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0 04:20:39 | 寻车网
这几天小鹏G6上市的消息可谓是铺天盖地地向我们袭来,这款车可以说是目前小鹏汽车最重要的车型之一,因为小鹏汽车指望着这款车能在两个月之内做到25万元新能源车的销量冠军,然后一改小鹏汽车2023年上半年的颓势。
说要新车成为25万元级别的销冠可不是我们自己说的,而是在发布会上何小鹏先生亲口说出来的。小鹏G6定位为中型纯电动SUV,售价区间为20.99万-27.69万元。
小鹏G6分为Pro版和MAX版,共有5种配置:700四驱性能版Max价格为27.69万,755超长续航版Max为25.49万,755超长续航版Pro为23.49万,580长续航版Max价格为22.99万,入门级别的580长续航版Pro价格仅为20.99万。700、755和580代表的是续航公里数,Pro和Max版本则是区分有无XNG。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要说起来,这个价格确实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毕竟G6的“假想敌”是特斯拉的Model Y,价格便宜不少,技术上还有后发优势。
什么?你不相信它把特斯拉Model Y当作对手?先来看看尺寸,小鹏G6的长宽高分别为4753/1920/1650毫米,轴距为2890毫米,轴距方面它和Model Y一模一样,而长度相差3mm,宽度相差1mm,你要说这不是把Model Y当作假想敌我都不信。
再说说价格,20.99万-27.69万元的售价区间,明显要比Model Y的26.39-36.39万元便宜不少,错位竞争是中国品牌的拿手好戏,想要狙击Model Y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配置升级是当销冠的底气? 寻车网
要说想当销冠,光有低廉的价格也是不够的,毕竟一款车买回去,好不好开,配置好不好用也是硬实力的一部分。
没什么亮点的配置我们就不进行罗列了,我们就来说说比较亮点的部分。小鹏G6是“扶摇”架构下的车型,标配量产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3C电芯,充电速度相对400V充电平台快一倍以上。原厂配备3C电芯,87.5kWh的电池容量从10%充至80%仅需19分钟,甚至可以选装充电更快的4C电芯。
充电的问题一直是纯电车的重中之重,这个问题的解决还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车的市场表现,而800V平台也是上一阶段中,很多厂家认为比较稳妥的发展方向,现在小鹏G6全面使用800V平台,让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在智能配置上,小鹏G6配备10.2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4.96 英寸的中控屏,内置了高通8155芯片、Orin-X芯片。硬件水平上确实不用我们消费者担心,该有的还是都会配置在车上。
车机系统搭载了Xmart OS 4.0车机系统,配备全场景四音区语音功能,按照官方的说法,小鹏在全车前后排四个座位都能识别你的需求,还能同时服务四个人的指令。在无网的状态下,也支持车内绝大部分的功能的使用。
上面这些可能很多厂家也都能做到,而下面这部分内容则是小鹏家的“拿手好戏”了——智能辅助驾驶。硬件方面,全车配备了31个智能感知硬件,2颗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12个摄像头组件,另外还有两颗英伟达Orin芯片,并提供508TOPS的算力。
小鹏G6搭载的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被何小鹏先生称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城市路况下全程智能辅助驾驶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城市NGP、高速NGP、LCC增强版车道居中辅助、SR驾驶环境模拟显示等多种功能,并且覆盖了“北上广深”的城市场景,并且预计将在2023年下半年,开启50个城市,何小鹏先生还说2024、2025年的XNGP将是无限接近10分的驾驶辅助系统。
所以说,这样一款美观、配置丰富、续航能力优秀的车型价格还比较亲民,是不是就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了呢?有可能,但是它能不能成为25万元级别新能源车型的销冠?不一定,毕竟同级别中的竞品也各自有自己的优势。
小鹏目前2023年的前五个月都是在同比销量下滑,确实需要一剂强心针来让自己振作起来,小鹏G6能不能两个月的时间达到销冠的程度,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距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比起两大增长点,中国汽车面临更多痛点的相关内容。
也许重庆车展不是中国最顶级车展,但是每一年中国重庆论坛一定是重庆乃至全国汽车行业在高度深度上的一流论坛。
而今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当今的中国市场也正经历着燃油车到新能源,新能源到智能化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上,一众汽车界大佬齐聚一堂,其中的观点自然而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走向。
当“全球汽车产业从燃油车市场这样的上半场进入了电动、自动化的下半场,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则从已量取胜的上半场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成为主基调,2023年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的主题,则更加值得讨论。
面对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有人说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但更多人认为上半场是预赛,下半场是淘汰赛和决赛。毫无疑问,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洗牌,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
新能源与出口的“两架马车”
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传统优势品牌、优势产品面临电动化、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品牌的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各国加速了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引领着全球行业的这一变化。
