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08:55:09 | 寻车网
转眼间2024年已经进入5月,国内各家上市车企去年的业绩报表也已经基本上悉数出炉。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创出新高,迈上了3000万辆的台阶,新能源销量增长速度和市场占比独步全球,这都是应该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如果看上市车企们的利润,则似乎没有那么值得高兴了。
18家车企干不过一个丰田
目前可统计到的18家上市车企,包括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在内,其中有12家在2023年是盈利的,有6家仍然是亏损,合计盈利还不到500亿元。如果单看12家盈利的车企,合计盈利是963亿元,不足千亿。
我们不妨来看看在国内被批评得仿佛快要“破产倒闭”的海外大厂们。 丰田 汽车目前2023财年的财报还没有披露,但从此前的预估来看,丰田汽车将2023财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0日)净利润预期上调到了4.5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2100亿元,同比增长84%,这也是丰田汽车首次将净利润预期上调至4万亿日元。2023年 大众 汽车集团营业收入为3223亿欧元,营业利润为226亿欧元,税后净利润为179亿欧元,折合人民币是1389亿元。在中国市场没什么存在感的Stellantis集团,2023年的净利润达18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是1444亿元。通用汽车2023年净利润10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28亿元。 福特 汽车2023年公司的净利润为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310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不算6家亏损车企,12家盈利车企的利润总和别说干不过一个丰田,连不以中国市场为主的Stellantis也干不过。最多也就是能和美国两家车企打个平手。而如果算上6家亏损车企,合18家车企之“利”也只能虐一下福特。
价格战拖累中国车企
坐拥全球第一的市场,而且自主品牌销量占比已经达到60%,却挣不到钱,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价格战,二是新能源投入大。
价格战已经打了快两年了,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2023年虽然中国汽车销量创新高,但真正能够实现量价齐升的只有 比亚迪 和理想。比亚迪在20万元以下市场可以说是一家独大,不仅销量遥遥领先,净利润和毛利率也遥遥领先。这得益于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十多年深耕和布局,终于在这个时代结下了硕果。而理想则是凭借一个爆款,和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牢牢占据了30万元以上市场,成为了第一家全年盈利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除了这两家以外,没有谁还能够在价格战中做到量价齐升。由于合资品牌和燃油车市场在2023年普遍承压,上汽、广汽、 东风 这些过去以合资品牌作为“现金奶牛”的车企,在价格战中不得不被动的大幅降价以价换量,因此2023年的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上汽集团 虽然营收最高,达到7447亿元,但是净利润仅有141亿元,不到比亚迪的一半; 广汽集团 ,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5.08%;东风集团更是罕见的出现了十年来首次亏损。他们的盈利能力甚至还不及 长城 、吉利。央企当中,只有 长安 汽车还能保持净利润同比增长。
另一方面,车企在新能源的投入太大。亏损的六家车企当中,赛力斯、零跑、 小鹏 、 蔚来 都属于此类。赛力斯和零跑,前些年也都是持续亏损,但在销量规模持续攀升下目前已经看到了盈利的希望。小鹏和蔚来还在持续性的加大投入,比如蔚来一家去年就亏损200多个亿,但其中光是研发支出就有134.3亿元。小鹏的亏损103亿元,但2023年的研发也支出了超过50亿元。
结语:
目前的趋势是,中国车企的盈利能力还在进一步分化,利润在向头部车企集中。而对于其他车企来说,只要价格战不结束,增量不增利或者量多利少的情况就还会持续下去,并且还会不断恶化。这种现象并不健康,但竞争到了这个阶段,似乎已经别无他法。这对车企的品牌力、产品力、现金储备和成本控制能力都是一个综合考验。(文/优视汽车 老炮) 寻车网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调整出最佳姿态,长安誓要打赢下半场的相关内容。
长安 汽车可能是近几年国有企业中转型最成功的一个,尤其是2023年的长安汽车各方面都非常亮眼。
整个2023年,长安汽车面对新能源市场的巨大变革,依然交出了255万辆销量的漂亮业绩,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超过47万辆,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也超过了23万辆,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
长安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和长安领导层大刀阔斧地改革分不开。在汽车行业大变革的风口浪尖,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2023年亲自督战,在第一线冲锋陷阵。整个2023年朱华荣大概是举行汽车发布会最多的董事长,被称为车企的“全勤劳模”。
实际上,相比于没有包袱轻装上阵的新势力,长安汽车这样的庞然大物的转型更值得大书特书。毕竟,在新能源赛道快速崛起的时代,传统车企的战略转型的速度和力度,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拿到新赛道的入场券。
