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

2023-11-10 22:17:17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整理了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

发动机正向和逆向开发,差别有多大?

在中国,提到发动机,那就是心头永远的痛,无论汽车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

曾经,中国生产不出汽车发动机,大半个汽车行业不得不用同一台老旧的三菱4G63续命,让三菱大赚特赚;生产不出喷气发动机,连带着拖累了大飞机产业,于是每年几千亿美元送给波音和空客,换回所需的客机;而军用领域即使想花钱买,也没有人会卖给你。

时间一久,发动机技术越来越复杂,追赶的难度越来越高,高到令人气馁,甚至没有了追赶的勇气。业内的国际垄断企业,也时不时地炮制出“造不如买”之类的“高论”,动摇了国内决策者的意志。从1983年第一家合资车企北京吉普成立开始,乘用车使用的发动机就一直没能自主地研发出来,直到2005年,奇瑞在QQ上搭载的3缸和4缸发动机,才实现了纯国产发动机零的突破。

发动机自主的呐喊

回望一下当年,也真是挺惨的。从1956年一汽创建到1983年首家合资车企成立,中国并非没有汽车发动机,但它们充其量只是”能用“的级别,在动力、噪声、振动、油耗、排放、可靠性等几乎所有方面落后,很难成为乘用车型的配套。当然,这样的状况也是因为没有家用车产业所导致的,没有需求的拉动,也就没有技术进步的动力。

但是,在合资企业的大门开启后,这样的状况又持续了22年,就非常不正常了。现在看,也是因为我们被忽悠”市场换技术“,而全面放开的结果。那时候,外企刻意在舆论上放大了技术创新的难度,”国外的才是最好的“思想主导了全行业,导致中方股东只学会了“买买买”。

那些开放了市场的合资车企,没有一家换来技术。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是:一方面,杀手锏、下蛋鸡人家凭什么卖给你?另一面,躺着就赚钱的中方股东,哪里会有动力自己投入去搞研发?所以,在争抢合资机遇的时代里不受待见的地方小国企奇瑞,不得不卧薪尝胆,而后才成为发动机行业得以翻身的先驱。

即使到现在,合资车上也不接受中方股东品牌的发动机,这一方面是”血统论“的宣传洗脑结果,更是因为谁都知道发动机是工业的集大成,谁引领了发动机的技术,谁就可以赚到利润的大部分。

但经过了37年的合资和开放,汽车行业的发动机技术依旧并不乐观。看上去很多企业自己都 ” 能研发和生产 “ 发动机了,但深究起来,可以独立研发和调校发动机的企业依然屈指可数。其中的秘密在于,发动机研发也分了好几个层次,而其中只有掌握了最高层次的,才可称为掌握了发动机”核心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可能仍然只有奇瑞一家,在量产层级上实现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掌控。

第一层级,小白入门级。入门级的发动机企业能制造发动机,并根据技术进步的要求进行小幅升级,诸如国4改国5,化油器改电喷等等。其实这不能算什么本事,技术实力充其量比高级维修厂好一些。国内大部分合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在这个阶段,虽然它们的发动机性能还行,但仅限于制造层面;研发层面并没有大幅改进的能力,全部依靠国外输血。比如说,东风本田出现机油乳化事件后,它并没有能力和权力去探索、研判其原因,而只能等待日本本田的工程师在调查和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并对外发布。

第二层级,合作开发级。这个级别的车企可以在多家供应商的”配合“下进行新发动机的研发。但其实供应商的”配合“是有很多说法的——可以是由供应商全面负责某个子系统的研发,也可以是主机厂设计好后让供应商按要求生产某些零部件。

虽然对外都叫”配合“,但前者相当于供应商整体承包研发,后者则只是委托供应商生产,供应商收取的费用差别就非常大了。如果车企没有核心技术而需要供应商深度”配合“,那么开发周期将受到零部件供应商的严重制约,并且知识产权费、开发费、制造费用每一笔都价格不菲。而这些真相,外界是不太能了解清楚的。

