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22:00:19 | 寻车网
姓名:袁卓成;学号:20021210612;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转自
【嵌牛导读】 本文介绍了特斯拉的发展历程
【嵌牛鼻子】 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
【嵌牛提问】 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在哪里?
【嵌牛正文】
特斯拉发展历史
说到特斯拉就不得不和大家介绍一下电动车历史,可能很多对汽车历史发展不是很了解的朋友会认为,电动车的发展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并兴起的。其实不然,早在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就制造出第一辆实用的四轮电动汽车,这比现代汽车鼻祖的
卡尔·奔驰
于1886年公开测试的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奔驰1号”还要早13年左右。
但是由于成本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加上续航里程短等因素,上世纪四十年代,电动汽车在和燃油车竞争中陷入瓶颈时期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一晃30多年过去了,当汽油机正处繁荣盛世时,1973年爆发的中东石油危机敲响了能源紧缺的警钟,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其它动力的汽车,因此电动车再一次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和美国生产了一系列电动汽车,比如克莱斯勒TEVan和丰田RAV4 EV。名气最大的属1990年,
通用汽车
在洛杉矶车展上展出的一款双座概念跑车EV1,它是通用开发的第一辆现代化电动汽车,从静止加速到96km/h的时间小于9s,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44km,轰动一时,成为上世纪90年代电动车的经典之作。不过,它们最终都是昙花一现。
经典落幕,新“王”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21世纪,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制造一款高续航,高性能的环保电动汽车呼声再次响起。虽然屡次出现机会, 但电动车确发展不起来,根源在于它不仅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充电麻烦、保养成本高以及续航里程短等问题,这些弱点严重阻碍了电动车的普及。但是通常随着历史剧情的发展,这时会出现一个攻破各个难题的主角,而特斯拉恰好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争议、危机、发展
由于艾伯哈德没有建造电动跑车所需资金和材料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的引见下找到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2004年2月,马斯克向艾伯哈德的团队特斯拉(TESLA)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并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
纯电动车在传统汽车巨头一次次的尝试失败中几乎被判了死刑。而为何马斯克恰恰不顾一切的往里砸呢?显然,我们从穆斯克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看到,他拥有着独特的眼光和冒险精神。
2004年到2006年,虽然特斯拉公司人数一路由20人增至150人。但首款车型Tesla
Roadster的研发工作却遭遇了瓶颈。
2007年,危机集中爆发,而
变速箱
问题成为导火索。作为一辆堪比
保时捷
和法拉利的超级跑车,Tesla Roadster对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这时候,普通电动车不配备多级变速箱的情况显然不能满足Roadster的需求,因为异步电机在低转速的情况下功率输出效率较低,所以引入二级变速箱顺理成章。但问题是,如何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和变速箱协调之间做系统性研发,业界还没有先例。
克服重重困难,Tesla Roadster还是投产成功了。2008年10月,第一批Tesla Roadster下线并开始交付。但原计划售价10万的Roadster实际成本却高达12万,和既定的7万成本相距甚远,马斯克不得不将售价提升至11万。这一举动引来预定客户的极大不满,在洛杉矶举行的客户见面会上,愤怒的购买者差点把马斯克围攻晕倒。
当Tesla面临赔钱卖车的窘境并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马斯克用先进的技术打动了
戴姆勒
,后者最终投资7000万美元收购Tesla 10%的股份,两家公司也进入更紧密的战略合作阶段。不久后,Tesla又与丰田签订合作协议,为丰田提供电池组以及电动发动机。为了维持
现金流
,马斯克又拿出了自己仅存的6000万美元,用于生产和工程的流动资金。
可以说,这几笔钱把Tesla从悬崖边拉了回来。在熬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后。2010年6月特斯拉在
纳斯达克
