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2 06:31:21 | 寻车网
现在很多人都在支持国产车,并不完全是因为爱国情怀,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虽然国产车在近些年研发进步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德系、日系等汽车工业发展较早,体系更加成熟,所以在一些方面国产车和合资车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销量不好的车型并不代表其质量有问题,但毋庸置疑肯定有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产品的销量不济,与外观、内饰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其次车型的定位也十分重要,倘若车型的定位不精准,目标群体没有锁定,那么这款产品也是处于尴尬位置,很难吸引到消费者。
说到省油,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系车,日本由于地小资源少,所以,特别注重汽车佳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在加上日系车通常都是比较的皮薄馅大,所以,很大程度上也能节省不少的油耗,跟用料扎实的德系车相比,日系车确实省油,与此同时,这一点可能也是国产品牌没法比的,比如大家经常吐槽的长安、长城等品牌油耗高的问题,至今都是困扰很多国产品牌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质量把控的标准上,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又打个比方,对供应商提供的车内某个螺丝胶套要求标准就差别很大。据小编在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工作的朋友介绍,德系、日系某些汽车品牌,首要考虑的并不是零配件的价格问题,而自主不少汽车品牌则是哪种便宜就要哪种。再来就是,某些日系品牌严格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发现零配件包装上铺满灰尘,厂家都不收货,供应商还必须就此问题打一份相关报告出来!
最后就是装配工艺的问题了,记得有位国内汽车领域的权威专家曾经吐槽中国制造,在装配过程中遇到尺寸偏差时,德国的工程师会把图纸摊开重新调整尺寸,而中国工程师会告诉工人“使劲儿按”。笑话归笑话,但此问题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百年福特,毁于长安”就是装配问题所导致。装配标准不行,就会体现在一些小毛病上,比如异响之类的。比如一些合资车型生产装配要求的车身缝隙控制,零部件的误差值等,都非常严格。像典型代表的韩系和日系车,严格到对车间地面卫生都进行量化,这是很多国产品牌做不到了!
车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每个人使用工具的习惯也大不相同,目前市面上的车型基本上差的也不是特别多,不要片面的听网上的信息,更多是根据自己需求,自己亲身去试驾体验最为好,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而不是别人说这个动力强就是好,而不是别人说这个空间大就是好,各个国家造车给人体验感是不一样的,根据自己喜好去选择,然后去试驾,从而选择心仪的一辆!
希望大家给国产车一些时间!争取技术含量方面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几年前,有句谚语说,"三年后,除了喇叭,国产汽车到处都会发出声音"。可以看出,
国产汽车最缺乏的是质量。
目前,国产汽车在驾驶体验、动力、空间、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很难与共有权汽车区分开来。就经验而言,许多独立品牌甚至比共有汽车更好。他们的销量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似乎是品牌影响力不够,事实上他们仍然逃不过“质量数量”这个词。
独立品牌还很年轻,其蓬勃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首先,它可以实现技术突破,生产出更优秀的汽车。儿童依靠质量逐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奠定良好的声誉基础。后者将不得不比前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发展得很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再是吴夏蒙了。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
独立品牌的汽车缺乏核心竞争力,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性能是略高的油耗、急剧的换挡和略低的驾驶质量,从而影响汽车的耐久性和维修率。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
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
a
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整车材料、底盘方面都开始使用轻量化材料,比如某些后驱车型采用了碳纤维传动轴,一些高端车全车采用碳纤维覆盖件,也有一些车型使用了相比于刚才更轻的合金悬挂等等,所以很多车型的整体重量都在不断下滑!
