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19:31:18 | 寻车网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随着3月30日小米集团的官宣,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之后两天,至少有手机圈、 财经 圈、 汽车 圈,甚至包括消费电子圈,"四大板块"联动,刷屏小米造车。小米这些年积攒的人气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对"小米凭什么造车?"的答案几言蔽之即可,仅作为后文铺垫所需。爆款新闻的价值,涨跌都同样快,大可不必为此流连忘返。
第一、有钱。
小米当期现金余额1080亿元。雷军说,"我们亏得起"。遵循计划,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达到100亿美元;
第二、有人。
小米目前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并且,基于智能电动车业务还将扩充5000人;
第三、有产业链。
小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从小米手机到小米居家,再到小米笔记本等等,丰富的小米产品谱系,帮助小米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生产、制造体系;
第四、有拥趸。
不久之前,小米在一个近2万人的米粉群体展开智能电动车立项调研,有超过92%的米粉支持小米造车;
第五、有朋友。
从2013年雷军拜访马斯克之后,雷军个人+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利用7年时间,先后投资了50家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如果算上芯片产业,粗略估算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由此,上述五点深度赋予了雷军"不成功则成仁"的勇气。
——"将押上人生所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造车而战"。
——这就是雷军关于造车最笃定的态度。
当然,雷军的这句话采用了当下互联网 科技 大亨们"撩拨"粉丝时的惯用话术,打打感情牌,无可厚非。
但,小米造车,成立全资公司,不合资,不融资,雷军亲任CEO,这倒是实打实地奔着"大力出奇迹"的方向去了。
小米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
这个问题,雷军目前没有明示。
但小米10多年来,用门类繁多的产品共性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当靠谱的答案: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不出所料,小米 汽车 仍然会沿着这个思路实现量产。更遑论,距离小米 汽车 上市之日尚有些时日。
届时,几近白热化的纯电车的续航之争已经逐渐冷却,"马太效应"让市场上80%以上的纯电车产品在工程深度上大致相当 ,留下来的,就是"智能化"的较量。
——这应该也是小米所期望的结果。
小米一定会把它所具备的 科技 品质成功注入 汽车 之中,成为其强大的产品基因。通过走量,通过软件盈利模式,反哺硬件的"微利"。于是,性价比极高的小米 汽车 ,还被辅以炫酷的玩法,一如当初全网疯抢的红米手机一样。如此,小米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怎么造车才最大可能性的保证成功?"才是摆在小米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毕竟,之前小米不是一家专门 汽车 制造商。
谁来"替"小米造车?
估计这个问题一旦被提出来,首先招致"驳斥"的,就是这个"替"字。
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
自建工厂?
当然可以,特斯拉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新势力造车中威马也算是自建工厂。
且自建工厂的好处,显而易见。手握绝对的自主权,品控上相对可以更有把握。当然,对于造车成本的管控,也会更有力度。
但是,小米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自建工厂的选项大概率会暂时排除。
第一,"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看起来巨大。
但对于从零开始造车的小米而言,如果在考虑另行招募5000人研发团队所产生的费用,研发项目本身的费用,平台建设费用等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自建工厂的巨量投入,可能这100亿人民币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事实上,即便是蔚来找到了江淮代工,在2018年,蔚来也烧掉了240亿的现金储备。也就是寄希望于产品上市之后,销售符合预期,否则小米那100亿前期投资也不见得有多宽裕。
所以,初期预算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
第二,按照目前小米的规划,预计新车于2023年上市。
如果自建工厂成立,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小米还需要搞定产销资质,从申请到审批,从审批到获得生产资质,从获得生产资质到进入工信部产品名录,从进入名录到获得销售资质,这中间是要花时间的,也无法预计那个环节会出状况。
所以,进度规划也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小米造车,就这样,被诸多力量牵扯着,必然走到了寻求代工的赛道上去。
事实上,后来者有后来者的优势,蔚来、理想、小鹏为了产品快速达成上市目的的作业,小米还是可以抄一抄的。
最有可能找比亚迪代工?
之前,坊间传出长城代工小米造车的消息。但很快被双方否认。
事实上,长城代工的可能性极小。
长城手中的柠檬、坦克两大造车平台并非纯电平台,不能为小米所用。而长城的ME纯电平台+咖啡智能技术架构,倒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但是长城已经和宝马合作,合资公司光束 汽车 正在为纯电MINI的量产而努力。
更何况,长城还有氢能源产业的前瞻性布局,估计很难抽身顾及其他。
不是还有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吗?
这些国字号的队伍,除了运作机制上的限制之外,分别还有各自不能代工的原因。
长安的高端纯电平台还在研发中,自顾不暇,可以Pass;上汽在忙着R品牌的建设,更遑论上汽—阿里的智己 汽车 也需要占用大量资源,条件不允许;广汽埃安刚刚独立,正在"心高气傲"中,心不在此;北汽的条件倒是具备,只是小米会不会因为北汽的品控问题而被吓退呢?
