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电池预研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

2025-08-26 12:44:14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整理了小米汽车电池预研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小米汽车电池预研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

小米自研泰坦合金突破大压铸材料技术壁垒,国内第一

12月28日, 小米汽车 技术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正式披露了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的进展突破,并迎来平台首款产品 小米SU7 的首次亮相。作为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底层架构之一,“摩德纳”架构五大核心技术包括小米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e、小米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小米超级大压铸 Xiaomi HyperCasting、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Xiaomi Pilot以及小米智能座舱Xiaomi Smart Cabin,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众多全球第一、中国第一,为用户带来无所不在的先进智能生态。

(小米SU7 海湾蓝)

小米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e:刷新行业性能天花板

小米自研HyperEngine V8s、HyperEngine V6/V6s三款超级电机,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S型立体油路设计、阶梯式错位设计等多项创新技术,以媲美燃油时代大V8、大V6动力总成的性能刷新行业天花板。

(Xiaomi HyperEngine V6/V6s)

其中,转速高达27200rpm的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功率密度达到10.14kW/kg,超过了Tesla当前最先进水平的60%以上。小米为这款电机申请了155项专利,其中已授权60项。凭借底层技术创新,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不仅拥有令人瞩目的425kW高功率输出、635N·m的峰值扭矩,还在强度、散热和做功效率上达到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国创中心双认证的“国际领先水平”。

为匹配远超行业标准的27200rpm转速,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采用业界首发960MPa最高强度特种硅钢片,强度达到行业主流产品两倍有余。为了实现这一突破,小米与首钢建立了技术联合实验室,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进行了108个批次的试验,共同解决了硅钢强度、磁性能和生产等多方面的问题。

散热设计层面,HyperEngine V8s采用双向全油冷散热和S型立体油路设计。定子部分通过双循环立体油路,散热面积增大了100%,实现了最高20度的降温;转子部分则利用专利S型油路,散热面积增加了50%,达到了最高30度的降温效果。此外,定子硅钢叠片还采用了“阶梯式”错位设计,使有效散热面积再增加7%。

(转速高达27200rpm的HyperEngine V8s超级电机)

与此同时,HyperEngine V8s材料创新与工艺革新双管齐下,实现了98.11%的电机效率。其定转子硅钢片的差异化厚度设计,将0.2mm的定子超薄硅钢片与0.35mm的转子超高强度硅钢片相结合,强度与效率齐头并进。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54槽6极设计专利封锁,采用了8层Hairpin扁线绕组,槽满率高达77%。

小米自研的HyperEngine V6/V6s超级电机,则以21000rpm的转速位居行业第一梯队,实力超越全球最强量产电机(Tesla Model S Plaid 20000rpm )。其中,HyperEngine V6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为299PS,最大扭矩为400N·m,而HyperEngine V6s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则达到了374PS,最大扭矩为500N·m。

为实现这一高转速目标,小米创造性地采用了AI仿真技术优化转子应力。历时8个月、20万次电磁和结构耦合AI仿真迭代以及多轮样品试制,终于获得最优解。与此同时,小米在追求效率极致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将定转子气隙极限缩减至1.3mm,进一步提升了电机的性能。

(电机转子激光固化缠绕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还拥有间隔式断磁桥+套筒方案的专利。同时小米公布,已经成功预研下一代超级电机,通过碳纤维「激光固化缠绕工艺」,在实验室中转子已经成功实现 35000转 最高转速。充足的专利技术储备,展示了小米在电机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深厚积淀,也为其未来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提供了更多可能。

自研CTB一体化电池技术:打造全球最优秀的电池系统

小米自研全球首个倒置电芯的CTB一体化电池,不仅聚焦于纯粹的续航里程,电池容量最高可达150度,理论CLTC续航里程高达1200km+,还通过一系列创新设计、128项电池领域专利(其中65项已获授权)全面提升电池的集成效率、安全和散热性能,为用户打造世界一流电池系统。

(为用户打造世界一流电池系统)

小米汽车CTB一体化电池采用地板上盖二合一、电芯倒置、多功能弹性夹层以及极简线束等设计,使得集成效率达77.8%,整体提升24.4%,并释放了17mm的高度。其中,车身地板和电池包上盖合二为一,不仅释放了10mm的高度,还将集成效率提升了9.1%。首发电芯倒置技术则实现了多模块共享底部空间,进一步释放7mm的高度,集成效率提升5.8%。与此同时,小米还引入了多功能弹性夹层,这一设计既是液冷板也是结构件,将隔热板、水冷板和横纵梁三合一,从而提升了6.5%的集成效率。此外,通过减少91%的线束,集成效率又提升了3%。