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渗透率达到26%,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长安 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以前我们曾经是欧 美日 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凸显,引领着全球。
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预判,朱华荣认为,未来3500万甚至4000万成为可能。到2030年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70%甚至80%。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实际上,包括长安、广汽、 东风 、上汽等多家头部汽车集团的大佬,以及 博世 、地平线等供应商为代表的企业,都认为70%的渗透率是最低值,更加乐观的数据是达到90%。国内汽车市场大盘稳健增长,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机会。
就如 上汽集团 副总裁杨晓东所说,“近年来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归根到底是新能源和海外两个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一大亮点,出口总数量突破了300万台,达到了311万辆,同比增加54%。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的总额比上年增长7.7%,汽车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2023年1-4年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07.3%,新能源汽车出口33.5万辆、同比增长164.6%,增速领先于传统燃油车的出口。在欧洲、澳新等主力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品质、造型设计、技术创新、供应链体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越来越表现出全球汽车市场中心的标签,在欧洲、德国、美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中国和日本是可以影响其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心。
长安汽车用切身经历告诉大家,过去十几、二十年,中国汽车出海的负面很多。在海外的投资有打水漂的,有受到其他挑战的,过去10-15年是赔本赚吆喝的时代。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中国走出去目前是“吃肉”环节,是盈利的状态。
极氪 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也认为,“在当时当下,我们认为在内卷化非常严重的中国市场,对于各个品牌来讲,出海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刚需,因为整个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走出去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必由选择。”
以目前中国出海的情况来看,在整个国际市场里,到现在为止仍然在欧洲市场、在北美市场没有在品牌层面有一个响当当的成绩单,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一定要在出海这个大的风口形势下,让中国的汽车品牌真真正正能够走上去。
内耗、电池、芯片等问题重重
不过在欣喜之余, 广汽集团 董事长曾庆洪表达了一丝忧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主要在于:虽然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位数增长几无可能;微增长、淘汰赛、兼并重组将成为主旋律。”
朱华荣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数据补充,他认为,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很显然我们看到在中国100多个乘用车品牌,而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也就2、3个。他大胆预言,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曾庆洪也表示,“曾经朱华荣说以后只能是五个“东西南北中”,打麻将一样,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份。我也赞同他这个想法,美国3家、日本3家、欧洲3家,都是靠重组。比如美国 克莱斯勒 、 菲亚特 ,接下来PSA,四个五个合并起来。”
所谓洗牌,实际上是中国车市整体环境内卷的冰山一角。在汽车价格战、车企洗牌、纯电汽车减速三个关键词下,2023年是近20年来最卷的汽车市场年份,没有之一。而其中,价格战又成为重中之重的讨论对象。
针对当前市场的价格战,曾庆洪表示,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需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避免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切实稳定汽车市场和价格预期,为汽车行业建设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利润问题。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很明确,但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不能无序竞争,特别是价格战,但一定要规范的竞争、合理的竞争。”
最终,在更加理性的思考下,未来中国剩下来的车企可能只有10家左右。当然,在这场生死淘汰赛中,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当下,更重要的话题还是自主品牌在其中不断崛起,而快速崛起中势必出现新难题。
朱华荣表示,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尽管这些产能规划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水分’,但从预期需求量和产能规划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的确存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整车、零部件分工处于非稳定状态,业务的边务也在重构中,有相互渗透的趋势。
