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美国线下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2023-09-07 09:34:57 | 寻车网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对于试驾测评一定都很关心,今天寻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能源汽车美国线下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能源汽车美国线下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提起“Clarity”这个车系名,可能大部分国内的读者都很陌生。但对于美国的新能源 汽车 爱好者来说,Clarity却是一个重要的名字。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是全球第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销售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而当时的Clarity名字中还有FCX的前缀,即Fuel Cell eXperimental,实验燃料电池的意思。

2016年底,Clarity在停产两年多以后,终于又被本田复活。第二代Clarity仍然以氢燃料电池 汽车 的形式首发。但为了降低成本,第二代Clarity除了氢燃料电池的版本以外,随后也推出了纯电和插电混动的版本。而2017年底上市的Clarity Plug-in Hybrid,虽然在三个版本中上市最晚,但价格最便宜,又同时具有传统的内燃机动力系统,可以加油行驶,最不需要消费习惯和基础设施的改变,因此实际上它是整个Clarity车系销售的绝对主力。因此我们也特地租到这台车来试驾。

与普锐斯、聆风等大家更熟悉的混动/新能源平台最明显不同的是,Clarity并非是紧凑型平台,这台车的三围达到4895/1877/1468mm,基本与雅阁一样,是不折不扣的中型轿车身材。不过,与本田Insight这款燃油混动车在视觉上远比同级别的思域看起来更大更修长不同,Clarity的观感倒是似乎比雅阁要短一点。此外,Insight的造型和外饰设计显得这台车非常流畅优雅,而Clarity却透着实用主义路线的憨厚,让人一看就知道它取悦的一定不是那些在意用拉风的 汽车 外表来改善自我感觉的人。

造成这种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Clarity车身后段更像是Fastback快背车那样的溜背造型。这种造型在早年的混动车型中颇为常见,比如普锐斯和Insight,可以明显增加车身后段的垂直空间,以同时满足电池布置和乘坐、行李空间的需要。不过遗憾的是,Clarity却没有像普锐斯以及从前的Insight一样采用掀背造型,行李厢和乘员厢与三厢轿车一样被完全隔开,在行李装载灵活性上未免有些可惜。

除此之外,Clarity的内部空间却着实不错。它的前排感觉足够开扬,也许是因为车高多了17mm,坐姿和头部空间都比雅阁略有优势。而以我1.86米的身高,在前排调整舒适后,到后排也有充足的腿部空间。当然难免还是会有些顶头,但横向比较其他中级车,也不算差。后备厢达到了紧凑型轿车的水平,虽然看起来不出彩,但对于一台有巨大电池的插电混动车型来说,其实已经极为难得。 寻车网

当然了,一般来说日系三强只要认真做的车,车内空间都从来不是问题。实际上我更担心的是它的驾驶感受,毕竟“本田拖拉机”的绰号并非完全浪得虚名,即使是10代雅阁,相比同级车型来说隔音和滤震也不占优势,几个月前我试驾的本田Insight更是主要因为隔音的表现不佳而在与现代Ioniq的对比中败下阵来。

这台看起来似乎更“皮薄馅大”的Clarity真的能打个翻身仗吗?没想到Clarity真的就能一仗翻身。不,不是能,而是太能了。

之前试驾“混动车标杆”四代普锐斯,觉得普锐斯做到第四代在隔音滤震方面都越来越成熟,都达到接近中级车的水准。而这台本身已经是中型车的Clarity,竟然就做到超过普通中级车的水平。

实际上这台车原本的隔音水平就相当不错,车外的噪音很少传进车内。风噪很微弱,而轮胎居然也是本田旗下少见的静音型,加上这款车底盘安定性同样不错,也没什么路噪。

而动力系统甚至更加安静,电动模式下除刹车外几乎完全听不到电机声,混动模式下尽管发动机启动,但只要油门不是踩得过深,也完全听不到声音,而即便油门到底也不会像大部分平价混动车型一样出现“突然露馅”的问题,仍然算是相当安静,这与此前Insight以及雅阁混动能听到比其他混动车型更明显的电机声完全相反。

