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11:30:09 | 寻车网
文|郭文静
图|来源网络
从R标到R汽车,上汽这一全新新能源品牌独立的步伐走得很快,不过200天的时间,R汽车已经完成了品牌成立、新车上市、服务体系建立等系列动作,从广州车展其发布的信息来看,R汽车的后招也已经准备好。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汽乘用车的展台格外热闹,荣威、MG、R汽车三大品牌分别设置了展台,而且都带来了不少新车,最引人关注的自然是独立不久的R汽车,随着其成立和独立,上汽乘用车正式形成了三大品牌并行的全新发展格局,荣威和MG仍主要扎根燃油车市场,分别主打科技和运动,R汽车则承担两项任务,一项是企业电动化,另一项是品牌向上。
“R汽车将承担更高的任务,简单直接地说,在15万元价格段之下,是看不到R汽车的,R汽车是国家队的新势力,承担新能源加智能化突破发展的使命。”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在接受《车壹条》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一个独立的新能源品牌冲高,已经成了近几年自主品牌的共同选择,上汽不是行动最早的,但却是行动最快的,从5月10日亮相至今,R汽车已经推出了两款新车,一款是ER6,另一款是广州车展发布预售价格的MAEVEL R,同时亮相的还有一款名为 R-Aura Concept概念车,据官方此前透露,R汽车未来三年的产品已经准备完毕。
除了充足的“弹药”,自称“国家队新势力”的R汽车在经营模式上也将采取创新形式,俞经民表示,R汽车的孕育和诞生,完全是由用户拉动发展的,“我们要做一个与用户共建的品牌”。
在R汽车广州车展的采访中,坐在受访席上的除了上汽的几位相关负责人,还有两位R汽车的真实用户,这在以往的车企采访活动中并不多见,而R汽车正是想借此表达其打造“用户品牌”的决心。
俞经民很直白的表示,R汽车想做国家队的新势力,引领国家队在电动化、智能化两大领域取得突破,但做到这一切需要创新,所以R汽车走了一条独特的路,对于结果他非常乐观,在他看来R汽车拥有三大差异化优势。
首先,R汽车将打造一个团队IP,用户也会成为这个IP的一部分,而且用户是R汽车的合作伙伴,不仅驾驶产品、享受出行服务,还会参与R汽车的建设,“整个营销服务既是起点也要形成闭环,其中关键是技术的支撑和用户的热爱,才能实现科技兑现想象”。
其次,脱胎于荣威品牌的R汽车拥有牢靠的基础、稳定的基盘用户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深厚积累,R汽车能够拿出更可靠、更全面、更有单点突破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R汽车还以“用户即伙伴”、“出行即服务”的信念,构建了新零售服务模式,R汽车的全新线下体验店R Store开进用户生活圈;上线7×24实时专属顾问,1V1服务尊崇更贴心。此外,针对用户最关心的充电问题,R汽车还接入了30万充电桩数据,带来更精准、全面、动态、实时的充电桩查询和导航规划服务。
从以上规划不难看出,R汽车在大量整合造车新势力那些在用户服务上为人称道的模式,并基于国家队的身份和优势,打造出一个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最终能否成功当然存在未知数,但这种尝试值得点赞。
品牌的独立、模式的创新都令人期待,但最终能够说服市场的还是R汽车的产品,而R汽车的第一炮打得不错,8月才上市的ER6,10月销量达到1124辆,成为15-20万纯电轿车细分市场的黑马,广州车展预售的MARVEL R目前热度也不错。
这款定位5G智能电动SUV的新车,预售价格为22万元起,搭载19.4英寸+12.3英寸双大屏、Slim Air智能高效热泵空调系统等16项智能标配,还提供4.8s澎湃性能包、R PILOT 3.0智驾成长包和93kWh超长续航包三大预售选装包,以及四驱版、5G版、超长续航版三个版本。
官方表示,该车在5G智能驾驶、5G智能座舱、三电技术三大方面均有优势,其中5G智能驾驶方面,新车将搭载R PILOT 3.0自动驾驶辅助功能;5G智能座舱概念,以MR混合虚拟实景智能辅助系统、声控智驾、车家互联、整车OTA等体验,为用户带来全新智能出行体验;三电方面,新车的三电系统通过了360°电池斜柱碰测试,其阻燃电池按照美国UL-2580和ASIL D汽车电子电气最高安全等级设计,并满足IP69K行业最高防水等级。
据R汽车首席运营官姜辉介绍,MARVEL R将于12月底或明年1月初实现交付,所有车型都会搭载5G芯片,后续该车还将搭载93kWh的电池包,让新车续航里程实现700km左右水平。
除了这两款新车,俞经民透露,明年上海车展前,R汽车还将发布两款概念车,加上广州车展的概念车,未来这三款车型都会量产上市,R汽车的产品投放速度会很快,“明年我们的销量目标是3万辆,不过高追求销量,而是注重每一个服务的质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发布全新的新能源系列“
吉利银河
”,同时宣布该系列还会在2年内推出7款全新车型,涵盖电混和纯电领域,持续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这标志着吉利开始向着电气化大幅度转型,并通过新能源市场的杠杆撬动品牌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而随着吉利“杀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
吉利这般“高调”地进行宣传,其他自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长城
紧随其后做出了一些回应。
官方在2月23日宣布,将在3月举办长城智能新能源发布会,而一系列崭新的车型也将在同一时间推出,其中可能包括了如歌MAX DHT-PHEV、枭龙MAX DHT-PHEV等长城的重磅车型,这些车型或将整合成全新的产品序列,替长城在新能源领域开疆扩土。而在吉利发布会之后,长城这么着急“宣告天下”,其想法似乎已是司马昭之心。
同样,
奇瑞新能源
在今年4月可能将打造全新中高端新能源品牌—iCar 汽车,科技生态型品牌,加快布局10万-30万元的主流大车市场。
在2023年重点新车包括2023款
QQ冰淇淋
、代号S56的硬派纯电SUV和eQ7纯电版。此外,在2024年,主要新车包括2024款QQ冰淇淋、全新
小蚂蚁
