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07:01:04 | 寻车网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
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
本文核心数据: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按用途划分中国不同种类新能源汽车占比
新能源产销规模翻倍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仅比欧洲少3.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7.92万辆,排全球第三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
在销量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连续七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纯电动车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按动力系统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划分,纯电动汽车是我国产销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种类。2021年纯电动汽车产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82.99%,销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2.82%。
按用途划分,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均占全国汽车总产销的95%左右,是按用途划分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最多的类型。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年11月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目前市场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来看,纯电动车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在 汽车 产业整体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2021年,作为中国品牌 汽车 的龙头车企之一,吉利 汽车 继续发挥行业“稳定器”作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
根据3月23日吉利 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 汽车 ”)(0175.HK)公布的2021年财报,公司全年收入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扣除股份支付的股东应占溢利6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股东应占溢利48.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3.5亿元人民币。
上述几项核心指标,体现出吉利 汽车 在过去的一年里财务表现整体稳健。从更多的指标来看,吉利 汽车 正处于 历史 最好状态。现金流方面,总现金达到280亿元人民币,创 历史 最高水平,净现金达208亿元人民币。此外,吉利 汽车 拟每股分派股息0.21港币,分红比率35.3%,较2020年上升5.8个百分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吉利 汽车 的利润结构愈加多元化,技术服务和授权利润在持续走高,同比增长245.3%。以合营公司吉致金融为例,净利润同比增长45%。吉利 汽车 依靠技术输出开辟出了传统 汽车 业务之外的全新增长点,这在整个 汽车 产业向未来转型过程中具备标杆性意义。
财务数字是企业实力的直接体现,吉利 汽车 2021年的表现显现出公司体系基础的扎实。从 汽车 销量方面看,吉利 汽车 2021年全年销售132.8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在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向上,吉利 汽车 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高端车型发挥出越来越多的作用,促使企业平均单车利润连年上升。这背后,是吉利 汽车 多年的技术研发投入厚积薄发的结果,也是其当前大力推进智能化、 科技 化转型收到成效的体现。
从强劲的财报表现看,吉利 汽车 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成型。2022年,吉利 汽车 将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含极氪7万辆),将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向电动化和智能化全面转型。其中,现有主力车款动力全面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新能源将大踏步前进,八款雷神混动车型投放市场,开启新能源出行新格局。
品牌溢价提升,授权收入成亮点
研判吉利 汽车 的利润结构,会发现其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高端车型的贡献,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意味着吉利 汽车 的品牌溢价在走高。数据显示,吉利 汽车 (含领克)整体平均单车收入达87672元,同比增长9.0%,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一家中国品牌车企,实现品牌走上去是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愿望。吉利在这个过程中率先踏出步子,过去几年来单车利润不断提升,整体品牌形象与产品口碑都在市面上被打上了高价值的标签。这从吉利 汽车 旗下几大高端系列的热销势头上可以看出来,CMA高端系列、领克品牌、极氪智能 科技 ,成为中高端中国品牌 汽车 的佼佼者。
去年,吉利 汽车 品牌旗下由星越L、星瑞、星越S组成的“中国星”系列,凭借CMA架构、同级别最全配置等优势,杀入合资产品腹地,成为中高端系列的领头羊。“中国星”系列去年总计销量超过20万辆,极大拔高了吉利 汽车 的品牌价值。