为确保续航里程稳定性,小米采用行业一流标准安全设计。泄压阀朝下的设计可在极端情况下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而14层硬核物理防护,包含3层顶部支撑、3层侧面防护和8层底部防护,让安全如影随形。

行业顶级的散热、隔热设计也是小米电池技术的一大亮点。双大面强冷却方案,确保电芯两大面都有散热板,冷却面积达到了7.8m²同级最大,实现行业4倍平均水平的冷却效果。电芯侧面采用共计165片的气凝胶隔热材料,可抵抗1000°C高温,让电池的隔热性能再上新高。

(小米电池管理软件全栈自研)

电池管理方面,小米汽车搭载了ASIL-D最高功能安全等级的全栈自研电池管理系统,具备3重独立热失控冗余监控和报警策略,以及“全天候”精确预警功能。电池云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专网加密云端进行分析和预警,在必要时实现4ms内主动断电。经过全球最严苛的电池安全检测,包括1050+项安全测试验证和96倍国际耐久测试时长,每一块小米电池都拥有行业领先的可靠性。

自研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塑造移动智能空间的可靠倚仗

小米凭借自研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Xiaomi HyperCasting,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自主研发「大压铸设备集群」和「压铸材料」的汽车 厂商 。Xiaomi HyperCasting不仅体现了小米汽车在技术和材料研发上的领先地位,更展示了其在汽车制造中对环保、效率和安全性的不懈追求。

(9100t大压铸设备集群)

设备创新方面,该集群设备占地面积840m²,总重量1050t,相当于两个篮球场之大,锁模力达到行业之巅的9100t。小米自研视觉大模型质量判定系统,可在2秒内完成检测,拥有10倍于人工的高效率、5倍于精英的高精度。该技术的运用,使得小米汽车的后地板实现了72个零件合一的壮举,焊点减少840个,整体重量减轻17%,且生产工时大幅减少45%。

材料研发方面,小米自研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国内第一。通过自研的「多元材料性能AI仿真系统」,小米从1016万种配方中,精选出最优的合金配方,确保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泰坦合金」中含30%循环铝,使每个零件碳减排352.53Kg,峰值产能相当于每年多种植488万棵树。

(三段式后地板设计)

除技术与材料的创新,小米汽车克服传统大压铸弊端,采用三段式可维修设计:「一体压铸后地板 + 中高速溃缩区 + 低速溃缩区」。中低速碰撞中,无需更换大压铸件;而在高速碰撞中,这一设计能满足90km/h的后碰标准,超过了全球的最高标准。

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2024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智能移动领域的突破重点。在这场技术攻坚战中,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构成了小米智能驾驶的三项关键技术。其中,自适应变焦BEV技术为行业首创,它能像人眼一样变焦,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自适应调用不同的感知算法。其感知网格最小可达0.05m,最大可至0.2m,识别范围从5cm延伸至250m,泊车场景更加精准,城区场景看得更宽,高速场景看得更远。

(小米智能驾驶三项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小米行业首发的道路大模型正在颠覆传统智能驾驶对路况识别的认知。该模型不仅能识别实时路况,智能调节行驶轨迹,还能在复杂的十字路口工况下,不依赖高清地图也能顺利导航。通过学习复杂路口工况和老司机驾驶习惯,它能制定更合理的行驶轨迹,并针对突发状态进行动态绕行。

而在障碍物识别方面,小米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异形障碍物识别种类的无限制。相较于传统占用网络依靠自然语言模型将障碍物描述成方块的方式,小米创新的超分辨率矢量算法可将所有可视物体模拟成连续曲面的立体物,从而将识别精度提升至0.1m,达到行业水平的2倍, 特斯拉 的3倍。此外,小米自研的一键降噪功能更是完全消除了雨雪天气对识别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误识别的概率。

在硬件方面,该系统配备了顶级的配置,包括两颗英伟达Orin高算力芯片,综合算力高达508TOPS。感知硬件则包含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Max版车型)。

(感知硬件)

在部分场景下,该系统的底层算法能力甚至领先行业两代。其中,自研的全球首个可量产的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在机械库位等应用场景中展现了惊人的实力。传统感知在停车时误差大于10cm,无法停进与车同宽、左右仅剩5cm的车位,而小米的「感知决策大模型」通过感知和决策算法的二合一设计,可实时观察并动态调整泊入超高难度车位。

