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15:55:08 | 寻车网
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新能源车领域,比亚迪是有一号的。比亚迪如今是世界上新能源车销量最大的品牌,没有之一。但是我们知道,要论新能源车的“资格”,丰田绝对是世界第一。
我们一般都认为,包括比亚迪也这么认为,混合动力是“过渡”技术,它是为今后切换到纯电动技术提供一个缓冲。但这种“过渡”,在丰田看来,并不是技术高低的过渡,而是从用车习惯、能源获取方式等角度的过渡。从技术层面看,我丝毫不怀疑掌握了将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利用行星齿轮组结构接合在一起,并协同工作,将内燃机效率发挥到极致的丰田,“能做”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事实上,丰田也正准备这么做。
丰田认为,只有不改变人们用车习惯的节能技术,才有广泛推广的价值,而只有被广泛使用的节能技术,才是真正的环保技术。但后两种方式会改变人们的用车习惯,现阶段让人觉得不足够方便的节能技术,丰田就觉得不应该做,即便早已具备量产的技术储备。
但是比亚迪的思路完全相反,他是要创一种用车习惯,那就是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新能源车,而对于是否改变人们的用车习惯的问题,考虑的很少或者没有考虑。从另一个层面看,实际上,也是类似丰田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目前比亚迪还不完全具备或者说研发重点和方向没有在这方面。
油电混动技术主要代表就是丰田
行星齿轮混动系统(THS),也被称为最成熟的油电混动系统。行星齿轮动力分流系统并不难,但是丰田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经申请了专利。
在这期间其他车企研发的混动系统不能直接采用行星齿轮混动系统,只能是想办法绕过去,例如多加一个行星排。国内的科力远就曾经开发出这样的混动系统(CHS),但是系统内耗增加、没有高效率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配合、机电技术落后与丰田,吉利帝豪试制样车后发现百公里油耗要比丰田高1升左右。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了排产的必要。可以看出来CHS混动并不是原研,而是规避专利增加一个行星排而来,工作原理与THS几乎接近。
其实国内有一个汽车厂家,所研发的混动系统本田,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媲美本田的IMMD混动。
本田的IMMD混动相信大家都知道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本田也依然受到专利挟制,不能够采用行星齿轮混动,但是本田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搞出了IMMD混动系统,原理简单、巧妙,凭借着两个电机一个离合器完成了油电混动,而且中高速油耗表现比丰田的THS混动还要好,中低速行驶时完全靠电机驱动、发电机则用来发电,高速行驶时发动机通过离合器直接驱动车轮。这套系统目前广泛应用在本田旗下的轿车/SUV/MPV上, 是本田最重要的一套动力系统也是将来大范围推广的系统。记住本田的IMMD混动与2012年面世。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国内混动汽车一哥:比亚迪
比亚迪不用多说了,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比亚迪在2008年就推出F3DM车型,也是比亚迪第一代混动汽车。直接看F3DM原理图:
HEV模式下,发动机驱动M1发电,为电池充电、为M2电动机供电,离合器断开,此时车辆由电动机驱动。EV模式下则由M2电机单独驱动车辆,电量不足时20%时,发动机启动为电池充电。急加速时离合器结合M1M2与发动机并联共同驱动车辆。
但是当时比亚迪的重心放在了电池上,其主要思路就是利用大容量电池来实现更远的续航,发动机在这里只是一个增程器/发电机而已,在研发混动时其出发点就是插电混动,押宝插电混动。毕竟插电的混动在大容量电池的配合下,可以轻松突破油电混动的低油耗。
而比亚迪是搞电子技术出身的,造电池起家,为很多手机厂商提供锂电池。而当年比亚迪押宝插电混动的砝码就是“铁电池”,即磷酸铁锂电池。当大容量铁电池组取得量产成功后,更加坚信了比亚迪走插电混动的信心。因为当时丰田的油电混动系统如同一座高山,难以逾越,而彼时的比亚迪涉及造车并不久,在燃油车领域内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变速箱/底盘都属于学习研发阶段 、根本没有实力与丰田抗衡,比亚迪也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压根没有想过造油电混动系统。当时的其他国产品牌也处在同样的境地,大家都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学会怎么造一台好车。在这种情况下,混动汽车研发上自然要更落后一些,也重心都放在燃油汽车上。
F3DM可以说与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非常接近了
比亚迪推出DM车型,四年后本田才发布IMMD混动技术。那为当年什么F3DM没有火起来呢?其实第一代DM车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动力、驾驶体验等都要差一些。我们看看F3DM的配置表:
几个最关键的数据:三缸1.0L排量的发动机、发电机25kw、电动机50kw。这就是动力表现较差的根源,发动机、电动机功率偏小,导致在HEV模式下发动机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驱动车辆,驾驶体验自然要差很多。发动机功率不足,发电量偏小,驱动电机自然也难以吃到饱。再这样的动力配置下,驾驶感受是不会太好的,尤其是亏电后。
