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18:03:44 | 寻车网
前2个月同比下滑12.66%,多个细分市场承压。
长安
汽车当前正式公布了2月份的产销数据,长安汽车集团共计销售191007辆,同比增长38.27%,但1-2月份销量仅为362812辆,同比下滑了12.66%。其中长安自主品牌的销量下滑也同样非常明显,1-2月份销量为309424辆,同比下滑7.55%。
拿UNI系列为例,作为长安汽车UNI系列产品的销量担当,长安“油腻V”在去年下半年一直保持月销售量过万,甚至整个12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58万辆。然而,2023年以来长安UNI-V市场表现逐渐表现出疲软的迹象。根据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2月份长安UNI-V的销量分别为9758辆、7656辆,相比从前过万辆的月销售量相比,长安UNI-V的销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根据长安汽车官方数据显示,2月份长安UNI-V销量为2.01万辆,与汽车流通协会所查询到的销量数据存在着不小的差值。对此说法可能一个是批发量,一个是零售量。两个数据相差一万多,意味着经销商需要承受很大的库存压力。将销量压力转嫁给经销商虽然可以暂时让销量数据更好看一些,但难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锦标赛不得不降价清库存,而消费者担心后续优惠更大,观望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销量的急剧下滑。
导致销量走下坡路的直接原因,是长安汽车日渐凸显的质量品控问题。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新浪财经联合黑猫投诉的“投诉入口“平台推出2023年315消费者维权活动。据新浪黑猫投诉统计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居投诉榜首,近30日内投诉量达到297次,累计达2085次。投诉主要涉及到虚假宣传、短时间内降价、质量和售后等问题。长安汽车消费者称本身车的质量就很多问题,被刺降价让车主的权益和安全问题都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坐上“自主一哥”的宝座,与其“鲸动世界”的“蓝鲸发动机”,有着很大的关系。军工背景的长安汽车一直以来给人一种可靠、耐用的品牌印象,然而在去年十一国庆小长假,一辆粤M牌照的
长安CS75PLUS
在长安汽车4S店门前披着“行驶几千公里发动机漏油” 、“投诉无门”的横幅。假期期间选择用如此极端的方式维权,即便是新闻中偶然刷到,也能感受到车主深深的愤怒与无奈。
可能有人觉得这也许只是个例,《车质网》的搜索结果显示关于长安汽车“发动机漏油”的质量投诉问题比比皆是,其中除了涉及不同版本的长安CS75PLUS外,CS55PLUS、UNI-T、UNI-V等畅销车型也位列其中。
细数长安在这两年新产品上市之初的质量品控问题,长安UNI-K在多家媒体面前麋鹿测试时同侧车轮同时离地,刹车测试时两个后轮同时离地。同时,在给经销商演示过交叉轴时由于车身结构强度不够,关不上后备箱。最终长安UNI-K还是“带着问题”上市,让不知情的消费者为此买单。
UNI-K的事情还没过去多久,长安
逸达
在上市前也出现了品控问题,在媒体试驾时避震器上座就断了,是明显的用料问题。而长安当红流量UNI-K也频发车灯起雾、变速箱漏油、车身生锈等等问题。
当问题发生后,长安汽车不仅不重视起来,尽快拿出解决的方案,反而回避无视,不知道寒了多少老车主们的心。长安汽车若是单纯为了销量而走上“降价降质”的道路,终会遭遇消费者的信任滑铁卢。对技术的不重视和对消费者的藐视,与长安汽车“科技长安·智慧伙伴”的品牌定位渐行渐远。
网上“花式营销”的长安汽车到底值不值得买?擦亮眼睛很重要!
