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22:37:09 | 寻车网
2023年2月15日,易车编辑为您精选以下内容:
1、网传 小米汽车 接近获得生产资质
2、全新 雷克萨斯RX 正式上市
3、 福特 新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
4、 日产 奇骏 获C-NCAP五星评价
5、 长安CS95 PLUS上市
6、中期改款 起亚K3 正式上市
7、 雷克萨斯 纯电动RZ上市
8、中期改款 宝马Z4 正式上市
有媒体报道,小米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据悉,有相关汽车行业的知情人士确认了以上消息,但同时也表示,在最终获颁资质之前,小米的造车资质仍有可能存在变化。从2017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收紧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申请和审核。而根据行业人士的消息,小米汽车获得的这张生产资质来自于 宝沃 汽车。
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工厂项目位于 北京 亦庄经济开发区,分两期建设,一二期设计产能皆为15万辆。一期工厂已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6月竣工。
全新雷克萨斯RX正式上市,售价区间40.5-61.9万元。新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采用雷克萨斯家族最新的设计理念打造,主打中大型SUV市场,动力方面,新车推出了三种动力可供选择,包括RX350h(2.5L混动)、RX450h+(2.5L插混动力)、RX500h(2.4T混动)。
全新雷克萨斯RX基于TNGA架构中的GA-K平台打造,车身尺寸方面,全新雷克萨斯RX长宽高分别为4890/1920 /1695毫米,轴距2850毫米。内饰RX采用环抱式设计,配备14英寸中央显示屏,拥有全景天窗和HUD抬头显示系统,并且可以提供黑色、红色等六种内饰颜色可选,新车前后排座椅间距增大12毫米,令后排空间更加充裕,软件系统还能提供OTA升级服务。
福特宣布,其将投资35亿美元在美国新建电池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据悉,该工厂将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可创造2500个工作岗位。正式投产后,新的电池工厂可增加约35兆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产能。
根据计划,福特将在今年将磷酸铁锂电池装配到福特Mustang Mach-E和F-150 Lightning车型上,从而提高产能并加快交付速度。 寻车网
经中汽中心评测管理中心审核, 东风 日产奇骏VC-Turbo 300 CVT两驱豪华版车型综合得分率为85.0% ,达到C-NCAP“五星级”。
根据信息显示,车辆在乘员保护方面得分76.578,得分率89.04%;行人保护方面得分10.539,得分率70.26%;主动安全得分56.176,得分率84.0%。
长安CS95PLUS正式上市,售价区间17.59-19.99万元。新车相比现款CS95车型采用了更霸气的造型设计。车内采用环抱贯通式设计,中控台等处有大面积软质包覆,还拥有Nappa皮纹工艺座椅、真皮压花换挡杆,配置方面,新车拥有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以及12.3英寸中控屏。
动力方面,CS95PLUS搭载蓝鲸2.0T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71千瓦,最大扭矩达360牛·米,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和四驱系统。
新款起亚K3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1.29-14.39万元。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款起亚K3融入新家族化设计元素,造型及内饰得到了较大幅度改动,并针对配置部分进行了优化升级。同时在分别搭载1.5L/1.4T发动机基础上,根据配置的差异化,推出6款车型以供消费者选择。
新款起亚K3融入了新家族化设计元素,整体造型形似小号K5。内饰延续了现款车型的中控台设计,并针对细节部分进行了升级。安全配置方面提供L2+级智能驾驶辅助安全系统。动力部分继续搭载1.5L与1.4T发动机,前者最大功率115马力,峰值扭矩143.9牛·米,匹配CVT变速箱。后者最大功率最大功率140马力,较现款车型而言提升了10马力,峰值扭矩211牛·米,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