所以,回头来看,似乎吉利和比亚迪最有可能。
吉利不仅手握SEA浩瀚智能架构,而且刚刚成立的极氪 汽车 ,本身就具有开放、包容的战略特性。双方各取所需,完全可以一拍即合。但阻断二者合作可能性的,可能恰好也是SEA架构。
作为全球智能造车的顶级架构,SEA的高智能化、拓展性、灵活性、成长性决定了当期内,其旗下产品的成本不可能低。所以,才有了首款产品极氪ZERO超过30万元以上的预计定价;所以,目前吉利品牌、几何品牌旗下的纯电暂时都还不能启用SEA架构。
反观目前小米产品的特性,"性价比"不都是始终需要保留的特点吗?小米造车与吉利SEA架构目前还不在一个频道上,只好暂时放过彼此。
更何况,百度已经与吉利接上茬儿了,小米再掺和一脚也不合适。
如此,比亚迪或许成为小米最终的选择。
比亚迪和小米很像,二者都在各自领域建立了全产业链生态。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自研芯片、E平台、国际化设计团队,电控、电驱技术……都让小米欲罢不能。
还有,二者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9年,小米把"最佳战略合作奖"再一次颁给了比亚迪;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谋求上市,并开启多轮融资,小米表现得相当积极,早早稳坐股东的位置;
甚至,就在小米造车官宣后的第二天,比亚迪官方以《全面合作,襄助小米生生不息》为题遥相呼应。
虽然内容说的都是小米手机的事,但在这个"过于巧合"的时间节点,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更有意思的是,4月1日下午,比亚迪王传福由雷军陪同,造访小米北京 科技 园的照片在坊间流传,两位大佬是要把小米造车由比亚迪担纲的事情彻底坐实吗?
然而,必须要为上述泼一瓢冷水的是,事实上,比亚迪为小米代工造车的"故事"早在去年年底就随着小米造车的消息一起发酵,且有板有眼,连同车型、车名、价格和盘托出。
对此,2020年12月,比亚迪在其"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平台回应,目前比亚迪针对相关信息已依法取证,后续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声誉。望广大网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比亚迪内部人士也明确表示,对此事没听说、不知情。
对上述文字加以推敲,比亚迪的反应确实够强烈。
如果此事只是没有官宣,而被流传,比亚迪大可不必用"依法取证"这样严厉的词汇。看起来确实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简单直接。
无论怎么看,小米要是选择代工模式的话,比亚迪都是最有可能的目标。
小米会选择"第三种"造车方式吗?
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外媒消息,3月29日,丰田与特斯拉正在考虑共同开发小型SUV平台。丰田负责提供硬件平台,特斯拉则担纲电子控制平台和软件技术。
合作一旦达成,特斯拉可以降低小型电动SUV的开发成本和周期,丰田则在软件系统上获益,两家公司各取所长,实现互补。
小米是有条件效仿的。作为世界最年轻的500强 科技 企业,小米"强软件"的特性足以吸引任何一家以硬件见长的造车主机厂,这其中当然可以包括比亚迪,包括吉利,甚至长城等。
也就是说,在小米依然保持不合资、不融资的初心之上,采取以软技术换硬技术的方式造车,不需要建厂,不需要建硬件平台,从而赢得时间和金钱。
但,这又和比亚迪代工滴滴有本质区别,甚至和江淮代工蔚来也有明显区分。区分点就在于,小米在这个过程中,有深度参与,有共享资源——参与品控,参与设计,共享软件资源。
这种游离于自建工厂,寻求代工之外的第三种模式,合作不合资,独立不孤立,或将成为小米造车最终的答案。
写在最后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有一个点始终被忽略。
——即,小米怎么卖车?渠道在哪里?这当是小米造车能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这应该是小米最不应该担心的问题。
当各大主机厂还在为产品圈层而烧脑时,当初在大学校园里以1999价格圆梦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刚刚好,成长为小米 汽车 的用户;
当造车新势力在为销售渠道建设而砸钱铺路时,数年来,小米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的数码产品门店已经为小米 汽车 的销售网络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未来,在各大商场里看到小米 汽车 的展厅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或许,它们就在小米手机的旁边,甚至可以装在一起。
电动 汽车 的风口已经来了,更何况今天的小米不是一只猪,而是一头狮子,一头老虎,甚至还长着翅膀,无论怎么看,小米造成成功的概率都不低。
毕竟,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雷军这里!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续航800公里还不到15万!小米汽车最新信息曝光 能信?的相关内容。
2021年3月,在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高调宣布,小米也要进军汽车行业,并宣称未来10年时间或将投入100亿美元。这是继雷军创办 小米汽车 十年之后再一次重大创业,同时雷军还豪言壮志: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为战。 寻车网
