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 22:31:21 | 寻车网
2023已俨然过半,1-6月,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了1323万多台,其中新能源车卖出了374万多台,差不多占到了快3成。也就是10台里面有3台都是新能源。而在这么多新能源车中,我相信有非常多的比例依旧是咱们的国产品牌。因为不管是合资还是豪华品牌,上到BBA,下到
丰田
本田
等,除了
特斯拉
以外,真的没有一个能打的。所以当下消费者买新能源车,消费者主要考虑的还是国产品牌。
而就在最近,一条消息的爆出更是让咱们国产新能源车再一次得到了肯定,那就是
大众
入股了
小鹏
汽车。大众和小鹏,一个是传统的德国汽车品牌,一个是国产新势力,按理说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品牌竟然有了合作,这个确实令人意外。
这两天互联网上无论车圈媒体,还是各路关注汽车新闻的网友,都无比兴奋,提到小鹏,评论区最多的回复就是牛x。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是
真正的x丝逆袭案例
,历经中国汽车70年历程,我们不再是拿市场换技术,我们有技术、有平台,我们不仅可以合作卖车,还可以单独打包技术去卖。
百年不遇的历史大变革的机会被中国品牌抓住了
,能不兴奋吗?所以今天这期节目就来好好大众入股小鹏一事。
事件概况
在7月2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发了一条微博说道:“今天,我们同时宣布了两项重要合作: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以及
奥迪
品牌与
上汽集团
,分别达成战略合作。这是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推进电动化战略的又一里程碑”。
与此同时,小鹏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图片是他和内瑞德的合影,并配文说“这张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今天官宣,感谢Ralf和大众所有朋友的信任,说到努力做到是最基础品质,我期待大和小的携手,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品牌带到全球。” 从照片中能看得出来,何小鹏真的笑得很开心。
不过这次的重点还在于双方企业上的合作,大众汽车集团将出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美国存托股票,每股ADS代表两股A类普通股)15美元的价格,
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1个观察员席位。
照片里两位老大穿的都是长袖,也许就是去年四季度的初次见面合影也是有可能的。官宣后,小鹏汽车内部人士也表示,“这次合作是效率优先,所以能少动的就少动。”另外,这次
大众汽车7亿美元投资
,仅获得董事会观察员席位(有知情权与表达权,但没有决策权与投票权)。
其实大众和小鹏已经洽谈了长达数月,不过8个月就已经谈妥了,目前双方已经签署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虽然只是框架协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小鹏和大众已经牵手成功。这就像领证了一样,虽然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是双方的合作已经开始,具有法律效应了。
并且就在7月26日当晚,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一度涨超40%,收获年内迄今最高涨幅,截至美东时间7月26日收盘,小鹏汽车报收27.2亿美元/股,同比增长26.69%。7月27日,小鹏汽车港股开盘后一度涨近30%。
可以看得出,资本对于大众收购小鹏是绝对看好的。而且网友们的评论也都是清一色的表示支持小鹏,甚至有不少网友说
大众+小鹏=大鹏。
这次合作双方都有什么好处?
其实,双方合作的消息在业界炸了锅,主要是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之前的传闻是大众可能与华为合作,没想到转身已经跟小鹏变成了好兄弟。但是细想大众这套“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早已开始了。之前陆续宣布与中国本土的地平线、中科创达展开合作,这次选择与小鹏合作也是这个思路。
可以肯定的是,
这次合作对于小鹏来说几乎是躺赢
。而对于大众汽车来说,还不好说。因为前有丰田与
比亚迪
bZ3的合作案例,很难说是成功之作。
第一,为什么要找个国产新势力车企合作?其实,对于固执的德国人来说,这个转变是艰难的。众所周知,大众汽车一直是全面电动化转型的激进分子,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
一切问题的根源,或者说罪魁祸首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个
大众软件部门CARIAD
。想当初,ID.3的上市因为软件问题一直在推迟。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不仅让大众ID.系列蒙上车机表现糟糕的口碑,甚至还拖累了奥迪、
宾利
等全新车型的发布计划,让大众汽车人倍感无力。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合资品牌,在曾经在燃油车市场,大众在中国市场赚得满盆满钵。但面对如今看着中国新能源市场,大众品牌却明显落后了。
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华共交付新车145.19万辆,出现了1.2%的跌幅。所以大众汽车调整了战略,不要想着什么都要自己搞,一定要积极向外寻找。尤其是补短板,合作见效最快,而且降本增效。
在赤裸裸的生存面前,主动伸出友谊之手才是唯一出路。
