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01:55:14 | 寻车网
2022 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超过 680 万辆,新能源车渗透率 27.6%,其中有 80% 的产销来自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这几个数据背后,反映的是:
虽然在燃油车领域,合资品牌销量依然占据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新老势力联起手来已经甩开了对手好几个身位。除了在电池、电机、电控核心三电系统产业链上构筑了很强的产品力,目前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层面也同样将合资品牌甩在身后。
这是一场「智能+新能源」的弯道超车。
01中国品牌「智能新能源」时代强势崛起
汽车行业所展现出来的,是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逐步替代,而往更宏观去看,是全球正在经历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的能源形式的革命。事实上,能源形式革命往往和产业革命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者相互促进,推动着产业持续演进变革。煤炭的使用让蒸汽机车成为可能,写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石油的应用催生了发动机,让其可以为汽车、轮船、火车、飞机提供动力,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得以建立;而清洁能源则是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助推剂,电能、氢能、风能等等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能源供给,一个更加低碳的世界成为大家的向往。在刚刚过去的
特斯拉
投资者日上,科技狂人 Elon Musk 就为大家描绘出了一个可持续的清洁能源的世界的样子。
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也带动汽车上下游、供应链千行万业的变化。其不仅是推出了新能源车产品这么简单,而是围绕着产品而构筑的新能源人才、智能化核心技术、零部件产业链(三电系统)地基,这块牢固的地基将支撑起中国新能源车未来起码 30、50 年的长远发展。事实上,中国对于发展纯电动车、混动车以及其他新能源车型的支持很早就开始了,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包括各种减税政策,让新能源车发展如沐春风。在经过早些年的混乱发展和「骗补」风波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步入正轨,走在了快速发展期。
国产新能源车企们互相卷,卷出了一片新天地。无论是从产品的多样性、技术的先进性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目前已经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取得了领先。站在 2023 年这个时间节点,当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在「新能源化」这一仗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那么在接下来,战场会转移到哪里呢?
答案是「智能化」。
如今的汽车消费者,电动、混动这样的新的动力形式并不是吸引他们购车的主要因素,更多的需求来自于「智能化」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汽车仅仅作为交通出行工具的属性已经满足不了 Ta 们的需求,Ta 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支持出行的「智能化终端」。
所以对于国产车企来说,在坚持「新能源化」方向的同时,接下来发力的重心就是「智能化」,这也是目前全球最受关注车企 —— 特斯拉正在深耕的领域。
02征战「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是地基,智能化是核心
汽车智能化包括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电子电气架构,甚至是智能制造等等。为什么「智能化」如此重要,堪称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核心?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其一是大量企业正在聚焦汽车智能化做产品技术开发,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风口」。
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造车新品牌纷纷入场,以智能化为主要竞争点,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为用户体验差异化开始「拼刺刀」。以「蔚理鹏」为代表,它们的掌舵人都是互联网背景或者是高科技公司背景,他们受到老大哥特斯拉的启发,在国内展开智能汽车创业,将互联网的玩法带到汽车行业,将用户体验、产品体验作为最核心努力的方向,其中智能化是这些企业目前收获众多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传统车企方面,上汽智己、
东风
岚图、
长城
沙龙、
长安
阿维塔
、吉利
极氪