近几年,“智能科技”成为车圈儿的高频词汇,帮助新能源汽车迅速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让传统燃油车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对长安汽车而言,长安UNI-K被定位为SUV旗舰,是最好的“科技之光”;但随着长安UNI-K智能配置的频频爆雷,也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
长安UNI-K曾在一场名为“十平米发布会”的活动中,由长安汽车的董事长朱华荣先生亲自站台,为长安UNI-K带货,展示了名为“APA6.0
远程
自动泊车”的系统功能,称该功能可以实现在车内无钥匙的情况下,由距离19km外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遥控泊车。然而,就当消费者不禁感叹国产车的“黑科技”时,长安UNI-K却陷入了“销售欺诈”这一风波。据一长安UNI-K 2.0T尊贵型/全轮驱动尊享型车主反馈,其购买的车辆并不具备“APA6.0远程自动泊车”功能,本以为可以通过后期的OTA来升级实现,但对比2023款车型后
发现
由于缺少侧面雷达因而很难实现。除此之外, L3级的自动驾驶和灯光秀也是官方前期大力宣传的卖点,但首批车主均未享受到这些功能。
新技术的问世与落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拿自动驾驶功能来说,即使技术过硬,法规层面仍然会存在许多争议,长安汽车将没有完全落地的功能拿来广而告之,试图诱导吸引消费者购车,是非常严重的企业原则问题。而面对长安UNI-K无法满足宣传功能,长安汽车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都没能提供解决的方案,而是选择 “冷处理”,这样的企业态度,对得起消费者的信赖吗?
结语:
失民心者失天下,品质与用户是一个企业无论何时都不可逾越的底线。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坐稳自主一线阵营,与消费者的支持密不可分。当过度营销掩盖真实技术,长安汽车就离陷入危局不远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印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寻车网
当前整体汽车市场处于什么阶段?未来新能源汽车空间有多大?新形势下品牌战略与营销手段如何出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以电动化和智能化引领的产品技术突破,深刻改变了当前汽车产业。前途光明,但荆棘丛生,在新汽车时代的大门,有无数的不解和难点羁绊着众多车企。
“今天很多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全新的认识、做法,都是因为变革而来。”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这种变革还将持续往深去处、往广处去。
4月2日,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之汽车市场与消费分论坛,以“科技引领消费变革”为主题,直指当前汽车行业及车企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政策不能立马大幅度调减。”针对新能源汽车国补终止和政府支持力度减弱,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市场驱动力将对电动车未来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动车市场持续健康运行,仍需要适当力度的政策支持。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狂飙,但在2023年增速突然放缓,2月份甚至出现罕见负增长。未来新能源市场到底几许,众多车企非常关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新能源汽车增长,既有新增效应,也有替代效应。”他预测,2年后(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约3200万辆左右。
“从世界来看,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占到15%的比例,加上混合动力,总体占到20%,二八分的格局已经建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纯电动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面是前景广阔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市场,一面是群雄逐鹿、淘汰不断加剧的新老造车企业。在埃安、赛力斯、极氪、深蓝、比亚迪等车企与会代表看来,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显现、中国品牌向上、如何破局等是当前行业最关注的问题。
论坛上,大家的共识是,2023年,头部品牌聚集效应将更加明显,在未来5年内,新能源赛道马太效应会越发显现;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未来的竞争绝对不仅是科技的竞争,应该是科技+成本、产品+生态的竞争。
▍
分化加剧
蜂拥而至、爆发式增长、内卷加剧,这些是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准确的形容。
127.6万辆、326.6万辆、624.8万辆;2.2%、156%、91.3%——这两组数据分别代表2020-2022年销量和同比增长情况,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最有力的注脚。
“未来5年,我们认为渗透率会超过50%,达到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临界点,到那时候,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巨变时代。”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认为,回溯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他提出,第一阶段是2020年前,更多靠政策驱动,渗透率比较缓慢,未超过5%。第二阶段是2020-2022年,短短两年,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市占率已经超过25%。第三阶段是2023年以后,政策退坡,完全进入市场驱动态势。
