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19:32:28 | 寻车网
作为今年全球首场A级车展,2023
上海
车展无疑是全球汽车厂商倾情参与的行业盛会。从本次车展的标语“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就不难看出,新能源、智能化依然会是本次车展的重点。
而显然,自主品牌在这几个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么基于中国,走向全球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下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借着本次上海车展,作为头部自主车企的
长安
汽车也是顺势发布了“海纳百川”计划,加速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虽然中国品牌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海外市场,但碍于各方面的原因,始终难以真正的“走出去”,为什么长安敢于如此高调的提出“海纳百川”计划?就是因为有深厚的实力和积淀做支撑。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为20.9万辆,环比增长28%,摘得单月销量冠军。
而在国内市场,长安汽车2022年的产销突破了187.5万辆,预计2023年长安品牌汽车销量将突破200万辆。同时长安品牌汽车市占率逐年提升,已从2019年的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今年一季度市占率占全行业的8.54%。
从以上这些成绩不难看出,虽然国内市场还在蓬勃发展,但长安汽车已经站稳脚跟并稳步发展,亟待开拓的海外市场自然需要纳入计划内。
并且,不仅仅是销量的提升,长安汽车的硬实力是摆在明面上的。在发布“海纳百川”计划之前,长安汽车就已经构建起了“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建设有16个技术、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全球30个国籍的工程技术团队1.7万余人。
在技术储备方面,长安汽车2022年就新增申请专利4910件,其中发明专利3548件,同比增长195%,位居2022年智能化技术领域专利公开量第一。并且在“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的加持下,长安汽车已经拥有三大新能源动力系统、掌握300余项智能低碳核心技术。
在品牌向上和盈利能力方面,目前长安乘用车产品均价逐年递增,近五年共提升22.9%,其中
阿维塔
产品售价已突破40万元,
深蓝SL03
也已经成为20万级新能源产品中的实力选手。
正是因为有如此硬核的实力打底,长安汽车才能如果果敢、坚定的推进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寻车网
海纳百川,昂首向前
那么具体来看,“海纳百川”计划的核心就是“五大布局”以及“四个一”的发展目标。
首先,“五大布局”分别为:加快产品和产能布局;强化品牌建设布局;加强营销服务布局;加快完善市场布局;加强组织、人才布局。
一、加快产品和产能布局
简单来说,就是长安汽车将会推出众多全球产品,并根据各个地区的市场特点,做针对性的差异化开发,比如欧洲主推新能源、南美主推传统汽车。长安的目标是到2030年,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其中2款为全球销量50万辆级的产品以及不少于2款全球销量突破30万辆级的产品,并持续布局海外制造基地,完善产能规划。
二、强化品牌建设布局
其实和目前国内的策略类似,就是打造智能、低碳、设计等品牌标签,同时加强深蓝、阿维塔品牌的海外建设,加大海外市场宣传投入,提升影响力。
三、加强营销服务布局
就是打造本地化的营销组织、提升网点数量,最重要的还要积极的尝试直通直联的新营销模式。
四、加快完善市场布局
一句话概括,长安汽车将在2030年之前,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
五、加强组织、人才布局
不仅仅局限于中国,长安汽车还将发掘和引进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打造真正的全球化品牌。
最后是“四个一”发展目标: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
如果放在10年前,甚至是2年前,可能都没多少人会相信长安汽车敢定下这样的目标,但自主品牌的崛起、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绝对优势、长安汽车多年积淀换来的厚积薄发,让中国品牌、让长安,有勇气、有实力站上更广阔的舞台。
全电来袭,构筑未来
如果觉得谈计划、谈目标还是太大、太空,那么不妨聚焦长安汽车在本次上海车展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和技术。
首先,毋庸置疑,长安汽车作为一家正在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车企,新能源和智能化必须占据C位。
如果你对新能源技术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在长安展台看见高比能半固态电池、原力超级电驱、原力增程器、长安智慧芯等展品;如果你对智能化感兴趣,那么你可以看见CD701原型车、SDA数字智慧空间、SDA.ZoneCC环网中央计算架构;如果你对汽车设计感兴趣,那么你可以看见“未来之车”
VIIA
概念车。
同时长安汽车还一口气展示了智电iDD家族的第三代CS75 PLUS智电iDD、UNI-V智电iDD、UNI-K智电iDD、欧尚Z6智电iDD;
深蓝汽车
的深蓝SL03、以及全新车型
深蓝S7
;还有
长安Lumin
、
览拓者EV
等电动电气化产品。
并且,站台上还展示了两款概念车型,基于SDA架构打造的长安CD701原型车不用过多介绍了,此前已经亮相过,依然是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
如果你正好也参与了本次车展,不妨多花些时间去实际感受一下VIIA概念车,它展示了长安汽车最新设计语言“纵横万象”设计理念。
流畅的曲线、极致的跃动感,完全不同于现在的座舱设计,极具未来感的内饰材质和UI设计,如果你对“未来汽车”没有概念,那么相信在看完VIIA之后,已经可以完全具象化了。
写在最后:
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化品牌”对于我们的自主品牌来说是难以企及的。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的到来,我们占据天时地利;对技术和创新的不懈追求,完成了厚积薄发。这一次,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长安站上了行业的风口。
