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9 10:35:06 | 寻车网
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亏损的情况,说明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利润也在出现明显的下滑,并且还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在看到多家新能源企业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后,很多网友也希望能够知晓其中的原因,因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得到了消费者的大力支持下,应该会迎来良性发展,然而事实却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很多人的看好,这使得很多人都想要发展新能源汽车项目,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项目被无数人看好,才导致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如果这种激烈势头不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那么必然会导致新能源企业出现更加严重的亏损。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企业就会选择用降价的方式来获得一定的优势,然而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恶性竞争随着降价幅度越来越高,新能源企业的利润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在利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新能源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由于芯片短缺的因素影响,使得新能源企业想要造好汽车,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想要获得足够的芯片就必须要花费大价钱。 正是由于芯片供应的短缺,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在成本压力的带动下,新能源企业才会出现严重亏损的情况。
◆ 2022款
雷诺
江铃
羿新车型上市
售价13.98-19.28万元
2022款 雷诺 江铃 羿新增车型正式上市。本次新车推出7款车型,售价13.98-19.28万元。目前, 雷诺 江铃 羿全系拥有10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13.98-19.98万元。外观方面,2022款 雷诺 江铃 羿延续了现款车型的设计,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戟”字形前大灯,有着很强的辨识度,而尾灯造型也和前脸形成了呼应。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75/1835/1480mm,轴距为2750mm。
◆ 全新
福特
F-150猛禽6月正式上市
售价或超65万元
全新
福特
F-150猛禽将于今年6月正式上市。目前,新车已经开启预订,最终的售价或超过65万元。回顾外观,全新
福特
F-150猛禽设计更大大胆、激进。具体来看,新车前脸采用了超大尺寸的前进气格栅,中央为哑光黑色质感“FORD”英文标识,无处不彰显野性与粗犷。此外,新车的尾部货厢盖上同样配有“FORD”标识。配色方面,中规车型将提供无畏橙、硬核黑、自由蓝、探秘银、激情蓝、极致白共六种车身颜色可选。
◆ 丰田 宣布6月全球减产10万辆,因芯片短缺
丰田 汽车周二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该公司将6月份全球产量目标削减了约10万辆,至85万辆左右。该公司表示,截至明年3月的本财年全球生产约970万辆汽车的目标维持不变。
◆ 小鹏明年推两款新车 覆盖15-40万元
小鹏汽车
发布了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 74.5 亿元,市场预期 73.68 亿元,同比增长
152.6%。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
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透露,小鹏 G9
计划在第三季度正式上市,并于第四季度实现大规模交付。此外,
小鹏汽车
计划明年在 B 级和 C 级市场各推出一款新车,加上现有车型,小鹏将覆盖 15
万元至 40 万元价格区间。
◆ 售15.88万元起
江淮
悍途
山猫版上市
新款 江淮 悍途 山猫版正式上市。新车售价区间为15.88万-18.68万元,共推出4款车型,分别为2款2.4T汽油版和2款2.0T柴油版。同时基于 江淮 悍途 山猫版升级而来的为绿魔版也同步开启预售,预售区间16.38万-19.1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 江淮 皮卡扬州制造基地同步还举办了20万台量产车的下线仪式。
◆ AMG EQS 53将于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市
梅赛德斯-AMG EQS 53将于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正式上市。新车配备了专属外观组件,整体造型运动感十足。动力方面,该车将搭载AMG专用双电机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达560千瓦。
◆ 北京 2022年7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周四配置
根据 北京 小客车指标配置政策,5月26日上午, 北京 将进行2022年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2022年 北京 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为10万个,其中新能源指标额度为7万个,包括家庭新能源指标44520个、个人新能源指标19080个,以及单位和营运指标。
◆
雪佛兰
创酷
RS上市
售价10.99-12.89万