这与王青的预测大致相似——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88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千人汽车拥有量分别达到3.1亿辆和221辆,汽车市场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但具体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正处于快速替代燃油车阶段。王青预测,如果以204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到100%来预测,那么,2025年占有率可能接近甚至超过60%,销量会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大概是在3200万辆左右。
将预测再延伸。“如果欧洲2035年完全实现禁售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汽车,那么,中国可能在2040年前后,再增长部分会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王青说。
前景广阔的背后是竞争。展望2023年及未来5年,多位与会代表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格局或将出现分化,“头部效应”显现。
“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赛道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市场分化仍将不断加剧,最后将聚拢在头部3~5家。”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透过几组数据,论证这个观点。
他表示,从今年1-3月纯电TOP5品牌在纯电市场的销量占比可以看到,1月纯电TOP5品牌占比64.1%,2月占比67.3%,3月前3周已经达到68.7%,估计整个3月会超过70%。
席忠民的观点基本得到许林认同。
“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TOP15品牌来看,合资企业寥寥无几,国际品牌仅有特斯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占近80%份额。”许林表示,以广汽埃安、长安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开始觉醒,从销量和增长率来看,传统车企崛起的步伐明显快于新势力品牌。
“未来将进一步考验新能源企业的生存能力。”他说。
▍
破局向上
随着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一些中国品牌加快品牌向上之路,颇有“长缨在手,应缚苍龙”的气魄。
就此,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比亚迪品牌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徐长明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随着市占率大幅度攀升,中国品牌已经在本土市场已然崛起。
从全球范围来看,就品牌而言,德国有奔驰、宝马、大众,美国有通用、福特、特斯拉,日本有丰田、本田、日产。中国呢?李云飞认为,一汽、长安、上汽、吉利、长城、比亚迪等都会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我们要抓住机遇窗口期,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因为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李云飞表示,中国品牌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电机、电池、电控,还是IGBT抑或整车制造,中国品牌具备实力。
在徐长明看来,中国品牌的突破可归纳为两个指标:一是份额,二是价格。
在价格角度,合资品牌2019-2022年年度均价分别为15.4万元、15.4万元、15.9万元和16.6万元,中国品牌年度均价分别为10.5万元、10.8万元、12.2万元和14万元。虽然这些年合资品牌年度均价相对较高,但中国品牌涨幅更大,2022年已接近合资品牌均价的84%。
具体到品牌,2022年,蔚来已与奔驰均价相当,奔驰均价为48.1万元,蔚来均价为47.5万元;理想则以均价37.8万元,超过奥迪,和宝马接近;比亚迪均价为17.6万元,已经超过本田的17.5万元,追赶丰田18.5万元的均价。
“电动车快速发展,正在促进中国品牌汽车竞争力从量变向质变转化。”徐长明表示。
在中国品牌销量和平均售价都不断向上的当下,与会代表自然探讨起中国品牌高端化。
“豪华和电动正在新时代交织,这是中国品牌向上的一个新机遇。”在赵昱辉看来,豪华汽车是另外一个相对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豪华车市场总体销量为309万辆,同比增长6%,但传统豪华车占比却整体下降4%,而新能源豪华车市场同比增加49%。
曾经,BBA定义了汽车豪华,现在,这些光环随着科技快速增长和激烈的产品竞争慢慢黯淡。其背后,就是电动化、智能化、用户体验已成为消费者重新定义豪华的新标准。
“豪华车市场的未来,必将属于高端智能电动车,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具有这样的优势,具有重新定义新式豪华的机会。”
赵昱辉认为,当下的窗口期是非常好的一次机遇,中国品牌应当厚积薄发,通过技术和服务双重升级,占领市场制高点,“这是百年汽车以来,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机会。”
▍
价值为王
逐步变革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展开大浪淘沙的竞争。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走出来?中国品牌向上的引领车企实力几何?
