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22:23:49 | 寻车网
一、什么情况下会断轴呢?
①来自车辆前部的撞击力,比如IIHS25%偏置碰、平常使用过程中轮胎撞击路沿等。
②来自车辆侧边的撞击力或挤压力,比如轮胎挤压路肩、护栏底座、被其它车直接撞到轮胎上等;因这类撞击力方向的不确定性,初始损坏的零件一般都是转向拉杆,转向拉杆变形或者断裂后,方向失控,转向轮以“跛脚”方式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前行时,悬挂系统就会损坏。这种情况下速度不需要多快就能造成断轴的后果。
③来自侧后方的撞击力,比如被别的车超车时撞到轮胎后侧。这种情况下,车身可能见不着明显外伤,因为主要撞击点就在轮圈上。
④来自轮胎内侧的撞击力或挤压力,比如低速撞到低矮墩子,将这类墩子卡在前轮内侧里面等。这种情况下即便车速很慢,只要车在移动,悬挂系统就会被“别断”。这种情况下一般不是直接撞断的。悬挂系统的设计强度肯定不足以“夹碎”这种大礅子。
以上所例举的非正常情况下的受力如果在车辆悬挂零件的承受范围内,悬挂系统则不会受损;如果超过悬挂系统零件的设计强度,轻则导致这些零件变形,重则断裂。
二、如何避免因事故造成的断轴?
无论是麦弗逊悬挂还是双叉式悬挂,都有两个相对的脆弱点:
1.转向拉杆:前面介绍过,转向拉杆的作用就是传递方向机的横向拉力,结构纤细,因此遇到较大的挤压力或者撞击力时,很容易弯曲;
2.下摆臂与转向节结合的“关节”位置。由于该位置既要左右摆动(转向时),又要上下运动(过不平路面时),基于灵活性需要,这个位置的零件都是精巧型,因此借巧劲很容易损坏掉,一如人的关节一样。该位置断裂时,既有可能是转向节断裂,也可能是下摆臂断裂,还可能是下摆臂球头脱落。
三、总结一下,在下列几种情况最容易遭遇断轴事故:
1)转弯。转弯时转弯不足或者转弯速度过快,外侧轮胎可能会撞到路沿;如果方向回正过晚,内侧可能会撞到护栏。常见于新手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驾驶员。
2)遇到坑洼或者低矮障碍物。比如在路上忽然遇到一个大坑,如果车速较快,在进坑时猛踩刹车,此时给悬挂的正面冲击力是非常大的。还有就是停车场入口、小区门口的限宽墩、低矮栏杆等,一旦没看到,撞上就容易造成断轴
3)交通事故中撞击一侧的轮胎,也比较容易造成断轴。
以上我们所说的断轴,都是在事故中撞断的。那么有没有在不撞击的情况下断轴的呢?
在无外力冲击的情况下出现断轴的话,有以下可能:
1)疲劳断裂。疲劳断裂一般伴随者陈旧性伤痕,即断轴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逐渐断裂的。断口有比较明显的新旧区分痕迹。造成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底盘零件曾在事故中损坏,维修不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即产生裂纹或裂缝的零件没有更换造成的。一般来说,先天性疲劳断裂的几率极低。先天性疲劳断裂意味者设计时的受力分析错误,这种情况在汽车设计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2)零件缺陷。如果零件刚好存在类似于缩孔、砂眼一类的制造缺陷,那么有可能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断裂。这类问题理论上是存在的。但铸造件都有抽检制度,造成大批量质量事故的概率极低。
无外力出现断轴的断口大多呈现脆性断裂的形貌。因此判断零件的断裂情况是受外力冲击还是应力或疲劳断裂,通过对零件的断口分析以及零件的变形情况就能轻松判断出来。
有人会问:能不都能造出一个永远不断轴的车?答案是能。比如能撞碎石头、撞断路肩、撞扁护栏座、夹碎大墩子的车,因为如果车不坏,那被撞的东西就得坏。
还有人问:有无可能车也不断轴、石头也不会被撞断呢?轴也够硬,石头也够硬,就能。不过坐车里面的人会断。
当前国产车的发展是飞速的,虽然整体方面赶不上合资车,但是在某些方面已经跟合资车差不多了,有些车企在售后服务方面可以说是相对出色了,都说雷克萨斯的售后出色,确实是这样的,但现在国产车也差不到那里去,(奇葩车企就算了),质量方面主要还是不稳定,说白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双离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国产车只要大一点的,知名的基本都有双离合技术,结果呢?车质网铺天盖地的异响、顿挫,技术不成熟的后果,这也没办法当今技术的趋势,你又不能没有所以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其实合资车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就跟德国车烧机油是的,在国人心中已经成了正常现象,某些人还义正言辞的说豪华车都烧机油,什么狗屁逻辑,让我说都是国人惯出来的臭毛病,才导致他们肆无忌惮,国产车需要时间,也希望各大车企用心造车,不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现在”的节点是2021年,国产车的定义为一线品牌,比如说: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广汽等等。那么从质量、性能、技术、价格、安全、外观、内饰、配置等方面,国产车都是全面碾压合资。就只有少部分细节、调校方面略逊一筹,最差的是品牌认知度。