上市,融资额达2.26亿美元。开盘当日,埃隆·马斯克也在账面上力挽狂澜地赚了6.3亿美元,特斯拉成为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汽车独立制造商。而上市之后,特斯拉股价在一周之内飙升40%,市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将老牌汽车公司
菲亚特
、三菱甩在身后。
通常剧情发展至此,都需要一个能力出众,可以够力挽狂澜的“英雄”,而它就是特斯拉品牌的主角——Tesla Model S
2012年,特斯拉发布了其第二款汽车产品Model S,一款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根据特斯拉官方统计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盈利,一时成为当时全球瞩目的焦点。而Model S的销量也在2013年第一季度力压奔驰、
宝马
等传统豪车,夺得北美豪车(7万美元以上)销量冠军。这对于一款刚推出不久的电动汽车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表现。
2012年10月,
特斯拉汽车
公司获得加州能源委员会一项价值1000万美元的专款资金,用以生产特斯拉Model X SUV,并进一步扩建其弗里蒙特(Fremont)工厂。
2015年9月特斯拉开始交付第三款汽车产品Model X豪华纯电动SUV 。
2016年11月17日,特斯拉收购美国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SolarCity,使得特斯拉转型成为全球唯一垂直整合的能源公司,向客户提供包括Powerwall能源墙、太阳能屋顶等端到端的
清洁能源
产品。
2016年
特斯拉Model 3
在美国发布。2017年7月,特斯拉宣布,首批30辆Model3将在2017年7月28日举办的庆典上交付给顾客。
Model 3 Performance版搭载双电机全轮驱动、19 英寸轮毂和高级制动系统,悬架高度更低,在绝大部分天气条件下都拥有极佳的操控体验。
碳纤维
扰流板可提升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使 Model 3 的零到一百公里加速性能达到3.4 秒。
2018年10月1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地区实质性落地。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
推特
上宣布,上海特斯拉工厂将主要生产价格亲民的两款车型Model 3和Model Y,这是特斯拉产品中最新的两款车型。据介绍,工厂一期年生产规模为25万辆纯电动整车。这一特斯拉超级工厂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全部建成运营后,年产能将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
特斯拉Model Y
是特斯拉研发的一款紧凑型SUV,这款电动车是特斯拉2003年创办以来推出的第5款汽车,已于北京时间2019年3月15日在洛杉矶发布。拥有标准版、长续航版、双电机全驱版以及高性能版四种车型,新车最快在2020年秋季交付。特斯拉Model Y作为一款电动 SUV,拥有同类车型中出众的续航表现,续航里程540km,其中高性能版百公里加速只需3.7 秒。
目前特斯拉已在全球设立 12000 多座超级充电站,并且仍在以每周6座的速度持续扩建中。回望过去,纯电动车在传统汽车巨头一次次的尝试失败中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今时不同往日,当年的电动车面临的是石油大开发的年代,而如今的电动车面临的是石油短缺和提倡环保的年代,并且厂商在生产电动车的时候,充分将成本、续航、便捷都考虑在内,且近两年电动车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电动车到底是东山再起,还是像100年前一样昙花一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1881年,第一辆使用
铅酸电池
的电动汽车出现
燃油汽车出现之前,
纯电动汽车
早就开始应用。1900年,欧美出售的4200辆汽车中,40%是
蒸汽机车
,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启动机的发明以及
生产技术
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再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
电汽车
退出了汽车市场。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
石油危机
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此时欧洲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由于电池技术发展滞后,没有重大的突破,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
混合动力汽车
,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第五阶段:21世纪初期,电池技术有所突破,各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
这一阶段电池密度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也以每年50公里的速度提升,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不弱于一些低排量的燃油车。我国更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
