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 23:23:53 | 寻车网
文/杜小寻
编辑/马军
临近年关,各大券商都开启了对2025年全年经济情势的预测。但不久前,一家券商公司发布的2025猜想,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近日,海通国际证券发布了一则名为《2025五大猜想——中美竞争总体“外松内紧”》的研究报告。
其中的最后一个猜想写道:小米收购蔚来…蔚来换电使用范围得以扩大,甚至在专利保护下开放给其他车企。理想、TSLA、小米确立在中国智驾上的领先地位。
图源Choice
尽管海通国际证券在“小米收购蔚来”的后面加上了省略号,还在研报的最后表示,以上是基于我们对技术、监管,以及竞争的认识和分析,给出仅供思路方向的建议;而并非是基于充分证据以及信息做出的预测。但还是引起了广泛争议。
随后,小米和蔚来的相关人士先后对此做了回应。
从海通国际的研报内容上来看,这五条猜想都很大胆。但或许是由于“小米收购蔚来”所涉公司是知名度较广的车企,才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但为什么在海通国际看来,蔚来成了即将被收购的一方?
一方面,或如蔚来汽车人士回应猜想时所说,海通国际在内部做分享时,是想表达对蔚来品牌以及换电模式的认可。但另一方面,多数人会将被收购方理解为业绩或情况更差的一方,因此,这个猜想对蔚来的影响更不利。
实际上,行至2025年的蔚来,也确实要抓紧时间证明自己了。
去年年底,蔚来刚刚度过了10岁生日,发布了高端车型 蔚来ET9 ,发布了新品牌 萤火虫 ,还定下了2025年销量翻一倍,2026年实现盈利的目标。
但踌躇满志的蔚来却经历了开年不利,乐道被曝出“逼迫”员工购车、布局换电成本高昂的消息。
如今这则猜想一出,甚至有车主开始害怕蔚来将成为下一个“倒闭”的新势力。
不过,再回看这则猜想似乎也有其合理性,小米或许真的能够帮到蔚来。
此前,双方也曾有过在充电方面的合作,如果小米对蔚来进行收购,或许可以给蔚来带来更好的用户口碑、充足的资金,也有可能帮助蔚来实现换电业务的快速铺开。
蔚来,真的不能再亏下去了。
1、小米将收购蔚来?海通国际证券的“猜想”合理还是离谱?海通国际的猜想在网络中发酵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就在微博中,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回应。
他表示,“A做了关于2025年的五大猜想,请问被A猜想的两个企业该如何回应?”
随后他给出了三种回复,一是谁的猜想问谁去(对熟悉的朋友口语版);二是企业不对第三方猜想发表评论(通用版);三是几点了,几个菜?(假装还没睡醒版)。
相比于小米方面“不予回应”的态度,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则是明确表示,公司已经与研报作者进行了沟通,对方在内部做分享时想表达对蔚来换电的认可,猜想纯属虚构。
马麟也借此为蔚来换电做了宣传,“蔚来搞换电踏踏实实的,已经连通了全国700多座城市,每增加一座换电站都对销量有正面积极影响。斌哥也给雷军雷总推荐过搞换电车型,其他多个换电合作品牌的车型也在路上了。确实,最懂电池的宁德时代都搞换电模式了,换电对电动车的价值已经被整个行业看到了。”
图源王化个人微博、马麟个人微博
实际上,即便双方没有回应,多数人也不相信小米真的会收购蔚来。
从小米的角度来看,其自身的汽车业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 小米SU7 大火,让小米汽车提前一个月就达成了一年的销量目标、给小米带来了史上最强的单季业绩。
但截至目前,小米的汽车业务虽然实现了亏损收窄,但尚未扭亏。
2024年上半年,小米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64亿元,净亏损18亿元;三季度,小米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为97亿元,净亏损15亿元。
此外,小米汽车近期的重点一方面是提升产能,应对逐渐攀升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筹备第二款车型YU7的上市。此时再分心去收购一家车企,无论是从资金、精力还是战略布局上,都并非明智之举。
另一边,蔚来也不是一家“容易被收购”的公司。
2024年,蔚来汽车销量实现了高速增长,达到了221970辆,同比增长38.7%。在3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上,蔚来品牌已连续23个月稳居第一,市场份额超过40%。
蔚来在资本市场不缺吸引力。去年9月29日,蔚来刚刚获得了三家现有股东的战略投资。战略投资者将以人民币33亿元现金增资认购蔚来中国的新发行股份,蔚来公司也将投入人民币100亿元现金认购蔚来中国的新发行股份。
截至去年9月底,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投资和长期定期存款的余额约为422亿元。
近日,蔚来控股有限公司还发生了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74.29亿元人民币增至约78.57亿元人民币。
图源企查查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蔚来还没有到达被收购的地步。
但从理论层面来讲,这则猜想如若能达成,对双方有利的部分也有很多。
就如海通证券在发布猜想时的补充所说:蔚来换电使用范围得以扩大,甚至在专利保护下开放给其他车企。
小米如能收购蔚来,那么双方将在换电方面达成更密切的合作;蔚来也可以借助小米的影响力和营销经验,进一步实现销量的提升,并让换电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2、蔚来急需尽快证明自己为什么海通国际的猜想中提到了小米、特斯拉、理想、蔚来,仅有蔚来位于“被收购”的行列?