国产车不行,国产车不行,国产车不行,这样的话我们说了至少30年了,已经成了习惯。甚至很多人看到我说国产车已经全面碾压日系韩系德系美系,心中可能会有种不适感——感觉违反直觉了。如果你还能看下去,愿意用理智去对抗直觉,那不妨看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
一、国产车的进步,对比国外车企的停滞不前。
哪怕你再怎么黑国产,也无法否定这些年来我们国产 汽车 的进步吧?的确,我们 汽车 工业起步晚,用市场换技术。的确,我们在刚起步阶段,用三菱的发动机攒车,逆向研发日系、德系的东西,从里到外的山寨。没有理论基础,就是把人家车拆了,然后一比一地造零件组装,然后换个壳子。和人家李逵比,我们山寨出来的李鬼的确不行。
按理说,李鬼应该是没有市场的,然而李逵的价格卖得太高了,哪怕我们质量不行,没有核心技术,仍旧靠着微利活了下来。这也给人造成了国产品牌低端的印象——质量不好靠山寨,价格便宜纯低端。以至于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国产品牌也鲜有超过20万的热销车型。
那时候你说国产车不行,我没话说。那时候让我推荐车,我也不会推荐国产,选车和爱国无关。而大多数人对 汽车 品牌的认知,也是来自于那时候,直到今天还没变。
然而,国产车并没有满足现状,在淘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前面提到的这些一线车企,都在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我们有了自己的发动机,现在完全不弱于合资品牌,甚至在一定程度是领先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变速箱,虽然AT仍旧是弱项,但是我们自己的湿式双离合,不管是稳定性还是传动效率,都要优于大众。平顺度已经接近AT的水平,因为传动效率高的关系,还要更省油。
反观合资品牌,他们占据着先发优势,车不愁卖,当然也就没有太强的研发动力。曾经,他们的销量取决于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因为那时候我们也没别的可以选,所以他们研究的更多是如何利润最大化。在商言商,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无法回避的是,想要利润最大化,要么抬高价格,要么压缩成本,而现在的合资车,成本压缩的已经过分了,到达了减配,甚至是偷工减料的地步!
说合资车不思进取,你去二手市场上看看十年前的丰田日产,再看看今天的丰田日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像是日产的MR20发动机,用了十来年了,十年前卖20万,今天还卖20万。要不老款怎么保值呢?因为和新款没什么太大区别,甚至还能更稳一些,至少老款减配没这么严重。不信看看最近的车展,以4月的上海车展为例,国产车这边,新车琳琅满目,各种高 科技 ,让人应接不暇。而合资那边呢?冷冷清清。三菱那摆了三辆不同颜色的欧蓝德,日产那边推出的新奇骏还是三缸的。
二、弯道超车已经实现
弯道在哪?新能源!有人总愿意把新能源单拿出来,甚至很多人以为新能源就是纯电——的确,纯电目前还无法撼动燃油车的地位,毕竟长途出行还是有诸多不方便。但是插电式混动已经可以全面取代燃油车了。有更强的动力,更低的油耗,唯一的缺点就是贵。然而现在,比亚迪把秦Plus DM-i压制到了10万元价位,如果产能上来之后,合资的A级车,除了降价以外别无他法。
美国总统拜登,在福特 汽车 公司总部考察时公开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 汽车 市场,供应全球80%的电动车电池,能够垄断电池的供应和原材料市场。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寻车网
我们在燃油车领域,只能说赶上了合资水平,性能不输,配置更高,性价比优势明显。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国产车则是遥遥领先!就好像燃油车领域,变速箱、发动机,国外借助先发优势给我们竖起了专利壁垒,而现如今这些关键专利已经到期了,我们发展并没有太大阻碍,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快人一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给国外的车企也竖起了一道专利墙。
这里不得不提到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的领军者——奔驰要和比亚迪合资成立腾势,丰田要找比亚迪“代工”纯电车型,福特采购比亚迪的电池。本田的IMMD混动技术,也是用的比亚迪的专利。在你瞧不起国产车,瞧不起比亚迪的时候,这么多国外车企都已经降低了姿态,你还觉得国产车不行吗?