车东西
文?| Bear
导语:借着电动汽车的行业大潮,动力电池产业迅速崛起,全球已形成中、日、韩三国企业争霸,松下、LG、宁德时代等巨头分庭抗礼的行业格局。
表面的平静背后,新一轮巨变正在酝酿之中——固态电池即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动力电池白名单去除后日韩企业重回中国市场、全球车企与零部件巨头们也纷纷涉足电池产业,一场大变局即将上演。
为此,车东西特推出《动力电池大变局》系列报道,详解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风云变幻,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终于来了,马斯克的野心从电动汽车产业涌向了动力电池产业,新的血雨腥风将拉开序幕。
今日,据外媒electrek报道,特斯拉的“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正式启动,位于美国弗里蒙特大沙漠内的工厂,一条属于特斯拉自己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成型。
整件事件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在于,达成规模化生产之后的特斯拉动力电池每度电仅需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1元,指每kWh容量电池价格),而根据投资机构瑞银公布的数据,松下当前动力电池每度电的成本约为111美元(约合人民币772元),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成本则为每度电150美元(约合人民币1042元)。
特斯拉进入动力电池产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掉动力电池产业的价格“底裤”。
▲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弗里蒙特工厂建造电池生产线
但除此之外,马斯克的这场动力电池“闪电战”还将在汽车产业与动力电池产业同时掀起浪潮。更多拥有资本与技术的车企在特斯拉的号召下,将会涌入动力电池市场,冲击当前的动力电池产业格局。
在这样关键的节点上,我们有必要找到特斯拉如何突破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壁垒,一步一步解决电池研发,并最终具备电芯生产能力的秘密。
车东西通过对特斯拉五年以来的投资布局、技术研发情况与产业链布局进行梳理,找到了其中的答案。
一、耗时五年?三元锂电之父助力特斯拉自产电
2020年2月12日,外媒electrek曝料称,特斯拉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搭建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一时间,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消息公之于众,引发了业界震动。
但若非此次媒体曝光,恐怕没有人能想到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速度如此之快。
原因在于,与其他大张旗鼓进军动力电池产业的车企不同,特斯拉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简直可以用低调来形容。
自2015年以来,特斯拉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投资仅有三笔,分别是对达尔豪斯大学杰夫·戴恩研究小组(Jeff Dahn Research Group)的5年赞助计划、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以及收购电池制造设备公司Hibar。
三笔投资中,特斯拉仅披露了收购Maxwell的金额——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7亿元),另外两笔投资的金额与具体细节均未公布。
但正是这三笔投资,凑齐了特斯拉自产电池所需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的电极、电解液、隔膜、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的制造工艺。
特斯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始于2015年。
以领先于业界的三电技术立身的特斯拉不甘于在动力电池领域受制于松下,更何况彼时松下动力电池的产能爬坡速度远不如特斯拉汽车生产线的产能爬坡速度。
马斯克有预见性地意识到,松下可能会成为特斯拉迈向年产百万辆电动汽车的最大阻碍(随后事实如其所料,2018年松下的动力电池产能限制了特斯拉Model 3的量产速度)。
于是,马斯克动起了自产动力电池的念头。
2015年,马斯克找上了专注于锂电技术产业化的杰夫·戴恩团队,希望为其提供“数额可观的5年的研究经费”(the substantial 5-year funding package),让其为特斯拉研发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离子电池。
▲杰夫·戴恩研究小组
杰夫·戴恩团队是加拿大顶级大学达尔豪西大学内一支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的团队,自2008年开始研究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其官方网站显示,该团队目前拥有30人左右的规模,共计发表论文600余篇,在重量级期刊JES与JPS上均有论文发布。
有外媒评价,该团队是目前锂电池领域研究实力最强的团队之一。