小米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不仅将助力小米在2024年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更将在全场景下展现更聪明、更安全的辅助驾驶能力。从关键技术的创新到硬件系统的升级,再到部分场景下的领先应用,这一切都预示着智能驾驶的美好未来已触手可及。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座舱:打造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

智能座舱,作为「人车家全生态」的最后一环,正式将汽车转变为一个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的关键载体。基于小米澎湃OS,小米构建了一个统一的视觉交互体系,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共享生态。通过智能座舱等一系列底层重构,小米为汽车的进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座舱交互架构)

这个智能座舱采用“以人为中心”的交互架构,配备了16.1英寸3K超清中控屏、56英寸超大HUD抬头显示以及7.1英寸翻转仪表屏。遵循小米澎湃OS的视觉统一设计语言,小米对字体、图标和动效进行了精心设计。多任务柔性框架允许桌面应用随意拖拽、改变大小,并自动适配各种设备。行业首发的五座五音区交互功能支持多设备稳定协同唤醒,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小爱同学」语音控制完成,核心功能均支持离线使用。

与此同时,车机启动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49秒,小米更是行业首发座舱系统流式OTA升级技术,实现了边下载边升级。此外,智能座舱还拥有超级强大的生态应用拓展能力,包括Pad APP共享、手机APP共享以及生态硬件共享。比如,手机应用可以直接投射到车机桌面上使用,手机视频会议可以共享车外摄像头,车内阅读灯可以调用手机的光线传感器等。

(像在智能家居中一样控制车)

在「人车家」的生态屏中,车就像是一个移动的家。你可以像在智能家居中一样控制汽车。在「米家APP」里,车以房间的形式呈现,通过「融合控制中心」的快控卡片,你可以一键控制汽车。同时,小米Pad也可以挂接上车,成为第二块、第三块生态扩展屏,实现五块屏联动交互。

基于这种万物互联的底层逻辑,米家设备还可以无感上车。目前小米智能座舱已支持1000+米家设备,自动发现、免密接入,并可以设置自动化场景。小米还开放统一标准化接口和丰富标准协议,打造了最强的专属CarIoT生态。内置CarIoT扩展基座支持一系列设备的百变接入,包括智能香氛等。四组Pin点供电通信设计可扩展物理按键。为满足苹果用户的需求,小米全面支持无线CarPlay车载,并在后排扩展屏上提供iPad专属配件和专属应用。

凭借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共享生态、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设计、强大的生态应用拓展能力,智能座舱将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人车家全生态」体验。

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史,每一次技术领域的跨越式突破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坚定的技术长期主义理念。在小米看来,汽车工业虽然非常复杂,但只要真干、真强、真先进,从底层核心技术开始投入,就能开拓移动智能空间的无限可能。

正是基于这种长期主义思维,小米毅然决然地召集了3400名工程师,埋头苦干超过1000天,投入上百亿资金,终于为“人车家全生态”愿景带来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也正因如此,从小米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e到小米智能座舱Xiaomi Smart Cabin,每一个核心技术都不断突破传统智能纯电汽车的行业上限,让无缝连接链接全球超六亿设备,囊括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助力“以人为中心 主动服务于人”的超级智能生态成为现实。未来,以小米 SU7首款车型为代表的先进“移动智能空间”愿景势必将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覆盖用户95%以上的生活场景,让智能可以细致入微地服务每一个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米汽车电池预研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寻车网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

出品|虎嗅汽车组

作者|李文博

编辑|周到

头图|小米汽车发布会

德国豪车 保时捷 怎么也没有想到,已经反复被各路中国造车新势力吊打了一整年的自己,圣诞节假期还得出来加班。

这一次,让保时捷“被迫上钟”的,是 名中带电又带车,天命所归、注定造车的雷军。

在2023年仅剩三天时,雷军终于召开了 小米汽车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公开发布会。这一回你拍的照片和视频,可以尽情往外发,不仅不用赔300万,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进账30万。摆脱了《保密承诺书》的困缚后,国家会议中心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过,第二次说车的雷军,看起来,远不如台下说了一辈子车的媒体朋友们快活。造车是54岁的雷军,赌上自己人生所有战绩和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紧张在所难免。

在今天这场号称“只发技术,不发产品”的发布会之前,雷军已经开过150台车,小米汽车3400多名技术人员,已经花掉100多亿元人民币,全力研发1003天了。

再不交卷,有点说不过去了。

给中国汽车人上上课

这场史上第一次不穿牛仔裤登场的发布会一开始,雷军先回顾了自己前一天在社交媒体上对部分中国汽车公司的“批发式致敬”。然后,回应了一项“别有用心”的质疑:

为什么不向一汽、二汽、长安、上汽、广汽、北汽、长城、吉利、奇瑞致敬?