在20多年前,丰田研发出双擎混动,普锐斯、卡罗拉畅销全球,让丰田吃了20多年的红利。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肯定,在别人都在和发动机的热效率较劲的时候,丰田玩起了电,用电来解决发动机启动低扭不足、怠速油耗高等短板,一下把 汽车 的油耗降低了一半。而比亚迪则率先搞起了插电式混动,然而早期,换来的只是嘲笑而已。
插电式混动,哈哈哈哈……丰田也玩起了营销套路——真混动,不插电!世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他。以至于这种话到今天还能欺骗一部分人,插电式混动是可以外接电源充电,但并非一定要充电!阉割掉插电功能,那就是HEV!这就好像不能尽人事的太监去嘲笑正常男人一样——真男人,不近女色。
我们就在这种营销声音中迷失了方向,以至于我们一直以为,能插电的比亚迪不行,国产车不行——不行为什么丰田贴了上来?六年前,全世界就只有比亚迪一家有插电式混动,而今天,所有正经造车的车企,都推出了插混车型!这可不可以看作是国产车引领的潮流?改变了 汽车 制造业?
2015年,比亚迪一代唐上市,百公里加速4.9S,堪比百万级性能车,全时四驱,油耗不到10L,还能纯电行驶。你想一想,你如果是大众、奔驰、丰田等车企的CEO,你慌不慌?这样一款车,全面碾压你50万以下所有车型,它只卖20万!
好在,那时候的比亚迪并没有什么名气,也不会营销,哪怕拿出了这样拳头产品,依然鲜有人问津。当时唐的销量并不算好。20万的价格,一般人承受不起,而买得起的,都觉得20万买个国产车?在国内消费者还瞧不起国产的时候,国外车企都已经坐不住了,多少台比亚迪被运送到海外被拆解测试,他们开始逆向研发我们的产品了。
这并非空穴来风,在2018年,二代唐上市的时候,大众总裁亲自跑到上海来试驾,以至于超速被摄像头抓了个正着,免费给比亚迪打了一波广告。你觉得,如果不重视,他们会这么做吗?他们的危机感,你感受到了吗?在这时候,已经不是我们赶超合资了,而是合资在学习我们,在追赶我们!
觉得反直觉,不服气是吗?比亚迪的唐DM、汉DM、秦Plus DMi,宋Plus DMi,同价位你能找到更强的合资车吗?比它加速更快,油耗更低的,有吗?肯定会有人说,光说加速,有用吗?油耗谁在乎?你行驶品质差远了!这些人似乎忘了,当年是谁鼓吹德系车的动力,日系车的油耗的。现在我们动力油耗全方面赶超了,又开始玩玄学——行驶品质你给我量化一下试试?
我们用2.0T,四缸发动机实现了V8的动力水平,如果推出这种技术的是一个合资品牌,恐怕要吹到天上去。
三、质量对比
我们外观赶超上来了,内饰赶超上来了,包括配置、动力、油耗。可以量化的东西,全都不输合资车。不仅仅是一个比亚迪,长城、广汽、吉利、长安……随便哪一个,都要比合资车物美价廉!可量化的东西能直观地对比,于是一些水军开始攻击国产车的质量。
没错,在20年前,甚至是10年前,国产车质量确实不如合资,而现如今,我们也在为当时的孱弱买单。很多人都说,自己的合资车开了十年一直没坏,而国产的,三年就大修了——身边这样的声音不少吧?怎么看?