这或许与蔚来持续亏损的业绩有关。
从成立至今,蔚来已经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到了2024年,蔚来在第一个季度的亏损幅度都在同比增大,到第二季度才实现净亏损45亿元,同比减亏16.7%。
但到了第三季度,公司的净亏损又扩大为52.37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44.13亿元,同比扩大11.6%。
亏损的背后,蔚来的销量却在上升。去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交付量为61855辆,达到历史新高。但营收却出现了下滑,仅为186.735亿元,同比下滑2.1%。
蔚来第三季度财报,图源蔚来汽车官网
“越卖越亏”的困境似乎又回到了蔚来的身上。
横向对比其他车企,蔚来的情况确实最不容乐观。昔日的新势力“蔚小理”,从业绩层面上看已经变成了“理小蔚”。
其中,理想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实现盈利;小鹏汽车前三季度的亏损为44.6亿元,而蔚来单季度的亏损额就超过了小鹏前三个季度。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都将扭亏的目标定在了2025年。比如小鹏、零跑、小米等都曾表示,计划在2025年实现盈利,只有蔚来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盈利。 寻车网
在业绩不佳,越卖越亏的情况下,蔚来一直在尝试自救。
去年9月,蔚来旗下的乐道品牌,上市了首款车型 乐道L60 ,面向家庭用车的市场定位;此前,蔚来曾推出新款豪华车型蔚来ET9,冲击高端市场;还在同一日发布新的品牌萤火虫,定位纯电动小型车,进军小型车市场。
但从新品的销量来看,2024年发布的几款新车也并没有达到爆款的地步。
以在去年3月发布的2024款 蔚来EC6 为例,在2024年12月的销量为7406辆。再如蔚来重磅推出的乐道L60,在去年12月份刚刚实现销量破万。
而其他车企的爆款车型,如 小鹏MONA M03 、 理想L6 、小米SU7、华为 问界M7 等,上市首月的销量就已经破万,甚至破2万,单月销量也基本可以维持在万辆左右。
乐道12月交付量,图源蔚来官方微信公众号
近日,市场中还流传出“乐道强制员工购车”的消息。
根据网络中流传的聊天记录,乐道汽车强制要求每位销售人员都要买一台乐道L60,半年后回收,但没有任何合同协议。
随后,乐道副总裁庆华对此回应称,问题源于温州一位店长在沟通时采取过于生硬的方式,已对其进行严厉批评。公司希望员工驾驶自家品牌的车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产品,此外,公司对一线员工和店长也提供一定的购车政策优惠。
社交平台中的用户仍然对乐道“强迫员工购车”一事较为关注,比如有乐道的销售人员向连线出行表示,近期,总会有来乐道看车的消费者也向他们询问这件事。
除了质疑,社交平台中也不乏对蔚来的担忧。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二八定律”已经逐渐显现出来,2024年,在不少车企销量大涨的同时,也有不少车企面临可能倒闭的状况,不少车企推出的新品牌遭到合并。
这种自己买的品牌即将倒闭的担忧甚嚣尘上。有蔚来车主在评论区表示,早知道就不买亏这么多钱的公司的车了,现在每天都很担心。
进入2025年的蔚来,确实要快点证明自己。
3、小米会是蔚来的帮手吗?回看海通国际的那条猜测,省略号后的半句话,重点落在了蔚来的换电业务上。
小米创始人雷军一直很看好蔚来的充电网络建设,早在去年5月,小米汽车高管拜访乐道的直播中,雷军就曾提出“如果有需要的话,小米可以加入蔚来充电网络建设。”
半年后的2024年12月25日,小米汽车官微发布消息称,小米汽车正式与蔚来开始充电补能网络合作,14000+蔚来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蔚来充电场站的动态数据,同时支持小米汽车App扫码充电。
不过,这场合作并不是只针对蔚来一家,除了蔚来的14000+充电桩,小米还与小鹏和理想开启了充电网络合作,将小鹏的9000+充电桩和理想的6000+充电桩接入小米充电地图,支持在充电地图实时查看动态数据。
图源雷军个人微博
小米的这场合作,有在消费者心中“拉好感”的意图,但同时也反映出小米急需借助友商的力量,加速充电设施的布局,满足越来越多小米车主的充电需求。
此外,不需要在充电上花费太多心思的小米,也能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汽车制造的核心环节当中。
而蔚来能够获得的收益也不言而喻,通过开放充电网络,蔚来充电桩的使用率得以提高,运营效率得到优化。
同时,借助小米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庞大用户基础,蔚来或许也能够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潜在用户。
实际上,对于当下的蔚来而言,必须要找到一个契机,让自己曾经花出去的钱变成回报。
在发展的这十年间,无论是换电站的建设,还是手机、芯片、电池等方面的研发,蔚来一直在烧钱投入。
