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 13:02:59 | 寻车网
1987年,18岁的青年雷军手握清华北大的两张入场桊,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2007年,38岁的中年雷军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却从金山辞去CEO职务,
2010年,41岁的雷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冒着巨大风险成立了小米公司。
2021年,52岁的雷军公司市值已经达到6665亿元,却宣布未来10年来投资100亿美元制造 汽车 。
可以说,雷军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够触摸到的天花板。每当已经可以“当个安乐公享尽荣华富贵之时”,雷军总是把自己的筹码全部压上,为了理想和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冒险。
本次小米发布会,雷军罕见地分了两场,以致米粉措手不及。在次日的第二场会上,雷军语气悲壮, “这是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 ,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成功便成仁之势,以致大家忽视了发布的近20项的新品。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在投资上就越偏向保守,是什么“逼得”雷军破釜沉舟?
2011年,小米在北京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一款和三星旗舰配置相同、和苹果外观相似、价格仅为1999元的小米1完成了市场上的“通杀”。特别是在年轻人的群体,抢小米的热度和难度不亚于今年的抢茅台。抢到后立即转手可以为带来一笔错的收益。
从此, 饥饿营销 与 低价、高配 成为了小米的标签。
然而, 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苹果 凭借着 系统优势 和 客户粘性 占领手机市场 6成以上的利润 , 华为 凭借着 品牌效应 占领 高端安卓市场 , OPPO、VIVO 凭借着广告、线下店占领 中低端安卓市场。
虽然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的一直名列前茅,但利润率始终不高, 小米手机最近两年的硬件业务综合利润率不足1% 。为此,小米成立了低端的红米品牌,着力将小米打造成安卓机皇,以提升利润空间,从2999到3999,再到到现在的6千元以上价位,小米每年以一千元的台阶试探着市场反应,缓步登上了高端区间。
与此同时,小米努力将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打造成收入的另一支柱。2019年年会上,雷军宣布“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称“这就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后又升级为“手机 AIoT”。但如今IoT增速也大幅下降,2020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增幅同比下降33.1%。
2020年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度大跌8%,最终报收于23.9港元,股价下跌4.4%,市值蒸发277.21亿港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小米急需要讲好一个 新故事 来向 资本市场 证明自己的潜力 。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嗅到了车联网时代的投资机会,当时小米就注资了地图厂商凯雷德;2015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在蔚来 汽车 上市成功尝到甜头后,顺为资本再度投资了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又投资了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可以说, 小米很早就进入了 汽车 投资领域,但投资企业和自己投资毕竟不同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如果 汽车 年销售总量是2500万辆, 20%的比例是500万辆 。相较新能源 汽车 在2020年136.7万辆的销量, 市场机会明显 。
汽车 工业有 系统复杂、投资大、周期长 等特点,极度依赖前期的现金输血,一旦资金紧缺极可能功亏一篑,中途翻车。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批产品交付,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市场上留给小米的时间还多吗?
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有 理想、蔚来、小鹏、哪吒 等后起之秀,还有 上汽、北汽、广汽 等财大气粗的国企老大哥,尚且还有 国外品牌 虎视眈眈。
2018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销量增速达到了顶峰,之后已经连续几年增速放缓,对一线城市来说,私家车的便捷性并没有公共交通和共享 汽车 便利。
小米生产出来后,如何确保销量?
蔚来4年烧掉约220亿元,仅2019年便亏损113亿元。2020年,小米集团的 净利润是130亿元 。小米的钱,能烧多久?