1、十年前国产车的水平和今天能比吗?
2、你买国产车,中控屏死机,你买飞度,它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因为没有!
3、你以为合资车的故障少吗?以前大众的烧机油,如果是国产品牌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恐怕早破产了吧?看看最近一年的车辆投诉,前十名全都是合资品牌——要知道,现在合资车的销量已经和国产车持平了,投诉量高,难道不说明问题吗?
4、合资车大多保3年10万公里,其中通用是最良心的,保8年16万公里。而国产车呢?领克、红旗、宝沃、捷途等品牌整车终身质保。WEY三大件终身质保,很多新能源车,三电系统终身保。你真觉得保3年的比终身质保的质量好吗?
看到这,如果你还觉得国产车不行的话,请你告诉我,20来万的途观探岳奇骏CRV荣放,哪比唐DM、宋Plus DMi好了?十来万的卡罗拉雷凌思域宝来速腾高尔夫领动轩逸,哪比秦Plus DMi好了?
我最不愿意听的就是这句话——国产车这些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和合资车相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替那些在一线奋斗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感到委屈!那么长的路,我们国产车早就在弯道上赶上来了,结果消费者视而不见,还在信誓旦旦地说国产车不行。
不是国产车不行,是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不行!看到了最后,希望您能转发给身边要买车的朋友——不用为了爱国去买国产,去理性地思考一下,对比一下,学习一下,你会发现,国产车不行,这种话根本站不住脚!国产车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是品牌,而是来自于本国消费者的歧视!
骂着骂着国产车已经实现自主化了,吵着吵着国产车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了,等再黑着黑着估计就可以打败进口了,任何行业都要进步的过程,但往往一般人看不到也想不到这过程究竟到哪了,所以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不及格前的一切分数都等同于零!哪怕有些同学和优等生其实只是几分之差也会选择性无视,只有等哪天这几位同学得了第一了,他们才认为配得上他们去看一眼,所以这时我想非常欣慰的对这些人说一句!“滚!”
如今,借助着SUV的热潮,自主品牌强势崛起,越来越得到了消费者的亲睐,在销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虽然自主品牌崛起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 汽车 是个时间与技术积累的产物,并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对于如今自主品牌的崛起,更多的是相对于之前而言,对于和如今合资品牌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低端产品上还能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但在中高端车型上,无论从品牌影响力、核心技术等方面却完全败下阵来。
口说无凭,我们来用实际情况来说。首先我们先从轿车说起,由于合资品牌在轿车领域布局较早,下探速度较快,并没有给自主品牌留下多大的余地。从销量前十的排行榜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合资品牌在轿车领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自主品牌只有吉利帝豪能长期徘徊在前十名上,但也是用低价和性价比换来的,在品牌和技术上还不足以和合资品牌抗衡。
再说自主品牌最擅长的SUV领域,虽然从数量上来看,自主品牌占据了优势,但在价格上,合资品牌入围车型均为十五万左右车型,反观自主品牌车型,大多停留在十五左右,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两者在品牌和价格上的差距,在MPV领域,合资品牌布局并不多,而且自主品牌多以低端车型出现,我们便不多加评论。