目前大部分自主品牌车企都处于这个阶段:看上去自己能开发一些发动机型号,但很多具体部件的研发都来自于国际大牌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自己负责的部分,其实是很多年都可以沿用不变的缸体缸盖油底壳一类部件,而且理论上也可以从其他车上逆向而来。由于零部件供应商是要赚钱的,而且同时为多家车企服务,他们并不会单独为某个车企研发某个零部件,而是在自己的产品系列中找到性能接近的,改造一下以贴近客户所需。

第三层级,完全自控级。前面所说的”研发“,无论供应商介入多深,都只涉及到硬件层面,而”完全自主可控“这一级,则在硬件基础上继续升级,要求在发动机最核心的部分——软件上也做到完全自主可控。发动机的软件,指的是发动机的 “ 大脑 ” ECU里的程序——”发动机控制系统“,而产生程序的是控制逻辑,也就是发动机可能遇到的所有工况下的全部应对方法。这是需要很多年的积累与实践才能用于最终生产的,是发动机研发的最核心技术。

不用说,合资企业的发动机在软件上肯定全部来自外方合作伙伴。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动机,控制程序和调校则绝大多数都是由外资的几大供应商来完成:博世、大陆、德尔福....虽然汽车行业是高度协作的行业,但这样的外企依赖度仍不免令人沮丧。

没有一家外资零部件供应商会把这部分核心技术卖给你;话说回来,也没有一家零部件商能掌握发动机的全部技术,所以他们即使想卖,也没有东西可卖。若要到达自主可控境界,必须依靠车企自己从零开始的正向研发,持续积累,不断地在量产车上应用、反馈、改进、升级 ..... 几个周期之后,才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可是大多数国内车企在技术上都奉行实用主义:”只要能做出来,管它是谁的技术,赶紧卖车比较重要“。而且由于前几年的汽车电动化和补贴趋势,有不少车企趁势放话,”不再在汽油机领域进行新的研发投入“,全面转投”弯道超车“的电动化技术。

所以国内到达这个技术层级的,目前只有奇瑞一家。

在奇瑞开发的发动机控制系统里,仅仅是控制逻辑这部分,就做出了20000页PDF文件。这2万页的知识产权,是奇瑞自2003年立项冲击发动机控制系统以来的长期积累,并非一蹴而就。17年的坚持,以及同样17年在变速器控制系统TCU研发上的投入,才让奇瑞在发动机上实现”完全自主可控“的目标。至今,采用奇瑞自主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车辆,总数已经超过100万台,行驶在世界各地。

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奇瑞的确有点一根筋。完全的自主可控有什么好处吗?从效果看,除了可以继续降低成本外,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平顺性、油耗、排放、动力等等都是为自己的发动机严格定制,而不是在供应商的通用版本基础上改进,驾乘体验更加符合初始设计。这些好处都可以立刻反映在产品的价格和性能上,让消费者得到实惠。

这还只是短期利益层面。作为车企最顶层的核心技术,它让奇瑞在产品改型和升级上有了完全的自主权,可以随时根据自己需要对国内外的车型进行完善或升级,不再受制于人;对未来的研发也打下良好基础。当然,由于把几亿、十几亿的资金投入研发核心技术,而在新车开发和品牌宣传上捉襟见肘,也导致了奇瑞的营销弱势。

但是业内人都知道,掌控了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最底层控制技术,才能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最佳效能发挥到极致,匹配到出神入化。奇瑞制造了23年发动机,用其中的17年完成了从购买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到占领技术颠峰的过程,发动机方面的口碑始终良好,从没有听到过奇瑞发动机有诸如烧机油、机油乳化这样的群体性负面评价。10年100万公里的保用政策,也是这一研发能力的强力佐证。

图注【奇瑞发动机的10年100万公里保用政策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200万公里实际道路测试,和每款机型1.5万小时的台架试验(不间断地1.7年各类试验)基础上的技术自信】