小鹏汽车也一样,这两年跌跌撞撞的过往写过很多次就不赘述了。当大众来敲门的时候,何小鹏心里肯定闪过一道光。因为彼此需要,因为时机恰恰好。大众底盘,设计功力毋庸置疑,但三电、座舱就是拉跨;而小鹏现在扶摇架构下,无论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还是800v 4c充电,都是目前以大众为首的海外电车垂涎欲滴的技术。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合作的主体公司是新近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这一科技公司100%大众集团控股,集研发、创新及采购功能,是大众汽车集团除沃尔夫斯堡外最大的研发基地。在协议中提到,“与当前的车型项目相比,通过联合开发及采购,合作双方将实现显著的协同潜力及成本优势。”
7亿美元的注入确实可以让小鹏回一波血
。小鹏最近大家也都知道,局面一度非常低迷,不管是销量还是资金都达到了低谷。尤其是在定位不清的P5和配置选装混乱惨遭“翻车”的G9相继上市后,小鹏的销量不增反降,自2022年6月1.5万的高光之后,月销量再也没有突破一万过。
2022年四季度小鹏仅交付了 22204 辆汽车,环比下降 24.9%。到了2023年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更是跌到了 18230 辆,甚至比去年四季度还要少了 17.9%。截至
今年一季度,小鹏已累计亏损 276.84 亿元
,在今年一季度其账面资金只剩341.2亿元,和同期理想的650亿的现金差了快一倍。
并且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销量仅为41435辆,同比大跌40%,落在了理想、哪吒、
蔚来
、零跑等同行背后。所以
小鹏的状况确实岌岌可危,半只脚已经入土了。
而大众集团的这波回血看起来好像只有7亿美元,但是换算下来也有50多亿人民币,如果按小鹏现在卖得最好的P7或G6算,一台25万,50多亿那就是2万台,
几乎是现在小鹏一个季度的销量
。如果算上成本,估计就是小鹏接近半年的收入。所以大众的这波输血来的非常及时,在资金上绝对是雪中送炭。
第二,小鹏还将获得额外的长期收入。这次收购不仅仅是单纯的收购股份,
对于小鹏来说,这就是技术变现。
根据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初期阶段,大众和小鹏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
随后,小鹏在发出的公告中透露,与大众合作并非简单的项目合作和IP转让,双方的战略技术合作将利用彼此的核心能力以及小鹏汽车的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来共同开发全新车型。
简单来说,不仅仅是智能驾驶系统,
小鹏还将电气架构、智能软硬件等一系列方案打包出售给了大众汽车。
因此大众看上的还有小鹏汽车的整车平台,更是小鹏的综合素质。同时,大众提供工程设计能力和供应链,负责上车体和车型设计及内外饰。
所以除了大众入股的50多亿人民币以外,小鹏后期还会从大众汽车那里获得其他的两笔收入。首先是
技术服务费
。其次,小鹏出售给大众汽车的是电气架构、智能软硬件等原始技术,所以后期大众每卖出一台车,
小鹏汽车都会从中得到一笔分红。
这才是最赚钱的,因为后期没有任何的成本,完全是净利润。
大众要技术、要销量、要市场份额;小鹏更是可以借机向大众学习制造工艺、共享产业链、迎来走向世界的更多机会,最重要的是相比大众真金白银的投入,小鹏的投入是比较轻资产的,都是已经量产的东西,必将带来高利润。可以说,
小鹏通过十年努力为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第三,这次大众收购小鹏,除了能给小鹏带来直观的收入之外,小鹏的名气将大增。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大众的知名度都是非常高的。当大众愿意和一家中国车企合作,关键是
用的平台和技术还是对方的时候,足以可见小鹏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界的造诣有多深。
所以这也是变相在说明小鹏汽车得到了传统车企的认可,在新能源汽车界的地位也将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大众来说,这也绝对也是利大于弊的。首先,尽管相比于小鹏来说,大众是大规模企业,但是最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尤其是自从排放门过后。2022年大众集团全年新车销量828.26万辆,同比下滑7.0%,是近11年来最低。
中国市场又是大众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在全球市场市占率为38%。2022年大众在中国市场交付量318.45万辆,同比下滑3.6%,上汽大众更是在2019~2022年年度零售销量连续4年下滑。
而大众的新能源车就更不用说了,即便ID.3的国内售价比欧洲售价便宜了一半,但是月销一直很不好,甚至ID系列都没有哪款车型单月销量超过5000台的。现在看起来每个月还有三四千台的销量完全是靠优惠砸出来的,要是没有优惠,不夸张,我猜只有三位数。所以资金有限,如果直接能购买成熟的电气架构、智能软硬件等原始技术,那将为大众省下一大笔研发费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车全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新能源车企数量已经超过了480家,而如今能够正常经营的新能源车企仅剩下40余家。这就意味着,三年间有400多家新能源车企倒在了造车的路上,同时坚持下来的这些车企也在寻找着新的存活方式,其中一些就选择了向传统车企靠拢。
日前,
大众
“入股”
小鹏
的消息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具体来看,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联合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并预计将在2026年投放到中国市场销售。与此同时,大众汽车还以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4.99%的股份。