此言一出,瞬间轰动全网,成为全球媒体和网友讨论的焦点,更有网友表示:小米出品,必属精品,上市必买。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小米汽车仍未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期间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闻,但始终都不是官方的信息,小米汽车神秘的面纱依然未被揭开,像是眸足了大招。
不过在近日,一则关于小米汽车首款纯电轿车配置和价格的信息刷爆全网,透露该消息并非外人,而是来自小米旗下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大概信息就是有网友通过“小爱同学”来询问:小米汽车定价多少?“小爱同学”便做出回复。
从回复信息来看,小米首款纯电动汽车共推出两个配置,其中标准版售价14.99万元起,搭载后驱单电机,WLTC工况续航里程800公里;Pro版售价17.99万元起,搭载四驱双电机,WLTC工况续航里程700公里。
教授一看这信息,确实很有小米风格,将性价比玩到极致,但仔细想想后 发现 不对劲,小米汽车再怎么拼性价比也不可能亏钱卖,800公里的续航里程、加上此前传出的中大型车定位、还带高级智驾功能等高端配置,才卖14.99万元,完全是不可能的。
单单800公里的纯电续航起码需要配备100千瓦时的电池组,按照动力电池1千瓦时1000元来算,这已经都去到10万元。截止目前为止,20万元以内还尚未有一款车型W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超800公里,实在是成本摆在那里。
而有关“小米汽车14.99万起售”的消息持续发酵,在6月26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对此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澄清,表示是一场乌龙,“小爱同学”闯祸了,直言那个信息是2022年5月有自媒体报道的猜想信息,被“小爱同学”抓取了该信息。
同时王化也提到:小米汽车明年才发布,现在怎么可能就有价格了呢?”网友在评论区也调侃到:小米汽车最终价格估计连雷总都不知道,严格意义上这不是“小爱同学”的回答,而是搜索引擎根据关键词关联排位的结果。这个评论也得到王化充分认可。
虽然是一起由“小爱同学”引起的乌龙,但也不排除这或许是小米汽车抛出的烟雾弹,看看这个价格下的小米汽车能够引发多大的热议。得到的事实是,消费者对于这个价格下的小米汽车非常认可,甚至感觉到惊讶,相比第一代小米手机只卖1999元还要令人振奋。
从市场强烈反馈不难看出,消费者对于小米汽车非常关注,甚至很多人指望小米汽车能推出一款颠覆性的产品,一款能把价格继续打下去的产品。
但事实真的可以吗?从教授从业多年的经验来看,汽车行业的技术复杂、门槛高,汽车产业链庞大,远远不是手机能够比拟,这或许也是雷军迟迟不进军汽车行业的部分原因。
而且如今的汽车市场格局渐次明朗,主流新能源市场以 比亚迪 为首的自主品牌领衔,高端新能源汽车则被新势力牢牢占据,小米汽车无论是面向主流还是高端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如果小米汽车想复刻小米手机的出道之路,则要与产业链和销售渠道非常完善的比亚迪、长安和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来拼价格;而如果走高端路线,则又违背了小米长期以来贯彻的性价比理念,且布局晚的劣势愈加明显。
另外,此时消费观念和水平早已不是十年前,在如今iPhone手机人人都消费得起的时代,曾经物美价廉的产品也已经不是消费者的首选,就连以1999元出道的小米数字旗舰手机,也早在多年前完成价格抬升,从最初的小米1仅需1999元到如今小米13 Ultra最高卖到7299元,且在这个价格下,依然卖得很火爆。
所以大家不要太指望小米汽车会推出一款9.99万元的产品,也不要奢望小米汽车会卖得很便宜,毕竟成本限制在那,加上小米要配备最先进的 高通 骁龙8295芯片、激光雷达、Xiaomi Pliot驾驶辅助系统、双电机四驱、双叉臂悬架等高端软硬件功能,这些可都是钱啊。
与此同时,从此前网上曝光的信息来看,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或为纯电动轿车,整体车身尺寸比 特斯拉 Model 3 要大,与 小鹏P7 相近,长宽高分别为4860/1980/1666mm。当然,这数据仅仅只是网上曝光,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所以大家简单参考一下。
至于外观方面的话,曝光的路试谍照都是包裹着厚厚的伪装,你说它是 保时捷 Taycan 还是新款特斯拉Model 3,估计都没有人会反驳,所以教授就不做过得评价。
动力系统方面不详,不过电池方面,据了解,标轴版车型的电池将采用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而Pro版车型则搭载宁德时代最新推出的三元麒麟电池。
以上就是目前已知的信息,看出来有啥,教授只能说小米汽车不会很便宜,也不会很贵,依然会是那个在同级别里具有很高性价比的一员。且在此前雷军也表示过:所有小米产品的硬件利润率不能超过5%,甚至小米供应链内部人士爆料:其硬件整体利润率定在1%以下,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小米汽车真的可能会一鸣惊人,价格或许不会太低,但其配置、性能、智能化等方面会给到我们物超所值的感觉。
最后,小米在数码产品、日用百货、厨房电器、潮流家居等领域都取了成功,且深得消费者信赖,并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包括教授在内,网购产品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小米产品,这也许就是小米的魅力所在。