杰夫·戴恩本人更是通过精确限定镍钴锰材料中镍的含量,使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成功实现规模商业化,成为了业界公认的三元材料技术真正的开创者和发明者。
▲杰夫·戴恩
一边是急于自研自产动力电池的特斯拉,一边是希望并且擅长将技术产业化的杰夫·戴恩团队,双方一拍即合。
同年6月16日,杰夫·戴恩团队所在的达尔豪西大学与特斯拉共同宣布,杰夫·戴恩研究小组的合作伙伴将在2016年6月,从3M Canada转移到特斯拉,并与特斯拉达成独家合作协议。
达成合作协议之后,杰夫·戴恩老爷子一屁股坐进了特斯拉的前备箱,比出两个大拇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杰夫·戴恩
在此之后,杰夫·戴恩团队持续在新型锂离子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故障机理诊断、电解质添加剂、钠离子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基础研究以及电池研究理论/建模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去年年底,来自杰夫·戴恩团队的论文显示,其新研发的动力电池循环周期可达到5000次左右,对应电动汽车行驶寿命超过100万英里(约为160万公里),这项专利目前已经为特斯拉所有。
而近期外媒electrek又曝出消息,称杰夫·戴恩团队的研究成果将使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成本达到100美元/kWh(约合701元/kWh)。对比投资机构瑞银给出的数据,松下动力电池的成本约为111美元/kWh(约合771元/kWh)、宁德时代约为150美元/kWh(约合1042元/kWh),特斯拉目前的电池成本在业界属于最低水平。
据了解,杰夫·戴恩团队还在帮助特斯拉完成能量密度500Wh/kg的高镍三元锂电池的研发,目前已初具成果。
可以说,2016年以来,杰夫·戴恩团队为特斯拉自产电池项目贡献了众多底层的技术专利与经验积累,完善了特斯拉从电极、电解质到电池壳体环节的大部分技术链条。五年时间,杰夫·戴恩团队也确实完成了签约时对特斯拉许下的诺言——帮助特斯拉提升动力电池循环次数、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研发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
这笔投资对于特斯拉而言,物超所值。
二、收购Maxwell?干电极技术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2016年之后,马斯克转身扎进了特斯拉Model 3的产能地狱,再无闲暇顾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布局,以至于2017年、2018年2年时间里,特斯拉在动力电池产业并没有大的动作。
但时间来到2019年,一件事情为马斯克敲响了警钟。
2019年2月,特斯拉2018年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指出,超级工厂电芯产能的不足是限制特斯拉Mode 3产能的最大桎梏。
2019年4月,马斯克再度发推表示,“超级工厂的电芯产能只有24GWh,从7月份开始一直限制Model 3的产能,在产能到达35GWh之前,特斯拉不会再投钱进去。”寻车网
来自松下的产能限制,使得马斯克再度意识到了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他开始加速特斯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
2019年5月,特斯拉以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7亿元)的价格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溢价幅度达到55%。
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拿下这家公司,是因为特斯拉看中了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与超级电容技术。
▲Maxwell干电极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极制备工艺属于湿电极工艺,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材料加入溶剂中,对电极片材料进行涂覆。
这种制造工艺的优势在于生产工艺验证时间长,电极质量稳定,但溶剂的特性决定了这种电极涂覆的方式生产的电极较薄,能量密度受限。
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溶剂进行蒸发,这一部分生产工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而无溶剂的干电极生产工艺则是将活跃的正负极材料混入黏性物质中,使得正负极材料自身“原纤维化”,形成自支撑膜,牢牢地粘着在电极片上(原理类似于脚底牢牢粘上的口香糖)。
这种生产工艺可以制备更厚的电极,使得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大幅提升。目前,使用该工艺制成的三元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电芯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实现500Wh/kg,同时获得更大的放电倍率。
与此同时,干电极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在电池使用之后,持续为其补充锂金属,弥补电池的容量衰减;而采用湿电极法制备的电极,补充锂金属和混有锂金属的碳不能很好地彼此融合,通常会伴有烟雾、火苗和噪音等强烈反应。