除了动力电池面临供求失衡状况外,中国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90%以上,芯片进口90%以上,长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性突破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曾庆洪调侃称,“我说主机厂在给电池打工,碳酸铝价格最高涨到60万元一吨,这个钱哪里去了?外国朋友赚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总在这里,我天天请他喝酒,为什么?他芯片天天卡脖子卡得我透不过气来,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拜托他。”
而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在开幕式致辞时就表示,在技术大变革的当下,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和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所有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将加大中国市场淘汰赛的激烈程度,这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如此深刻的变革,也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4年新能源汽车会降价吗2024年新能源汽车会降价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2024年电车会降价吗2024年电车要交购置税吗1.近年来,电车因其较低的充电成本而受到许多车主的青睐。随着2024年的到来,公众对电车相关政策的变动充满关注。尤其是关于2024年电车价格是否会下降,以及是否需要缴纳购置税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2.2023年,比亚迪的电车销量达到302万辆,并计划2024年至少增长50%;奇瑞在2023年销售188万辆电车,目标在2024年翻倍至400
新能源是重点年销量要增长正月十五过后,多家汽车企业终于陆续公布了2023年的销售目标。据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已有超10家车企发布了新年销售任务,虽然有的激进有的保守,但总体乐观。国企汽车集团相对保守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发现,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已经发布了2023年的销售目标,也有部分车企还未明确。一汽集团2023年的销售目标为4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出现降价潮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出现降价潮?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潮是不可避免的。决定新能源汽车价格的是市场的供需关系,生产成本,从这两方面来说说看法。首先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供求情况。经过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扩产能,产能不足的现象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而现在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品牌仍然非常多,未来必定是要淘汰
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出现降价潮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出现降价潮?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潮是不可避免的。决定新能源汽车价格的是市场的供需关系,生产成本,从这两方面来说说看法。首先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供求情况。经过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扩产能,产能不足的现象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而现在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品牌仍然非常多,未来必定是要淘汰
23年新能源车会降价吗23年新能源车不会降价。新能源车不会降价的原因:1、电动汽车使用的是电池,车的成本在电池上面,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电池的成本不下降,车的价格也无法下降了。2、电动汽车正在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市场一片大好形势,在这个时候不会降价。3、新能源车依赖芯片的计算与通信,芯片需求大,产能下降,会涨价。23年Q1季度中型轿车保值率前23年Q1季
明年汽车会降价吗会。基于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的行业背景,部分汽车厂商存在由芯片短缺导致交付量不高的情况,截止到2023年4月12日,汽车价格仍处于降价趋势,预计持续到2024年,会降价。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未来3年汽车价格会大幅下降吗?最近几年汽车价格明显下跌是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的,从那时候起汽车价格便进入了跌跌不休的状态。记得当时我还在
新车上市多久会降到长期稳定价现在的汽车更新换代很快,像日本一般两年左右即更新换代,国内的车也经常进行中期改款,一般的汽车生命周期大约在8年左右,所以如果价格稳定常常在3-5年左右,那时已没有多少降价空间。其实在我国也有例外,如捷达,可谓常青树。明年汽车会降价吗会。基于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的行业背景,部分汽车厂商存在由芯片短缺导致交付量不高的情况,截止到2023年4月12日,汽车价格仍
下半年,汽车还会降价吗?着急买车?建议再等等,下半年汽车降价信号来了。1、汽车经销商库存处于警戒线之上。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7.8%,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8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2、上半年汽车销量完成率均未超过50%。比亚迪2023
2023-12-19 18:52:04
2023-12-06 23:55:26
2023-11-27 15:46:19
2023-12-20 06:42:44
2024-11-15 05:51:52
2023-12-20 0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