不过相比于这些,汽车作为除商品房外最大件的消费品,消费者在选购时一般都比较慎重,优先选择品质好、有保障的产品,能够大大降低试错成本。所以对于小米首款汽车,教授坚信很多人内心是非常支持,但真要真金白银去支持,或许就没那么容易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何说小米造车成功概率不低,代工最有可能找比亚迪? 续航800公里还不到15万!小米汽车最新信息曝光 能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小爱同学小米汽车定价多少小爱同学,作为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同时也是小米汽车的技术合作伙伴之一。为了辅助用户更好的购车体验,小爱同学推出了针对小米汽车的价值评估功能,提供了多种参数评估模型,以帮助用户更精准的定价。在小爱同学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量小米汽车的定价。首先是品牌力,小米作为一个以智能科技著称的品牌,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为小米汽车的产品定价提供了
雷军称小米成电车前五才能成功,小米电车现进展如何?从目前已知的小米造车消息来看,小米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已经设计完成,但是还没有生产,因为现在是要等待生产许可证。怎么说呢,小米的新能源汽车现在到底进展如何,我不清楚,因为这是小米汽车内部的信息,目前雷军还没有跟任何媒体透露小米汽车的进展,但雷军最近在某国外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如果不出意外,那么小米汽车
续航800公里还不到15万!小米汽车最新信息曝光能信?2021年3月,在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高调宣布,小米也要进军汽车行业,并宣称未来10年时间或将投入100亿美元。这是继雷军创办小米汽车十年之后再一次重大创业,同时雷军还豪言壮志: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为战。此言一出,瞬间轰动全网,成为全球媒体和网友讨论的焦点,更有网友表示:小米出品,必属精品,
最高续航里程为700km/或售22万起比亚迪海豹更多信息曝光近日,从相关渠道获悉,比亚迪海豹更多信息曝光,该车将提供3各版本续航里程,最高续航里程分别为550km、650km、700km,此前该车实车、官图及内饰曝光,基于e平台3.0打造,预计将于5月上市,售价区间或为22-28万元。作为海洋系列的新成员,海豹基于e平台3.0打造,并采用全新设计语言。新车原计划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但随着北京车
比亚迪宋PLUS工信部能耗信息公布每百公里6.9L油耗6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比亚迪宋PLUS最新公告信息,搭载高功率发动机的宋PLUS油耗为6.9L/100km。宋PLUS目前有燃油和纯电两个版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前脸设计,尺寸为4705*1890*1680mm,轴距2765mm,主打B级市场。公告显示宋PLUS燃油版将搭载一台全新高功率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36kW(185马力
比亚迪宋PLUS工信部能耗信息公布每百公里6.9L油耗6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比亚迪宋PLUS最新公告信息,搭载高功率发动机的宋PLUS油耗为6.9L/100km。宋PLUS目前有燃油和纯电两个版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前脸设计,尺寸为4705*1890*1680mm,轴距2765mm,主打B级市场。公告显示宋PLUS燃油版将搭载一台全新高功率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36kW(185马力
小米是国产的不?红米699还是799?嗨!小米是国产品牌,下面是红米的介绍:配置:红米手机采用MTK联发科最强四核1.5GHz,28纳米四核A7超低功耗!4.7英寸IPS视网膜屏,1280×720分辨率;三星/OV800万像素背照式相机,支持1080p高清视频录制;流畅运行MIUIV5,千元双卡双待神器(TD-SCDMA+GSM)。系统:MIUI系统的可玩性是非常多的。
比亚迪宋PLUS工信部能耗信息公布每百公里6.9L油耗6月17日,工信部发布了比亚迪宋PLUS最新公告信息,搭载高功率发动机的宋PLUS油耗为6.9L/100km。宋PLUS目前有燃油和纯电两个版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前脸设计,尺寸为4705*1890*1680mm,轴距2765mm,主打B级市场。公告显示宋PLUS燃油版将搭载一台全新高功率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36kW(185马力
2023-11-14 00:43:02
2024-10-14 08:25:07
2024-01-18 08:43:34
2023-11-20 16:20:28
2024-10-18 12:14:24
2024-02-11 17: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