2门版+4门版、eQ7增程版、S57轿车和E05等。据悉,在2023年
奇瑞
新能源也将冲击45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其中,在国内市场销量为30万辆,海外市场为15万辆。
长安
新能源早在2022年就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动作频繁,明显加速,相继推出“LUMIN”、 深蓝汽车和
阿维塔
品牌。曾经香格里拉计划中提到的2022年多品牌矩阵和新产品频发,终有阶段性成果。新车频出,引发市场关注,订单也颇为可观。
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低、中、高三个梯队。而随着智电iDD插混技术的广泛应用,UNI系列、长安汽车,甚至欧尚汽车旗下等车型将相继推出插混车型,基本覆盖15万元以内的SUV和轿车市场。今年经典产品全数“智电”。二是新能源产品全新出战,如深蓝S7、C236、
览拓者
EV、阿维塔E12将在今年恰当时机加入战团。三是产品周期计划全面升级。
前路漫漫,传统车企转型还需持续发力2035年全球燃油新车停售,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全球汽车市场将迎来大洗牌,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亦是如火如荼,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笃定都不会干看着,必然会有所应对。
吉利、长城、奇瑞进行这些动作并非偶然,而是自主品牌向着新能源领域进军的必然过程。随着燃油车的生命走向末期,以“蔚小理”为首的一众造车新势力已然占据了市场的先机,又有
比亚迪
这个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坐镇,自主品牌已经失去了先机,而在未来一旦全面停售燃油车,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必然是毁灭性的打击。自主品牌各个家大业大,短时间内想要“调转船头”也绝非易事,所谓放长线钓大鱼,此时早早地就开始卷起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无独有偶,在自主品牌“人人自危”的同时,合资车企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会比自主品牌更加难受。一方面需要维护自身的品牌价值,维系旗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其新能源产品在性价比层面必然没有竞争力。而另一方面,合资公司与境外母公司也存在着相互拉扯的情况,转型之路亦是举步维艰。
当然了,合资品牌也不是没有做出改变,
东风
日产寻车网
就推出了
ARIYA艾睿雅
,
一汽
丰田
也有bZ4X坐镇,
大众
也有ID.3、ID.4、ID.6系列上市,
宝马
、
奔驰
、
奥迪
也都相应的热门车型的纯电和混动车型上市。可由于合资模式的限制,国内车企和外来车企在保障产品覆盖面互不影响的同时,还要保障各家的利润分成,价格必然存在“虚高”的情况。
早前合资品牌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能够畅销,甚至在高价格、低配置的情况下还能畅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燃油车领域有着更成熟的技术,以及更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国内消费者在为合资车技术买单的同时,自然也就接受了合资车的高溢价。
但如今,部分合资品牌还想靠着油改电来糊弄国内消费者,甚至延续在燃油车市场的高价低配,面对如此没有诚意的做法,国内消费者自然不会再买账。况且,当下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竞争,除了三电核心技术外,智能化、网联化也是各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的桥头堡,而这些都不是合资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而诸如
名爵
这类合资品牌的附属品牌,一旦合资品牌这个“输血送粮”的大山土崩瓦解,必然会引发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没有好的技术,也没有好的产品,又该如何在市场立足,或许被清算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
江淮
这类弱势的自主品牌,本身在燃油车领域的根基就不深,不仅缺乏技术领域的积累,也没有足够的市场口碑支撑其转型,想要像造车新势力一样弯道超车更是天方夜谭,或许很快就会被人遗忘,掩埋在历史的长河里,亦或者是被其他品牌融合兼并。
写在最后:
落后就要挨打,良币驱逐劣币,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同样的道理。未来是属于新能源的时代,届时汽车品牌几家欢喜几家愁,相信时间会给予我们答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第壹台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撰文|张传宇?编辑|路由社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迎来第二波造车热潮。
2014年,以蔚来汽车为首的多家互联网造车公司,掀起了国内延续至今的“新造车”浪潮。时至今日,造车新势力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容忽视的一极。
2020年,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
比如,传统车企对照“造车新势力”正打造出融合互联网基因和传统匠心造车基因的新品牌。本届广州车展,广汽埃安、上汽R汽车相继独立;在此之前,吉利也将新能源汽车业务正式独立为几何汽车,等等。
11月,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方面的动作持续加大。