2023年是长安汽车全域电动电气化之年,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和产业链“出海”的重要窗口期,值此之际,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释放“四个一”发展目标、推进“五大布局”,长安汽车无疑将乘着
东风
,向着真正的世界一流汽车品牌高歌猛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电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行业站在电动化改革的转折点上,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更早的布局,以及产业链较为强大的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得到的认可越来越多。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自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打破了之前在百万辆左右徘徊的局面,2022年,汽车累计出口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也由此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进入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进一步提速。据中汽协数据,一季度,汽车企业共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对比来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95.4万辆。由此,中国完成对日本的超越,成为一季度全球汽车出口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出海大幕正在开启全新篇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升整个汽车出口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1-4月,汽车共出口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呈持续的加速上涨走势。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整车产品在续航里程、整车性能、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具备较好的竞争力,有良好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和技术支持。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快速扩张,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机遇。
不久前的
上海
车展上,也看出了车企们向全球市场传递的进攻信号,传统车企在出海方面不断寻求着新的突破口,一众刚刚起步的新势力车企也把整车出海提上了日程。
长城汽车请来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媒体与经销商;
奇瑞
汽车请来了80多个国家1000多名外宾;
长安
汽车发布了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在泰国市场投入40亿元,布局全球“右舵生产基地”,覆盖澳新、英国、南非等全球右舵产品市场;高合汽车宣布HiPhiX和HiPhiZ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在欧洲销售。
6月8日,
哪吒汽车
正式登陆约旦,
哪吒U
和
哪吒V
在约旦上市并交付。据哪吒汽车透露,今后,
哪吒GT
也将在约旦上市。这意味着,哪吒汽车“深耕东盟,开拓欧盟”的出海战略在中东进一步落地。
与此同时,哪吒汽车还与约旦Tahboub汽车公司举行了战略签约发布会,未来双方将在整车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合作,加快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5月,哪吒汽车交付13,029台,同比增长18%。其中,哪吒V车系交付5,138台,哪吒U车系交付3,963台,
哪吒S
交付2,212台,哪吒GT交付1,716台。在5月交付量中,海外市场为哪吒汽车贡献了2,042台,占哪吒汽车月销量比重的15.7%。哪吒U和哪吒V在约旦的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哪吒汽车海外销量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很多品牌正在做出海的打算,例如
腾势
汽车,在前几日的采访中,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表示:“腾势汽车将有序进入亚太、港澳和欧洲市场。”
不难看出,出海业务如今已经是中国品牌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外的好成绩,让更多国内的汽车品牌看到了机会,中国汽车的出海热潮,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突飞猛进,为中国车企“出海”打开了难得的窗口期,成为中国品牌追逐的新目标。放眼望去,当前出海市场战况空前,众多中国品牌正摩拳擦掌,征战海外。
产品竞争力的加强,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欧美传统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的身影越来越多,海外市场也逐渐成为有实力的品牌竞争的新焦点。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有着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市场扩张需求,海外市场对中国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走出国门。”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市场虽好,但出海但挑战并不小。汽车产品成功出海离不开国内外团队在产品、服务、供应链、品牌方面的紧密协同。未来,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并建立其品牌,也是对车企的一大考验。【iDailyca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易车原创
一个是央企龙头,一个是民营巨头,
长安
汽车与
吉利汽车
竟然毫无征兆地拥抱在一起了。
5月9日,长安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三个月前,双方才因为某款车型掀起一番唇枪舌战,谁能想到如今却化干戈为玉帛?这新闻留给我们震惊之余,必然还隐藏着不少的信息量。
长安与吉利都急了?