新能源三驾马车:阿维塔、深蓝、启源
在疯狂的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传统车企通常被形容为“大象难转身”,但长安肯定是个例外,过去的2023年长安的自主新能源销量超过47万辆,在当下的环境中格外亮眼。
当然,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长安2023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频频。在品牌方面,长安打造了新能源的“三驾马车”—— 阿维塔 、深蓝、启源。其中,阿维塔定位高端用户群体,主攻30万元以上的高端智能电动市场;深蓝侧重科技属性,用户群以年轻人为主,价格在10万-20万元;而启源则侧重大空间,面向家庭用户。
长安三大新能源品牌的构建,覆盖了从主流市场到中高端车型价格区间,完成了对不同细分市场的新发展布局,带动了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全面腾飞。
更重要的是,长安不仅完善品牌布局,在产品节奏上2023年也是频发新品、迅速完善产品矩阵,堪称2023发新车最活跃的车企。
从数据来看,主打中高端市场的阿维塔在2023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 阿维塔11 在12月交付4102台,实现连续6个月环比正增长,而12月10日全球发布的 阿维塔12 同样大受好评,发布后二十天的销量达到2004辆,位居3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前列,再加上阿维塔牵手“三金影帝”梁朝伟代言,加深了高端化的品牌形象、气质和格调。
当然,面向主流市场的深蓝表现非常亮眼。6月30日 深蓝S7 开启大规模交付,不到三个月 深蓝汽车 交出漂亮成绩单,实现仅用14个月深蓝品牌销量突破10万辆,刷新自主新能源品牌10万销量新记录;2023年12月,深蓝汽车达成交付量18338辆,2023年全年累计交付达136912辆。
最后,8月27日长安汽车正式发布 长安启源 新能源序列。启源产品节奏极快,不到一个月在9月26日,长安启源品牌旗下首款产品A07便开启了全域下订;截至目前,长安启源旗下已陆续上市和亮相A07、Q05、A05、A06四款产品。从销量上来看,长安启源12月订单达到11157辆,交付6926辆,目前累计销量已突破40000辆。值得一提的是,启源启用周杰伦担任品牌大使,在主流市场深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汽车不仅销量飞涨,赢利能力也极强。据长安汽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共实现营收1082.06亿元,同比增长26.78%,归母净利润98.82亿元,同比增长43.22%。
汽车行业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与当下大量赔本赚吆喝的车企相比,长安强大的赢利能力不仅可以支撑长安不断扩张的产品阵容和新能源转型,也可以让长安穿越长周期并打入新能源的下半场。
“海纳百川”,长安加速“走出去”
长安汽车不仅新能源表现亮眼,拓展海外空间方面同样给力。
2023的4月,长安发布了其国际化的“海纳百川”战略。根据“海纳百川”战略,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投资将突破100亿美元,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海外销量超过120万辆。此外,长安还在海外推进本土化生产能力,预估到2030年达到50万辆的产能,海外网点数量也将突破3000家。
长安不仅战略规划日渐完善,而且落地速度和节奏也非常快。一方面,长安布局东南亚,入驻东南亚桥头堡——泰国。10月17日长安与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现场签约,计划在泰国投资88亿泰铢(约合17.7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工厂,一期设计产能可达10万辆。在产品上,泰国上市的右舵版深蓝双子星车型DEEPAL S07、DEEPAL L07在泰国车展期间大受欢迎,累计订单突破3000辆,快速跻身泰国市场汽车品牌第一梯队。
另一方面,长安还在紧锣密鼓布局欧洲市场,不仅在欧洲市场设立欧洲总部,还将把长安的新能源产品在欧洲进行本土化生产。长安也成为第一个在欧洲市场全面布局开拓的中国汽车品牌。
从海纳百川战略发布,到快节奏“本地化”落地,再到以硬核产品实力圈粉,最终让长安汽车在海外销量猛增,2023年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超过23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也在全球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极大提升。
突破“闭门造车”,打造豪华“朋友圈”
可以说,完善新能源产品矩阵和加速出海,堪称2023年长安腾飞的两大助力。但在新能源时代,汽车不只是工业硬科技的竞争,同时还是智能软科技、软件、AI等全方面的竞争。对于车企来说,谁能率先突破“闭门造车”的壁垒,构建独有的战略联盟和“朋友圈”,谁就能在下半场占据更有利的生态位。
过去的2023年,长安汽车可以说是最积极扩大自己“朋友圈”的车企,不论是三电技术,还是智能领域,只要有利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布局,长安都积极展开合作。
比如在电池领域,11月24日长安汽车就与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并推出首款标准电芯。一个月后,长安又牵手赣锋锂业于浙江宁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快推进半固体和固态等电池的研发,布局下一代汽车动力电池。此外,长安还在11月和 蔚来 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从标准电芯到下一代固态电池再到换电业务,长安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而是和行业的翘楚企业合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而且在智能化领域也是如此,长安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哥,总是积极与各大科技公司合作。