雷军表示,当自己决定做车之后,第一时间就逐家登门拜访了这些中国汽车行业的先行者,当面表达了敬意。

我是不怎么瞧得上这种“区别对待”。高情商的说法是:尊重老前辈。低情商的说法是:见人下菜碟。

有话题的车企,就在微博上搞一波虚头巴脑的“赛博致敬”,收割一波流量。没话题的车企,就线下见面,发布会的时候提一嘴,再收割一波流量。

里外做人不吃亏,口碑流量双丰收。

这个小插曲让小米汽车看起来不如小米手机真诚,不过雷军接下来关于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五大块核心技术的详细解析,让我又重新对小米汽车的真诚度建立了信心。

因为, 在 PPT 上的它们,实在是太硬了。

首先来看电驱。

虽然号称“超级”,但小米汽车的电机设计思路,也没有跳脱出业内常见的“卷转速”:即通过提高转速,来增强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

比如 特斯拉 Model S Plaid 将电机转速拉到 21000 转, 极氪 001FR 把转速做到 20620 转,华为直接将 智界S7 上的新一代电机的转速做到 22000 转,其实可以升到 25000 转,为安全起见保留了 3000 转。

小米汽车此次公布的三款电机,V6、V6s的转速为 21000 转,比保时捷 Taycan Turbo强不少。其中,V6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为220kW,峰值扭矩400N·m,采用400V架构打造;V6s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为275kW,峰值扭矩500N·m,采用800V架构打造。V6、V6s电机已经实现量产,将在小米 SU7 上搭载。

另外一款是V8s,转速做到 27200 转,单从账面上看,确实是业界第一。我们知道,提升电机转速,需要更高强度的转子,更高速的齿轴、轴承和极致高效的散热。小米汽车的做法是采用 960MPa 的高强度定子硅钢片和双向全油冷散热,使散热效率提升 50%。

超高转速下,小米超级电机 V8s 的纸面数据惊人:峰值功率 425kW、峰值扭矩 635 牛·米、转换效率 98.11%、功率密度 10.15 kW 每公斤,远超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 6.22 kW 每公斤。V8s 会在 2025 年量产上车。

当然,还有在实验室实现预研的碳纤维激光缠绕工艺电机,其转速达到 35000 转。目前没有确定的量产上车时间表。

再来看电池。

作为一台电动车上单价最昂贵的零部件,电池包要占电动车整车成本的40-50%。想造好电动车,要先造好电池包。

小米汽车首先使用最高电压 871V 的真·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为超级快充打好基础。其次,采用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建的 CTB 一体化电池包,电池包加地板厚度只有 120 毫米,线束减少 91%,线束减少了 3% 的整车空间。

在电池技术上,小米电池包具备高度延展性,现在的化学体系上限容量是 150 度电,CLTC续航1200公里,但价格非常昂贵,只能作个 demo 电池包。大规模销售电池包,成熟技术,132 度电,CLTC续航 1000 公里以上。用到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上的电芯倒置技术,在极端情况下,泄压阀向下释放热量,保证安全。

雷军表示,小米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车企,立志成为“冬季电车续航之王”,所以采用双模热泵,既可以单独为座舱内供暖,也可以同时为座舱、电池包供暖,具备更高的热管理效率。

小米 SU7 到底是不是冬季续航实测之王,现在谁也无法给出定论。 但在 PPT 上,它绝对是。

再看大压铸。

作为特斯拉在 2020 年开启的汽车制造新时代标志,一体式压铸早已成为高端智能电动车的生产标准。小米超级大压铸的锁模力为9100吨,超过特斯拉 上海 工厂的6000吨和特斯拉美国的9000吨,且该大压铸的设备集群系统,全部由小米自研。

为了解决一体式压铸“不经撞”,碰撞后维修难度高、价格贵的缺点,小米汽车在结构上设计了三段式防撞设计,即低速溃缩区,中高速溃缩区,一体式压铸后地板。发生轻微或中度碰撞时,不需要更换后地板,降低维修成本。