雷克萨斯RZ 正式上市,售价区间36.99-45.99万元。RZ是雷克萨斯推出的全新车型,定位于中型SUV,并且采用的是纯电驱动,并采用 丰田 TNGA平台所打造。新车还配备了全液晶仪表盘、内嵌式的中央触摸屏以及电子旋钮式换挡机构。科技感满满。除此,内饰采用世界首创“阴影”投射氛围照明系统,利用空间阴影、材料、颜色,通过光影动态变化呈现绝妙的视觉效果。
动力方面,雷克萨斯RZ搭载前后双电机驱动系统,系统最大功率230kW,最大扭矩435N·m。电池方面,车辆配备了71.4kWh的三元锂离子电池,CLT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520km。此外,车辆还搭载了DIRECT4电子动态四驱系统,前后轮分配比例可在0:100到100:0之间调整,0-100km/h加速时间为5.3秒。
新款宝马Z4正式上市,售49.39-64.09万元。变化主要集中在外观细节方面,变化包括双肾进气格栅、前包围造型、后视镜、前翼子板导风槽和排气等在造型上进行了调整。新车将M Sport套件列为标准配置,提供19英寸M铝合金款式轮圈,并新增Thundernight金属、Portimao Blue金属和摩天大楼灰色金属三种车漆颜色,以及首次亮相的M自适应LED前照灯。
新款宝马Z4依旧采用软顶篷设计。继续搭载2.0T四缸以及3.0T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sDrive25i为入门版本的2.0T车型,最大功率197马力。顶配车型是Z4 M40i的3.0T车型,最大功率340马力,还搭载“M自适应悬架”,高度降低的M悬架具有减振器调节功能,驾驶者可选择舒适型或运动型悬架。
上易车App搜索“超级评测”,看专业、硬核、全面的汽车评测内容。
在传统车企工作多年的刘志,最近嗅到了严控代工的信号。
他告诉汽车产经,工信部不久前邀请部分车企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其中一项重要变化在于: 代工政策将由过去的单一资质要求变为双资质要求,暨不仅代工企业需要有生产资质,委托方也要有。
据汽车产经了解,该政策或将在近期正式对外公布。
而新政一旦落地执行,便意味着代工造车的门槛将大幅提升,特别是对最近想入局的新品牌来说,再以代工模式切入造车领域会变得难上加难。
1、一次“神秘”的内部研讨会“你看最近申请代工的企业,几乎没有能通过审批的。”
作为受邀车企代表之一,刘志参与了工信部邀约的这次小范围内部研讨会。
“讨论内容中有这样一个意向,关于代工模式的最新要求是代工双方都要有生产资质,代工企业要有,委托方也要有。”
在刘志看来,这项政策成文下发的可能性极高。
“资源整合是核心,严管代工流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比如一个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家接受很多新造车企业的委托生产时,这一方就要承担起 无限 的责任,如果不加管理,那么最终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刘志分析道。
汽车产经也采访了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在他们看来,这两年汽车市场涌进了大批新入局者,对于这些寻求外包代工生产的新造车企业, 国家可能要做下控制,防止形成无序竞争。
这要从代工模式被写进法规开始说起。
2018年,工信部在官网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其中明确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
《办法》的出台,正式明确了代工生产的合法地位。
2020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删除了《准入规定》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
这一举动被被外界解读为, 政策在有意降低造车门槛,并明确鼓励代工模式。
汽车产经将2021年以来宣布造车的新品牌做了不完全统计, 发现 9家中仅小米汽车确定通过 北京 亦庄自建工厂入局造车。
针对其生产资质的获取,坊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小米通过收购
宝沃
取得;另一种是依靠
北京
市政府来申请。
而其它新品牌几乎全部选择了以"代工"来开启自己的造车之路,其中不乏进展高效者,如 集度 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将于 北京 车展亮相;而 自游家NV 也计划于3月底发布,9月完成交付。
随着新玩家涌入,代工模式也正发生微妙变化。
最初小鹏找 海马 代工,双方对 海马 原有郑州第三工厂进行改造并协议生产,小鹏需要支付代工费。
而 蔚来 与 江淮 汽车的代工模式则偏向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建立独立的 江淮 蔚来 工厂,且仅用来生产 蔚来 ,在产品制造与质量把控方面, 蔚来 更有话语权。
对于新进玩家,如吉利与百度、富士康与裕隆等均选择了双方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两者关系更像是利益共同体。
2、代工“双资质”,愁坏了谁?