发布会上,雷军一度哽咽,员工激动无比,股市也在当天上涨2.2%,股价报25.6港元。
资本不相信眼泪,资本只为实力买单。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著名的“马太效应”大家应当略有耳闻,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赢家通吃”。
而当今的汽车行业,也在上演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戏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2023年,自 特斯拉 点燃“价格战”以来,有人跟着入局,从国产老大哥 比亚迪 到 丰田 日产 等日系车;也有人举起手来明确表示自己不跟战,比如 蔚来 ,以及推出保价政策的理想、哪吒、零跑等新势力。
以价换量是效果立现的促销方式,一众车企都不要命似的跟着“卷”起来,怎么一些新势力反而旗帜鲜明地表明不跟风的立场,不一起“玩”呢?是不想“卷”,还是“卷”不动?根据今年新势力面临的局面来看,很显然,是“卷”不动了。
我们不讲钱,讲“元”
造车,是特别烧钱的,这毋庸置疑。汽车产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能源造车某种程度上更是一场资本游戏。钱,对于新能源造车而言极为重要。这场大型的烧钱游戏,不是谁都能玩得起。
200亿曾经是新势力造车们公认的资金门槛,是造车的必要条件。而蔚来李斌曾说:“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了。”何 小鹏 也在小鹏汽车完成A+轮融资之后大呼,“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小米汽车 创始人雷军在对汽车的十年规划里,资金达到了680亿元;而电动车大拿特斯拉,在2010年-2020年的十年间,在研发、共产、生产线等方面的累计投入超过2300亿美元。
纵观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轮番上演烧钱游戏,把钱砸进造车这个无底洞里的不在少数,回报却遥遥无期,听得见回响的寥寥无几,仅有“蔚小理”等几家,可现如今就连这几家的持续输血能力也大大下降,砸不动了。
截止目前,理想、蔚来、小鹏等陆续公布了2022年度财报,蔚来和小鹏在2022年的亏损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蔚来全年净亏损144.37亿元,而2021年蔚来净亏损为40.17亿元,同比增长259.4%,也就是说蔚来每卖出一台车预计亏损超10万元;2022年,小鹏汽车净亏损91.4亿元,其中四季度净亏损23.6亿元,股价也是“飞流直下”。
新能源造车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有人遥遥领先持续发力,比如特斯拉、比亚迪;有人半途而废退出赛道,比如曾和“蔚小理”同为一线的 威马汽车 现已陷入“生死局”。而赛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拼的是资金、技术、人才,缺一不可。
但就从2022年“蔚小理”三家车企的财务表现来看,“赚钱”还是多多益善的好。从目前的现金储备来看,“蔚小理”分别有455亿元、584.5亿元、382.5亿元,短期来看现金流没有大问题,但是想跑马拉松,还是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古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造车也一样,没钱,就别谈其他,不现实。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卷不动、玩不起”的是造车新势力们,他们手头上没有足够的资金,背后也没有可以乘凉的大树,说难听点就是“靠别人不行,靠自己也不行”。但 宝马 、丰田、 大众 、特斯拉等外资品牌和 奇瑞 、比亚迪等国产品牌不同,他们是传统车企,有着雄厚的家底,资金、技术、人才、文化底蕴样样不缺。
刚刚崛起的新势力拼得过吗?拼不过。卷得动吗?卷不动。举个例子,奇瑞汽车推出的“瑶光2025战略”,计划5年内投入1000亿元;长城汽车在 哈弗 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累计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 吉利汽车 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中表示,未来5年内将投入1500亿元用于研发......
这些传统巨头投入资金的规模都是以千亿级别为单位的,当新生儿碰上大象转身的传统车企,谁的头更铁?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踩低捧高”,只是在说一个事实,一个谁钱包更鼓的事实。 寻车网
前面说了,新能源造车更需要大量的金钱。自动驾驶、芯片、电池、电机、电控哪个不需要钱?就拿芯片来说,2022年,何小鹏在社交平台表示,一台智能汽车芯片的绝对数量要在5000颗以上,涉及种类高达几百种,而车机芯片仅仅是几百种中的一种,比如 高通 骁龙8155芯片,只是这5000颗中的一颗。