此外,干电极的制作流程不需要进行溶剂干燥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也降低了环境污染。
另一项超级电容技术,则可以用作能量回收过程中的快速储能装置,其能耗远小于将回收的动能重新储备到电池中。
而在急加速过程中,超级电容器能够实现大功率放电,避免动力电池直接大功率放电产生锂晶枝,对电池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超级电容技术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工作温度范围大,大部分电池的工作温度需要维持在20℃-40℃之间,对外界环境温度要求较为苛刻。而超级电容的工作温度在-40℃-80℃之间,可用于冬天车辆起步与动力电池的加热。
干电极技术为特斯拉自产电池提高了能量密度,而超级电容技术能够在特定场景下为电池提供辅助作用,二者结合或许是特斯拉将来会采用的“混动”方案。
三、收购电池生产设备商Hibar?为自产电池铺路
投资杰夫·戴恩团队,收购Maxwell都是为了掌握最新的电池技术,掌握技术之后的关键就是将其量产。
2019年10月,有媒体发现,加拿大精密设备公司Hibar突然出现在特斯拉旗下,成为了特斯拉的控股子公司。
特斯拉收购Hibar属于秘密进行的项目,其收购日期、金额、合作细节均未透露,但可以明确的是,收购Hibar意味着特斯拉的自产电池项目仅差临门一脚。
Hibar以生产高精度定量注液泵、注液生产系统、自动化电池制造和工艺设备闻名,产品线覆盖了完整的电芯生产流程。
▲Hibar产品一览
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Hibar已经成为了电池行业里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生产线的首选供应商。
投资杰夫·戴恩团队让特斯拉拥有了自研动力电池的技术人才,收购Maxwell使得特斯拉掌握了动力电池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而收购Hibar是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项目的最后一环,至此,特斯拉形成了从技术研发、样品验证到大规模量产的全面布局。
四、自产电池寿命将达100万英里?最大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
虽然特斯拉已经拥有了电池的研发、验证与量产的能力,但实际产品将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目前其电池生产线还未投入实际使用,想从产品出发进行分析不太现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特斯拉目前拥有的技术实力,来推断其自产电池的技术指标。
1、电极
从电极角度来看,特斯拉自产的电池有很大可能性会采用已收购的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该技术目前在三元锂电池领域能够实现的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为300Wh/kg,最大能够达到500Wh/kg。
现阶段,业界仅有松下的NCA 811三元锂电池以及宁德时代的NCM 811三元锂电池可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
与此同时,上文提到,干电极技术能够实现将锂金属补充到负极内,以弥补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电解液中的消耗。
而此前,Maxwell有一项待审专利正是将锂离子补充至电池负极,这项专利技术将能够有效缓解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容量衰减问题。而随着特斯拉完成对Maxwell的收购,这项专利技术也自然转移到了特斯拉的名下。
▲Maxwell待审专利
在成本方面,由于省去了干燥步骤,整个电芯生产环节成本大约可下降10%-20%。
2、电解质
在电解质方面,受特斯拉资助的杰夫·戴恩团队近期在知名期刊JES上发表了两篇论文,讲述了他们在电解质方面取得的进展。
其中一篇名为《二恶唑酮与亚硫酸亚硝酸盐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论文中提到,杰夫·戴恩团队对近期开发的新型电解质添加剂MDO以及另外两种添加剂PDO和BS进行了高温高电压与长期循环性能的测试,载体为NCM523三元锂电池。
为进行该项测试,团队将三种添加剂分别进行了单独与混合添加,不同的实验组合置于不同的温度、电压下进行测试,得出了不同的循环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MDO、PDO电解质添加剂的电池均在石墨负极表面形成了SEI层(对负极起到保护作用),而添加了BS电解质添加剂的电池则没有形成SEI层。
通过长时间电池循环性能测试,2%PDO+1%硫酸乙烯、2%PDO+1%二氟磷酸锂的电解液添加剂组合在所有实验电解质添加剂的表现中最优,在经过800次放电循环后,电解质中留存的添加剂浓度依然大于90%。
▲实验结果,(b)(c)中最高的两条分布点分别为2%PDO+1%硫酸乙烯、2%PDO+1%二氟磷酸锂的电解液组合
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杰夫·戴恩团队在去年6月又发布了一篇名为《出色的锂离子电池化学性能的广泛测试结果,可作为新电池技术的基准》的论文。
这项实验同样是对NCM523三元锂电池进行了不同的电解质添加剂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向电解质中添加2%碳酸亚乙烯酯+1%硫酸乙烯、2%氟代碳酸乙烯酯+1%二氟磷酸锂、1%二氟磷酸锂这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能使电池循环寿命有效增长。