说到自主品牌汽车制造离不开历史发展的追溯,离不开自主品牌汽车人多年不断的努力,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及对自主品牌汽车的大力支持。汽车的设计制造就离不开这几部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车体结构设计等几大方面。
b
国产车比合资车重的问题还是在于厂商的问题,车体结构设计,车饰的选材,目前还是以综合性的降低成本为主,很多一些高成本的配件并不在预算范围,因为大部分选材均为节优够用为主,并不像一些合资车的选材会优中选优的去考虑,合资车体系完备,可以用更低的配套成本去选择更优一级的配套产品。
车重良心论只是更隐晦一点的铁皮党。真正汽车减重问题是极其复杂和严谨的事。它所涉及到的结构减重并非是静态刚性强度问题,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结构减重牵扯到部件材料的动态抗扭,抗拉以及共振,耐疲劳,温度耐腐蚀等诸多问题。奔驰的铝换钢,大众的后悬挂就是因为盲目减配导致的问题。
c
大伙网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国产车与合资车的碰撞信息,无一例外都是国产车“完胜”,于是大伙都会认为国产车车重、皮硬安全,但这是否具有代表性不得而知哈。因为碰撞瞬间,它与二者之间的碰撞角度及本身的车身结构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谁重谁安全!不过可以自豪的是,国产车对于碰撞安全这块是比较注重的,大部分国产车企都拥有自己的碰撞试验室!
国产车比合资车差在哪?现在很多人都在支持国产车,并不完全是因为爱国情怀,国产车的进步有目共睹。虽然国产车在近些年研发进步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德系、日系等汽车工业发展较早,体系更加成熟,所以在一些方面国产车和合资车依然有一定的差距。销量不好的车型并不代表其质量有问题,但毋庸置疑肯定有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产品的销量不济,与外观、内饰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其次车型的定位也十分重要,倘若车型的定位不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还有多大?几年前,有句谚语说,"三年后,除了喇叭,国产汽车到处都会发出声音"。可以看出,国产汽车最缺乏的是质量。目前,国产汽车在驾驶体验、动力、空间、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很难与共有权汽车区分开来。就经验而言,许多独立品牌甚至比共有汽车更好。他们的销量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似乎是品牌影响力不够,事实上他们仍然逃不过“质量数量”这个词。独立品牌还很年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到底多大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同级别同等价格的车型中,国产车的配置相对要高于合资车的配置,还有就是国产车的用料方面比起合资车来说也是比较优越的。从前国产车并不具备优势,我国汽车行业是从1956年才开始正式开始的,其造车技术对比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年轻的,所以一开始国产车无论是配置、质量稳定性或是用料都不如合资车好。但现在国产车迅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
国产车跟合资车的差距,真的只是三大件?国产车和合资车是目前汽车市场上的两大主力,能够在国内市场立足的合资品牌,往往都是有着深厚技术功底的国外汽车品牌,其中不乏一些百年车企,它们的技术实力自然毋庸置疑。相比之下,国产车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前期发展也比较慢,所以技术还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调校)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就拿发动机技术来说,国内自称
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为啥感觉国产车普遍比同级别的合资车重一些?在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消费者认为合资车在产品力方面要比国产车强一些,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当然也有一些之前不被认可的思维定式因为合资品牌的大面积采用,就变成了合理的存在,并且被认为是技术和材料进步下的产物。a最近几年,轻量化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很多高端车型在
国产车和合资车相比,到底差在哪里?近几年来,国产车的确在进步,口啤也越来越好,道路上跑的国产车也越来越多,这让国人感到欣慰!合资的车,发动机确实比国产强,省油,动力都可以,但是做工精细方面比较简单,现在国产车都很好,配置啊,外形啊,发动机都有了提升,就是有点费油。重点是发动机、变速箱,关系着一辆车的寿命有多长;其次,是零部件的装配水平,关系着车子可能带来的麻烦;还有,售后服务水平,关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还有多大?几年前,有句谚语说,"三年后,除了喇叭,国产汽车到处都会发出声音"。可以看出,国产汽车最缺乏的是质量。目前,国产汽车在驾驶体验、动力、空间、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很难与共有权汽车区分开来。就经验而言,许多独立品牌甚至比共有汽车更好。他们的销量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似乎是品牌影响力不够,事实上他们仍然逃不过“质量数量”这个词。独立品牌还很年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到底多大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同级别同等价格的车型中,国产车的配置相对要高于合资车的配置,还有就是国产车的用料方面比起合资车来说也是比较优越的。从前国产车并不具备优势,我国汽车行业是从1956年才开始正式开始的,其造车技术对比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年轻的,所以一开始国产车无论是配置、质量稳定性或是用料都不如合资车好。但现在国产车迅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
2023-10-01 05:17:46
2023-09-08 18:15:52
2023-09-13 11:11:48
2023-10-22 18:53:22
2023-09-13 04:35:21
2023-09-21 05: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