车将至少推出6款新能产品,涵盖中高端轿车、SUV、混动和纯电等细分市场,加快新能源产品的上市节奏。为何吉利这么看好新能源市场?数据显示,吉利汽车7月新能源销量41014辆,雷神智能混动单月销量破万,极氪、几何等品牌销量环比大幅增长,新能源渗透率接近30%,吉利在新能源市场尝到了甜头。

2024-01-14 11:55:37
吉利中汽新能源汽车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中汽新能源汽车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哑铃型”转向“纺锤形”中汽协:新能源汽车消费在升级9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正式对外公布了8月全国汽车产销数据,虽然7、8月是传统淡季,但从中汽协数据来看,行情却并不“淡”。中汽协指出:“8月,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双增,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依然表现良好

2024-01-20 09:30:21
宁波吉利新能源汽车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宁波吉利新能源汽车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大军。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如下:1.吉利远景X5该车拥有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基础版12.98万元,豪华版13.98万元。2.吉利博越ME7该车也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2024-01-13 12:26:31
昆明吉利汽车新能源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昆明吉利汽车新能源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大军。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如下:1.吉利远景X5该车拥有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基础版12.98万元,豪华版13.98万元。2.吉利博越ME7该车也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2024-01-14 09:46:39
吉利新能源汽车宣传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新能源汽车宣传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大军。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如下:1.吉利远景X5该车拥有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基础版12.98万元,豪华版13.98万元。2.吉利博越ME7该车也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2024-01-14 13:33:37
吉利新能源汽车合作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新能源汽车合作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和长安,“二婚”!5月9日晚,吉利控股集团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大家是否还记得,就在2个月前,双方还因为吉利银河之光概念车是否抄袭大打嘴仗呢,长安汽车甚至为此发了律师函。这“唾沫星子”还没干呢,双方直接省了谈情说爱,一步到位直接有了爱情果实。事实再次证明,市场如战场,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

2024-01-14 09:24:18
中国新能源汽车 吉利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中国新能源汽车 吉利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电车品牌新能源排行电车品牌新能源排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许多品牌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市场资源,电车品牌新能源排行分别是特斯拉(Tesla)、比亚迪(BYD)、蔚来(NIO)、荣威(Roewe)、吉利汽车(Geely)、宝马(BMW)、奥迪(Audi)等。1.特斯拉(Tesla)美国一家专注于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总部设在帕洛阿托。2021年

2024-01-15 18:12:21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轿车全系车型介绍
获首个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造车者吉利该有的价值观 吉利轿车全系车型介绍

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大军。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如下:1.吉利远景X5该车拥有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基础版12.98万元,豪华版13.98万元。2.吉利博越ME7该车也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2024-01-13 1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