比如在2月份,长安与百度文心一言合作,主攻AI大模型与座舱技术融合,这一技术也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百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7月长安与腾讯签约多领域发展协议。8月,长安又与华为签署全面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智能技术商业落地。
可以看到,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技术布局方面有多拼。不论是老对手吉利、新势力蔚来,还是产业链的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又或是华为、百度、腾讯等科技公司,只要是行业翘楚,有利于未来的智能汽车的布局,长安都全力结交,打造新能源时代最豪华的朋友圈,并通过豪华的“朋友圈”,不断加速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步伐。
回望整个2023,可以看到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持续发力自主品牌的执着和超强的盈利能力,有丰富的产品矩阵,还有豪华的“朋友圈”。长安汽车虽然没有在新能源内卷的初期出风头,但靠着沉稳冷静的操作,已经摆好了最佳的姿势来准备打下半场打决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通讯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长安欧赛汽车价格 受价格战拖累,18家中国车企利润总和不如丰田一家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车市价格战血流成河,长城汽车凭什么一季度利润暴涨18倍?作者|牛莉出品|车旅人车市价格战如狂风骤雨,波及面越来越广。大多数企业都叫苦连天,销量不好的不用说,即使是销量看着还可以的也有苦难言,销量涨了,利润暴跌。<imgsrc=""class="imgborder"alt="公路上的汽车描述已自动生成">万绿丛中一点红。前几天
现代汽车高性能N品牌车型2021年销量倍增再现赛道激情近日,现代汽车集团发布了现代汽车高性能N品牌2021年的全球销量为17,862辆,相比2020年(8675辆)猛增105.9%。N品牌车型2021年销量同比增长一倍多,这跟现代汽车高性能产品矩阵的完善息息相关。现代汽车集团继2020年推出i20N之后,又在2021年推出了KONAN、伊兰特N等新车型,让消费者可以在享
特斯拉撑不住了,降价1.4万,8月已有10家车企“开战”上半年才吃了一轮“价格战”的苦,下半年“金九银十”还没到,但是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开始打响了。8月14日,特斯拉官方发布消息,特斯拉Model3推出现车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同时,Model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售价均下调1.4万元,调整后起售价分别为29.99万元和34.99万元。全行业都在等着特斯拉降价。一方
丰田热销车报价是多少?目前值得入手么?目前丰田热销车主要有:卡罗拉,凯美瑞,荣放。卡罗拉,目前卡罗拉的官方指导价: 13.98-23.48万,混动版的有补贴,补贴总额: 2.20万级别: 紧凑型车燃料形式: 油电混合变 速 箱: 电子无级变速箱(E-CVT)车身类型: 三厢车至于配置,众所周知卡罗拉得隔音差如面包,减震硬入铁板。这是为什么呢?
广汽丰田汽车价格广汽丰田汽车价格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购车的价格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作为国内二线豪华品牌,广汽丰田的汽车价格在同等级别车型中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广汽丰田各系列车型的价格情况。卡罗拉系列卡罗拉作为国内比较知名的紧凑型车型之一,广汽丰田在这一系列中共有十余款车型可供选择,从经典四门轿车到家用SUV都有。以更畅销的AEOLLSX手动舒适版为例,该车型最
丰田轿车车型大全及报价丰田现在在中国有绝对的地位。走在路上,你会发现几步之内就能看到一辆丰田。这个老汽车品牌有很多车型,而且SUV提前了。别克也是网络名人品牌。我们一起来看看丰田车型和报价,别克报价和图片。一、丰田汽车车型及报价丰田有很多车型,但其中有几款是最具代表性的,在性能和外观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1.丰田C-HR官方指导价:14.18-17.88万元。级别:小型SUV,目
一汽丰田chr2020报价丰田车型很多,喜欢丰田品牌的人总是头疼。选择哪辆车最好?丰田chr呢?今天我们来看看一汽丰田chr2020的报价及相关内容介绍!一、一汽丰田chr2020报价丰田chr是广汽丰田旗下的一款小型suv,设计和内饰配置都非常不错。紧凑的车身和轻油耗使丰田chr非常适合在城市道路上行驶。那么2020款丰田chr的价格是多少呢?让我们来看看。最新的202
股权激励下的汽车圈:一边挖人一边被挖|汽车产经进入七月以来,996和大小周没人再提了,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始反向操作慷慨地给员工发钱。先是京东宣布两年内全员从14薪涨到16薪,而后腾讯公布股份奖励计划,拟向不少于3300位员工授予共240.32万股股票。而这波“撒钱”也蔓延到了汽车圈,目的同样十分明确,那就是留人。抢人大战激烈到什么程度?有媒体爆料称某车企整个部门都被挖空,以
2023-11-14 00:43:02
2023-11-20 16:20:28
2024-02-11 17:31:44
2024-01-23 16:13:56
2024-01-18 08:43:34
2023-11-17 0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