已经问世五年的领克品牌,更是延续过往的凌厉姿态,稳站中高端核心市场。成立五周年来领克品牌累计销量超过65万辆,产品平均加权成交价达到16.5万元。其中,去年上市的领克09更是以冲高到40万元的气势,打入豪华车的优势市场。
2021年4月推出的全新纯电品牌极氪,聚焦高端纯电智能 科技 ,迅速成为行业中全新的“新势力”。首款车型极氪001自2021年10月开始交付以来,4个月累计交付12,453辆,平均订单价达33.5万人民币,今年有望冲击7万辆的销量目标。未来三年内,极氪将推出6款全新产品。在“智能吉利2025”的战略规划中,到2025年极氪将完成的使命是65万辆,在高端电动 汽车 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而今年将实现7万辆目标。
从中国星到领克再到极氪,吉利 汽车 在品牌产品领域构筑起三个中高端发力点,几者共同发力带动吉利 汽车 向上冲击。
与产品结构优化同步实现的,是吉利 汽车 的利润来源变得多元化。2021年,吉利 汽车 合营公司(领克和吉致金融)净利润增长42%,其中领克净利润增长37%,吉致金融净利润增长45%。技术服务和授权利润等其他收入持续增长,同比增长245.3%,其中授权收入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多元利润结构保障了吉利 汽车 的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厚积薄发,海外出口猛增
在 汽车 行业中,吉利 汽车 一直注重新能源发展,去年确定的两个“蓝色吉利行动”,对吉利的新能源行动形成了战略指导。经过多年的耕耘,吉利的新能源车业务在2021年里迎来总爆发,雷神动力、几何 汽车 、极氪均表现凶猛。
数据显示,2021年吉利 汽车 新能源产品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约47%,除纯电、PHEV车型外,还推出了多款HEV车型。
其中,几何 汽车 上市2年多来,累计服务用户超过20万名,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与销量成绩。2021年几何 汽车 销量达到55,320辆,同比增长145.3%,A级市场市占率7.43 %,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2022年,吉利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产品上的研发投入,在纯电、超级电混、醇电混动、换电等赛道上全面发力。目前,全新换电出行品牌睿蓝 汽车 已打开吉利的换电新格局,8款以上雷神Hi·X油电混动和超级电混产品计划投放市场,开启新能源出行新格局。
出口走到世界舞台,是中国品牌 汽车 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吉利 汽车 凭借多年来的全球化布局,在海外市场方面已从布局期进入收获期。尽管近两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但全球化的大体格局没有改变。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吉利 汽车 还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竞争,稳步开拓海外市场。寻车网
2021年,吉利 汽车 累计向海外地区市场外销11.5万辆,同比增长58.2%。新增销售网点24家。“出海”20年以来,吉利 汽车 的业务足迹覆盖至28个国家,海外销售和售后网点达到227家,吉利 汽车 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收获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例如,2021年吉利在菲律宾销量同比增长近200%,Coolray(缤越)分别在菲律宾和科威特的细分市场保持全年销量第一;Tugella(星越)销量稳居沙特Coupe C级SUV细分市场第一;在南美哥斯达黎加,吉利 汽车 销量稳居中国品牌第一。
领克品牌的出口计划也在不断加速的过程中。领克的“欧洲战略”已实现常态化出口欧洲,在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市场实现终端交付,“亚太战略”首站落地科威特,在中东四国开始交付,为中国高端品牌出海打造范本。
研发投入增加,构建生态体系力
研发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吉利控股是2021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TOP10中唯一的车企,近十年来累计研发投入超1400亿元,设计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拥有2.6万项创新专利。在母公司的赋能之下,吉利 汽车 的研发投入也是逐年水涨船高。
2021年,吉利 汽车 的研发总投入55亿元,同比增长16.1%,过去5年合计研发总投入共计256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2022年吉利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产品上的研发投入。
吉利 汽车 将全面推动“智能吉利2025”战略落地,构建吉利在智能新能源 汽车 时代领先的体系力;加速推进 科技 吉利4.0时代全面架构造车效率,模块化架构车型提升至70%,中国星占吉利品牌销量比例提升至30%;进一步提升和发挥模块化架构造车在成本、质量一致性和效率上的优势。
其中,智能网联方面的生态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吉利 汽车 将重点加强软件自研,加快实现新一代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应用。智能座舱方面,基于7Nm芯片的“新一代智能座舱”技术将在今年对外展示,并率先搭载在新款智能SUV上。自动驾驶方面,极氪与Mobileye深化合作,将于2024年推出全球首辆具有L4自动驾驶能力的全电动 汽车 。
此外,作为2022杭州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吉利将提供1,800辆乘用车用于杭州亚运会接驳服务,并落地6V5R的智能驾驶系统(NOA),以智能、绿色的 科技 产品保障亚运,展现中国 汽车 品牌实力。
事实上,吉利控股集团的研发投入覆盖范围极广,其面向的是 汽车 出行的大未来,在硬件软件方面同步布局,至今成果丰厚。通过布局新能源 科技 、车联网、自动驾驶、低轨卫星、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业务,吉利将做强 科技 生态圈,打造 科技 护城河。吉利 汽车 也将从 科技 生态中获益良多。