双资质代工新政最终能否落地,还要等待工信部的正式发文。
但此事在圈内已经有了一些风声。
“听过这个(代工双资质)说法,但是其中细节并不是很清楚,目前项目正在按照规划正常推进,不太会受到影响。”某新势力车企高层告诉汽车产经。
中汽协方面虽表示没有关注这一领域的信息,但也没有否认该新政的存在,内部人士称,“至少在严控产能方面,政府一定会去逐步完善的。”
尚未对外公开造车模式的新品牌有去年11月份的盒子汽车、今年的团车网以及石头汽车。
盒子汽车旗下的两款新车虽已亮相,但关于生产资质等信息一直没有对外公布,不排除会受到政策影响延期产品量产进度。
而像团车、石头汽车这类新势力,新规或将成为它们造车过程中的拦路虎。
按照以往经验,品牌申请代工需要先到省发改委进行有关汽车投资企业生产项目的备案,并最终落实到文件上。
一旦代工双资质被推行,没有生产资质的新造车将无法完成审批流程。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听闻新政的新造车们也已探索出了新门道。
“如果通过企业间合作的方式,只需要企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可,双方需求会通过合同的方式展现,它不存在所谓代工的流程。”某车企项目负责人王宇告诉汽车产经。
王宇补充道,对于新入局玩家来说,最好还要有政府牵线。
“你需要一份商业计划书,还要试着讲一些故事,因为现在地方政府对汽车这一块充满热情,找地方政府去谈,对于优质潜力股,没有生产资质他们也会帮你’穿针引线‘去找相关资源。”
具体来讲,那些濒临破产重组又具备生产资质的整车厂会与政府取得合作,再由政府出面以深度合作的方式与新品牌签署合约,但项目实操层,由新势力一方把控。
王宇猜测,新一轮加入造车赛道的 轻橙时代 、宾理等,很可能会采用相似的途径获得生产资格。
3、当年趟过的坑, 新品牌都要走一遍当初,为打破外界对 江淮 的固有成见, 蔚来 在与 江淮 的合作生产中花了不少银子。
据说为保证产品质量, 蔚来 不仅在初期花2亿元在南京搭建了试制线,自己还尝试跑通了所有流程,在 江淮 工厂打造的生产线也是由 蔚来 安排员工对其制造工艺全程把关。
几年后,代工虽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模式,但相似的剧情还在继续上演。
比如华为与赛力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就摩擦不断。
华为把控着 AITO 品牌的前期产品规划、后期营销以及渠道售卖,金康赛力斯只负责代工生产,而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华为则对金康工厂有着严格要求。
有媒体报道称,此前华为技术人员对重庆金康两江智能自建工厂并不满意,有些不符合标准的地方甚至还要翻倒重建。
某新造车高层也告诉汽车产经,选择代工厂有一套标准,像设备是否够先进,规模是否够大等都需要细细盘算,并且正式生产前还要进行施工改造。
对于已经选定代工厂的新造车们,还少不了委托方与代工方间的博弈环节,比如如何保障代工方用最好的资源去造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找谁负责等等。
用 哪吒汽车 创始人方运舟的话讲,车企的体系是经过长期实践不断完善起来的,很多我们曾经趟过的坑,后入局者可能都需要再趟一遍。
4、写在最后
如今一个现实问题正摆在那些已采用或打算采用代工的品牌面前。
假设新政推出,那么对于以前那些以单资质申请代工的品牌来说,是否需要去后补资质?还是会被放过一马?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代工存在的意义就是在新造车没有生产资质的情况下帮助它们快速利用闲置产能造车,代工双资质与代工存在的意义有点相悖,不太合乎逻辑。
或许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说:“ 未来代工的门槛和要求规范化发展,主要取决于政策规范与鼓励创新间的平衡 。”
至于相关政策究竟会如何推进落地,不妨等等看吧。
(*文中刘志、王宇均为化名)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小米汽车生产资质的相关内容。
