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09:43:03 | 寻车网
几天前,理想 汽车 官方表示,上市交付一年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超30000辆。在11月份,理想ONE的销量为4646辆,在新势力品牌单一车型销量中处于领先。销量趋好下,CEO李想也自曝理想ONE的用户群特征。
12月21日,理想 汽车 CEO李想在个人微博上表示,“很多人都在讨论理想ONE的用户群到底是谁?我自曝一下真实车主们的特征,这和我们四年前的设定人群99%一致。”
他表示,理想ONE排名前三的用户群是BBA三个品牌的车主,紧随其后的是VTH(大众、丰田、本田)的车主,豪华和合资的绝对一线品牌车主为主。BBA用户以增购为主,VTH用户以换购为主。当然,更多的用户仍然是豪华品牌为主,法拉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宾利的也不少。
李想认为,用户价值比企业欲望更重要,车主们非常喜欢理想ONE的价值主张。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理想 汽车 目前只推增程式式插电混动技术车型。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于2019年12月正式交付,售价32.8万元,动力搭载的是一台来自东安动力的1.2T汽油增程器,增程器仅用于发电,直接输出给电机或给电池组充电,而不会参与驱动 汽车 。同时理想ONE还配备电池组及插电技术,综合NEDC续航里程800km。
理想ONE电动车自上市以来,曾被曝出现多次“脱轴门”事件,新势力车企的首款产品似乎都无法避免质量问题。11月初,理想 汽车 发布致歉信称,之前的“免费升级”做法并不合理,决定立刻启动主动召回程序,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进行了主动召回备案,召回10469辆理想ONE电动 汽车 。
召回信息显示,本次召回的理想车辆由于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销力设计原因,车辆受到碰撞冲击时可能导致前悬架下摆臂球销脱开,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极端情况下会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理想 汽车 称,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以消除安全隐患。
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目前召回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需要约三个月时间来完成。
11月13日,理想 汽车 发布了上市后首份季度财报。第三季度,理想 汽车 总营收25.11亿元,超出市场预期的19.25亿元,较第二季度的19.47亿元环比增长28.9%;净利润亏损1.07亿元,好于市场预期的亏损5.02亿元,相较于第二季度的亏损7516万元增长42.2%;整体毛利率19.8%,较第二季度的13.3%提高6.5个百分点。现金流等方面,理想 汽车 2020年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9.30亿元,较第二季度的4.52亿元增长105.8%,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自主造车新势力方面,对于本土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购车习惯、产品喜好等的把握,都拥有更强的自主性,加上在品牌服务上投入巨大,相信也能吸引一部分豪华和合资品牌的用户。
此外,前锤子 科技 CEO罗永浩在微博上曾表示:“理想ONE是你能在这个价位买到的全世界最好的车,即使是跟比它贵几倍的车比,它也几乎是完全没有对手的。”同时,罗永浩也表示已经选择购买了理想ONE。
罗永浩此发表看法也引发巨大热议。不过,罗永浩自进入直播带货后,也陷入信任危机。12月15日,罗永浩在微博上称,11月28日直播间售卖的“皮尔卡丹”羊毛衫为假冒伪劣产品,即刻起将联系消费者进行3倍赔付,假货为渠道问题所致。
不管如何,理想ONE也是目前新势力品牌中销量靠前的产品。截至美股12月21日收盘,理想 汽车 股价达32.86美元,市值至295亿美元。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 汽车 新闻