加码技术创新、构建 科技 生态,吉利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再造新优势,为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产品与体验,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向2022年, 汽车 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旧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吉利 汽车 将基于过去多年来的产业积淀从容出击。在保障资源供应的同时,加强智能电动的自研能力。一个更具活力与收入新增点的吉利 汽车 ,将出现在行业面前。
2022年
比亚迪
官宣停止生产燃油车型是一个前兆,预示着国内汽车市场能源变革将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果不其然,当在进入2023年之后,各汽车品牌都再次加大对新能源车型研究、发展的力度,想要用更加优秀的新能源车型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前不久,比亚迪
仰望
上市,众多黑科技的存在让消费者感到震撼,
吉利汽车
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顶梁柱之一,也在前段时间召开发布会,吉利
银河L7
以及众多领先技术和设计一同亮相,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吉利汽车集团的诚意。
如果在2023年2月23日之前,问我什么叫做高价值新能源车型,我可能答不上来,因为迄今为止,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车型几乎没有冬季续航达标率超过60%的车型,也没有哪款车型在-20摄氏度低温环境下的真实续航超过500公里,并且官方指导价在20万元以内。但是在2月23日之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作高价值新能源车型,没错,就是
吉利银河
L7这样的车型。
为什么说吉利银河L7这样的车型是高价值新能源车型呢?首先要从本次吉利银河发布会开始说起。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吉利汽车集团在燃油汽车市场打拼多年,如今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新的格局,新能源汽车终将代替传统燃油车型,而吉利汽车集团不仅拥有了极为出色的造车经验,也在自研、开发中拥有了领先行业的技术和设计。当下吉利汽车集团已经拥有了几何、
极氪
等受人欢迎的汽车品牌,而前不久的吉利银河发布会,定位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吉利银河上线,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正如曾经比亚迪汽车官宣停止生产燃油车型一样,当下的吉利汽车集团,也已经开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表演”。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银河这个名词的含义,它是浩瀚宇宙中最亮眼的存在,是我们人类文明向太空探索的野望。如今吉利汽车集团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命名为吉利银河,显然具有众多内在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吉利银河首先代表了吉利汽车集团希望这个全新的中高端汽车品牌能够如同天上的银河一样在汽车市场上熠熠生辉;其次也代表了吉利汽车集团对品牌技术的期待,想要让吉利银河相关技术达到整个汽车行业的顶尖水平。既然吉利汽车集团会对吉利银河抱有这么大的期待,那吉利银河的表现自然非同凡响,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表现。
吉利银河的出现,也有着全新的品牌标识,相比其它汽车品牌采用的品牌标识,吉利银河的品牌标识与吉利汽车原本采用的盾形标识比较相似,不过吉利银河从盾形车标演化成为六个圆角矩形组成的图案。与吉利汽车的标识相比,吉利银河的车标更加简约大气,并且具有辨识度。
在吉利银河发布会上,官方展示了品牌未来产品布局和规划,让消费者感受到吉利汽车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度发展的决心,也看到了吉利汽车集团在多年造车过程中,逐渐积攒实力,厚积薄发的优秀技术水平,正是因为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吉利银河才会上市,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大“弄堂”的一员。在发布会上,吉利银河官宣了众多行业领先科技,其中“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以及银河N OS等科技,更是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视线。
首先来说“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这是吉利银河针对消费者出行安全提供的全新防护系统,对电池进行了八层“神盾”防护,打造了母婴级别防辐射能力,能够做到电池针刺不起火,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工况,电池都处在安全情况下,让消费者能够安心出行,无需担心自身安全。与此同时,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的车型从预碰撞到发生碰撞,可以从多角度出发,经历避免碰撞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远超竞争对手的安全表现,是吉利银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打拼的重要底牌之一。
雷神电混8848是吉利汽车集团为吉利银河专属打造的动力系统,采用吉利自研燃烧控制技术,能够达到44.26%热效率。热效率越高,车辆就能得到更强的动力输出和更低的能耗,也就是说,搭载雷神电混8848的吉利银河L7是一款完美协调性能与经济性的车型。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吉利银河L7在亏电状态下百公里综合油耗仅需5.23L,而满电满油状态吉利银河L7在CLTC工况,可以为消费者提供1370公里综合续航里程。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吉利银河L7这款已经亮相的车型,还是吉利银河官方宣布的其它还没有上市的车型,都将会从原生新能源架构平台打造,其中吉利银河L7诞生于E-CMA智能电混架构,继承了吉利架构造车的安全优势,能够为车辆和驾乘人员带来更加优秀的安全防护和舒适性体验。而银河N OS科技更注重消费者的智能体验,是吉利汽车集团对于智能便捷理解的自研结果,能够实现“万物互联”,让吉利银河L7等车型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给消费者优秀的智能便捷出行体验。