11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长安汽车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并且,宣布未来五年将推出105款车型,其中包括23款新能源汽车。
11月26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三方合资的高端品牌“智己汽车”正式签约,首轮融资达到100亿人民币。这也是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也就是此前媒体报道的“L”汽车项目。
如果说,吉利几何、广汽埃安、上汽R汽车等品牌,是传统车企拆分新能源业务而组建的“造车新实力”,那么,长安系未命名的高端品牌、上汽系的智己汽车,以及此前亮相的东风“岚图”、向着豪华品牌持续进击的一汽红旗,则代表着汽车国家队向着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再次发起冲击。
这一次,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又能否迎来自己发展的“春天”?
一、风雨二十年与四阶段
21世纪初的20年,就是中国汽车品牌成军再向上的20年。而且,在合资品牌的挤压下,中国汽车品牌走过了品牌成军再向上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通过收购外国车企建立自己品牌矩阵的过程。其中的代表就是上汽和北汽。
荣威750
2005年,英国百年汽车品牌MG罗孚破产,南京汽车以5300万英镑完成了收购。而就在罗孚破产前,上汽曾斥资6700万英镑获得了罗孚75、25两款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后据此推出了荣威品牌。
后来的剧情发展众所皆知。2007年,上汽集团宣布全面收购南汽,当时在南汽旗下的MG品牌也一并纳入上汽集团中,组成了国内品牌少有的高低品牌搭配的双品牌矩阵。
2009年12月,北汽收购了萨博一部分的资产和技术(但不包括萨博的品牌经营权),并打造了绅宝品牌。
回溯历史来看,这一阶段更像是中国汽车品牌观念觉醒的时期:通过收购成熟的汽车资产,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乘用车基础,从而塑造自己的汽车品牌。
汽车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化自奇瑞开始,奇瑞的高端化自观致开始。”
观致3
这样的观点并非全无道理。由奇瑞汽车和以色列量子资本在2007年合资成立的观致汽车,确实拉开了中国汽车第二阶段品牌向上的序幕。
彼时,中国汽车品牌刚刚起步,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的概念尚未清晰。于是,早早诞生的观致汽车注定了生不逢时的命运。最终在跌跌撞撞中,被宝能汽车收入囊中。
与此类似,此后,同样是在品牌体系内被孵化的高端品牌——奇瑞瑞麟、吉利英伦,也纷纷走向了被合并或被消失的末路。
致力于品牌向上的中国汽车品牌,并没有在打击中持续沉沦。
反倒是市场夹缝中,持续谋求生存的民营车企吉利汽车,采用了世纪初国有车企的收购做法,于2010年8月2日,斥资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创下了中国品牌收购国际豪华品牌的先例,也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第三阶段的起点。
如果说,21世纪的前十年是中国汽车品牌成军的基础十年,那么2010-2020这十年,就是中国汽车品牌真正拔高向上的十年。
这十年中,无论是民营车企、还是国有车企,抑或是新造车企业,都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奉献了自己的有生力量,并通过渗透各个细分市场组成了中国高端品牌矩阵。
比如,吉利汽车利用收购沃尔沃的契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品牌体系,回归了一个吉利的品牌。并在消化先进技术的同时,孵化出了定位年轻的高端品牌——领克。
与此同时,坐享SUV、皮卡市场红利多年的长城汽车,也在新的创业阶段,推出了以创始人姓氏命名的WEY品牌。而致力于品牌向上的奇瑞汽车,则在瘦身后再次推出了星途品牌。
又譬如,在国有企业阵营,一汽集团在2018年1月8日,正式发布了新红旗品牌战略。众所周知,新红旗品牌对于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汽车品牌。它的再次复兴,代表着中国汽车品牌向豪华品牌的进军。
数据显示,2020年11 月,一汽红旗共售出新车超过25,000辆,同比增长100%,1-11月,累计销量达到178100辆,同比增长102%。这样的销量基数,已经晋身为中国汽车市场豪华品牌第二阵营。
这一阶段,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以蔚来、小鹏、理想为首的造车新势力阵营。从成立之初的不被人看好,到正面交锋特斯拉,再到蔚来、理想等品牌的车型平均售价突破30万元,到定价最高的高合已经来到了80万元区间,造车新势力们以区别于传统车企的科技重新定义豪华的方式,成功以“换道超车”的方式,开辟了中国新能源高端汽车市场。
二、第四阶段的深层“拷问”
以“智己汽车”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品牌新计划,正式开启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第四阶段。
这一阶段相比以往有了更多深入的变化。
比如,在产品规划方面,依托近些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更加注重于新能源产品。又譬如在品牌定位方面,第四阶段的高端品牌,更加侧重于“智能”这一关键词。智己品牌就表示,将打造全新的电子电器架构,从底层打通整车与驾乘体验高度相关的ECU控制器,将客户场景和汽车感知充分融合。
不能忽略的一个重点是,向来表现相对中庸,在自主乘用车市场多年不够出彩的汽车国家队,这次却成了品牌向上规划的主体。而且,跨界与科技巨头、本地政府合作的造车模式,也成为新的打法。
那么,2020年,为什么会成为第四阶段的起点?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经过十年的市场与品牌培育,中国车企在如何打造高端品牌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拥有更为明确的品牌目标。而且,在一汽、吉利、长城等车企的助推下,中国高端品牌的声量已经持续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队的进场更像是战略上的顺势而为。