过去三年,全球汽车行业都在“缺芯”,车企们备受“芯片短缺”困扰,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手里有钱的车企比如宝马 奔驰 等销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想而知兜里没钱的新势力们的情况有多糟,当时芯片供应商还哄抬价格。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车企都苦不堪言的情况下,比亚迪却独善其身,而且还在“缺芯”的背景下逆市起飞,这是市场独一份的。为什么?因为比亚迪有自己的芯片。
比亚迪为了电动化技术,磨了十年的剑。在2005年成立了比亚迪IGBT研发团队之后,如今比亚迪已经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和MCU芯片厂商。在其他车企都在为芯片发愁之时,比亚迪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外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两年,比亚迪的销量节节攀登,至2023年2月,比亚迪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19.37万辆,同比增长119.4%;而小鹏汽车2月交付量才6010辆; 零跑汽车 2月仅交付3198辆,同比下降了6.9%。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道理不言而喻。
擎动点评
造汽车不像造手机,好了就可以上市。汽车关乎安全以及生命,汽车的每款产品必须经过无数试验、大量研究、反复论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变成商品让用户使用,而这些环节都需要时间和金钱。
如果企业没有资金,那他就没有足够的钱投入研发,研发能力上不去,产品就会落后,品牌就无法提升,那么就会没有销量,没有销量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钱搞研发,造成恶性循环。比亚迪和威马就是典型的两个极端案例,孰强孰弱市场已经向我们证明。
只是,马太效应并不具备普遍性,只是对短期趋势理论的一种假说,事实上,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笔者并不希望马太效应发生在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应该遵循“强者更强,弱者当奋发图强变强”这一观点。对于消费者而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皆大欢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擎动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小米SU8,预计售价23.59万起,比小米SU7更好卖?的相关内容。
很多人可能都还不知道, 小米SU7 在10月份取得破2万辆的销量成绩单了,而这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初步意义的成功。
那接下来小米汽车要怎么干呢?单单守着小米SU7这一款车肯定不行,而是要向着更赚钱、更走量的SUV市场去走。
这不,马上小米汽车旗下的第二款车型——小米SU8,就即将要正式到来了。目前网上已曝光该车型大量的伪装谍照,同时也有媒体通过软件绘制出了其大致的假想图,属实是有点定妆照的意思。那下面我们就基于其中一组最接近实车谍照的假想图来看看,小米SU8到底值不值得咱们等上一番。
按照小米汽车的内部规划,小米首款SUV车型的代号为MX11 ,预计新车将在2025年的3月份正式亮相 , 而起售价则有望会定在23.59万元起步。
不少朋友到这可能会问, 为啥是23.59万元起步呢? 这里主要也是因为当下热销的纯电动SUV基本都集中在这一价位。例如起售价在22.99万元的极氪7X以及起售价在24.99万元的特斯拉 Model Y 。
很显然,小米首款纯电SUV车型的竞争对手只会出现在极氪、特斯拉等大厂品牌中,那为了更好地保证自身竞争优势、同时又让自己能有可观的利润,定价在23万左右起步显然就会是比较合理的这么一个范畴。
聊完价格,我们再来看下小米SU8的产品力会怎样。
从所曝光的假想图和谍照来看,应该基本也已经能够确定,新车外观大致就长这样了。可能有很多人会说:小米SU8长得有点像法拉利的那款SUV,针对这种说法,我只能说:小米SU7刚出来那会不也都说长得像保时捷吗?
可事实呢,买它的人照样很多,而且人保时捷的高管也说了,小米SU7的设计和保时捷并不相似,大家只是在美的设计这件事情上想到一起去了而已。所以,有了小米SU7在前面所取得的成功,小米SU8我觉得大概率和渲染图里的模样是八九不离十了。
至于除了外观造型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我觉得小米SU8这回肯定会把智驾给当作是一大卖点。毕竟,等到2025年小米SU8出来的时候,端到端智驾又发展地愈发成熟了些,因此小米也完全有可能凭借智驾开辟出一条新的赛道来。
再有就是,小米SU8在机械素质方面的能力肯定也不会很差。像是28000rpm的超高转电机、主动控制的悬架、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等技术,就很可能都会出现在新的小米SU8车型上。
而在智能用车场景方面,小米本身就是做“小家电”起家的,因此“人车家”互联这个概念肯定也会被小米给打造得更加成熟。
我的一些想法是,在小米SU8身上会出现像可连接家中的监控、车内就可控制家中电视、空调等一切米家生态设备的可能,主打的也是“车家生活”的这么一个概念。
最后再回到开始我们所提出的那个问题,即将到来的小米SU8会比小米SU7更好卖吗?