这种研发价值有个便于理解的参照系。我们熟知的华为自己拥有5G标准、移动芯片、基带和通讯基站的技术,所以它可以打通这几个链条,把手机性能集成、发挥到极致,比Apple更好、更便宜,同时还有利润。但Apple由于没有5G技术、没有基站技术,芯片也从外部采购,所以费电、价高、经常信号不佳,只有iOS操作系统是强于华为的存在。

汽车行业由于没有手机业这么高的集成度和垄断特征,外资技术占领了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领域,所以即使有一、两家车企占领了核心技术制高点,在平时也不会很明显。但在诸如华为遇到的境况下,自主核心技术便是企业续命的护身符。当然,汽车行业非常开放,并不容易遇到极限施压的情况。

由于奇瑞掌握了发动机控制的底层技术,外资零部件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服务就很难再维持垄断利益了,所有自主品牌车企和用户都将得到实惠。因为它告诉了全行业一件事:中国车企掌握发动机核心技术是可能的;而且从奇瑞辐射出去的高端人才,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帮助有想法的企业完成这件事。它击碎了整个行业以往的超高利润率,就如同2000年的时候,奇瑞8.8万元起价的首款风云轿车,彻底击穿了老捷达车16万元以上的稳定价位一样,那之后即使是捷达车买主,也沾了奇瑞的光买到更便宜的车。

图注【奇瑞于2000年推出的第一款风云轿车,用8.8万元打破了行业内的价格坚冰,把合资车16万元起价的捷达、桑塔纳拉下神坛,让所有购车人都受益。轿车家庭化开始进入加速增长阶段】

发动机的正向研发和逆向研发,差别究竟有多大?其实,如果没有奇瑞在2003年的前瞻布局,现在想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达不到”完全可控“的高度了,时间窗口已经关闭。它们在外人看来差别并不大,个中内涵,惟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诗句可以体会。

- End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

苗刚解读星途新定位 营销研发全面向上

【2021天津车展访谈】“凭借奇瑞汽车24年正向研发积淀、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和世界500强顶级供应商体系的坚厚实力传承为基石,以“4F”产品开发目标,全面拥抱智能汽车时代。”

这是奇瑞星途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苗刚对于星途“极智新国创”全新品牌定位的解读。 寻车网

事实上,全新品牌定位之下,星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从产品更名到产品研发,并打造全新渠道,未来还会在产品布局、用户服务等多方面,提升品牌竞争力。可以看出,星途想要改变的决心。

积极变革之下,苗刚也坚信,星途正迎来好时机。

奇瑞 星途 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极智新国创” 的全新定位

“极智新国创的内含是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品牌目标人群,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智能、高端、活力。”

汽车产经网 最近星途在产品命名上,还是挺用心的,从揽月、凌云到摇光追风,这个命名,是如何考虑的?

苗刚: 以星途追风为例,这一的命名灵感来自“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我们希望契合当代年轻人勇往直前,敢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充满激情,敢于尝鲜的生活态度。

而启用全中文车型命名,除了利于传播链传播之外,还因为中国有着独一无二的象形字文化传承,未来,当中国汽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那么中国烙印的重要性就越加深刻,作为中国品牌,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去传承中国的文字文化。

汽车产经 今年星途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定位,叫“极智新国创”,我们想知道在这个新的品牌定位下,星途未来会有什么新的改变?

苗刚: 极智新国创的内含是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品牌目标人群,他们是一群热爱生活、充满梦想、勇于探索,同时拥有强烈民族认同感的“探享家”。

其次,星途的经营理念,强调的是懂用户,宠用户。

第三点,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智能、高端、活力。高端不是指价格高,是要真正将用户在意的细节做到极致。

第四点,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我们推出共协“创”产品,时刻保持与用户、行业内的专家的交流,共同商讨未来如何去定义,以及产品研发的方向,并不断的去改进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另外,星途强调的是以国创见未来,凭借奇瑞汽车24年正向研发积淀、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和世界500强顶级供应商体系的坚厚实力传承为基石,继续发扬“国创精神”,以“4F”产品开发目标,全面拥抱智能汽车时代。

星途的 “星火渠道计划

“2021年底, 星途 将实现“200家 星途 体验中心+200家专营店+1000家授权体验店” 的网络布局。”

汽车产经 星途目前在渠道网络建设方面有什么样的进展,是否会在销售层面做多元化的尝试?