我想没有谁愿意被束缚,如果能够远行,谁也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一直停留,而在停止脚步之后,每当夜晚抬头欣赏星空,都会被浩瀚的银河所震撼。吉利银河的出现代表了吉利汽车集团想要在汽车市场上打造高价值新能源车型的想法和做法,相比其它汽车品牌和系列,吉利银河系列是吉利品牌全新的中高端新能源系列,拥有各种领先技术的吉利银河不仅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靓丽的
风景线
,更会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引领者,成为无数消费者的首选车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来车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4月新势力:埃安再破4万理想同比翻6倍截至2023年5月2日,主流新势力车企4月销量已然公布。在经历了上海车展的“狂欢”之后,车企终究要回到以销量论英雄的现实之中。从整体市场来看,4月新势力基本延续了3月的市场格局:埃安、理想稳居第一梯队;“万辆关口”形成卡位之势;月销3000辆左右的“传统”新势力仍在加速冲刺。埃安再破4万理想也能卖疯!在3月新势力的市场趋势中,
汽车新能源的发展前景?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得非常火爆,新能源汽车不同于传统的汽车,它采用的是新能源发动整个机身。那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是什么。1、倡导低碳经济国家相关政策号召和鼓励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往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带动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贯彻落实我国低碳环保的理念。汽车生产厂家是开展低碳经济的当头力量,目前各行各业也都将目光点聚焦到电动汽车上。2、低碳经济时刻面临着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驱动力将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供给侧的供给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需求侧的接受程度也会将进一步提高。2.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若能延续当前的发展态势,我国有可能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提出的到
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新宠儿。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一、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未来,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一方面,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出
威马EX6北京车展亮相目前限行号和抽奖号让很多朋友基本上都很心疼,所以这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推力,所以很多传统汽车都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很多新公司也加入了汽车制造新能源的行列,比如第一个拒绝代工自建工厂的品牌威马EX6,也在最近的车展上推出了自己的最新车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款威马EX6吧。魏EX6:外观怎么样外观部分,新车采用了电动车常用的封闭式格栅设计,整体造型非常简洁
为什么说电动汽车是趋势?电动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出现极丰富了各位车主的有车生活,它的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作为行业发展新事物,我们应该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它。坊间戏称电动汽车是加了轮子的手机?个人认为买电动汽车有以下几大问题是你必须要面对的:1、电量焦虑;2、更新迭代快;3、高度集成化……今天,我们先来聊聊电量焦虑(续航里程的焦虑)问题。再续航问题突出?充电时间过长了?其实,我觉得续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在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目前,在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推广期,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市场规模远未到开发阶段,亟待市场拉动。因此,要从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规划安排,
二手车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二手车行业发展趋势是:1、华东中南二手车交易量大:华东地区、中南地区是二手车主要交易区域,华东地区二手车交易量51.08万辆,占比33.1%。中南地区二手车交易量46.86万辆,占比30.4%。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二手车交易量分别为22.52万辆、18.8万辆,占比超10%。与上月相比,全国六大区中除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环比出现下降外,其余地区环比均有所增长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17 02:43:47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