、北汽极狐,也都纷纷揭竿而起,朝着新能源化、智能化方向努力,实际上这些车企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入局了新能源,但为何还要成立新的品牌?根本原因还在于要造出区别于上一代汽车的下一代汽车,下一代汽车核心就是「智能化」。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华为、小米、百度、大疆等进入到汽车行业,希望颠覆以往传统汽车只作为交通工具的属性。它们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并非仅仅为了造一辆纯电或者混动的传统车,它们希望汽车变成「移动智能终端」。除了入局造车,很多企业也在汽车智能化的产业链上深耕,成为了新兴供应商,助力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汽车「智能化」已经是潮水的方向,是不可逆的,关于智能化的想象空间无穷无尽。供给端如此繁荣,那么在需求端呢?事实上也同样未来可期。
这也就引出了「智能化」如此重要的第二个原因: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接受度已远超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而且随着中国智能车出海,海外消费者也对智能化的体验更为向往。
目前智能化车型上的很多功能让消费者们「旦用难回」,一套好用的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驾驶疲劳、提升安全;一套好用的智能座舱系统能让开车不那么无聊;一套好用的车控功能能让用车变得省心、省事……智能化给汽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体验提升,消费者在买车时也越来越关注车型的智能化配置和软件功能。有一项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美国有 16% 的消费者认为自动驾驶非常重要,德国也是 16%,中国高达 49%;关于愿意为自动驾驶汽车多支付的费用,中国消费者愿意多付 4600 美元,德国消费者愿意多付 2900 美元,美国消费者愿意多付 3900 美元。这样几个简单的数字,其实可以反映出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是非常有需求的。如果从消费者本身的属性分析也能佐证这一调查结果: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消费主力,这个群体的成长环境是技术高速发展和迭代时期,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等,这些「互联网原住民」,天生对技术的接受度高,对汽车智能化的接受度也很高。当初小米宣布造车,很多网友都说其是「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汽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年轻人」、「智能」。
汽车智能化做得好,消费者体验则好;智能化做得不好,用户的感知也会非常明显。
实际上,「智能化」已经慢慢变成了用户的依赖,变成了用户要不要选择某款车的重要参考指标。「智能化」也给汽车这个古老的交通工具带来了新的生命,很多的模式可以畅想,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相关的软件能力,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类似于 ChatGPT 这种能颠覆互联网应用的事物,未来肯定会在汽车这个载体上诞生。这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相结合诞生的新的玩法、新的服务、新的体验以及新的商业模式。
其三就是中国政府已经有诸多政策支持汽车的「智能化」。
除去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国家还在支持汽车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发布了明确的智能汽车发展战略。一方面,国家牵头做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能交通设施,涉及通信、高精地图和定位、大数据、云平台等等;另一方面,国家也在开放更多区域,便于智能汽车测试和运营,为智能汽车迭代发展储备的核心的数据金矿。汽车智能化可谓遇上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接下来到底如何发展,就看这些相关企业们如何各显神通了。
虽说智能化是未来的核心,但新能源的地基也不可动摇。
很多人会说,在燃油车上做智能化也是一条路径。笔者认为确实是,但不是最优路径。在过渡期,基于存量汽车市场的智能化也有其必要,承担起教育消费者的作用,但毕竟这不是彻底的颠覆,仅仅是在燃油车上增加一些智能化小功能,而且这里面要耗费更多的开发时间和精力,最关键的是不一定能做出来很好的产品体验。所以,最优解仍然是在新能源车上做「智能化」。从技术角度看,汽车的智能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能源车更加适合智能化,将是智能化的最大赢家。寻车网
如果说新能源化是传统汽车变革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将是传统汽车变革的下半场,而且在下半场,新能源和智能化必定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同时推进。基于此,造车者们该如何做呢?最近,
吉利汽车
发布了其中高端新能源产品系列「
吉利银河
」,目标就是聚焦混动和纯电车型,并且在智能化层面加大投入力度,包括拿出了新的智驾方案和智能座舱操作系统。无独有偶,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代表的长城汽车,也即将完成向「智能新能源」生态企业的进阶。在近期的一次访谈中,长城汽车掌舵人魏建军表示:「新能源化是不可逆的,智能化也是不可逆的,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为长城已经储备好了技术和供应链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以长城汽车为蓝本,来看看传统汽车如何做好「智能新能源」。
03「智能新能源」践行者:长城汽车如何厚积薄发?