而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的表现则要好很多,可以媲美丰田的THS系统。下面我们对比一下本田与比亚迪混动的区别:
可以看出来除了电机与离合器布局不一样之外,电池容量不一样之外,两者混动原理几乎是一样的。
● 两者都是混连型混动,发动机用来发电或者直接驱动车辆。
● 为了改善动力/提高驾驶感受/降低油耗,本田的做法与比亚迪有所不同。例如采用了2.0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0.6%。
● 同时采用了135kw的驱动电机,最大扭矩315Nm,发动机有足够的功率驱动发电机,电动机可以吃到饱,因此在串联模式下车辆动力表现是非常好的。
● 大排量发动机高速巡航时动力表现/舒适性也是明显强于小排量三缸发动机的。
比亚迪之所以没有取得类似本田混动的成绩,完全是出发点不同造成的。在当时丰田混动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搞油电混动是不现实的。毕竟大家(国内所有的汽车厂商)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燃油汽车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然无暇去研发油电混动汽车。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什么没有比亚迪的,插电型混合动力大型货车?的相关内容。
比亚迪只做了轻型的V3电动卡车。比亚迪混动汽车哪款性价比最高?比亚迪混动汽车比较好的有:秦PLUS、驱逐舰05、比亚迪汉、比亚迪唐、护卫舰07。1、秦PLUS秦PLUS其实就是秦系列中的“DM-i”车型,价格便宜、油耗低是秦PLUS的最大竞争优势,因此这款车也受到了网约车用户的广泛青睐;秦Pro则属于秦系列中的“DM-p”车型,虽然售价比秦PLUS略贵,但车辆的动力性能更出色,比较符合年轻人的购车需求
比亚迪插电式混动车是什么原理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如下:1、在纯电工作模式下,由动力电池供电,供电电机驱动车辆。可以根据起步、后退、怠速、突然加速、等速运行等各谈肆种工况运行。2、当电量不足时,系统会自行从EV模式切换为HEV模式,发动机驱动车辆。在车辆以相对稳定的速度运转时,发动机输灶此出的扭矩的含辩轿一部分将用于驱动电机发电,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3、用户从EV模式切换到HEV
比亚迪油电混合宋的价格比亚迪宋不是全系油电混合的,只有DM版本才是,DM版本共计三款车型,搭载的是1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三元锂电池永磁同步电机,价格区间是1799万元至2099万元全新一代宋定位quot越级美学智联SUVquot,涵盖燃油双模纯电。是其他汽车品牌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其本身便是做电池出身,所以对于电动方面的任何事情都要比其他汽车品牌要先进一些,所以这款混动版的宋max,要比原
为什么没有比亚迪的,插电型混合动力大型货车?比亚迪只做了轻型的V3电动卡车。大型货车用混动系统一是价格太高,二是实际效益有限,总而言之就是不实用,既然是个大坑就没必要投入巨额研发经费进去搞这东西。大型货车因为载货量大,对动力包性能的要求很高,其混合动力系统需要的电池、电机、能量转换控制系统的成本也会极高,对比目前的柴油/LNG动力卡车在价格上和性能上的优势很小。还有个原因,就是可
比亚迪汉是纯电动还是混动关于比亚迪汉的动力类型比亚迪汉作为比亚迪家族的一员,它提供了多样化的动力选择,包括纯电动和混动版本。其中,混动版车型属于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而纯电动版本则提供了四驱和前驱两种驱动模式,以适应不同驾驶需求。混动版的性能亮点对于混动版比亚迪汉,它搭载了一台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其最大功率达到了惊人的141kw,最大扭矩转速更是达到320
比亚迪唐混动版需要插电充电么?关于比亚迪唐混动版是否需要插电充电,答案是灵活的:在家庭环境中,比亚迪唐混动版提供两种充电方式。首先,随车配送的充电设备,用户可以将其连接到专用的充电插座,这有助于防止大功率充电导致的线路损坏和保护跳闸,以确保其他电器的正常运行。其次,可选的壁挂式充电箱也是一个选项。这种装置需要直接接入电网并确保良好的接地,
比亚迪汉插电式混动车怎么样好。比亚迪汉插电式混动车好,比亚迪汉插电式混动车外观设计非常大气、时尚,采用了比亚迪最新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前脸采用了大尺寸进气格栅,两侧的LED大灯组与进气格栅相连,视觉效果非常出色。车身尺寸4975x1910x1495,车身侧面采用了流畅的线条设计,车顶向后收窄,视觉效果非常动感。比亚迪汉有油电混合吗?比亚迪汉的油电混合车型<!--将燃油动力与电力
国产车为什么都是插电混动,为什么不做凯美瑞雅阁那种说到丰田和本田的混动技术和国内的插电混动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日系的混动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用汽油的,只是通过优化发动机的工况再加上电动机的辅助达到节油目的,并且单独依靠电池行驶的距离很短车速也比较慢,其原理就是发动机和电动机都可以驱动车辆,当电池电量充足时在启动和低速行驶时可以依靠电机单独来驱动车辆,当电池电量不足是发动机启动驱动车辆,同时还
2024-01-19 22:19:35
2024-02-11 17:31:44
2023-11-18 08:14:00
2024-01-23 00:40:52
2023-11-17 02:43:47
2024-02-13 20: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