据一品君了解到早在去年三季度,大众就已经开始接触小鹏商谈合作造车事宜,如今双方正式官宣,无异于是向本就不平静的2023中国车市,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一方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传统燃油车领域头部车企,一方则是2014年才成立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这一“大”一“小”,一“老”一“新”的组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小鹏汽车“名利双收”成赢家
虽然此次携手大众方面更像是主导者,未来所产的车型也将归入大众汽车品牌旗下,但从目前看来,一品君认为小鹏汽车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首先是小鹏汽车得到了一笔实打实的资金流入。众所周知,从去年开始小鹏汽车的日子过的并不舒服,营收、净利、销量都出现明显下滑,直到经过一系列管理层架构和产品价格调整后,本月初
小鹏G6
的上市才逐渐找回了声量。
不过随着小鹏G6订单量的攀升,小鹏汽车目前的产能已经处于满额运转的状态,交付周期也被拉大到了10-12周的区间,显然这已经成为了影响小鹏G6销量快速爬升的最大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意味着小鹏汽车短时间内依旧无法改善自身的盈利情况。
那么此时大众汽车这笔7亿美元的投资无疑是送来了“及时雨”,缓解了当下小鹏汽车面临的资金压力,也让小鹏汽车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本投入到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之中。
对此,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就表示:“小鹏汽车预计从大众交易中获得可观的经常性收入,可能比预期更早实现盈利能力。”
除了“收利”之外,作为以技术为品牌导向的小鹏汽车,此次能够与大众汽车携手,相当于是向外界对其技术实力做了一次很好的广告宣传。当然,大众汽车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毕竟大众在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品牌影响力和用户量,他们要找的自然是可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为自己提供最尖端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
另外,如果此次双方合作顺利,也不排除后续还会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这也有望让小鹏汽车在资本市场收到更多的信心,从而吸引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大众汽车持续重仓新能源
再来看大众汽车方面,作为燃油车时代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在面对近年来滚滚来袭的新能源浪潮时,曾经的“王者”光环正在悄然退去。今年1-6月,大众集团在华销量为145.19万辆,同比下降1.2%,其中纯电动车型交付了6.24万辆,也出现了2%的同比下滑。
而反观身后的
比亚迪
,上半年仅纯电动汽车销量就达到61.68万辆,几乎是大众的10倍。这显然让大众感到了浓浓的危机感,要想继续当好“领头羊”,就必须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正因如此,在曾经给予厚望的CARIAD身上未收获预期之后,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战略部署迫在眉睫。而在一品君看来,此次联手小鹏汽车,通过小鹏带来的“关键技术”,补足此前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再利用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打造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产品,就是大众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正如大众中国区CEO贝瑞德谈到的,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大众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未来双方不仅会将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能优化合作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小鹏汽车合作之前,大众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新能源发展的蓝图了。入股国轩高科,增资
江淮
大众,并拿出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新的智能化研发中心,当然还有旗下
奥迪
与
上汽集团
的合作。
虽然这一系列操作的成效如何还需要用时间和市场作为反馈,但不难看出,在一众老牌传统外资车企中,大众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是决心最大和冲在最前线的一个。
写在最后:
其实从此次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的“携手”,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越来越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国品牌开始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新的技术输出者,反而借助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技术优势合作造车,变成了很多海外车企与时间赛跑的一条捷径。
当然,在一品君看来,与大厂之间的合作也并非易事,尤其对于根基未深的新势力来说,如何能够发挥优劣势充分互补,形成高效反应,不陷入冗长的沟通,才是获取价值最大化,实现下一步增长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一品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知嘹汽车/陈壹
最近堪称国产品牌的“多事之秋”,先是
小鹏
汽车拿到
大众
集团约7亿美元的投资,后是
比亚迪
第500万台车下线。一时间,“国产品牌崛起”的话题再度登上热搜。
先说小鹏,简单回顾下这波热搜的内容:大众集团宣布以约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权,同时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期共同开发2款大众集团的 B 级纯电汽车,未来还会在智能电动汽车技术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共同开发的2款B 级纯电汽车有望在2026 年问世,新车将基于小鹏G9的高级辅助驾驶软件系统、平台等开发。
嗯......一向心高气傲的德国人居然愿意反向采用中国技术,并且造的还是一台电动车,着实有些令人意外。
某种程度上,大众集团和小鹏汽车的这次牵手揭露了一个残酷真相:
合资和国产品牌的强弱地位如今正发生改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合资品牌一直通过“技术优势”拿捏中国市场,在这个阶段,中国人通过学习制度、管理模式等方式努力向合资品牌靠拢,但代价是默默承受了合资品牌的种种“双标”、“歧视”行为:
(1)去年5月,
保时捷寻车网
在“减配门”发生后区别对待消费者,中国车主被告知不再补装电子转向柱,只提供2300元代金券,但在北美市场,保时捷不仅补装电子转向柱还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2)2020年,
特斯拉
国产
Model 3
也因为“减配”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爆料者称原本标注的HW3.0芯片被换成了HW2.5芯片,官方先是承诺芯片免费升级,但后来又变成了“自费安装FSD后才能免费升级芯片”;
(3)2019年,国产
帕萨特
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的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里仅拿到P(较差)评级。同时期,美版帕萨特在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成绩是G(优秀);
(4)2018年,还是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碰撞测试,
本田
思域
在侧面碰撞测试里拿到P(较差)评级,而在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测试里,思域的成绩是G(优秀);
(5)2018年,本田CR-V大面积爆发“机油增多”问题,在美国市场,本田积极回应,而在中国市场,本田却说“属于正常现象”;
......
事实上,合资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双标”、“歧视”行为长期存在,它们一边含泪赚取中国老百姓的辛苦钱,一边又打从心底里看不起中国市场。
就好像今年
上海
车展的
宝马
MINI
,前脚刚和中国人说“冰淇淋派完了”,后脚立马热情地给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递上冰淇淋。
好在,大众集团和小鹏汽车的这次牵手彻底让剧情走向发生了改变,因为合资品牌第一次亲自把技术制高点放在了中国。经此一役,不难预见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而吹捧“国产品牌崛起”也将不再是非主流共识。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什么大众集团不用自己的技术?
不是不用,是没的用。
大众集团虽然有备受瞩目的SSP 架构,但这玩意儿可能要2026年才会落地,到时黄花菜都凉了。反过来再看小鹏汽车,你就会发现国产品牌有多强了:小鹏汽车早就推出了 800V 高压平台,而且在智能驾驶、底盘调校等方面,小鹏汽车的实力也都可圈可点。
同样的,刚举行完“第5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发布会”的比亚迪也是凭实力出圈。
消费者没有义务因为车企不容易而去买你的车,但为什么王传福在“第5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发布会”上的数次哽咽和感慨会在这两天引发网友的讨论,因为比亚迪真的把产品做起来了,而且是用扎扎实实的技术。
满打满算,比亚迪的造车之路已经走了20年,期间比亚迪没少被质疑和嘲讽,但就如同发布会现场罗振宇说的,比亚迪用20年时间做了一道证明题,证明国产品牌并不比别人差,
从DM-i系统、刀片电池、CTB一体化技术、e平台3.0到云辇,坚持自研的比亚迪等到了“春天”。
也正是这种坚持,让比亚迪得以在近两年火速上位,连特斯拉也望尘莫及。
而除了国内,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亦备受青睐,德国、日本、巴西、泰国、新加坡、以色列等54个国家及地区都有比亚迪的足迹。重点是,在这些地方比亚迪不仅卖车,也造车。据悉,比亚迪已有计划在海外市场建立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不出意外的话,泰国和巴西将会是首站。