综合车厢隔音和噪音源控制的水平,这台车的隔音水平已经完全是豪华中大型车以上的水准了。

而滤震水平居然也不低。以往不少本田车的底盘风格是有比较多的弹跳,可能路感比较丰富,但舒适性则不足。这代Clarity则变得非常安定,而且感觉很厚实。小的冲击基本被过滤掉,大的冲击则处理得很柔和,悬挂动作不快也不慢,但特点一个是很厚实,另一个是悬挂动作幅度一直会比较小,而且力度没有什么突变,显得很流畅。这种感觉跟传统的优秀底盘都不太一样——既不是欧洲车那种减震很快的敏捷高效感觉,也不是美国车那种慢和钝的厚实感觉,甚至也不是本田自己以前擅长的那种弹跳多但韧性力度有变化的感觉。这可能与本田很好的利用了增加的电池重量有关。

与之相对的,这台车的驾驶乐趣倒是相比雅阁混动有明显的弱化。倒不是动力参数的问题,这台车电机和内燃机共同工作的综合最大功率达到212匹,与雅阁完全一样。虽然车重大了不少,但因为电机更大,中低速动力更有优势,这台车测试的0-100公里/时加速成绩倒也并不比雅阁差太多。

问题在于动力感受。可能是因为标定逻辑因素,这台车的动力响应在混动模式下远不如雅阁混动感受那么直接,踩下油门要半秒后动力才慢慢上来。

当然,因为主要依靠在中低速有优势的电机,它在高速上的再加速能力也确实难免偏弱一点。纯电模式没有内燃机助力,这个问题也会更严重。

此外,它的转向手感虽然还算不错,但也不是特别“准”或“快”的类型,整体上仍偏向轻松舒适的设定。而变线过弯时因为较大的重量,车身响应也不算太好——尽管相比超过1.8吨的重量,起码完全算不上糟了。

总的来说,Clarity虽然看上去有优势也有不足,我对这台插电混合动力的评价仍然非常高,远远超出同门小弟Insight。即使驾驶乐趣有所降低,但以我的理解,这个价位的插电混动车型面向的最主要人群仍然是以实用代步为主要考量,而这台车的隔音、滤震乃至乘坐空间都相当不错,甚至真皮内饰和8扬声器音响也有不错的档次,同时又有非常多的智能驾驶配置,整体上给人的舒适性感受在4万美元以下我认知范围内是没有敌手的,而动力和操控方面的设定向经济和舒适倾斜,也更符合这台车的定位。

再加上它补贴后足够低(甚至不比普通版雅阁贵多少)的售价、足够省钱的电动模式,以及在插电混动车型中相当不错的76公里纯电续航里程,我只能选择强烈推荐。

新能源汽车美国线下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赛道试驾全新一代RX,谁说雷克萨斯只能优雅从容?

新能源时代来势汹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已然构成了最大增量细分市场,倒逼着每一个传统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站在十字路口,这张电气化时代的答卷需要它们一一作答。而作为日系豪华品牌的 雷克萨斯 ,其在混动领域耕耘十余载,也算是新能源领域的资深老将,在应对此等电气化变革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为此,雷克萨斯给出了第一阶段的答案,它们就是于近日上市的全新一代RX和全新RZ系列,那么这两款代表雷克萨斯电气化转型最新思考和成果的车型,表现究竟如何呢?前几日,笔者受邀来到雷克萨斯在厦门国际赛车场举办的全新RZ&全新一代RX试驾会的活动现场,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更年轻、个性,雷车迎来史诗级更新

雷克萨斯迈入电气化时代后给予消费者的第一惊喜,无疑是设计。具体来看,全新一代RX采用了雷克萨斯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标志性的纺锤形前格栅极具辨识度,不过比起老款,其在格栅处进行了无边框处理,且前包围两侧的通风散热开口进行了加大处理,配合下方突出的前唇,进一步强化了运动气息。

车身侧面,车辆采用了更为凌厉的线条设计,前后侧翼子板、侧裙处微微凸起,打造出宽体效果,进一步带来力量感。微微下滑的车顶展现出灵动姿态,同时也对B、C、D柱进行了黑化式处理,营造出悬浮式车顶的既视感,十分时尚、运动。