苗刚: 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购车用车体验,星途“懂用户所想、宠用户所需”,推出“1+N+X 星火渠道”模式,“1”代表 星途 体验中心,“N”代表专营店,“X”代表授权体验店。

2021年底, 星途 将实现“200家 星途 体验中心+200家专营店+1000家授权体验店” 的网络布局,从主要城市向下渗透,让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消费者均可方便、快捷地体验到EXEED 星途 在选车、用车等环节的高品质服务。

星途希望通过这一模式打通营销服务的“最后1公里”,让用户能享受到“足不出市、行不跨区”的高效、便捷式服务体验。

目前,星途也在积极探索电商平台、商超展厅等新营销的形式。

星途正迎来好时机

奇瑞有着24年的积累沉淀,拥有900万保有客户,这批客户的升级需求也将是星途巨大的市场机会。”

汽车产经 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它的品牌培育过程很难,星途起步较晚,能迅速打开市场的秘诀您认为在哪?

苗刚: 从星途诞生以来,就面对着来自合资以及自主品牌的多重竞争,但市场从来不会因为是新加入的成员就少一点残酷。我们想过很多种方式,但最终还是将产品品质当作自己的拳头来打开市场,而且还有强大的技术后盾作支撑,我们在可靠、稳定的产品品质加持下,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针对揽月这款车型,我们的一些经销商,会自发的将汉兰达、GS8这些消费者认可度比较高的7座车型用作客户试驾时的对比车型,而有许多消费者在试驾后,对 星途揽月 的动力、空间表现都表达了一致的认同感,认为揽月是一台完全有能力与合资霸主掰掰手腕的“ 旗舰 大七座”。

高端不等于高价,星途用可靠的产品品质、杰出的产品性能、全球领先的安全配置,定义了什么才是中国式的高端。也正因为是用品质打开市场,所以星途在技术钻研上从不懈怠,在已有的技术背景下继续进行研发,我们看到的M3X火星架构PRO就是最好的体现。

汽车产经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中高端市场上,自主品牌份额越来越多,对于星途来说,是遇到好时机了吗?

苗刚: 现在是一个好时机,技术和市场已准备就绪,整体自主品牌向上冲高的内外部环境向好,星途顺应趋势,牢牢抓住机遇。

而且奇瑞有着24年的积累沉淀,拥有900万保有客户,这批客户的升级需求也将是星途巨大的市场机会。

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

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

逆向研发,说白了就是直接抄袭一个成熟的车型。购买一台成熟的车型,直接拆掉。对车辆的数据进行扫描。把特别难的点进行修改。冻结数据,然后开模(产品基本成型)!不过大家也别觉得逆向研发是车企想要的。在一个车企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的时候,似乎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造车。在早期, 日本车 和韩国车也是这么做的,并且很多日韩的车企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逆向研发在时间上确实节省了不少,1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开发出一个车型。36-42个月车辆就可以量产了。这样一来,不论是财力还是时间,都有一个巨大的节省。

以上就是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寻车网。
与“什么是正向研发与逆向研发?”相关推荐
亿咖通科技与一汽研发智能座舱平台 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最新动向
亿咖通科技与一汽研发智能座舱平台 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项目最新动向

亿咖通科技与一汽研发智能座舱平台红旗新车年内量产搭载2月7日,亿咖通科技与其投资的车规级芯片企业芯擎科技共同宣布,将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深化战略合作,联合研发基于“龍鷹一号”芯片打造的智能座舱平台。该款智能座舱计划于2023年年底实现量产,预计将有两款搭载该智能座舱计算平台的一汽红旗品牌车型在2023年下半年量产。中国一汽将基于嵌入了芯擎科技7纳米制程车规级芯片

2023-10-13 03:40:50
沃尔沃成立新公司加快研发 沃尔沃注册可移动方向盘系统
沃尔沃成立新公司加快研发 沃尔沃注册可移动方向盘系统

沃尔沃成立新公司加快研发自动驾驶将在SPA2平台车型上应用4月2日,沃尔沃汽车与Veoneer的合资公司Zenuity将会被分为两大部分,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Zenuity的研发潜力。Veoneer维宁尔是瑞典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奥托立夫分拆独立出来的全资子公司。它于2017年和沃尔沃共同成立Zenuity,并投入了11亿瑞典克朗。沃尔沃汽车加快自主技术研发据悉,被拆分的一部分会成立为一家新的独

2023-11-01 12:30:19
中保研是什么?
中保研是什么?