小米汽车获得生产资质,迈向汽车产业独家:工信部或发布史上最严代工新政|汽车产经在传统车企工作多年的刘志,最近嗅到了严控代工的信号。他告诉汽车产经,工信部不久前邀请部分车企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其中一项重要变化在于:代工政策将由过去的单一资质要求变为双资质要求,暨不仅代工企业需要有生产资质,委托方也要有。据汽车产经了解,该政策或将在近期正式对外公布。而新政一旦落地执行,便意味着代工造车的门槛将大幅提升,
新造车资质将成往事?又到了每个月新势力发榜的日子……理想以2.8万的销量遥遥领先于第二名哪吒。一向喜欢在微博上逞口舌之快的李想,这次也不忘傲娇地立下小目标,“2023年内挑战4万辆/月”。能不能达成小目标咱不知道,但现在理想也确实有点小问题需要解决。为了筹备旗下首款纯电车型上市,理想曾收购了北京现代位于顺义的第一工厂。但据媒体爆料,目前这家曾停产停工的工厂,
新造车资质将成往事?又到了每个月新势力发榜的日子……理想以2.8万的销量遥遥领先于第二名哪吒。一向喜欢在微博上逞口舌之快的李想,这次也不忘傲娇地立下小目标,“2023年内挑战4万辆/月”。能不能达成小目标咱不知道,但现在理想也确实有点小问题需要解决。为了筹备旗下首款纯电车型上市,理想曾收购了北京现代位于顺义的第一工厂。但据媒体爆料,目前这家曾停产停工的工厂,
小米汽车生产资质小米汽车获得生产资质,迈向汽车产业近日,小米汽车获得了中国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军汽车生产领域。这一消息让人们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充满期待。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将科技与汽车产业融合,引领新一代汽车的发展。小米汽车进军汽车产业是顺其自然的事。小米一向以科技出色、创新性强著称,其智能家居和智能手机等产品在全球均享有盛誉。而汽车行业也正处在智能
小米汽车生产资质小米汽车获得生产资质,迈向汽车产业近日,小米汽车获得了中国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军汽车生产领域。这一消息让人们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充满期待。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将科技与汽车产业融合,引领新一代汽车的发展。小米汽车进军汽车产业是顺其自然的事。小米一向以科技出色、创新性强著称,其智能家居和智能手机等产品在全球均享有盛誉。而汽车行业也正处在智能
独家:工信部或发布史上最严代工新政|汽车产经在传统车企工作多年的刘志,最近嗅到了严控代工的信号。他告诉汽车产经,工信部不久前邀请部分车企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其中一项重要变化在于:代工政策将由过去的单一资质要求变为双资质要求,暨不仅代工企业需要有生产资质,委托方也要有。据汽车产经了解,该政策或将在近期正式对外公布。而新政一旦落地执行,便意味着代工造车的门槛将大幅提升,
独家:工信部或发布史上最严代工新政|汽车产经在传统车企工作多年的刘志,最近嗅到了严控代工的信号。他告诉汽车产经,工信部不久前邀请部分车企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其中一项重要变化在于:代工政策将由过去的单一资质要求变为双资质要求,暨不仅代工企业需要有生产资质,委托方也要有。据汽车产经了解,该政策或将在近期正式对外公布。而新政一旦落地执行,便意味着代工造车的门槛将大幅提升,
独家:工信部或发布史上最严代工新政|汽车产经在传统车企工作多年的刘志,最近嗅到了严控代工的信号。他告诉汽车产经,工信部不久前邀请部分车企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其中一项重要变化在于:代工政策将由过去的单一资质要求变为双资质要求,暨不仅代工企业需要有生产资质,委托方也要有。据汽车产经了解,该政策或将在近期正式对外公布。而新政一旦落地执行,便意味着代工造车的门槛将大幅提升,
2024-01-03 20:01:53
2024-01-23 21:13:41
2024-01-20 00:47:44
2024-01-30 06:11:30
2024-01-29 08:40:07
2024-02-11 23: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