▲实验结果,紫色、绿色与红色线条为测试结果,另外两条为对照组
其中,添加了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的电池普遍在30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还能保持85%以上的电池容量,有一组甚至在经历了50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仍然保持了90%以上的电池容量。
而另外两组对照组的电池则在1000次左右的充放电循环之后,电池容量分别衰减到了50%左右的水准。
如果以5000次充放电循环次数作为电池的平均循环寿命,以特斯拉Model 3 EPA续航里程322英里作为单轮充放电的续航里程,那么在该电池组的有效生命期内,一辆特斯拉Model 3的行驶里程将会超过160万英里(约合257万公里)。
不过据特斯拉公布的专利显示,目前他们保守估计该电池的使用寿命在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一般纯电动汽车所装配的三元锂电池理论使用寿命仅有40万公里-50万公里,特斯拉新电池的使用寿命大约是目前三元锂电池的3-4倍。
值得注意的是,杰夫·戴恩团队为特斯拉进行的研究是以NCM三元锂电池为基础的。因此从电解质添加剂与其适配电极的角度出发,特斯拉未来自产的电池极有可能是NCM三元锂电池而非NCA三元锂电池,该电池的最大循环次数可能逼近5000次,对应车辆的行驶里程可能会达到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
3、超级电容器
除了动力电池本身,收购Maxwell还为特斯拉带来了超级电容技术。
马斯克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在大学期间,他就对超级电容技术充满兴趣,一度想进行研究。现在,这个超级电容的粉丝终于能够如愿以偿。
超级电容本质上是不同于动力电池的另一套储能方案,对比动力电池,其不足之处在于储能性能有限。
但其长处也非常明显,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功率很大,并且能量损耗小,既能够高效率进行动能回收,在车辆急加速时也能够瞬间释放大功率电流,减轻动力电池工作压力。
与此同时,超级电容的工作温度区间为-40℃-80℃,能够适应一般电池难以适应的极端环境。
可以说,超级电容具备与动力电池互补的潜质。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动力电池提供主要电力,当车辆需要急加速、进行动能回收、在寒冷地带起步时,超级电容为车辆提供电力。
当自产电池项目落地后,特斯拉有可能会为车辆同步配备超级电容器,形成全新的动力电池+超级电容“混动系统”。
综合上述三方面来看,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极有可能是NCM三元锂电池,第一代电芯产品的能量密度可能会在300Wh/kg左右,后续会逐步攀升至500Wh/kg。
其电解质添加剂可能会选用2%碳酸亚乙烯酯+1%硫酸乙烯、2%氟代碳酸乙烯酯+1%二氟磷酸锂、1%二氟磷酸锂这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中的一种,得益于优异的电解质性能,其电池的循环寿命将能够达到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超过目前所有的动力电池循环性能。
不仅如此,超级电容技术也可能会被特斯拉投入应用,作为动力电池的辅助能源。
五、从供应商变迁史?看特斯拉自产电池的六大意义
特斯拉首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搭建,意味着这家车企在动力电池的供应链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自特斯拉推出首款车型Roadster以来,这条战船就与全球锂电巨头松下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据了解,特斯拉首批100辆Roadster全部采用了松下的18650圆柱形电池。
后续推出的第一款面向大众的量产车型Model S,更是让特斯拉与松下开启了长达7年的独家供应关系。
在此期间,双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沙漠中,建起了一座产能达到35GWh的动力电池工厂,也是如今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特斯拉Gigafactory 1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这座工厂最终将能够实现50GWh的年产能,撑起特斯拉年产百万辆电动车的远大愿景。
但事与愿违,一边是产能疯狂爬坡,电池需求迅速上涨的特斯拉;另一边是即使出现亏损,也仍在扩大生产线,招收更多员工的松下。
双方没有达成供需同步攀升的微妙平衡,特斯拉的电池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在2018年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双方矛盾爆发。
马斯克指责松下的动力电池产能迟迟跟不上,限制了特斯拉Model 3的产能爬坡,如果松下不能按照约定将合资工厂的电池产能提升至35GWh,特斯拉就将停止对合资工厂的投资。
2019年第三季度,双方的合资工厂动力电池产能虽然达到了35GWh,但松下也冻结了进一步提升合资工厂产能至50GWh的计划。
自2013年展开合作以来,特斯拉与松下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接近“冰点”。