尾部方面,车辆采用了当下十分流行的贯穿式尾灯组,还特别将品牌英文首字母的“L”融入到设计之中,尾灯组两侧类似羽翼式的设计更是体现出了家族式的设计理念。下包围处两端同样是采用通风散热开口,与前脸遥相呼应。

再来看看全新RZ,其实二者在外观设计上整体给人的感觉与全新RX相近,不过为了凸显其纯电车的身份,其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纺锤形前脸,与此同时,前包围两侧进行了熏黑处理,较好地突出前脸的区域化设计,让你一眼就能够分清楚这是一台RZ。

内饰方面,全新一代RX内饰的改变也很明显,其采用了最新的Tazuna缰绳概念座舱理念,整个设计以驾驶者为核心,中控区域稍偏向主驾驶一侧,既时尚又新颖。与此同时,车内中控台大面积采用真皮包裹与软性材质覆盖,与雷克萨斯一贯主打的豪华质感一脉相承。

而全新RZ的内饰设计风格同样与新一代RX相近,不过比起后者的舒适豪华,全新RZ更倾向于一种科技、运动的感觉,像是旋钮换挡机构、异形方向盘(暂未量产)、运动麂皮材质等设计的运用,都很好的彰显出这是一台雷克萨斯全新纯电车的身份。

除了设计之外,全新一代RX和RZ在智能化以及动力方面的表现,也给到了消费者二重惊喜。首先是智能化方面,两车均采用了雷克萨斯最新的智能安全系统LSS+ 3.0,拥有一系列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智能泊车系统、安全辅助下车功能、泊车辅助制动功能、前方交通穿行警示系统等诸多功能。

笔者在本次活动中亲自体验了上述的部分功能,确实能感觉到雷克萨斯在这方面的进步是比较大的。比如智能泊车系统,整个自动泊车的过程非常迅速,且过程柔和,不会给到车上人员很突兀的感觉,已接近真人泊车的水准;再比如安全辅助下车功能,如果后方忽然有车辆进入,车辆立马检测到并进行干预,锁住车门,避免意外的发生。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RX全系都升级了混动系统,并且提供了效能混动RX 350h(系统综合功率184kW)、高性能混动RX500h(系统综合功率273kW)以及高性能插混RX 450h+(系统综合功率227kW),一款车型3种混动形式,放眼全行业都是首次出现。

而全新RZ则是雷克萨斯首款基于e-TNGA架构打造的,算是雷克萨斯真正意义上的纯电车型。也就是说,全新RZ和新一代RX将形成有效互补,进一步扩充雷克萨斯的电气化产品矩阵,以供更多的消费者去选择。

传承or创新,它都有

雷克萨斯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舒适从容,跟操控是不太沾得上边的,但从全新NX开始,雷克萨斯融入了驾驶印迹这一概念,在保证原有的舒适性上扩展操控性,此特质也在新一代RX和全新RZ身上得以延续,我想这也是为何雷克萨斯官方会将此次试驾会举办在赛道上的原因。

本次试驾中,笔者一共体验了RX500h以及RZ 450e两款车型。首先,它们两个身上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比如舒适性上,它们的底盘滤震真是做得非常优秀,对于各种颠簸都会给你进行有效的过滤,还是我们所熟知的属于雷克萨斯的 优雅 与从容。与此同时,它们在隔音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风噪和胎噪包括底盘传递进车内的噪音基本听不到。

另外,首次搭载在全新RZ上的电控技术“DIRECT4电子动态四驱系统”,也已经被引入到了全新一代RX 500h上,这套系统可以基于车辆轮速、加速踏板和转向角度收集到的信息,实现对前后轮的精准驱动力分配。

在静态起步和直线加速时,系统驱动力分配比例在前后60:40到40:60之间,更好地抑制车辆的俯仰从而带来更直接的加速感;在入弯时,系统将更多的驱动力分配到前轮,动力分配比例从75:25到50:50之间,能够更快地入弯;出弯时,后桥获得更多的扭矩,动力分配比例在50:50到20:80之间,从而提供充足的牵引力。所以在整个赛道绕圈过程中,笔者能够明显感受到车身姿态变得更加可控,给予我十足的驾驶信心。

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雷克萨斯在RZ 450e身上首创的Steer by Wire可变比电子线控转向系统和莫比乌斯方向盘,这套技术并不是以往一些车型那样纯粹“样子货”,而是完全引入赛车化的概念,由于目前暂无法量产,因此能在赛道上体验到真的很激动!