5月23日,上汽通用 雪佛兰 —— 创酷 RS上市,外观采用更运动的RS标识,并且增加了全新的橙色车身颜色。此外,最大的变化在于换装了全新的1.5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售价方面,新车推出3款车型,售价为10.99-12.89万元。
◆ 山东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6月底购买新车将获数千元消费券
山东省商务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于5月22日出台了《山东省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在落实好国家和省现有汽车消费政策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制定了新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措施。从政策发布之日起至6月30日,对在省内购置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除外)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购车金额每车发放3000-6000元消费券;对在省内购置燃油乘用车(二手车除外)并上牌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购车金额,每车发放2000-5000元消费券;对在省内报废旧车、购置新车(二手车除外)的个人消费者,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每辆车再增加1000元消费券。
◆ 全新BMW X3/X4 M40i上市 售62.99万起
5月23日,全新BMW X3 M40i和全新BMW X4
M40i中国上市,建议零售价分别为62.99万元和65.99万元人民币。两款车型的引入将丰富BMW
M品牌在豪华性能车细分市场的车型选择,使M家族在中国市场的车型扩增至17款。
20000辆的月交付目标,这颗子弹将在第四季度飞到结局。
美东时间5月24日纳斯达克一开盘,小鹏股价报8.31美元/股,跌幅近10%。不过,这波颓势小鹏背的不冤。
就在开盘前,小鹏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不出意外的是,小鹏今年前3个月的基本面并不乐观,基本上所有的数据指标同比&环比都在下跌。
这其中,毛利率的下降趋势说是让人心惊肉跳也不为过。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毛利率跌至1.7%,同比下跌10.5个百分点,汽车利润率则是直接由正转负,跌到了-2.5%。
除了毛利率,其他财报数据,交付、营收、净亏损……一眼看去也都是“跌跌不休”的状态。
简而言之,小鹏还没有走出改革前阵痛。不过即便如此,在何小鹏看来,这一切都是黎明前的黑暗,并且扬言,要在今年第四季度,把月交付水平拉高到20000辆。
20000辆月交付拿什么保证?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整个小鹏内部无疑是清晰而统一的:
用G6、P7i,用智能驾驶,以及当下小鹏火线改革的成果…… 寻车网
01
小鹏财报基本面,不容乐观
小鹏 汽车刚刚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数据,阐述了小鹏今年前3个月的经营状况,概括而言,小鹏的黎明仍然未到,甚至对比去年第四季度还在向下而行。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营收规模缩减至40.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9%,环比上个季度减少21.5%;其中,汽车销售业务营收为35.1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49.8%,环比上个季度降低24.6%。
营收规模的大幅收缩,源于交付水平的降低。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小鹏整体交付量为18230辆,同比下降47%,环比上个季度下降17.9%。
显然,营收和交付环比下降的幅度并不完全同步,对此,小鹏将原因归结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终止。
当然,随着营收的降低,小鹏销售成本也呈现下滑趋势,今年第一季度下降至39.7亿元,同比减少39.4%,环比上一季度降低15.5%;其中,汽车销售成本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环比上一季度降低30%。
体现在毛利率上,第一季度小鹏毛利率跌至1.7%,同比下跌10.5个百分点,汽车利润率则是直接由正转负,跌到了-2.5%,真“卖一辆亏一辆”。
这也是小鹏在2020年第三季度毛率转正之后,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颓势。
小鹏在日常运营上也在有意识的控制支出项目。财报显示,小鹏第一季度的销售、管理和行政费用为13.9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5%,环比上个季度减少21%。
但同时,小鹏的研发支出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在投入上还略有上升。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小鹏的研发投入为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1%,环比上个季度增加5.3% 。研发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新车型的开发所致。
亏损方面,小鹏第一季度环比略微收窄,3个月累计亏损23.4亿元,较上个季度减少0.8%,但仍然高于市场预期的18.98亿元。
至此,小鹏账上的现金也较上个季度进一步收缩,截至到第一季度末,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1.2亿元,较去年年末减少41.3亿元。
以上就是小鹏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的成绩单,单从数据看,并不好看,也在意料之中。
从去年G9上市公司内部问题集中爆发之后,小鹏正处在一场深彻改革之中,与此同时,也是其车型更新换代的关键时刻。