中保研简介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CIRIAutoTechnologyInstitute,简称“中保研”,英文缩写“CIRI”),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于2015年3月牵头发起,由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太平财险等行业内前八家财产保险公司与精友世纪公司共同出资,入股改制原“北京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而来,总部设在北京。目前是国际机构RCAR

2023-11-05 13:13:29
方向盘不正是什么原因
方向盘不正是什么原因

方向盘不正是什么原因方向盘不自动回正汽车方向盘不能自动回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汽车转向机损坏、前束值不对、摆胶损坏等,以下具体分析。1、汽车转向机损坏:当汽车转向机损坏后,汽车就会出现转向困难或者方向不能自动回正等症状。这种情况要重新调整转向机的间隙,并对其涂抹润滑油进行润滑,如果汽车方向盘还是不能回正,就得到修理厂或者4s店请专业人士进行检查了。2、前束值不对:如果汽车在更换

2023-11-12 20:53:29
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 自主设计研发
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 自主设计研发

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比亚迪/丰田首款合作车型落地寻车讯今日(10月24日),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作为丰田、比亚迪、一汽丰田三方联合研发的车型,bZ3定位纯电中型轿车,搭载比亚迪旗下弗迪动力提供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及电动机,,最高续航里程超600公里。从外观来看,bZ3继承了丰田bZ家族车型的最新设计语言,封闭的前脸代表了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头灯棱角分明,看上去非常犀利,LED灯

2023-05-21 13:21:06
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 一汽自主研发
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 一汽自主研发

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比亚迪/丰田首款合作车型落地寻车讯今日(10月24日),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作为丰田、比亚迪、一汽丰田三方联合研发的车型,bZ3定位纯电中型轿车,搭载比亚迪旗下弗迪动力提供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及电动机,,最高续航里程超600公里。从外观来看,bZ3继承了丰田bZ家族车型的最新设计语言,封闭的前脸代表了其新能源车型的身份,头灯棱角分明,看上去非常犀利,LED灯

2023-05-13 13:57:27
为什么雪铁龙用液压转向 xr是什么发动机
为什么雪铁龙用液压转向 xr是什么发动机

为什么雪铁龙用液压转向雪铁龙c5液压悬挂故障作为法系车的代表品牌,雪铁龙一直遵循自己特色的发展路线,除了非常有特色的车型,雪铁龙在历史上也是许多独到技术的开创者。1991年,雪铁龙推出了后轮随动转向技术,这项技术有效保证了车辆转弯或者急刹车时的高度稳定性,开创了汽车动力总成领域的新天地。1990年,雪铁龙在Active2上装备了横向稳定杆主动检测系统和2号液压系统。基于此技

2023-06-16 22:55:50
戴姆勒计划与吉利合作研发全新混动系统 吉利自主研发氢气发动机取得重大突破
戴姆勒计划与吉利合作研发全新混动系统 吉利自主研发氢气发动机取得重大突破

将于2024年投产戴姆勒计划与吉利合作研发全新混动系统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戴姆勒或将于吉利合作研发最新的高效模块化混合动力系统,预计将于2024年先期在中国以及欧洲投产。这是戴姆勒和吉利首次在动力系统领域进行合作,全新的混合动力系统将被率先应用在奔驰以及沃尔沃品牌的混动车型上。对此有媒体询问雷诺品牌发言人,雷诺表示,戴姆勒与吉利的合作,并不意味着雷诺-三菱-日产联盟与戴姆勒合作的终结,双

2023-09-20 0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