图源:前瞻经济学人APP
二是自2015年开始的SUV消费热潮,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红利。相应也提升了国内消费者对于产品选择的认知和消费理念。此后,尽管自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历史性的同比下滑,但是,消费升级的浪潮依旧为中国车市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而且也为中国高端品牌的孕育和诞生,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在消费升级的同时,中国新能源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截止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规模,已经占到全球新能源市场的5成份额。而且,美国保障未来能源组织指出,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在未来5到10年,计划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投入总计3000亿美元,其中,几乎一半将投向中国市场。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2025年左右,同等价位传统燃油车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与电动汽车的全周期使用成本有可能持平。这就为汽车行业的转型、进化设置了一个微妙的临界点。2020年恰恰又是技术转型过渡的关键关口:随着更多传统跨国车企全面投放电动汽车产品,行业到达平衡点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甚至成本平衡点还会发生前移。
东风岚图概念车
于是,在2020年国家队入场瞄准高端智能品牌,不光可以卡住转型身位,降低失败的风险,还能利用自身的市场体量,为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背书,抵御国际车企的全面进攻,避免此前造车新势力草莽式发展的状况,提供“良币驱逐劣币”的示范作用。
四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动态调整过程中,尤其是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豪华品牌的交叉竞争当中,类似马自达等品牌所覆盖的高端、个性细分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并已经在30万元的价格区间形成了一个价格洼地,和品牌、产品选择的摇摆区间。并且,随着豪华品牌的价格进攻,造车新势力的搅动,这一市场区间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也为中国高端品牌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不错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高端品牌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步调一致,有着统一的战略。比如,在长安汽车的设想中,全新高端品牌更像是一个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于一体的综合品牌,这也与一汽红旗的定位非常相似;而在智己汽车和东风岚图的规划中,全新品牌更多是定位于新能源车型的生产和销售,并融入更多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在智己汽车和长安汽车高端品牌打造过程中,采用了传统汽车企业+互联网优势企业+电池供应商或地方政府,这一跨行业深度战略合作的造车模式。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在高度强调分工的汽车行业,尤其在“新四化”转型的关口,更多不同领域的合作者,各司其职,能够为车型的研发提供更多专业、破圈的理念和玩法,以及获得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而且,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类似宁德时代等新兴供应商,已经通过投资、供应等合作方式,向下覆盖到了整车制造、销售领域。因为电池供应商的稀缺性和话语权,车企与电池供应商的绑定,已经成为成立高端汽车品牌选择之一。
但是,另一个关于企业融合、路线之争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两家强大的企业在一个稳定且有利润的市场,进行跨界且战略深度的合作,是否会成功?答案肯定是:有不少成功案例。”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对于国家队打造高端汽车品牌如此评价道,“如果将稳定和利润去掉,是否会成功?答案好像是:在国内的科技行业好像没有成功案例,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
事实上,在智己汽车之前,上汽与阿里也在斑马系统的项目中展开过深度的合作,但是随着车型合作的增多,斑马系统的做强做大,关于未来发展甚至是对外开放等问题,就被摆到了双方合作的桌面,双方的博弈也随之不断。最终的结果是,上汽退出斑马系统,阿里占据了斑马系统的主导权。
类似的例子还有滴滴开展的洪流联盟,以及百度一直推广的Apollo系统联盟,在车企无法占据主导权的情况下,跨界合作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的“不归路”。
这样的合作预期,不可避免地也为高端汽车品牌的创立、发展蒙上了一层不可捉摸的“阴霾”。只是,当产业转型的大势滚滚而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风口,能否吹散这层“雾霾”呢?