汽车 人的平台
2023年3月的汽车厂商销量排名目前已经有三个排名,分别是汽车厂商公布销量,协会统计的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
之前对自主品牌公布的乘用车型销量前五名进行了排序,顺序如下。
比亚迪
汽车,20.70万辆
长安
汽车,15.37万辆
吉利汽车
,11.03万辆
奇瑞
汽车,8.91万辆
长城汽车,7.02万辆
下面是协会统计的批发销量排序,已经加上了合资车企,并且没有将奇瑞控股和奇瑞汽车进行分解。
比亚迪汽车,20.6万辆
一汽
大众
,16.5万辆
长安汽车,15.4万辆
奇瑞汽车,11.8万辆
吉利汽车,11.0万辆
特斯拉
中国,8.9万辆
上汽乘用车,8.1万辆
广汽
丰田
,8.1万辆
上汽大众,8.1万辆
长城汽车,7.0万辆
比亚迪仍旧排名第一,只不过自主品牌的前五名里不再有长城汽车,其已经被上汽乘用车(
荣威
和
名爵
)反超。寻车网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总和超过比亚迪,一汽丰田没有上榜,看来加在一起也不是比亚迪的对手了;
东风
本田
和广汽本田全数没有进榜,
日产
汽车也没有出现,美系汽车更是没有,所以合资汽车现在看来也只有德系还能与自主品牌抗衡。
以上是批发销量的排序,零售销量更有参考价值;因为批发销售是车企卖给经销商、也就是4S店和二级经销商的销量,经销商是可以库存一些车的;反之零售销量虽然也包括一些特殊渠道的销量,但更接近真实的销量,所以下面就来看零售销量的排序吧。
比亚迪汽车,19.2万辆
一汽大众,14.7万辆
长安汽车,9.4万辆
吉利汽车,9.0万辆
上汽大众,8.4万辆
特斯拉中国,7.7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6.5万辆
上汽通用(
别克
/
雪佛兰
/
凯迪拉克
),6.5万辆
一汽丰田,6.2万辆
广汽丰田,6.1万辆
零售销量真正进入前十名的自主汽车厂商,只有比亚迪、长安和吉利汽车,所以这是当之无愧的自主三强。
上汽乘用车、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都没有进入前十名,所以这三家车企的乘用车销量最高也不会超过6.0万辆,因为第十名的零售销量是6.1万辆。
其中奇瑞汽车的零售量与批发量悬殊非常大,批发量11.8万辆、零售量最多6.0万辆,由此可见奇瑞汽车在本土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好;差了5.8万辆里有多少是出口,有多少是库存也无从得知,因为奇瑞没有公布第一季度的出口销量。
长城汽车的零售销量也是不理想,曾经一个
哈弗
品牌就能轻松达到这个标准,可是现在哈弗、
欧拉
、
魏牌
和
坦克
这四大品牌加在一起都难达到之前哈弗的高度,长城汽车确实该好好思考一下原因了。
零售销量排名的合资品牌里出现了美系合资车企,也就是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不高、批发量很低,这无非是说明之前的库存压力不小;上汽通用旗下的三个品牌加在一起也只有6.5万辆,堪堪与五菱一个品牌相当,美系汽车可能会是下一个韩系。
特斯拉汽车是独资企业,特殊一些,只不过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个品牌加在一起也不如特斯拉单一品牌高,这也说明了以燃油动力为主的传统合资汽车的下坡之路已经难止;特斯拉汽车的销量有了增长,看来降价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结:自主车企“三大两小”的局面已经成型,“三大品牌”是比亚迪、长安和吉利汽车,至于“两小”现在倒是无法准确下定论了,如果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在短期内无法扭转局面的话,被新势力品牌反超的可能性会非常大;不过理想和
蔚来
汽车是定位高端的自主品牌,和传统品牌不宜放在一起讨论,有望成为“新两小”的自主品牌有可能是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和合众(哪吒)汽车。
合资品牌只需要关注大众汽车的表现,
宝马
汽车和
奔驰
汽车已经不在前十里,“BBA”的下滑是客观事实;现在的合资汽车的基石就是德系大众汽车,上汽大众已经远不如一汽大众,所以一汽大众能否稳住合资汽车的占有率就是预测合资汽车未来的最重要的参考。
在零售销量前十名里的三个自主品牌所占份额是23.4%(比亚迪占11.9%/长安汽车占5.9%/吉利汽车占5.6%),德系大众汽车所占份额为14.3%,美系汽车(含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为12.9%,日系丰田汽车占7.7%。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