长安与吉利当天发布的新闻官稿可总结出几大关键词: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双方具体的合作内容包括如下:
1、新能源
: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等。
2、智能化
: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
3、新能源动力
:动力平台、动力技术。
4、其他
:海外发展、出行生态、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
以上这几项都关乎着车企在新竞争时代的命运走向,另一方面也是长安、吉利作为传统车企还需补强增韧的领域。
数据说明一切。2022年,长安的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7万辆左右,吉利汽车则为32.87万辆。作为同年对比,
比亚迪
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却达到惊人的187万辆。
无论国内车市的内卷,还是比亚迪的重压,都迫使着长安、吉利两大巨头迅速作出反应。
事实上在新技术浪潮之中,海内外车企深度捆绑并不少见,包括
宝马
和戴姆勒、
本田
与通用、
大众
与
福特
等形成一对对CP在国际舞台”撒狗粮“,像福特就直接采用上大众的MEB平台衍生出了
探险者EV
等多款新能源车,省钱又省力。
而在国内,中国品牌组成的CP也屡见不鲜:
2012年,广汽和
奇瑞
曾结成战略联盟;2017年,
一汽
、
东风
、长安汽车就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出海、新商业模式等牵手;2019年,广汽又再与找到新的小伙伴——上汽,在开发核心业务、产业链资源、新商业模式和海外市场等合作……
不过至今这些中国品牌CP之间并没有激起太多的水花,最重要的原因是彼此有着太多产品层面的直接竞争关系。
相比前者,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这对CP就有点非比寻常。其一,合作范围广泛,从新能源再到智能化的重点细分领域,能想到的几乎都被涵盖进去。
其二,长安身为央企龙头,擅长垂直整合,吉利则为合纵连横的民营车企大佬,央企与民企的这次强强联合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史的又一“活久见”系列。
其三,两者抛开了直接的竞争关系,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大格局。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上就回应,小风波不影响大格局大方向,要实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
划重点就是既然双方有共同利益追求,昔日的小风波、小打小闹也可以作浮云,更何况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再来一组数据:2022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为187.46万辆,吉利销量为143.29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吉利和长安销量规模分列二、三名,当两者选择紧密抱团取暖,压力于是就给到第一名——比亚迪以及
特斯拉
。
当然,比亚迪目前应该相当淡定。
王传福在谈到当前新能源的白热化竞争时,表示过:“我们需要他们(造车新势力企业)进来,利用做手机的流量、做手机的粉丝,还有一些平台商利用它的流量和生态进来,说服大家不要买燃油车,都来买电动汽车。
这个蛋糕不就变大了吗?大了以后该切多少就看谁的技术(好)
。”
无论对于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而言,内卷是常态,良性竞争更是主旋律。
不像比亚迪早在十几年前就深耕新能源,如今能做孤勇者,起步稍慢一些的其他车企选择甜蜜相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双赢方案,这种竞与合的关系正是良性竞争的最好表现。
关于长安与吉利的后猜想
目前长安与吉利的合作处于签署协议,还没有宣布具体的合作项目,但我们其实不难从中猜想出可能会产生的花火。
首先是技术共享,协议中也提到动力平台、电芯、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合作,这意味着长安会不会用上吉利SEA浩瀚架构、魅族Flyme等新成果?吉利又能从中获得什么?两者在电芯、电池两大关键领域又该如何一起补全短板?