无论如何,答案是与否,都无法阻挡中国高端汽车品牌春天的到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M-i、Hi4、吉利L7、深蓝S7齐聚,奇瑞还不出手?燃油车领域,奇瑞汽车的确储备汽了大量的核心技术,自研的发动机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账面数据,在行业内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反应到市场方面,也有强势的销量数据。但是在新能源领域,奇瑞虽然较早入局,但在目前的市场上奇瑞的新能源汽车却进入了瓶颈期。2022年,奇瑞新能源依靠奇瑞QQ冰淇淋和奇瑞小蚂蚁两款主销车型,首次
海口新能源车展现场直击,2021年将上市新能源车盘点未来近在眼前,海口新能源车展现场直击,2021年将上市新能源车盘点海口新能源车展的规模以及影响力虽然不及2020年的北京车展和广州车展,但作为2021年的首场车展,还是比较值得关注一下的。咱们今天就去海口新能源车展的现场看看,有哪些即将在2021年上市的新能源车。大众ID.4X官方预售价:25.00万作为最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吉利发布全新的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同时宣布该系列还会在2年内推出7款全新车型,涵盖电混和纯电领域,持续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这标志着吉利开始向着电气化大幅度转型,并通过新能源市场的杠杆撬动品牌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而随着吉利“杀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吉利这般“高调”地进行宣传,其他自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1.比亚迪(秦ProEV/宋ProEV)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秦ProEV和宋ProEV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些车型不仅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品质,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的人性化配置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2.蔚来(NIO)蔚来是中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2014年。该品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吉利发布全新的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同时宣布该系列还会在2年内推出7款全新车型,涵盖电混和纯电领域,持续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这标志着吉利开始向着电气化大幅度转型,并通过新能源市场的杠杆撬动品牌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而随着吉利“杀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吉利这般“高调”地进行宣传,其他自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吉利发布全新的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同时宣布该系列还会在2年内推出7款全新车型,涵盖电混和纯电领域,持续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这标志着吉利开始向着电气化大幅度转型,并通过新能源市场的杠杆撬动品牌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而随着吉利“杀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吉利这般“高调”地进行宣传,其他自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
启源A07官图发布,长安按下新能源转型加速键2017年,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长安预计在2020年打造出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在2025年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汽车和超过10款混动汽车。在六年前,长安的这一计划似乎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但是在今天,长安全新的新能源系列长安启源正式开局,并且首款车型A07也正式完成亮相,其用实际行动证明:2
长安、吉利、长城、奇瑞各出奇招,中国新能源卷起来了!吉利发布全新的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同时宣布该系列还会在2年内推出7款全新车型,涵盖电混和纯电领域,持续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这标志着吉利开始向着电气化大幅度转型,并通过新能源市场的杠杆撬动品牌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而随着吉利“杀入”新能源市场,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吉利这般“高调”地进行宣传,其他自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02:43:47
2023-11-17 2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