这套系统把方向盘的转动角度设定在了左右150度,连一圈也不到,并且完全取消转向轴,用电子信号取代传统汽车的机械连接,能让系统自动计算出当时方向盘转角和车辆动态所需的转向比。而因为打破了和车轮的机械连接,所以在高速驾驶和低速停车等不同的工况下,即便方向盘的转角一致,转向比也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当车速慢时,可能笔者稍微打半圈的方向盘,它的转向角度就可以很大,所以进行调头这些动作就非常轻松,但当速度快起来之后,你要还像刚才那样打半圈方向盘,车辆的转向角度就不会那么大了,系统会自动根据你的速度来决定一切。总之,这套技术还是非常好玩的,不过还需要一定的上手成本。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雷克萨斯在电气化时代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不管当前的市场反响如何,至少是证明了自己的转型决心。

以前雷克萨斯给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它的车主比较有文化,比较随和,客户群体的年龄会稍微大一些;但随着新一代RX和全新RZ的发布,新车在设计、智能、驾控等方方面面确实给到消费者焕然一新的感觉,加上整个产品的覆盖面也变得更广,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消费者选择。

总而言之,作为雷克萨斯在电气化时代的扛鼎之作,全新一代RX和全新RZ未来的市场表现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号车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美国线下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哪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质量好?

哪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质量好?

在“绿牌”“油价破九”“新能源补贴”等要素的推动,新能源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机遇。上到互联网大咖,下到制造、房地产等外门汉,都掀起一波“新能源潮”。但开启加速键的汽车市场,也让很多车友无从下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挑选出最适合入手的五款新能源车型,让你从此告别选择困难症。

特斯拉Model 3

售价区间:29.0988-36.79万(Model 3的价格变动颇大,具体价格应参考当时市场)

特斯拉Model 3算是一款争议比较大的车型,在很多推荐该车型的评论中,我们不乏能看到“特斯拉水军”“刹车失灵”等词汇。但其一直都是有价无市,想要入手一台往往要排上半年的队。可见,特斯拉“全球第一新能源”的名号,并不会有太多的水分。

先从争议最大的安全性上看,特斯拉Model 3曾获得过美国的IIHS的顶级安全评定,在耐撞性评估上拿下全部最高的评价。同时,新款特斯拉Model 3所搭载的AutoPliont智能驾驶辅助功能,配合9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1个毫米波雷达和 2块FSD芯片,能够给用户带来丰富的科技体验,提供自动泊车、车辆紧急避让、自适应续航等科技性配置。

车机系统也是特斯拉Model 3的一大亮点,首先UI交互设计很新颖,能够帮助车主提升驾驶效率。其次,特斯拉Model 3还能提供丰富的娱乐性配置,不仅可以向手机一样登录腾讯视频、B站等,还能够支持车机游戏,这也是特斯拉Model 3的一大亮点,很有潮玩的特色。所以说,实践出真理,如果担心可以自己去试驾特斯拉Model 3,好好感受真实性。

比亚迪宋PLUS DM-i

售价区间:15.28-21.68万

提到新能源车型,必然不能离开后起之秀的比亚迪。凭借在轿车、SUV、MPV等领域的综合布局,其再今年上半年拿下了646399辆的成绩,无限逼近去年整年的销量成绩。其中,最值得小编推荐的车型便是比亚迪宋PLUS DM-i,其能够很好的与家用市场相贴合。