尤其是在换电站的布局上,截至去年6月3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了2429座换电站,是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站运营商。在蔚来高管马麟的回应中也可以看到,蔚来的换电站“已经连通了全国700多座城市”。
但这背后折射出蔚来已经花费了极大的成本来布局换电站的建设。
据极客公园的估算,尽管蔚来换电站的成本已经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有所下降,但三代换电站的成本仍然约为150万元。仅建设换电站网络,蔚来就已经投入约40亿元。这还不包括场地租赁、人员运营和电费支出等额外开支。
蔚来换电站,图源蔚来汽车官网
此外,蔚来的研发投入也一直高居不下。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蔚来的研发投入为33.2亿元,同比增长9.2%。
不久前,蔚来又意图布局第三个品牌车型——萤火虫,布局新的品牌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不言而喻,同时运营着三个品牌,也考验着蔚来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等全方位的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蔚来已经在换电方面,相继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广汽集团达成了合作。
但这还远远不够。蔚来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覆盖为了大力研发、新增品牌而花费的成本;也需要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形成一个庞大的换电生态系统,让换电技术的投资快速回血。
“明年(2025年)实现销量翻番,2026年实现公司盈利,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务。”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在内部信中表示。
对于蔚来而言,这个“不容有失”的任务,或许真的需要通过寻找更多帮手来实现。
(本文头图来源于图源小米汽车官网、蔚来汽车官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连线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赢家通吃,“卷”不动的汽车新势力们的相关内容。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著名的“马太效应”大家应当略有耳闻,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赢家通吃”。
而当今的汽车行业,也在上演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戏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2023年,自 特斯拉 点燃“价格战”以来,有人跟着入局,从国产老大哥 比亚迪 到 丰田 日产 等日系车;也有人举起手来明确表示自己不跟战,比如 蔚来 ,以及推出保价政策的理想、哪吒、零跑等新势力。
以价换量是效果立现的促销方式,一众车企都不要命似的跟着“卷”起来,怎么一些新势力反而旗帜鲜明地表明不跟风的立场,不一起“玩”呢?是不想“卷”,还是“卷”不动?根据今年新势力面临的局面来看,很显然,是“卷”不动了。
我们不讲钱,讲“元”
造车,是特别烧钱的,这毋庸置疑。汽车产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能源造车某种程度上更是一场资本游戏。钱,对于新能源造车而言极为重要。这场大型的烧钱游戏,不是谁都能玩得起。
200亿曾经是新势力造车们公认的资金门槛,是造车的必要条件。而蔚来李斌曾说:“造车需要储备的资金门槛,几年前我说的是200亿,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了。”何 小鹏 也在小鹏汽车完成A+轮融资之后大呼,“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小米汽车 创始人雷军在对汽车的十年规划里,资金达到了680亿元;而电动车大拿特斯拉,在2010年-2020年的十年间,在研发、共产、生产线等方面的累计投入超过2300亿美元。
纵观过去几年,造车新势力轮番上演烧钱游戏,把钱砸进造车这个无底洞里的不在少数,回报却遥遥无期,听得见回响的寥寥无几,仅有“蔚小理”等几家,可现如今就连这几家的持续输血能力也大大下降,砸不动了。
截止目前,理想、蔚来、小鹏等陆续公布了2022年度财报,蔚来和小鹏在2022年的亏损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蔚来全年净亏损144.37亿元,而2021年蔚来净亏损为40.17亿元,同比增长259.4%,也就是说蔚来每卖出一台车预计亏损超10万元;2022年,小鹏汽车净亏损91.4亿元,其中四季度净亏损23.6亿元,股价也是“飞流直下”。