(1)打好新能源地基
要做好「智能新能源」车企,必须先夯实新能源地基。
提起长城汽车,多数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
哈弗
SUV,因为这个品牌和品类在过去很多年里确实少有竞争对手,是销量王者。而在新能源车层面,长城汽车旗下的
欧拉
品牌车型、其他品牌的混动车型也都面市比较晚,目前还没有如哈弗 SUV 那样被
大众
认知。其实早在 2009 年,长城汽车就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只不过没有率先在产品层面发力,而是在供应链层面,包括孵化了一批动力电池、氢能、三电技术等相关的供应链企业,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条自研、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护城河。如今,这条护城河正在不断被拓宽。长城汽车是自主品牌车企为数不多拥有纯电、混动和氢能三条新能源路线技术储备的车企。2016 年,长城汽车进入氢能行业,成立了未势能源公司,至今已经累计投资超过 25 亿元,还制定了 2050 年建成氢能社会的计划,目前已经率先开始氢能源「制、储、运、加、应用」全产业链布局。2018 年,长城汽车内部剥离出蜂巢能源,成为专门的动力电池公司,目前已经超过 2600 人的团队,发展速度惊人。2021 年蜂巢能源的专利数达到 878 项,位居 2021 年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 TOP20 排行榜第一。2021 年度和 2022 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世界排名第十。同样是 2018 年,长城汽车成立了专注于汽车动力系统、新能源传动系统、智能转向系统研发的蜂巢易创,现在长城汽车最新的柠檬混动 DHT 变速器总成就是由蜂巢易创生产。长城汽车内部还有投资 2.2 亿元,占地 2100 平方米的国际一流变速器实验室,这里是长城汽车自研混动技术的摇篮。基本上,在新能源的三条路径上,长城汽车的技术地基已经建的很结实,接下来就是出更多成果以及爆款产品的时候。
根据长城汽车最新的产品规划:
这样一来,长城汽车各个品牌的新能源化路径已经十分清晰。如果说以往多年积累的新能源供应链自研能力是弹药库,那么各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就是趁手武器。相比于很多的造车新势力还在努力构建所谓全栈自研能力的路上,长城汽车拥有自己的先发优势。新能源的地基建好,接下来就是应对更为核心的汽车智能化的竞争。很多人会说,作为传统车企的长城汽车,没有智能化的基因,不如造车新势力拥有那么强的科技属性。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长城汽车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补齐智能化的短板,目前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行业领先。
类似于此前在新能源领域的打法,长城汽车也培育了一批专注智能化的生态企业,这些生态企业涵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线控底盘等多个智能化相关领域。
(2)征战智能驾驶无人区
在智能驾驶领域,目前毫末智行是长城汽车的核心武器,魏建军也非常关心智能驾驶的进展,经常会亲身体验测试版本的智能驾驶系统。
目前国内的车企都在导航辅助驾驶领域互相卷,卷完了高速卷城区,毫末智行已经官宣要成为国内首批落地城市级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企业,落地车型就是长城汽车子品牌
魏牌
的
摩卡
车型。事实上,长城汽车在 2009 年就开始涉足智能驾驶研发,只不过现在独立出智能驾驶子公司毫末智行聚焦这一领域,而且可以吸引外部融资,助力其快速壮大并将技术落地。毫末智行主力研发的系统包括了 HWA 高速辅助驾驶系统、NOH 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同时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方面展开自研,另外在算法系统、数据驱动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储备能力。在智能驾驶技术自研的布局上,长城汽车依托于毫末智行,覆盖了底层硬件、中间件和智能驾驶软件等多个环节的研发,再通过设计一系列不同配置的感知、计算硬件方案,其使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匹配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多个车型。在已过去的 2022 年,长城汽车共有 6 款搭载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型上市,用户辅助驾驶里程超过 2500 万公里,相关车型销量突破 20 万辆。
而且,作为中国首批量产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城市 NOH 将率先在魏牌摩卡 DHT-PHEV 车型上搭载。
智能驾驶再往前发展,就不是功能的有无问题,而是功能的技术实力以及在面对各种驾驶场景的灵活应对能力,而这就需要一个更高效更快速的迭代闭环,这里面就包括了大数据、AI 大模型以及计算中心等核心组成部分。而这也是长城汽车正在征服的技术「无人区」。以毫末智行为依托,长城汽车已经拥有国内自动驾驶行业里数一数二的智能中心 —— 雪湖 · 绿洲(MANA OASIS),通过喂养海量数据进行不断训练和迭代,智能驾驶算法系统将不断精进,体验不断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为最终迈向全无人驾驶做准备。打造智算中心,也是特斯拉、吉利、
小鹏
这样的车企都在做的事情。近期,ChatGPT 爆火,毫末智行也将旗下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人驾自监督认知大模型)正式升级为「DriveGPT」,用 AI 大模型驱动智能驾驶算法的不断进步。除了发展自有的生态企业,长城汽车也通过投资布局智能驾驶产业链,比如其就入股了自动驾驶芯片明星企业地平线,后续地平线的芯片就将在长城汽车的车型上搭载。
(3)可进化的智能座舱
长城汽车有自研的「咖啡智能」智能座舱系统,也有两家生态企业,包括仙豆智能和嘉峪智能,在智能车载导航、智能语音、智能感知、智能多端车机互联以及整车 OTA 方面都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在硬件层面,长城汽车用的是