我觉得,只要新车价格首先能够处在合理范畴,然后在产品层面给到足够多吸引消费者的点,最后再强化下一款好的SUV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的重要性,那小米SU8后续的销量可能也就十拿九稳了。
总之,当下的市场里并不缺乏空间大、性价比高的SUV,但如果小米SU8能在满足这些基本点的前提下,还做得很精品,那未来就一定是大有可为的,感兴趣的朋友也不妨持续关注这款车的最新动态。(文/优视汽车 大卓)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米汽车2025年规划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普遍较好。从外观设计上看,用户普遍认为小米汽车SU7时尚且吸引人。其流线型的车身线条和独特的前脸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用户特别提到了SU7的车漆质量,认为其采用的鹦鹉漆使车身看起来更加高级。此外,用户也对车内的空间布局表示满意,尤其是前排空间宽敞舒适。在性能和操控方面,用户反馈也十分积极。SU7的动力表现强劲,加速迅猛,能
碰撞异常答案揭晓中汽中心&长城汽车联合说明会举行12月31日,就近期热门事件第三代哈弗H6在C-NCAP侧面碰撞实验中出现异常问题,中汽中心和长城汽车双方经过联合调查,举行了联合说明会。据悉,由于车辆在碰撞测试进行当中属于正在升级系统状态,在碰撞发生前3秒部分部件电源断电、从而导致安全系统不工作导致。总体来讲,由于进行测试当天,在已经得到人工确认后,实验车辆在实验准备阶段就开始进行了软
小米预计2025年上市,是真的吗?小米的上市时间表揭示:2025年或成上市窗口小米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天津达沃斯峰会上透露,小米预计将在2025年上市,目前公司战略聚焦于实体店扩张和新品研发,IPO暂未列入议程。小米当前估值已达到450亿美元,被誉为中国的苹果,上市传闻不断,然而雷军明确表示,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来确保上市准备充分,争取赢得消费者深度信赖。尽管小米曾经历
看完了小米SU7技术发布会,说点不一样的12月28日,雷军主持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如期而至,全程3个多小时。雷军多次讲到宝马、特斯拉和“友商”等词汇,原本我还是充满期待的,可是看着看着就感到有点尴尬,产生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想法,技术创新方面,有,但是不多,更多的是模仿。小米SU7首先,小米SU7的外观设计打眼一看很漂亮,可是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一下
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普遍较好。从外观设计上看,用户普遍认为小米汽车SU7时尚且吸引人。其流线型的车身线条和独特的前脸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用户特别提到了SU7的车漆质量,认为其采用的鹦鹉漆使车身看起来更加高级。此外,用户也对车内的空间布局表示满意,尤其是前排空间宽敞舒适。在性能和操控方面,用户反馈也十分积极。SU7的动力表现强劲,加速迅猛,能
小米SU7官图正式发布首搭海湾蓝车身颜色易车讯12月28日中午,小米汽车官方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小米SU7的正式官图。新车定位中大型纯电动轿车,官方表示新车将拥有非常不错的运动属性,并将配备单/双电机以及多种续航可选,最高续航可达800公里。值得一提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将在今日下午2点举行,届时将会发布关于小米SU7车型的各项技术。外观方
小米表示做好3年量产准备,互联网大厂们却抢着入局造车到底是图啥?小米表示做好三年量产准备,但是互联网大厂们却抢着入局造车,这主要是因为造车有利可图,假如真让小米这样资金雄厚的公司进去了,那么互联网大厂们可谓就是连汤都喝不着了,为了应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互联网大厂门也只好抢先一步进入。说实话,我对于小米造车是有信心的,因为雷军从所发表的言论,可以看出资金和技术都有了相应的储备,而且计划也是
小米su7和保时捷哪款车相似小米su7和保时捷taycan相似。从外观上看,小米su7和保时捷taycan都展现了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具有相似的大溜背和俯冲式车头造型,以及略带小鸭尾的外观特点,这种设计不仅为两款车带来了动感十足的外观,同时也使得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辨识度。小米su7是小米汽车推出的一款中大型电动轿车,搭载了小米自研的超级电机v6s,拥有21000rpm的最高转速和500牛每米的
2023-12-20 01:14:12
2023-04-06 02:41:07
2023-10-31 18:11:37
2023-07-06 03:17:35
2024-01-07 11:19:00
2023-12-08 0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