再看智能驾驶。

这是小米汽车重点投入的技术赛道, 雷军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在感知上,小米自研了变焦 BEV 技术,可像人眼一样对近、中、远三个范围进行动态调节感知,高速看得远,地库看得近。在智驾硬件上,小米汽车搭载两颗英伟达 DRIVE Orin 芯片,总算力 508TOPS,整车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总计 27 个感知硬件。其中激光雷达采用的是禾赛科技的一体化激光雷达,瞭望塔式位置安放,鹅卵石式外观造型。

基于芯片和感知硬件,小米智驾采用最新一代的底层算法: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并将大模型技术全面融入。其中,自研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全球范围内首次应用到量产车上,两者结合,实现精准泊入0.05m的机械库位。

在智驾能力上,雷军信心非常强,他表示小米从小就是被卷大的,要干就干到行业第一。

最后看小米的看家本领:智能座舱

从硬件上,小米 SU7 搭载 16.1 英寸 3K 超清中控屏,超大 56 英寸 HUD ,翻转仪表屏。单看确实没什么亮点,但雷军的思路是超大平板上车,直接解决兼容性问题,让用户拥有和手机平板一致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手机用户不用学习,直接快速上手。

举三个例子:

车机界面的的多任务柔性框架,支持调整窗口大小;副驾能从右侧下滑控制中心,直接调整副驾座椅、空调,很人性化。

手机与车机跨端无感连接,手机上看了一半的视频,可以在车机直接全屏续播;用习惯的导航应用,呼出手机,可拉满全屏展示。手车互联,妙享桌面,屏幕共享,导航流转,主打一个“一拉”

可以将任意手机应用“Pin到车上”,直接以原生卡片形式呈现。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 Mi CarPlay。此外,还能外接小米 Pad 生态拓展屏,打造车内五屏联动空间。

同时,小米还展现了对苹果用户的格局:小米汽车全面支持无线 CarPlay 车载,还可以基于 AirPlay 实现影音流转,以及 iPad 后排拓展,控制空调、音乐和座椅。

实现这一切的背后,是小米全栈自研的摩德纳技术架构。雷军对该架构的信心爆棚,他表示“有了这个架构,被友商提前截胡都不是事儿。”

这话我不同意,是不是事儿的,得看友商是谁。

年轻人的第一台“宝马 5 系”

有了架构、技术、创新,最终还得落到实车,即 SU7 上。雷军将这台车定位为: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这个定位,我们得倒着看。

为什么是轿车,雷军认为轿车是汽车工业的时代精神,所以坚定地选择做轿车。而且造低车容易,造高车难,所以小米一定是选择难而正确的道路。

科技的话,太多了,我们挑个大部分人都不怎么注意的前备箱容积作为例子:小米 SU7 的前备箱容积为105L,超过了 Model S 的 89 升和 Taycan 的 84 升,可能是目前中国市场前备箱最大的纯电轿车,其背后的技术功臣是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结构,将十余个零件一体式铸铝开发,充分释放前备箱容量。

生态的话,米家设备同账号免密连接,无感上车。中控大屏、储物台、座椅后背等位置支持硬件拓展,即插即用。而且,小米CarloT生态面向全球生态开发者开放,提供统一标准化接口、通讯标准协议、以及系统底层。

高性能可以说说,小米 SU7 搭载前后双电机,四轮驱动,最大马力673PS,峰值扭矩838N·m,零百加速2.78秒,最高车速265km/h,全面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CDC减振器+空气弹簧,100-0km/h制动距离为33.3米。

有趣的是,小米 SU7 支持包括加速、转向、悬架高低、悬架阻尼、前后驱动分配比例、能量回收比例等十项自定义,挡位精度高达100级,所有参数组合可提供16.8亿种驾驶模式。

在续航上,小米 SU7 采用宁德时代 101度电池包,CLTC 工况续航 800 公里。在 800V 超级快充加持下,充电 15 分钟续航 510 公里。

C 级是最有意思的部分。雷军表示,SU7 是 宝马 5 系的尺寸,本来叫 SU5,但感觉这样命名会被友商占便宜,所以改叫 SU7。

设计团队负责人都有豪华品牌工作经验,首席设计师李田原(前宝马全球首位中国设计师,代表作:BMW iX)带领的设计团队、外饰设计负责人仇臻(前 奔驰 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代表作: 奔驰VISION EQXX )、内饰设计负责人Shin Muto(前宝马高级内饰设计师,代表作: 宝马Z4 )。