新能源造车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有人遥遥领先持续发力,比如特斯拉、比亚迪;有人半途而废退出赛道,比如曾和“蔚小理”同为一线的 威马汽车 现已陷入“生死局”。而赛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拼的是资金、技术、人才,缺一不可。
但就从2022年“蔚小理”三家车企的财务表现来看,“赚钱”还是多多益善的好。从目前的现金储备来看,“蔚小理”分别有455亿元、584.5亿元、382.5亿元,短期来看现金流没有大问题,但是想跑马拉松,还是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古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造车也一样,没钱,就别谈其他,不现实。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卷不动、玩不起”的是造车新势力们,他们手头上没有足够的资金,背后也没有可以乘凉的大树,说难听点就是“靠别人不行,靠自己也不行”。但 宝马 、丰田、 大众 、特斯拉等外资品牌和 奇瑞 、比亚迪等国产品牌不同,他们是传统车企,有着雄厚的家底,资金、技术、人才、文化底蕴样样不缺。
刚刚崛起的新势力拼得过吗?拼不过。卷得动吗?卷不动。举个例子,奇瑞汽车推出的“瑶光2025战略”,计划5年内投入1000亿元;长城汽车在 哈弗 品牌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累计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 吉利汽车 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中表示,未来5年内将投入1500亿元用于研发......
这些传统巨头投入资金的规模都是以千亿级别为单位的,当新生儿碰上大象转身的传统车企,谁的头更铁?当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在“踩低捧高”,只是在说一个事实,一个谁钱包更鼓的事实。
前面说了,新能源造车更需要大量的金钱。自动驾驶、芯片、电池、电机、电控哪个不需要钱?就拿芯片来说,2022年,何小鹏在社交平台表示,一台智能汽车芯片的绝对数量要在5000颗以上,涉及种类高达几百种,而车机芯片仅仅是几百种中的一种,比如 高通 骁龙8155芯片,只是这5000颗中的一颗。
过去三年,全球汽车行业都在“缺芯”,车企们备受“芯片短缺”困扰,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手里有钱的车企比如宝马 奔驰 等销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想而知兜里没钱的新势力们的情况有多糟,当时芯片供应商还哄抬价格。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车企都苦不堪言的情况下,比亚迪却独善其身,而且还在“缺芯”的背景下逆市起飞,这是市场独一份的。为什么?因为比亚迪有自己的芯片。
比亚迪为了电动化技术,磨了十年的剑。在2005年成立了比亚迪IGBT研发团队之后,如今比亚迪已经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和MCU芯片厂商。在其他车企都在为芯片发愁之时,比亚迪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外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两年,比亚迪的销量节节攀登,至2023年2月,比亚迪前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达到19.37万辆,同比增长119.4%;而小鹏汽车2月交付量才6010辆; 零跑汽车 2月仅交付3198辆,同比下降了6.9%。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道理不言而喻。
擎动点评
造汽车不像造手机,好了就可以上市。汽车关乎安全以及生命,汽车的每款产品必须经过无数试验、大量研究、反复论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变成商品让用户使用,而这些环节都需要时间和金钱。
如果企业没有资金,那他就没有足够的钱投入研发,研发能力上不去,产品就会落后,品牌就无法提升,那么就会没有销量,没有销量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钱搞研发,造成恶性循环。比亚迪和威马就是典型的两个极端案例,孰强孰弱市场已经向我们证明。