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让“国产品牌崛起”并不单只停留在口号层面,小鹏和比亚迪的故事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这里我们做一个大胆预测,大众集团花钱买小鹏的技术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种“反向合资”的案例势必将越来越多。
当然了,比亚迪其实早就享受过荣光,毕竟在去年11月份,奥迪和比亚迪的“迪迪联姻”就曾是一时佳话。
所以,随着比亚迪这声势浩大的第5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我们不排除下半年比亚迪会跟其他合资品牌有新的故事,你觉得呢?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知嘹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斥资7亿美元,大众入股小鹏,他们俩合作造车能成功吗?小鹏,上汽中国汽车品牌居然要当大众和奥迪的“师傅”了,根据大众集团发出的公告上看。大众集团将出资7亿美元(约合50亿人民币)入股小鹏汽车,并成为大众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有相关消息透露,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谈判工作,大众和小鹏在两者合作的首款车型将基于小鹏G9的电动车平台和软件联合开发。初期合作目标是共同开发两
收购4.99%股份,大众看上小鹏什么了?这些技术真的给力大众7亿美元购得小鹏4.99%股份并获得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借助小鹏的技术帮助打造新款电动车。这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近期在车圈刷了屏,小鹏美股的股价一度达到40%的涨幅。不少人表示,这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战略“弯道超车”的标志性时刻。通过官方披露的消息来看,小鹏和大众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
比亚迪“龙舟入奥”签约以空气动力学等技术设计竞技龙舟8月11日,我们从比亚迪官方渠道获悉,比亚迪与中国皮划艇协会在深圳签约,成为“龙舟入奥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在推动龙舟进入奥运会和设计研发“竞技型龙舟”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龙舟运动将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成为表演项目,这一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蕴含着团结拼搏、进取向前的体育精神的运动将更加受到世界的瞩目,此次比亚迪与中国皮划艇协会携手开展
要新技术也要实用,小鹏G6能否挑战零跑C11纯电?近日,小鹏汽车宣布将于6月29日推出备受期待的全新轿跑SUV车型——小鹏G6。这款新车的预售价定格在22.5万元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并不令人意外。作为小鹏汽车的全新力作,它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的目光。然而,随着售价的曝光,一些消费者开始对价格产生疑虑。与同级别新势力代表车型——零跑C11纯电相比,小鹏G6的售价被普遍认为
极狐阿尔法S对战小鹏G9,谁才是智驾天花板?打算买高端新能源车的消费者,选择他们的主因可能就是想要体验智能驾驶。目前主流的驾驶辅助水平为L2级,可以带来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等等功能,对于日常驾驶安全与便利有着明显提升。而目前国内诸多新能源品牌中,小鹏汽车称得上该领域的“好手”,而其它自主品牌,诸如极狐阿尔法、阿维塔、蔚来的智驾能力也颇为不俗,近期就有这四家的车
预售29.28-33.28万元比亚迪唐DM-p开启预售6月9日,比亚迪官方宣布唐DM-p开启预售,预售价综合补贴后29.28-33.28万元,除了搭载DM-p系统外,最大亮点是采用6座布局。与此同时,唐DM-i252km尊享型同步预售,补贴后预售价28.28万元。本车特点:最新家族设计语言,不同于以往唐车型搭载DM-p系统,性能提升采用六座布局,空间优化,乘坐舒适外观方面,众所周知,比亚迪为不
比亚迪宋MAXDM-i将于今日上市预售价14.68-17.38万元寻车讯 比亚迪宋MAXDM-i将于今日上市,新车将推出5款车型,预售价区间14.68-17.38万元,将提供6座/7座可选,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51km和105km。外观设计方面,宋MAXDM-i整体设计风格与宋MAXDM相似。沿用了比亚迪家族式的DragonFace设计风格。前脸的区别在于连接“宋”字车标的镀铬饰条更为扁平,整体
比亚迪元Pro配置曝光标配全液晶仪表/悬浮式中控屏日前,寻车从官方渠道获悉了比亚迪元Pro的配置信息,新车将配有丰富的科技及舒适配置,并搭载全新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据悉,新车将于3月21日正式上市。外观方面,新车进化的更加精致,提供了两种外观设计,一种是偏向比亚迪汉的前两设计,前格栅采用封闭效果,带有一条银色饰条。另一种设计,更接近比亚迪唐,前格栅采用了矩阵式设计。两种风格都使元P
2023-10-01 05:17:46
2023-09-08 18:15:52
2023-09-08 16:22:41
2023-10-22 18:53:22
2023-09-29 19:49:02
2023-09-13 04: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