他们共同努力,让小米 SU7 实现了目前全球量产轿车中最低风阻:Cd 0.195。

风阻高低我不关心,我比较关心的是,这些设计师都是宝马、奔驰出来的,怎么合一起画个车,就一股子扑鼻的保时捷味儿。后来精神导师的一句话给我点醒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暗信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C级、零百2.78秒、人车家生态,小米SU7就差售价了?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C级、零百2.78秒、人车家生态,小米SU7就差售价了?的相关内容。

雷老板足足讲了 2 个半钟的技术,干货满满,也让大家更多了解了 小米汽车 首款作品 SU7 的内涵。但唯独还是没发价格,没说准预售或 上市时间 。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变化太快了,小米汽车的步调有点让人为它感到着急呀!

老板没那么好当

在主题名为 " 跨越 " 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老板首先回顾了他在 1003 天也就是大约 3 年前开始造车的创举,以及这 3 年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接着则是对 SU7 做了五大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讲解,时间整整 2.5 小时,中间只有一次中场休息,并且内容也颇有内涵,可见当老板真的挺不容易!

首先在电驱方面,小米 SU7 搭载了小米联合研发的 HyperEngine V6/V6s 超级电机,并且雷军特别强调了其最高转速能达 21000rpm。但可惜的是 …… 仅仅就在一两天前,某问牌就宣布旗舰车型搭载 22000rpm 转电机。这市场卷的、商战战的有多可怕,你想想 ……

不过没关系,雷总说目前小米已经掌握 27200rpm 转小米超级电机 V8s 的技术,预计 2025 年可以装车,并且还有碳纤维激光缠绕技术的 35000rpm 电机预研技术也已经在路上。哇!好强!但就如前所说,市场变化这么快,有强大技术您就捂着先别说要不就直接拿出来,不然等到 2025 年 ……?

不可否认的是,小米 SU7 还是一款性能强车,Max 版采用双电机四轮驱动,峰值扭矩可达 838Nm,总功率达 495kW,最高车速可达 265km/h,0~200km/h 加速仅需 10.67 秒,零百加速 2.78 秒(减去起步时间),妥妥超跑级水准。

不仅如此,小米 SU7 还可自定义包括加速特性、转向手感轻重、前后驱动分配比例等十项调节,并且有 Boost 模式可提供 20 秒超额扭矩输出+弹射起步,论驾驶乐趣也很值得期待!

底盘部份,小米 SU7 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设定,并配备 CDC 阻尼可变减振器、气压悬挂, 博世 ESP 10.0 车身稳定系统,博世 DPB 制动控制器,布雷博四活塞刹车卡钳等配置,确保这车能提供理想的操控性与安全性。

雷军第二个讲到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小米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集成效率达到 77.8%,并拥有理想的散热、隔热设计以及严苛的电池安全检测技术,另外还有 14 层物理防护结构,确保更加可靠的安全性。而就算真的出现险情,独特的电芯倒置设计也能确保热量向地面输出,而非车内。

小米为 SU7 提供两种不同容量电池,分别可以提供 CLTC 工况续航 668km 与 800km。而在 MAX 版车型上,还有 800V 超级快充技术,只需充电 5 分钟即能换来 220km 续航里程。

第三个重点 " 大压铸 ",说的是小米为了像 特斯拉 那样打造一体铸造铝合金车体构件,投入巨资购买了 9100t 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并且研发了泰坦合金材料,从而使得 SU7 车身大约 1/3 的后部位置都是一体成形,而非像传统汽车那样由多片钣金焊接结合。

小米 SU7 整车的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比达 90.1%,整车扭转刚度达 51000N · m/deg,全面满足中国、欧盟五星安全标准。

包容的生态

小米造车,当然少不了会以自家经营多年的手机与智能生态产品为基础,来强打人车家生态互联,毕竟这也是除了某问品牌之外,其它多数车厂都不具备的本领。

这场发布会,对于 SU7 车内配置与科技面向的曝光是首次的,可以看到其在中控台上搭载了 16.1 英寸中控屏,仪表台上则有 56 英寸 HUD 抬头显示器与 7.1 英寸翻转式仪表屏。甚至在前座椅背后方还有两个扩展支架,可以连接 2 面小米 Pad 作为后座拓展屏。