总的来说,对于如今的自主品牌而言,还不足以真正和合资品牌抗衡。但随着传祺GS8、WEY、领克等高端车型和品牌的出现,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相信未来,总有一天我们的自主品牌能真正的和合资品牌在技术上一较高下。
这个要从多方面来看。首先质量,现在很多国产车还是可以的但细节还是比较粗糙。其实任何车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是消费者怎么看了。其次保值率这个不用多说,买车不可能开一辈子。所以买合资车在这方面还是比较稳定一些。再有就是生产工艺过程,一般车型大多是生产流水线制造。这就涉及到个人了,这里包括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买车不能只看车展的车,那大多数都是经过细致排查的,但不可能每辆卖出去的车都会排查到那么细,这就对制造工艺操作人员管理模式有诸多要求了。国产车起步晚虽然发现进步很快但还是有些需要积累的经验。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从自用方面考虑的话首先要对其公司有点初步了解。如果从保值率来看合资车明显略好。
现在就拿技术来说,我们几年后很难超越。比如简单的安全系统,我们匹配就会出现延迟不准确。一部好车除了大部件要好,系统也是同等重要。有时间开开中级的国际品牌的车感受一样。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个就是事实。国产车即使用了国外的系统也不可能调教的恰到好处,因为没有真正的研发与匹配,也得不到准确的参数。中国的车绝大部分都是理论参数,实际装车以后一塌糊涂。
国产车一是自动挡变速箱技术还是很落后,二是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还是落后,三是国产车的油耗相比较还是高出进口和合资车一大截。国产车近年最大提升是板金比以前好,安全系数比以前高很多,电子产品比其它东西成熟可靠。
国产的电动车还是不错的。例如比亚迪的电动车,其电池技术优势非常明显。比亚迪唐EV全系列5款车型,最大续航都超过500公里。6年,整车15万公里质保,8年或15万公里的电池组质保,源于对品质的信心。蔚来也是后起之秀,电池续航稍弱于比亚迪,但蔚来的外观设计更为大胆,更受年轻消费者喜欢。
未来,未来,等了几十年了,头发都等白了!还在说未来?现在 汽车 的一切技术都是公开成熟透明的,在生产技术上最起码应和韩国齐头并进吧?还在自找理由说明现在落后是应该的!没有工匠精神是很难做好制造工艺的,!
我的观点是,国产车可以存活,而且基本不受影响,这里的国产车指的是自主品牌,但合资品牌很可能受到冲击。在回答此问题之前,你首先要搞懂什么是关税,并不是说一辆进口车贵就是因为关税贵。而一辆进口车的价格组成不仅仅是税这么简单,运费和利润也是很大一部分。除去关税,一辆车的进口车价格能降低多少?
我们知道,一辆进口车相比国产车,它多出来的缴税项目为关税,和消费税。而关税从2018年开始之后,已经降低为15%,消费税则是按照汽车排量而定,例如1.5至2.0L(含) 5%,2.0至2.5L(含) 9%,2.5至3.0L(含)12%,3.0至4.0L(含) 25%,4.0L以上 40%。
但是别看消费税这么高,其实国产车也是交这个比例,只是因为厂家在定汽车销售价的时候,已经包含了消费税,没有让你自己亲自去缴税,所以感觉不到肉疼,但总归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即使进口车没有关税,它的价格也只能降15%而已,影响不是很大。
一辆除去关税的凯美瑞,到底能便宜多少?我们以日本版凯美瑞价格为例,一辆2.5L排量的凯美瑞混动顶配,官方指导价445万日元(征收了日本的消费税9%),折合人民币28.7737万元,接近29万的售价。由于日本的消费税也是9%,所以这个折合人民币之后的售价可以直接跟现在顶配的凯美瑞比较。而国产的顶配凯美瑞价格为27.98万元,可以说基本价格没差。
凯美瑞免收关税,会有竞争力吗?上面的计算大家也看出来了,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就单单比较价格,日本版凯美瑞与国产版价格几乎相当,当然配置会些许差别,但不失关键因素,三大件都一样,安全配置也差不多。有些人就会问了,那如果凯美瑞免关税进口的话,国产凯美瑞是不是就没有活路了?