改革必然是混乱的,而 车型换代则意味着产品的空窗期,往上溯源,产线、供应链的准备,营销、渠道的变动等等,也都集中摆在了小鹏桌面上。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随着改革成果的显现,新产品的上市和陆续交付,当下的至暗局面终将得以扭转。
至少在何小鹏自己来看是这样的。
他预计, 2023年第二季度交付量2.1万至2.2万辆,同比减少36.1%-39.0%,低于市场预期的2.78万辆 ;环比增长15%到21%,收入预计约为人民币45到47亿元。“从交付量来看,从2022年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小鹏会有连续4个季度挑战期。我始终认为‘危’和‘机’并存,促使我们更早思考如何打赢2025年淘汰赛,如何进入2027年的准决赛。”
02
小鹏改革,成果初现
在随后的第一季度财报会上,何小鹏及公司的核心高管团队也对最近一段时间小鹏的一些进展进行了分享,能够看到的是, 过去半年小鹏紧锣密鼓的改革,当下已经有一些成果显现出苗头,比如产品生产方式和逻辑。
在G6之前,小鹏所有车型,包括G3、P7、P5以及后来引发争议的G9,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平台化生产做的并不到位。
反观同期的理想和 蔚来 ,一个拿出L系列套娃,一个在紧锣密鼓的做第二代产品平台迁移。由此,一系列产品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平台方案乃至是产线和机械零件,都能做到最大化的复用,这种复用能力落到产品上,就是包括成本和服务在内的多重优势。
而随着G6的出现,小鹏SEPA2.0扶摇技术架构的应用,也标志着自此之后,小鹏后续的所有车型,都将在一套技术体系下进行研发生产。
何小鹏表示, 在这套技术架构之下,未来小鹏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将缩短20%,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从而实现新车型研发费用和BOM成本的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小鹏这套架构来得有点晚,但也有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扶摇架构之于小鹏,意义就在于此。
同样是产品层面,一个肉眼可见的进步是,小鹏产品的SKU设计开始向着理想靠拢,主打一个简单明了。 小鹏此前的车型版本有多复杂,业内人尽皆知,G9上市碰壁,主要的导火索就是这个问题。
简单的产品SKU就一定对吗?不好说,但理想的成果已经摆在那里了,至少说明, 对于家底薄的新势力来说,用相对简洁的SKU体系,确实在成本把控和用户友好度上都有优势 。
另外,从P7i开始,小鹏开始真正的将外观设计、操控体验,座舱舒适度这些用户相对感知更为直接的元素作为核心卖点,至少在宣传口径上如此。
在营销和服务方面, 何小鹏也肯定了入职4个月的王凤英,其主导的营销服务改革中,核心关注的指标NPS(净推荐值,又称净促进者得分,是一种计量某个客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某个企业或服务可能性的指数),到4月份已经恢复到行业前列的水平 。
作为小鹏一开始就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智能驾驶依然被其看作是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小鹏也并未因为公司陷入多事之秋而减缓步伐。
何小鹏表示,在第一季度,小鹏已经在广州、深圳和 上海 全量推送城市NGP,且从用户的反馈来看,智能驾驶对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相当显著,城市NGP推送后首月的里程渗透率超过60%,在广深沪三城的小鹏门店,4月份P7i和G9订单中,Max版本(具备城市NGP能力的版本)的占比显著提升至超过50%。
同时小鹏也透露, 不依赖高精地图的XNGP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末陆续铺开,到今年年底,预计将会在国内数千座城市提供XNGP服务 。
这可能是当下行业内喊出的最激进的一个目标,当然,目前能否成真,效果是否让人满意,子弹还是要再飞几个月的。
也因此,在财报最后的预期中,何小鹏认为,在上述改革成果的加持下,到了第三季度,随着P7i以及G6进入大规模交付,小鹏终将迎来黑暗与黎明的拐点时刻。
而到第四季度,小鹏内部给自己的KPI是,月交付达到20000辆。
03
市场竞争激烈,小鹏前景未到揭晓之时
对于小鹏来说,当下纸面上全线飘红的财报数据可能并非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毕竟随着组织改革进入深水区,小鹏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是内部和外部双重的挑战。
就内部来说, 据何小鹏在财报会上给到的信息,目前小鹏核心团队已经进行了一波换血,并且从外部和内部补充了一批新的力量。
这也意味着,新老血液之间的磨合将进入到一个高峰期,这种磨合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小鹏内部如何将这些问题限制在可控的区间内?
这些都是小鹏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思考和回答的课题。
当然,更大的挑战来自外部,何小鹏透露,小鹏未来深耕的市场主要集中在20-3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内。而这个细分市场,也是目前国内车企卷得最厉害的一个领域。
以比亚迪最新上市的对标车型汉DM-i冠军版为例,直接将价格下探到19万元以下,而小鹏P7i超过24万元的起售价格,能否抗住比亚迪这一波收割,不确定性很大。
小鹏内部对此显然也做了考虑,何小鹏表示,小鹏未来的定价策略,按照竞争的逻辑,希望可以实现有竞争力的定价,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这个价格,归根结底,就是要以规模优先。
从何小鹏本人的态度来看,G6的定价大概率不会太高 。
不过对于小鹏来说,一个比较低且长期的溢价,对当前毛利的改善并非好事,尤其是在汽车销售毛利率已经由正转负的前提下,小鹏的毛利挑战不小。
最后,还是要回到智能驾驶上来,从行业整体的进度来看,小鹏XNGP确实在落地方面走在了行业头部,但现在这个节点,有2个问题需要小鹏去考虑。