此次事件之后,虽然特斯拉与松下仍然维持着动力电池的供应关系,但特斯拉也开始寻找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借着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这一机会,LG与宁德时代被特斯拉纳入其供应商名单。
2020年1月30日,特斯拉正式宣布与LG化学、宁德时代达成动力电池供货协议。
此外,路透社还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就“无钴”电池进行进一步商谈,特斯拉未来很可能会使用宁德时代生产的“无钴”电池。
▲路透社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商议无钴电池合作
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条已经从松下独家供应,转变为LG化学、宁德时代、松下三家同步供应。在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完成供应后,这条供应链也将被纳入特斯拉的动力电池名单。
特斯拉已经正式从松下独家供应动力电池的“单极时代”,走向多供应商供应动力电池的“多元时代”。最终可能形成以自产电池为主,采购电池为辅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条。
对于特斯拉而言,这一时代的到来有着三大意义:
1、动力电池降本增效,坐拥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特斯拉,对供应商将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势必会在动力电池采购价格上加大压价力度。
同时,自产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投产后,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成本将会低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1元),比松下的动力电池成本还要低10%,特斯拉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旗下车型或将进一步降价,更大规模的扩张销量。如果使用干电极技术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特斯拉动力电池的生产效率也会有小幅提升。
2、助推产能增长,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共拥有两座整车生产工厂,一座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目前处于满负荷运转;另一座位于上海临港,目前产能15万辆/年,目标产能为50万辆/年,还有较大幅度的产能爬坡空间;还有一座规划中的工厂位于德国柏林,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就目前情况来看,特斯拉与松下的合资电池厂供给美国本土工厂已然供不应求,中国工厂与未来的德国工厂势必需要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来提供动力电池。供应商足量的动力电池供应才能够推动特斯拉产能增长,最终在2022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特斯拉的目标。
3、满足百万辆Robotaxi的需求,马斯克曾经夸下海口,表示2020年将会有100万辆特斯拉汽车上路成为Robotaxi,暂且不论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可行,以目前的电池技术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目前动力电池的循环次数大多在1000次左右,对应使用寿命大约为20万英里(约合32万公里),这一续航寿命对于普通家用完全足够,但对于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Robotaxi而言,却显得捉襟见肘。
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特斯拉最新的专利显示,他们完成了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续航寿命的电池研发,拥有超长续航寿命的动力电池将能够满足特斯拉Robotaxi运行的要求。
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而言,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领军企业,进军动力电池产业这一行为,将会带来模仿效应,未来更多大型车企在转型电动化的过程中,可能会考虑自产动力电池以满足自身需求。对于车企而言,电动时代的核心——三电技术,必须要握在手心。
2、车企进军动力电池,意味着动力电池供应商们原本的客户流失,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在与车企的博弈中,动力电池供应商将想方设法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提高动力电池性能。
3、新能源供应链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在车企自产动力电池的过程中,原本隔着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材料供应商们,将能够直接与车企产生联系。产业链条减少,意味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结语:掌握电池后的特斯拉将更加强大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的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搭建,投产指日可待,马斯克酝酿了5年的自产动力电池计划终于进入了产出结果的阶段。