席忠民认为,归根到底是综合实力竞争,包含5个维度:
其一
是研发维度,要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高效的产品线还有快速迭代的能力。
其二
是智造,要有快速工厂的布局、大规模的生产、短周期的交付和低成本。
其三
是产业链,要掌握核心可控的自主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稳定可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宁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之家?行业]? 长安与蔚来的合作关系已悄然改变。8月31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其中在“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一项,长安提到报告期内,长安汽车收购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蔚来”)一事。
据悉,长安汽车原持有长安蔚来50%股权,能够对其实施共同控制,按权益法核算。2020年,长安汽车通过现金增资等方式增加对长安蔚来的投资,交易日为2020年6月4日。增资完成后,长安汽车合计持有长安蔚来95.38%的股权。换句话说,在长安蔚来的合资关系中,蔚来进一步后撤,长安汽车出手接盘。
事实上,长安与蔚来的合作早在3年多前就已经开始。2017年4月9日,长安汽车与蔚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当时表示,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研发新产品(与江淮不同,与长安不是代工模式)。2018年8月17日,长安汽车与蔚来汽车共同出资打造的合资公司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江宁开发区。李斌任长安蔚来董事长,副董事长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担任。
时隔几年,长安与蔚来的合作一直迟迟未推进。今年6月,长安蔚来发生工商变更,李斌卸任该公司董事长,新任董事长为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在与长安牵手后,还与广汽达成了合作。2017年12月27日,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致力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销售及服务。现如今,广汽蔚来旗下HYCAN合创品牌的首款新车——HYCAN 007已经上市交付。比较而言,早于广汽蔚来的长安蔚来的发展进度明显落后。
编辑点评: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用“谈恋爱”来形容长安与蔚来的合作关系,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这场恋爱谈的并不顺利。不过长安全面接盘后,或将加速长安蔚来的发展速度。(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新能源汽车销售网点新能源汽车销售网点如下:1、北汽新能源4S店4S店主营品牌:北汽新能源。电话:400-000-000024小时售全国。地址:房山区阎村镇阎村桥东京周路南侧。2、吉利新能源4S店4S店主营品牌:吉利新能源。电话:400-000-000024小时售全国。地址:朝阳区金盏乡东苇路金港汽车公园C区10号1001。3、腾势汽
新能源汽车品牌1、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总结小鹏2014年成立,第二大股东为阿里蔚来2014年11月创建,第二大股东是腾讯理想2015年7月创建,美团为理想最大股东威马2015年12月创建哪吒2014年创建,第二大股东为360;特斯拉雷克萨斯比亚迪宝马沃尔沃丰田蔚来凯迪拉克WEY奥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放眼全球都算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大哥了,在十几年前比亚迪就开始专注做新能源汽车,长年的技术积
新能源汽车十大名牌排名新能源代步汽车前十名品牌上汽荣威长安宝马广汽埃安长城汽车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特斯拉吉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时间要比比亚迪晚得多,由于技术比较丰富,得益于收购沃尔沃的技术优势,有望后来居。1比亚迪汉比亚迪汉主打是品牌旗舰轿车,分别有纯电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纯电版和混动版在外观细节上差异会有点明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气场起步时电动汽车排行榜蔚来9的加速必须是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1.比亚迪(秦ProEV/宋ProEV)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秦ProEV和宋ProEV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些车型不仅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品质,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的人性化配置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2.蔚来(NIO)蔚来是中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2014年。该品
深度试驾蔚来ET5:它打破了我对国产纯电动车的认知与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平民化品牌不同,蔚来自诞生之初似乎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傲气。从最初打破扭北纯电纪录的EP9跑车,再到后来屡次亮相国际赛场的NIO电动方程式赛车,每一次向上突破的背后,都是蔚来对速度和极限的追求,以及不同于传统汽车品牌的发展理念,而这也正如创始人李斌所说的那样:蔚来的目标,是为了对标BBA,做电动车界的奔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1.比亚迪(秦ProEV/宋ProEV)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其秦ProEV和宋ProEV两款车型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些车型不仅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品质,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的人性化配置和智能化的驾驶体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2.蔚来(NIO)蔚来是中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成立于2014年。该品
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精灵、海马汽车、宝马、长安汽车、上汽大通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以特斯拉Model3为例,其车身长宽高
国产电车排名前十名国产电动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长城欧拉、五菱、蔚来、小鹏、理想、威马、荣威。1、比亚迪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比亚迪是传统车企,但其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领先,旗下有汉EV、秦plusEV、唐EV、D1、E3等。2、广汽埃安,广汽埃安是广汽成立的新能源品牌,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目前旗下有AionS、AionV、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17 02:43:47
2023-11-17 23:14:34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