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知道一辆车的定价是综合考虑了成本和利润的。日本的劳动力紧缺,很多资源靠进口,相比较中国制造来说,单车成本会更高,再加上如果进口,还需要走海运,运费也是不小一笔。所以综合来看,即使凯美瑞免关税,进口进来的也不会比国产版本便宜,毕竟商家还要赚钱。
完全免关税进口,就能杜绝特供车吗?那假如都取消了合资汽车的话,免关税进口,你觉得汽车厂家会让你占到便宜吗?我认为不会,即使工厂不在中国,他们也会给中国推出特供版,毕竟每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一样,卖给中国和卖给其他国家的也会不一样。从这些特供版本中,他们会把因为人工成本增加和运费成本增加的钱,再从消费者身上“夺”回来,毕竟资本的本质是剥削。
利用小米手机模式造车,逼迫外国品牌降低利润说了这么多,很多人觉得免关税好像对我国汽车不会造成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现在我们自主品牌通过多年的“市场换技术”策略已经积累了很多造车经验,在15万元级别市场已经根深蒂固。
而早年,国内根本没有生产汽车的能力,外国的汽车一辆大众桑塔纳可以卖到30万,这完全就是欺负人嘛,你看现在它还敢卖30万吗?在关税保护和“市场换技术”双重政策下,国产车也走出了小米模式,而且正在突破15万天花板,往高端发展。
国产车与合资车有多大差距?这些硬伤如鲠在喉,一直制约着我们有朋友让喵哥给大家聊一下,目前国产车跟合资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虽然这些年国产车的进步很大,可以说近10年国产车的进步实现了一些质的飞跃,比如说像难度比较大的发动机和底盘,这些东西像国产的奇瑞,甚至有一些达到了比较突出的水平,但是目前综合来看国产车跟合资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喵哥先直观的给大家举个例子
8款最热合资轿车碰撞成绩大PK!要买车赶紧关注下近日,中保研公布了长安马自达3昂克赛拉的碰撞测试成绩。马自达3只有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一项的等级为P(较差),其余的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都拿到了G(优秀)的成绩。而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方面,马自达3的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和座椅/头枕测评结果均为G(优秀)。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截止目
借鉴长城营销方式Jeep公开征集80周年限量版车身颜色日前,寻车从Jeep官方获悉,Jeep将在日本开展一项运动,以选择将用于2021年推出的80周年特别限量版的车身颜色,该系列车型将在2021年Jeep品牌成立80周年之前推出。在此活动中,第一步,为自由侠、牧马人、牧马人长轴版和自由光,4种车型选择所需的车身颜色,每种车型中获票最多的颜色将是80周年特别限量版推出时所用的颜色。Jeep自由侠
拿得出手的“国货”!这些中大型SUV一点也不比合资差什么样的车看起来会显得稳重大气一些?那肯定是非中大型SUV莫属,只有够大才能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中大型SUV的空间表现也是不用说的,在如今这个追求"空间大"的时代,中大型SUV的热度一直在上涨。中大型SUV的价格也不低,很多人看到中大型SUV的价格望而止步,今天我们推荐的几款国产中大型SUV价格没有合资的那么高,品质也不输它们。长城
长城山海炮6x6版谍照采用三轴六驱布局/或搭载3.0T发动机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长城山海炮6x6版谍照,该车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六轮驱动布局,可以拥有更加强大的越野性能,同时作为一款皮卡车型,也将兼具强大的装载能力,新车可能会在2023年正式亮相。外观设计方面,新车前脸造型应该与山海炮相似,乘员舱内部空间预计也相当,车身应该比常规版车型更长,由于增加了一个后轴,因此会拥有更长的货厢深
长城中型纯电动轿车参数曝光轴距接近2.9米不久前,长城汽车泰州分公司年产10万辆纯电动轿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专家评审,里面透露长城将会在泰州生产一款中型纯电动轿车,并规划了6万台的产能。环评信息中关于关于车型参数的展示长城泰州基地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初期计划生产一款紧凑型纯电动车和一款中型纯电动车,其中一款车型将有望在2020年底下线。欧拉iQ此次曝光的两款车型,从参数来看都与现有
大众朗逸气囊冒烟未打开冒烟肯定是弹出来的,可能布套没找开安全气囊电脑板一般都在排档杆前面或者是档杆下面。车上有带AIRBAG的地方是气囊。用电脑进气囊糸统检测故障,再根据故障意思进行修复.如果没有故障电脑可以直接清除故障.汽车达到安全气囊弹出条件,却不弹出,厂家说检测没有问题,该怎么办按正常来讲如果没有满足安全气囊的感应条件,则安全气囊不会弹出。如果你说达到弹出的条
什么是汽车三大件?国产车和合资车差异在哪?合资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箱。国产汽车三大件:内饰、配置、性价比谈及汽车的三大件,不可否认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网络的互通化让这个差距正逐步的缩小。合资汽车在中国建厂,部分零部件的采购来自中国。而部分国产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也会使用和借鉴合资车的先进技术,双方的融合速度
2023-10-01 05:17:46
2023-09-08 18:15:52
2023-09-08 16:22:41
2023-10-22 18:53:22
2023-09-13 04:35:21
2023-09-27 2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