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3月汽车厂商批发和零售销量的排名已确认,排序仍有较大差异2023年3月的汽车厂商销量排名目前已经有三个排名,分别是汽车厂商公布销量,协会统计的批发销量和零售销量。之前对自主品牌公布的乘用车型销量前五名进行了排序,顺序如下。比亚迪汽车,20.70万辆长安汽车,15.37万辆吉利汽车,11.03万辆奇瑞汽车,8.91万辆长城汽车,7.02万辆
造车新势力6月销量公布!埃安继续领跑理想首破3万7月1日,部分造车新势力公布了6月份的销量成绩单。统计数据显示,广汽旗下的埃安再次领跑造车新势力,销量超过4.5万;理想汽车紧随其后,销量首次超过3万辆,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具体来看,位居榜首的是广汽埃安,6月的销量达到45013辆,同比增长了86.7%,环比增长了0.02%。今年1-6月,埃安累计销量达到209336辆,同比大
新势力5月销量排行出炉,理想独一档,蔚来小鹏锋芒不再从去年开始,在新势力品牌中传统的“蔚小理”格局就已经被“新势力五虎”所取代,而进入到2023年,各新势力之间的格局又有了新的变化。不仅哪吒汽车没了去年的强势表现,蔚来和小鹏地位更是受到了严峻挑战。来到5月份,曾经的曾与理想汽车比肩的蔚来和小鹏,更是没了与理想一较高下的底气,不仅在销量上持续下滑,甚至连月销上万辆都成了
理想11月销量理想11月销量超1.5万辆。理想月销量超1.5万辆,蔚来月销量也突破了1.4万辆,环比增幅均超40%,双双打破品牌单月销量记录。其中,蔚来基于第二代第技术平台NT2生产的三款新车型ET7、ES7和ET5交付量均稳步上升,仅这三款新车型总交付量就超过了1.1万辆。截至11月,理想与蔚来总销量为23.61万与10.66万,分别同比增长11.5%与31.8%。其中,蔚来年
车的排行榜车的排行榜前五名有大众Volkswagen、宝马BMW、东风汽车DFM、丰田、比亚迪。1、大众Volkswagen大众汽车集团,始创于1937年德国,欧洲领先的汽车公司,世界500强,1985年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大众,1991年与一汽集团合资成立一汽大众。2、宝马BMW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高级豪华轿车知名品牌,始于1916年德国,德系豪华
小型汽车大全排行榜前十名(2021年想买小型自动挡汽车的选择?)1、本田飞度一台能爆发131匹马力的1.5L地球梦自然吸气发动机,百公里综合油耗只要不到6L,具备不俗的改装潜力,再考虑到10万左右的价位,飞度在车友们心目中你的绝对算得上“神车”,月均过万的销量更是足以证明其实力。最新一代的飞度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全新的动力组合——1.5L直喷发动机+CVT变速箱。2、大众polo长期以来,
3月销量环比增28.3%,长安汽车技术赋能“换道超车”2023年开年,国内车市激烈的竞争自销量数据中就能体现到。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今年3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58.7万辆,同比增长0.3%;1-3月份累计销量426.2万辆,同比下降13.4%。尽管大多数品牌销量低于预期,但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长安汽车集团销量244996辆
4月销量排行榜汽车如图:4月份,销量超过1万辆的乘用车只有18款车型,相比上月大幅减少了33款车型,其中销量超过2万辆的车型只有4款。宏光MINI虽然销量比上月减少了2万多辆,但仍然以27181辆的销量成为4月汽车销量冠军。日产轩逸排名第二位,4月批发销量25493辆。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车型都来自比亚迪,其中比亚迪宋新能源以25108辆的销量排名第三位,而比亚迪秦PLUS则
2023-11-17 05:42:57
2023-11-14 00:43:02
2023-11-17 23:16:10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02:43:47
2023-11-20 16: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