掌握动力电池后的特斯拉,从各个角度来看,都将变得更加强大。
在供应链端,追求降本的特斯拉,一旦实现了自产动力电池的目标,对其他供应商的动力电池采购需求势必会相应减少。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们将会展开价格战,而在这场价格战中,特斯拉将享有绝对的主导权。
在电动汽车产品端,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很有可能比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动力电池性能优异,将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少的容量衰减,从而大幅提升特斯拉车型的保值率。
不过对于特斯拉而言,实现量产仅仅只是自产动力电池这一伟大愿景的第一步,后续动力电池的产能建设,对其而言才是真正的挑战。
在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的建设成本约为4-6亿元1GWh,而在美国,这一成本只会更高。特斯拉如果想要真正建成成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后续至少需要在动力电池项目上投资数百亿元。对于特斯拉这样刚刚盈利,现金流无比宝贵的公司而言,这笔投资将会造成庞大的压力。自产动力电池,对于特斯拉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TeslaModelS纯电动轿车的历史来源今天的实用化堵上了不少质疑者的嘴,也使公司股票市值翻番一些因循守旧看衰电动车的人一般在这种时候都会踊跃的站出来,昂头挺胸的说:“数据再好看电池寿命也不过关,谁敢卖?”、“充电那么慢,想开车还要等一整夜充电。”、“电动车环保?!电也是烧矿石燃料发出来的!”。那架势,像极了100年前火车刚问世时,驾着马车与火车赛跑,讥笑火车的车夫。至于这些问题
一汽大众的发展历史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德国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中国)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于1991年成立,1996年全面建成投产,1997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4月30日通过德国莱茵技术监督顾问有限公司(tuev公司)和中国汽车认证委员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月12月19
~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发展历史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
车乐购汽车网的发展历史2008年01月车乐购网站开发团队组建。2008年06月车乐购汽车网车型库8.1上线。2008年12月车乐购汽车网图库,经销商版本8.4上线。2009年03月车乐购汽车网测试版8.501版本上线,迅速获得成都车友的喜爱。2009年07月车乐购汽车网站全面改版,并开发出团购功能。2009年12月车乐购汽车网站全民团购版本9.12上线,当月汽车团购报名
华泰特拉卡性能怎么样在今天的SUV市场上,2.4L排量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这一SUV黄金排量又杀进来一款极其彪悍的新车型。11月19日,华泰汽车在广州车展为其新车华泰特拉卡2.4超值版SUV举行了隆重的上市仪式,并面向全国媒体公布统一售价为13.58万元。毫无疑问,这一价格对同排量的SUV车型极具杀伤力,更何况,华泰特拉卡2.4超值版以其硬朗大气的外形在一片阴柔风格的城市型SUV中独树一
特斯拉发展历程姓名:袁卓成;学号:20021210612;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转自【嵌牛导读】本文介绍了特斯拉的发展历程【嵌牛鼻子】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嵌牛提问】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在哪里?【嵌牛正文】特斯拉发展历史说到特斯拉就不得不和大家介绍一下电动车历史,可能很多对汽车历史发展不是很了解的朋友会认为,电动车的发展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并兴起的。其实不然,
吉利汽车是哪一年诞生的?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吉利汽车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凯迪拉克SLS的发展历史自从1976年第一代Seville问世以来,每一代Seville都能以具有突破性的科技轰动车坛。电脑整车控制系统、北极星V8发动机、全电子自动变速箱、StabiliTrak电子稳定系统、MRC主动电磁感应悬挂系统,这些惊世的汽车科技的首次面世都与Seville的换代息息相关。难怪有评论家会认为Seville不是凯迪拉克最大的车型,但却是最好的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17 02:43:47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