高通
8155 芯片打造专属智能座舱平台,相比上一代主流车机系统 CPU 运算能力提升 2.5 倍以上,GPU 图像处理能力提升 3.5 倍以上,搭配可用于机器视觉和语音处理的专属高算力 AI 加速器,为多屏融合、多模交互、AI 感知、个性化自动配置等功能提供底层算力支撑。后续应该也要上高通 8295 芯片。在软件层面,长城汽车自研座舱操作系统 GC-OS 技术拥有多项开放能力和优势,首先是 APP 统一接口+HAL(硬件抽象层)统一接口,同时支持 UI/UE 平台化+品牌差异性,还可向下兼容多种高算力平台,向上可适配长城汽车旗下各大品牌车型,具备快交付、可成长、可插拔、生态互换、软硬件兼容等特点。以高算力芯片和 GC-OS 为基础,长城汽车目前已经开放了一部分智能座舱 API,包含车机、驾驶、车身、底盘相关系统;第二阶段,还将迭代设计语音、导航、视觉等能力接口。通过两个阶段的迭代,长城汽车的智能座舱 API 池,将覆盖 25+ 类型的功能集。长城汽车的智能座舱将成为一个主动式服务的「智能百变空间」,这也和「移动智能终端」的理念相符。
(4)电子电气架构为智能化而生
2021 年,长城汽车发布了为智能化打造的新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 GEEP 4.0,其包括中央计算平台、自动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该架构采用 SOA(面向服务架构)理念,开放标准 API 接口,支持功能可生长和车云一体化,是融合功能体验创新,软件平台化开发,形成便于开发、维护、灵活扩展、体验升级、创新营收的可生长智能架构。同时,基于SOA,长城汽车在软件层面搭建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整车软件平台。
在这样一个架构的支撑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开发,相关系统的体验扩展和升级将更加方便和高效。而且,基于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长城汽车也在开发智慧线控底盘。
线控底盘是汽车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宇宙出行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周A股主要股指震荡上涨,沪指微涨0.55%,深证成指涨0.81%,创业板指涨0.18%。北上资金小幅净流入,合计一周净流入50.2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45.3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95.57亿元。
分行业来看,本周北上资金对多个行业大幅加仓,综合、美容护理、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电子和基础化工7个行业持股量环比增幅居前,周持股量环比增长在5%以上。非银金融和银行2个行业持股量环比减持居前,分别下降1.47%和1.06%。
本周加仓幅度居前的计算机、通信和国防军工行业均具有科技属性。计算机行业在连续四周减持后流向逆转,本周持股量上升8.94%,行业指数一周大涨6.39%。
消息面上来看,近期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 年)》,预计到2025 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 万亿元。另外,上海和深圳近期亦发布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念股明显反弹,龙头科大讯飞一周上涨17.96%。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北上深作为“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百强榜”前三名的城市,积极响应国家相关决策部署,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利好政策。试验区、先导区的建立将发挥其示范效应,加速国内人工智能的技术攻关和应用落地。当前,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如火如荼,行业上市公司纷纷下场推进大模型的应用,我国AIGC产业链迎来空前的市场机会。
公用事业行业获得北上资金连续五周加仓,6月2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2060年达到80%以上。《蓝皮书》提出以2030年、2045年和2060年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加速转型期(当前至2030年)、总体形成期(2030年至2045年)、巩固完善期(2045年至2060年),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比亚迪产销创单月新高
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
本周共有44股登上北上资金成交活跃榜,个股所属行业来看,电气设备、食品饮料和电子行业的个股成交活跃,合计买卖总额在100亿元以上。汽车和医药生物行业的个股净流入居前,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和休闲服务行业的个股则遭北上资金减持超10亿元。
比亚迪在经历“举报”风波后本周明显回弹,一周上涨4.89%,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5.1亿元居于首位。公司近期发布5月产销快报,均再创单月新高,1-5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2.29万辆,同比增长99.34%,销量达到100.26万辆,同比增长97.63%。电池方面,公司5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49GWh,2023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48.43GWh,同比去年增幅均超过70%。
比亚迪公众号早前消息,旗下品牌腾势汽车公布5月销量,达到11005辆,腾势D9登顶单月全市场MPV销量冠军,仅用7个月创下新能源豪华汽车品牌最快交付5万辆纪录。