至于系统背后,当然少不了小米澎湃 OS 操作系统,再加上骁龙 8295 芯片为运算基础下,使得五屏联动或各自运作功能都能如小米手机一般流畅。

更让小编感兴趣的是,小米 SU7 能够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共享生态――小米 CarIoT 生态让小米 SU7 能实现 " 人车家全生态 " 闭环,不仅车机系统深度适配主流车载应用,能让小米手机互联后将应用 pin 到车内,将运作内容投射到车上,化身车机原生应用,还能支持 1000 多种米家设备无感上车应用。

更让消费者欣喜的是,小米将车上系统全面向三方开放,采用统一标准化接口,进而能支持无线 Carplay 车载,适配 iPad 配件及应用。如果你原本用的是苹果机,拿到 SU7 上也能畅快对接使用了!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小米 SU7 采用全栈自研智能技术以及自研感知技术,自研自适应变焦 BEV 技术,其在智能辅助驾驶电脑端生成的道路大模型,有着更高的分辨率与辨识精度,并且在超高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下,从而使得辅助驾驶的可见精度、感知精度、控制精度全面提升,安全性与可靠度也更上一层。

非保时米

在之前的非预期车照曝光时,就有人说 SU7 看起来有点像 保时捷 Taycan ,这会 SU7 正式亮相,小米干脆也不装了,在很多性能部份都拿 Taycan 来作对标比较,但唯独外观设计方面强调是自主设计。

现场雷军表示,小米 SU7 是集结全球顶尖设计师团队打造,包括设计 宝马 iX 的全球首位中国设计师李田原、前 奔驰 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仇臻、前宝马高级内饰设计师 Shin……。

SU7 主打 "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 ",外观不仅要好看更得耐看,可以看到整车采用视觉黄金比例设计,有着 3 倍轮轴比、2 倍轮高比、1.36 倍宽高比,进而营造出更协调优美的外型线条。

车头正面的水滴形大灯,其中 4 透镜 12 颗像素 矩阵式 ADB 自适应大灯据雷军表示是要象形 " 米 " 字而设计,看起来挺有精神气的。至于车尾部的光环尾灯则是取自土星光环设计灵感,以 360 颗红光 LED 组件组成渐进式光带,个人感觉这车尾的美感堪称是 SU7 的神髓所在!

小米 SU7 的外观非仅蕴含美的要素,也有科学!其 28 度前挡风玻璃角,17 度大溜背以及全车轮廓 G4 连续曲率,加上无边框水滴后视镜、鹅暖石外罩激光雷达、前轮后通风口 …… 元素,都是历经 1000+ 数字模型仿真试验与 300+ 油泥模型调整,以及多次风洞测试得出的结果。而这也使得 SU7 拥有了 " 全球量产轿车最低风阻 " —— 0.195 Cd 的水准。

虽说 SU7 看起来很轿跑,但实际上这车的车长达到 4997mm,轴距有 3000mm,算是进入 C 级车的领域,因此其在车内承载空间方面也有不错表现。

在这场发布会上,雷老板倾力演讲说了许多硬货,也确实把 SU7 的产品力托到一定高度,为许多 " 定向 " 参与者打了强心针。但就如开头小编所讲,如今车市变化实在太快了,虽然小米只用 3 年时间就造出这样一款成熟度颇高的车已经很不容易,但有些技术到底适不适合未发先说,还有待商榷?

目前来看,SU7 有超越时代的地方,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期待之后正式上市时它能够取长补短,在那个未知的时间点依然保持领先,加油!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啊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米汽车电池预研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小米汽车电池预研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相关推荐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 小米汽车用的哪家电池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 小米汽车用的哪家电池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出品|虎嗅汽车组作者|李文博编辑|周到头图|小米汽车发布会德国豪车保时捷怎么也没有想到,已经反复被各路中国造车新势力吊打了一整年的自己,圣诞节假期还得出来加班。这一次,让保时捷“被迫上钟”的,是名中带电又带车,天命所归、注定造车的雷军。在2023年仅剩三天时,雷军终于召开了小米汽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公开

2025-08-20 17:12:36
小米汽车雷军电池 小米汽车用哪家电池
小米汽车雷军电池 小米汽车用哪家电池

给小米汽车提供电池的公司小米汽车不同版本电池供应商有所不同,小米SU7标准版电池电芯由比亚迪或宁德时代提供,小米完成封装;Pro版和Max版使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PACK。此前小米董事长雷军曾称小米汽车用的是宁德时代麟麟电池101度电,采用三元锂电芯。不过在2025年4月小米SU7高速公路燃爆事件发生后,宁德时代否认事故车使用其电池,比亚迪则未作回应,使得事故车的电池信息变得扑