首先,价格适中。相较于“蔚小理”开局便是地狱模式的价格,比亚迪宋PLUS DM-i 20万的区间可以说很暖心,能够让用户以小价格尝新能源的鲜。其次,比亚迪宋PLUS DM-i的续航里程也能解决用户的心头大患——续航不足问题。通过混动模式,能够提供1000公里+的表现,配合0.9L-1.5L/100公里的油耗,开起来绝对的放心。另外,比亚迪宋PLUS DM-i的空间表现同样在线。定位为紧凑型SUV,长度却达到了4705毫米,轴距为2765毫米,附加的座椅加热/通风、电动调节(部分车型),能够很好的融入家用市场。

小鹏P5

售价区间:17.79-24.99万

“低价高智能”,如果你买新能源车型是为了体验科技的魅力,但又不想花太多的钱。小鹏的“走量车型”小鹏P5绝对是你的真爱,它没有理想的入门水平高,也没有蔚来的配置订购策略。

首先,小鹏P5配有同级别最多的32个传感器,硬件水平一流,能承担起智能驾驶的需求。其次,小鹏P5配备的XPILOT 3.5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实现城市区间的智能辅助,除最低配车型外,其余车型都是满配出场,全速自适应巡航、360度全景影像、DOW开门预警、前方碰撞预警、自动泊车入位等等,让驾驶质感大幅度提升。同时,其还具有透明底盘、对外放电的特色配置,体验感颇高。另外,小鹏P5可以提供12000元选配的智能睡眠空间和20000的智能生活空间,让座椅秒变床,可以提供45英寸的车载幕布、智能冰箱、智能香氛系统等配置,进一步向小资生活靠拢。

凯迪拉克LYRIQ锐歌

售价区间:43.97-47.97万

如果你既想要面子,又想要里子,买一台合资新能源SUV。那么,凯迪拉克LYRIQ锐歌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作为新能源市场的后入局者,其能够很好地吸取百家精华,但入门水平高,是唯一的缺点。

具体来看,凯迪拉克LYRIQ锐歌拥有美系车型的魁梧身材,长度能达到5003毫米,轴距也能达到3094毫米,配合宽敞的后排空间和平坦的地板,能够满足用户的大空间梦想。

同时,凯迪拉克LYRIQ锐歌的配置也很在线,其安全配置拉到了满值,整个配置表基本爆满,全系标配36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倒车车侧预警、自动泊车入位、遥控泊车,安全科技体验满分。座椅配置同样如此,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电动调节、记忆功能、后座出风口等等,成功延续美系在奢华舒适性上的优势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么一个大块头,续航里程却能达到600和653公里,配合40.2分钟从20%至80%电量的快充,能够很好的解决续航问题,算是一台综合性很高的车型。唯一遗憾的是,其入门要求太高,各个车型之间的区分度不高,很难贴合高性价比用户的定位。

宝马i3

售价区间:34.99万

虽说如今新能源浪潮已呈大势所趋,但仍有不少车友不愿意接受新能源产品,而宝马i3便是这部分车友的最佳备选。品牌坚挺、油改电与燃油车型的关联度高,综合实力硬朗。

首先,宝马i3在外观设计上就与燃油车型相贴合,整体保留宝马3系的布局,只是加入封闭式的格栅和蓝色装饰条,去凸显新能源的区分感,从用户初印象上就给人一种怀旧感。其次,内饰是标准的家族新式设计,采用由12.3英寸液晶仪表盘和14.9英寸中央触控屏组成的双联屏,内部还能支持全新的iDrive 8.0车机系统,在语音交互上有着出色的表现。最后,动力传承宝马的运动基因,在提供526公里续航的基础上,能够实现6.2秒的破百能力,日常使用无太多诟病。

最后:

以上五款车型既能满足高知群体的小资生活需求,也能满足家用市场的定位,想来终究有一款能够符合你的胃口。当然,如今新能源市场日异月新,产品变化飞快,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科技需求、动力需求、续航需求,去选择符合自己定位的产品。