只是,马太效应并不具备普遍性,只是对短期趋势理论的一种假说,事实上,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笔者并不希望马太效应发生在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应该遵循“强者更强,弱者当奋发图强变强”这一观点。对于消费者而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皆大欢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擎动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米汽车2025年计划 在海通国际证券的“猜想”中,为何是小米将收购蔚来?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小米预计2025年上市,是真的吗?小米的上市时间表揭示:2025年或成上市窗口小米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天津达沃斯峰会上透露,小米预计将在2025年上市,目前公司战略聚焦于实体店扩张和新品研发,IPO暂未列入议程。小米当前估值已达到450亿美元,被誉为中国的苹果,上市传闻不断,然而雷军明确表示,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来确保上市准备充分,争取赢得消费者深度信赖。尽管小米曾经历
小米YU7、阿维塔06等,这期工信部新车看点十足时间进入12月份,2024年又到了尾声。今年,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车更是下饺子一样一款接一款,让人目不暇接。而在即将拉开序幕的2025年,预计市场的竞争仍旧会十分激烈,各大品牌仍旧会铆足了劲争夺份额,新车,也会十分具有看点。这不,在日前工信部公布的最新一期新车申报名录中,我们就看到了小米YU7、阿维塔06、尊界S800等重磅车型的信息
小米是国产的不?红米699还是799?嗨!小米是国产品牌,下面是红米的介绍:配置:红米手机采用MTK联发科最强四核1.5GHz,28纳米四核A7超低功耗!4.7英寸IPS视网膜屏,1280×720分辨率;三星/OV800万像素背照式相机,支持1080p高清视频录制;流畅运行MIUIV5,千元双卡双待神器(TD-SCDMA+GSM)。系统:MIUI系统的可玩性是非常多的。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1987年,18岁的青年雷军手握清华北大的两张入场桊,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2007年,38岁的中年雷军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却从金山辞去CEO职务,2010年,41岁的雷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冒着巨大风险成立了小米公司。2021年,52岁的雷军公司市值已经达到6665亿元,却宣布未来10年来投资100亿美元制造汽车。可以说
比亚迪:计划到2025年在日本开设100家销售门店日前,比亚迪日本公司刘学亮接受采访时表示,计划到2025年在日本开设100家电动汽车销售门店,但目前并没有在日本建厂的打算。7月4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分公司(BYDJAPAN株式会社)成立,比亚迪宣布将进军日本市场,决定从2023年1月开始,销售旗下的SEAL(海豹)、DOLPHIN(海豚)、ATTO3(国内名为元PLUS )三款纯电动车
蔚来和小米汽车是一个公司吗不一样,不是一家的蔚来是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于2014年11月成立,旗下主要产品包括蔚来EC6、蔚来ES8、蔚来ES6、蔚来EP9、蔚来EVE等。蔚来致力于通过提供高性能的智能电动汽车与极致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 [1]2014年11月,蔚来由李斌发起创立,并获得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
丰田计划2025年将售出50万辆电动车竟然是因为中国的市场丰田在纯电动车领域一直没有太多的动作,但是根据最新的信息显示,丰田将推出许多电动车,但这似乎仅仅是因为欧洲和中国的市场法规迫使它这样做。丰田正在慢慢转向纯电动汽车,但核心仍然放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丰田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全球实现 50万辆电动汽车的销售,这仅占550万辆电动汽车(主要是混合动力)的一小部分。增加纯电动汽车背后的
小米su7不低于25万小米su7的售价确实不低于25万。但需要澄清的是,到2023年为止,小米并没有发布名为“su7”的官方手机型号,可能是提问者对某款小米手机的型号有所误解或混淆。因此,以下解释将基于一个假设性的情境,即小米确实推出了一款高端手机“su7”,并且其定价在25万以上。从小米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来看,它一直致力于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但近年来也在逐步拓展高端市场。如果小米推
2025-02-05 23:57:54
2023-10-31 18:11:37
2023-07-06 03:17:35
2024-01-07 11:19:00
2023-12-08 00:17:27
2023-12-07 18: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