本周北上资金大幅减持两只白酒股,贵州茅台遭减持金额最多,合计净流出29.04亿元,其中周五获净流入7.25亿元,终结连续5个交易日净卖出态势。公司近期发布公告,2023年目标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度增长15%左右,基本建设投资71.09亿元。五粮液遭北上资金净流出仅次于贵州茅台,一周净流出12.57亿元,周五回流1.46亿元。
吉利帝豪
GC遥控接收器位置在车内的仪表盘下面左驾驶座下方,有的车型会靠左边些。
遥控器控制盒一般安装在
方向盘
下方的位置检查遥控器电池是否需要更换,接收器位置在车内驾驶员侧仪表台下方。检查遥控器电池是否需要更换,拆开下护板应该可以看到。
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另外在遥控编码芯片输出的波形,在接收端收到接收到信号时,接收头输出的波形正好和遥控芯片输出的相反。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
晶振
来决定的。
遥控器接收头的原理
遥控器接收头是利用最新的IC技术开发和设计出来的小型红外遥控系统接收器。在支架上装着PIN二极管和前置放大器,
环氧树脂
包装成一个红外过滤器。解调输出信号可以由
微处理器
解码,一般三条腿的
红外线
遥控接收头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接收头输出的是解调后的数据信号。
单片机
里面需要相应的读取程序。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吉利ev450高压上电条件包括吉利ev450高压上电条件包括低压控制高压。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吉利帝豪EV450是吉利新能源重点打造的一款纯电动精品中级轿车,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属于电气领域,新能源汽车的起动称为上电,新能源汽车高压上电由低压电气系统和高压电气系统相互配合完成,新能源汽车高压上电的条件是低压控制高压。吉利新能源帝豪GSe充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作用2018年6月9日吉
10万元畅销家轿再迎升级版试驾吉利帝豪UP寻车原创自主品牌当中,轿车能够称得上经典的车型并不多,但吉利帝豪绝对是其中之一,2016年,吉利帝豪的累计销量就已经突破了100万台之多,时至今日,吉利帝豪已经是目前在售的自主品牌轿车当中,累计销量最多的车型之一了。2021年1月1日,吉利帝豪再度更新,吉利帝豪UP上市,售价为:6.28~8.48万元。新车型在老车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幅度的升级,在保持竞
18款吉利帝豪语音怎么打开(吉利帝豪gs智能语音)唤醒+命令语音使用流程让您感到心累吗?随着汽车的发展,智能语音也悄悄的融入到了车机当中,而每次使用语音都需要唤醒智能语音助手后,才可以下达相关指令,次数多了就会感觉到心累,今天小越就来谈一下如何才可以不需要唤醒就可以给智能语音助手下达指令吧!那在这之前给大家先介绍一下星越的自定义唤醒功能,看了你一定会喜欢!自定义唤
吉利新能源帝豪GSe充电机和电机控制器的作用2018年6月9日吉利汽车首款纯电动SUV帝豪GSe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为紧凑型跨界纯电动SUV。帝豪GSe车载充电器的功能是将慢速充电时的交流电源转换为DC电源为动力电池补充电量。车辆行驶时右侧的电机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速度倒车时电机反转。车载充电器、电机控制器以及与之连接的橙色电路在工作时都带有380V的高压所以我们在检查机舱时尽量不要触碰这些部
吉利银河L6:什么才是新能源家轿“真安全”依稀记得,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时,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最关心的问题是“续航多远”以及“价格能不能便宜一些”。几年之后,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迅速攀升至30%以上时,消费者曾经的质疑和焦虑正在被逐一化解,购车成本、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这些都已经不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要素。当这些痛点得到解决后,唯独电池安全仍然是新能源汽车潜在用户
长安启源数智电驱技术品鉴日:技术才是启源脱颖而出的秘诀不过两三年光景,新能源就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主角。纯电、插混、增程,各种新能源技术、产品层出不穷,即便是我们这些干汽车媒体的也有些应接不暇。但我们始终觉得,无论是何种技术?有多么先进?只有让广大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才叫好真的好技术。前段时间,长安启源A05上市,在数智电驱混动系统的加持下,它交出了6.8秒破百、纯电续航145k
宝骏630遥控接收器在哪宝骏630遥控器控制盒在车身控制模块里面,车身控制模块在离合踏板左上侧。以下是关于宝骏630的拓展资料:,1、车型车貌:,宝骏630是宝骏旗下的一辆紧凑型汽车,这一款车的长宽高分别是4638mm、1736mm、1462mm,轴距为2640mm。宝骏630的前悬架使用的是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悬架使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架。,2、发动机:,宝骏630-共使用的是两款发动机,一
2021上海车展实拍:极氪001配100kWh电池包售价28.1万起易车原创极氪品牌是吉利最新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在不久还推出了旗下浩瀚智能纯电架构的首款车型——极氪001,这款新车的售价是28.1万-36万元。预计第一批车型于10月份交付。这款车在杭州湾极氪智慧工厂进行生产制造。焊装自动化率100%。极氪的氪是放电时发光的稀有气体,因此这辆车在设计上就是用了大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02:43:47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