其一,行业头部并不代表在体验层面有代差级别的优势 ,进入2023年以来,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成为各家研发的重点,包括华为、毫末等一批有竞争力的玩家也在同步规划落地,进展(至少是口头上的目标)并不比小鹏慢多少,蔚来、理想的城市领航方案,也将在不久之后进入到测试阶段。
除此之外, 比亚迪 、上汽等一批传统车企,目前也在积极布局,按照时间表,仅比亚迪旗下包括 仰望 、 腾势 、以及个别王朝系列车型,高阶智能驾驶也将会在今年上车。
其二,从真实的用户反馈来看,智能驾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成为车主购车的首要甚至是决定性需求,这也意味着,小鹏现在顶着的智能驾驶卖点,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还比较难。
同时,这也给友商追赶小鹏留出来一定的缓冲时间。
所以对于小鹏来说,前面的路还未照亮,变数依然存在且充满荆棘,至于前景揭晓的时刻,或许如何小鹏所说,是触到年销量300万辆车企入场券的那一天。
不过在当下,小鹏恐怕还想不了那么远,年底20000辆的月销量目标,才是实实在在有可能抓住的那根稻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赛博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寻车网。小鹏汽车缺点知名度低、充电速度慢、续航里程有限。1、品牌知名度较低,小鹏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品牌,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口碑等方面存在局限。2、充电速度慢,小鹏汽车采用的直流快充电桩充电速度最高只有100kW,而其他品牌的快充电桩可以达到更高的充电功率。3、续航里程有限,小鹏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不算优秀,相比于传统汽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会限制用户的使用需求。小鹏
为什么会有人买蔚来这种车为什么会有人买蔚来这种车大家对于什么样的人买新能源汽车一直比较好奇,尤其是对于花三五十万,买国产造车新势力车的车主,就更令人好奇了,譬如蔚来ES8这47.6-55.8万元的售价ES6这35.8-46.8万元的售价,相比国内其他电动车确实不低,那买蔚来都是什么人呢?毕竟造车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对于研发技术、制造等各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是什么促使这些人花高价购
新车畅销却亏损3.2亿,理想汽车为何如此不理想?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正常的,因为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那么所花费的这个资金去研究新的汽车呢,那么投入的资金是非常的多的,那么投入的资金并不一定是会有这个回报的,因为有的时候自己研制出来的新的汽车那么不能够被广大的这个市场广大的人民群众喜欢的话,那么自然而然就会亏损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汽车这个行业的话,那么投入是非常的大的,但是投入的并不一定能够有
越过配置表看安全,蔚来全新ES6对比理想L7端午节前后一周,整个汽车圈的重磅新闻此起彼伏,东风本田官降、现代起亚欲出售在华的2家工厂、曾经的中国第一经销商集团庞大直接退市、宝沃注销生产资质,当前车市的厮杀已然刺刀见红。相比以往,如今的汽车市场里,大多数车企对销量数字的迫切更胜于以往。也就在这种新的局面下,我们也正在见证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了不同的造车逻辑,甚至于有人为了追逐销量却放弃了
吉利拟收购魅族科技79.09%股权,从这一举动中释放出了什么信号?我认为吉利收购魅族科技股权的举动,释放出了吉利想要进军手机领域的信号。在看到吉利收购魅族科技这件事情之后,很多人都大呼看不懂,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吉利下一步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而在我看来,吉利收购魅族科技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吉利想要拓展新的业务。一、吉利收购魅族科技,是为了进军手机领域。虽然现阶段进军手
比亚迪护卫舰07信息曝光定位中型SUV/预计上半年上市近日,互联网曝光了比亚迪下发给各供应商关于护卫舰07车型备产通知函。作为比亚迪海洋网军舰系列(全部为DM-i混动车型)打造的全新中型SUV,护卫舰07将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发售。从曝光的资料显示,护卫舰07造型将十分稳重,配备亮面多辐式轮圈的同时后排还将配备隐私玻璃。车内则配备15.6英寸中控屏及12扬声器音响,并拥有5G网络。动力部分,新车搭
比亚迪回应“质保”一事网传有曲解/可正常享受权益日前,比亚迪回应了“三电系统”质保一事,明确表明与“三电系统”无技术因果关系的零部件更换,不会影响客户的终身保修权益。针对网友曝光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只要任何配件不属于原厂纯正配件,车辆就不能继续享有“三电质保”一事,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副总经理杜国忠在微博回应称,网传车辆更换雨刮器、轮胎、螺丝等会影响“三电质保”,经核实有曲解。杜国忠表示,因“三
预售29.28-33.28万元比亚迪唐DM-p开启预售6月9日,比亚迪官方宣布唐DM-p开启预售,预售价综合补贴后29.28-33.28万元,除了搭载DM-p系统外,最大亮点是采用6座布局。与此同时,唐DM-i252km尊享型同步预售,补贴后预售价28.28万元。本车特点:最新家族设计语言,不同于以往唐车型搭载DM-p系统,性能提升采用六座布局,空间优化,乘坐舒适外观方面,众所周知,比亚迪为不
2023-10-01 05:17:46
2023-09-08 16:22:41
2023-09-08 18:15:52
2023-10-22 18:53:22
2023-09-27 21:48:49
2023-11-13 07: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