以上种种还需要双方进行梳理,交给市场一个答案。
再者是出海资源整合。如果说长安与吉利在国内难以避免直接的竞争关系,那在海外市场就是坐在同一艘船的好朋友。合作关系明显大于竞争关系,组团征战海外市场便是顺理成章。
2022年中国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还不掰动
丰田
、大众的一个”手指头“。
在欧洲的TOP 20年销榜单中,吉利卖得最好的
领克01
插电混动版,只卖了2.6万辆……在刚刚过去的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主力还是低端化的A0级电动车,占比达60%;出口国主要以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为主……
所以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长安与吉利大可以发挥出1+1>2的作用,在出口运输、海外生产、渠道营销、品牌运营等形成价值链的协同效应,这一切都充满着想象空间。
中国品牌的最终归宿是全球市场,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品牌附加值,在海外不仅做大,还要做强,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像长安与吉利也已经悟出一个道理:与其互相打压,不如相互扶持,更容易在顶峰相见。
写在最后:
当看到长安与吉利牵手的新闻,笔者的第一反应是中国车市竟然内卷到这种程度,迫使央企与民企的两大顶流从隔空掐架走向握手言和。
除此之外,有趣的点还在于长安与吉利都不约而同在今年突然宣布推出新的序列,分别是长安的启源、吉利的银河。启源、银河的定位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说明两大顶流对新能源、智能化的全情投入,比亚迪与特斯拉可真要当心了。
长安新能源汽车新款2022款长安新能源汽车是长安汽车旗下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近期,长安新能源汽车宣布将推出全新的2022款新能源汽车,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款车的具体信息。外观设计:2022款长安新能源汽车整体外观风格时尚动感,达到了年轻化的效果。车头采用了贯穿式进气格栅,抛弃了传统沉闷的冰冷风格。同时
车事慧鉴|从“掐架”到“抱团”吉利与长安为何走在一起?易车原创一个是央企龙头,一个是民营巨头,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竟然毫无征兆地拥抱在一起了。5月9日,长安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三个月前,双方才因为某款车型掀起一番唇枪舌战,谁能想到如今却化干戈为玉帛?这新闻留给我们震惊之余,必然还隐藏着不少的信息量。长安与吉利都急了?长安与吉利当天发布的新闻官稿可总
比亚迪和吉利,中间隔着两个长城撰文/吴静孟为编辑/张南设计/师超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
车事慧鉴|从“掐架”到“抱团”吉利与长安为何走在一起?易车原创一个是央企龙头,一个是民营巨头,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竟然毫无征兆地拥抱在一起了。5月9日,长安与吉利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三个月前,双方才因为某款车型掀起一番唇枪舌战,谁能想到如今却化干戈为玉帛?这新闻留给我们震惊之余,必然还隐藏着不少的信息量。长安与吉利都急了?长安与吉利当天发布的新闻官稿可总
自主板块崛起成都车展专访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副总经理李攀易车原创翻开今年7月的销量成绩单,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成功抗衡合资品牌,作为1-7月累计总销量季军的长安汽车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长安汽车动作频频,既推出了阿维塔和长安深蓝两大新品牌,也有蓝鲸iDD混动系统技术、CHN平台等新技术赋能,销量表现与业绩表现双双开挂。恰逢成都车展,易车专访了
长安新能源汽车今天,重庆市科委通过市政府网发布消息重庆长安汽车发布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战略到2025年,计划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实现纯电动产品每公里5分钱,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8分钱据悉,未来五年,长安汽车计划累计销售新;长安260t是一款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电能驱动,使用成本是目前市售的新能源车中最低的,由于结构简单,其周期性保养项目保养费用也比普通汽车低很多,般更换齿
车事慧鉴|长安启源:扛起新能源大旗剑指150万辆年销量易车原创长安新能源的最后一班"列车"终于发车了。8月27日晚,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专注新能源化的“长安启源”品牌。当下,深蓝汽车选择单飞,阿维塔拥有合资关系,相较之下长安启源就是长安品牌的唯一“亲儿子”,其背负的期望有多重,不言而喻。“最长安的新能源”在发布会当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直接
离全面转型新能源又更近一步,长安启源A07来了,设计抢眼此前,长安汽车已明确表示,于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将全面转型新能源。都知道,在新能源车板块,长安汽车已经打出了两张王牌,分别是深蓝和阿维塔,两个新能源独立品牌对应的车型从定位来看,很是鲜明。为了推进转型步伐,长安汽车打出第三张牌——长安启源。而相比深蓝和阿维塔,长安启源还算不上是独立品牌,不过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新能源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02:43:47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