以上就是关于新能源汽车美国线下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的全部内容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寻车网。
与“新能源汽车美国线下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相关推荐
新能源汽车试驾美国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新能源汽车试驾美国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2022全新梅赛德斯-EQEQAEQB试驾活动2022年1月15日-16日,“2022全新梅赛德斯-EQEQAEQB试驾活动在百联奥特莱斯(青浦店)火热开启。活动现场、六十多位主流媒体见证了全新梅赛德斯EQA/EQB新生之势,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全新梅赛德斯-EQ系列车型的产品魅力。在外观设计上、EQA的前脸部分、沿用的是EQ系列家族的标志性的“暗夜星翼”封闭式前格栅,搭配被称为“时空之

2023-09-13 01:18:01
国外试驾新能源汽车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国外试驾新能源汽车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电动时代的新豪华主义,试驾北京奔驰EQE350当汽车的发明者走上新能源车的转型之路时,我其实内心是有些质疑的。奔驰构建了如此庞大的内燃机帝国,一百多年来无数能人巧匠将自身推升至现在的高度,转眼间就要和一帮“晚辈”正面作斗争,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巨人的这次转身似乎表现不错。作为EVA平台的第二款产品,也是国产EVA平台的首个产物,EQE显然不会与那部探讨

2023-09-12 04:01:37
美国新能源汽车的试驾公司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美国新能源汽车的试驾公司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PHEV提起“Clarity”这个车系名,可能大部分国内的读者都很陌生。但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爱好者来说,Clarity却是一个重要的名字。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是全球第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销售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而当时的Clarity名字中还有FCX的前缀,即FuelCelleXperimental,实验燃料电池的意思。

2023-09-09 08:14:34
外国人试驾新能源汽车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外国人试驾新能源汽车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PHEV提起“Clarity”这个车系名,可能大部分国内的读者都很陌生。但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爱好者来说,Clarity却是一个重要的名字。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是全球第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销售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而当时的Clarity名字中还有FCX的前缀,即FuelCelleXperimental,实验燃料电池的意思。

2023-09-10 09:29:32
外国女子试驾新能源汽车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外国女子试驾新能源汽车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PHEV提起“Clarity”这个车系名,可能大部分国内的读者都很陌生。但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爱好者来说,Clarity却是一个重要的名字。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是全球第一款面向大众消费者销售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而当时的Clarity名字中还有FCX的前缀,即FuelCelleXperimental,实验燃料电池的意思。

2023-09-07 13:56:34
日本氢燃料新能源汽车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日本氢燃料新能源汽车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电驱动的终极方案看日本如何玩转氢能源车3日本车企的氢能源电池车发展社会正向电气化/氢气化转型,车辆的电动化进程也越来越快,氢气是实现低碳社会的有效能量载体。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日本车企如丰田、本田等都氢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加快了步伐…新能源的未来已至:丰田Mirai丰田Mirai(查成交价|车型详解)一如其名字一样,是为未来而来的一款划时代新能源车,代表着未来交通工具能源发展的方向。

2023-09-07 23:45:00
日本新能源氢燃料汽车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日本新能源氢燃料汽车试驾 这才是本田最硬核的新能源产品:美国试驾Clarity PHEV

宝马iX5氢能试驾车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2月28日,外媒报道称宝马iX5氢能试驾车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宝马于四年前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SUV。随着该公司推出首批iX5氢能跨界车,该项目即将进入下一个关键阶段。今年晚些时候,该车投入使用时,将生产不到100辆汽车,并在不同的目标人群中进行测试。宝马集团从丰田采购单个燃料电池,并在其位于慕尼黑的氢气中心生产燃料电池堆。自2

2023-09-08 10:28:01
新能源汽车试驾美国车型 美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美国新能源汽车介绍
新能源汽车试驾美国车型 美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美国新能源汽车介绍

试驾ARCFOXαT,电动车的生活哲学不只是环保环保是电动车的使命,但是对于一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动车而言,除了环保,还要符合日常生活之美。在ARCFOX αT(极狐 阿尔法T)的试驾会上,这辆以狐狸命名的电动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电动车的生活哲学。虽然ARCFOX(极狐)的品牌价值是“无界美学”、“人本科技”、“极致体验”,但是落地到具体车型上,必须要通过车辆的各种设计和配

2023-09-03 1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