2025-08-15 20:46:46
小米雷军汽车电池 给小米汽车提供电池的公司
小米雷军汽车电池 给小米汽车提供电池的公司

给小米汽车提供电池的公司小米汽车不同版本电池供应商有所不同,小米SU7标准版电池电芯由比亚迪或宁德时代提供,小米完成封装;Pro版和Max版使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PACK。此前小米董事长雷军曾称小米汽车用的是宁德时代麟麟电池101度电,采用三元锂电芯。不过在2025年4月小米SU7高速公路燃爆事件发生后,宁德时代否认事故车使用其电池,比亚迪则未作回应,使得事故车的电池信息变得扑

2025-08-20 02:58:31
小米su7外观抄袭阿斯顿 马斯克对小米su7评价
小米su7外观抄袭阿斯顿 马斯克对小米su7评价

看完了小米SU7技术发布会,说点不一样的12月28日,雷军主持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如期而至,全程3个多小时。雷军多次讲到宝马、特斯拉和“友商”等词汇,原本我还是充满期待的,可是看着看着就感到有点尴尬,产生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想法,技术创新方面,有,但是不多,更多的是模仿。小米SU7首先,小米SU7的外观设计打眼一看很漂亮,可是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一下

2024-11-26 16:16:35
小米汽车和保时捷对比(SU7亮相,小米打响“价值战”)
小米汽车和保时捷对比(SU7亮相,小米打响“价值战”)

小米汽车和保时捷对比如果评选当下最热门的新车,小米可能不会谦虚,随着小米汽车SU7外观图的公布,大家对小米汽车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车身尺寸方面,小米汽车SU7的长和高都有一定的优势,保时捷Taycan的车型更宽。轴距方面,小米汽车SU7足足比保时捷Taycan长了100mm。性能方面,小米汽车SU7双电机版的前后电机分别为220kW和275kW,保时捷Taycan的电机功率在3

2024-11-23 08:49:19
小米SU8,预计售价23.59万起,比小米SU7更好卖?(小米汽车对标保时捷再次出圈:米时捷/保时米商标遭疯狂抢注)
小米SU8,预计售价23.59万起,比小米SU7更好卖?(小米汽车对标保时捷再次出圈:米时捷/保时米商标遭疯狂抢注)

小米SU8,预计售价23.59万起,比小米SU7更好卖?很多人可能都还不知道,小米SU7在10月份取得破2万辆的销量成绩单了,而这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其实已经算得上是初步意义的成功。那接下来小米汽车要怎么干呢?单单守着小米SU7这一款车肯定不行,而是要向着更赚钱、更走量的SUV市场去走。这不,马上小米汽车旗下的第二款车型——小米SU8,就即将要正式到来了。目前网上已

2025-06-14 21:10:29
小米汽车保险拒保(小米CEO雷军:大家都批评小米卖得太便宜)
小米汽车保险拒保(小米CEO雷军:大家都批评小米卖得太便宜)

小米汽车保险拒保近期网传小米汽车保险拒保,主要涉及小米SU7和小米SU7Ultra两款车型。事件情况:2025年4月7日晚,一张“人保、平安、太平洋集体拒保小米SU7”的聊天截图疯传,还称保费暴涨3倍且买不到保险。此前某汽车论坛网友称小米SU7续保时遭三家头部保险公司拒保,理由是车型出险率过高,大量网友跟风爆料保费上涨、修车成本高等问题,某短视频平台也出现疑似保险从业者爆

2025-06-17 22:54:14
小米汽车保险拒保 小米CEO雷军:大家都批评小米卖得太便宜
小米汽车保险拒保 小米CEO雷军:大家都批评小米卖得太便宜

小米造车渡过尴尬期作者 | 龚宸芫编辑 | 沈天香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人们对小米汽车的关注度,一如既往地高涨。近日,一张关于小米汽车车型价格的截图在网上流传。图中显示,有人向小爱同学(小米旗下人工智能助手)询问小米汽车的定价时,它的回答是车型售价14.99万元起,最高续航达到800公里。随着该词条热度越来越高,小米集团不得不正面回应。2023年

2025-06-19 20: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