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00:13:34 | 寻车网
作为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又有望在汽车上推广应用,近年来,氢能产业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热度居高不下。10月15日,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再次迎来积极信号,工信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43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工信部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报批发布工作,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从这则消息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有望尽快迎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
图片来源:工信部
事实上,我国氢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中央及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统计,截止今年6月,全国范围内省及直辖市级的氢能产业规划超过 10 个,地级市及区县级的氢能专项规划超过 30 个,包括广东、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等在内的众多省市都推出了相应的推广补贴政策,各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加氢站建设目标,并从产业产值、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固定式发电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
不过,从全产业链角度而言,我国氢能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产业链中许多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瓶颈有待突破。
氢原料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氢燃料汽车应用已在部分地区实现了小规模化运营,且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截至今年8月,我国已有43家氢燃料电池车企的相关车型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中,中通客车、上海申龙客车、东风汽车集团在目录车型数量中排名前三。
10月15日,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锋在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说,“中通客车在燃料电池方面整体运行效果不错,随着氢燃料电堆的技术在前进,今年12米的车只要4公斤氢燃料就可以达到一百公里,如果燃料氢价格下降到20元/公斤,氢燃料汽车将会比柴油车要便宜。如果氢燃料汽车大规模推广之后整个产业链条把成本降下来,那么燃料电池汽车率先在公交车方面推广会比较快。”在彭锋看来,氢原料的购置成本目前太高,大约80元/公斤,这是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供应链的成本考量,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亦有共鸣,他认为,燃料电池分成三大分系统,电堆、辅助系统、以及储氢系统。到今年年底,我国燃料电池里面的材料有能力实现量产和国产化,但在储氢方面,碳纤维生产企业仍然较少,目前碳纤维主要依靠进口。此外,高压的阀件国产化还没有突破,导致价格极高。氢能发展如果要迎来拐点,燃料电池相关材料的国产化是关键。
发展氢能要置于“无碳绿氢”的目标下
“氢能的生态是一个氢供应链,包含制、储、加三个部分,应用链主要是交通的应用链。从目前来看,应用链已经走在了前面,短板是氢的供应链。关于制氢,最根本的标准一定是要减少碳排放。”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权说。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权
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众所周知,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能源。从产业链方面来看,制氢是源头,氢气需要人为后期制备。目前行业中公认有两种制氢方式,一种是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气)制氢,一种是电解水制氢。在化石能源制氢中,煤制氢目前应用占比超过其他制氢方式,在当前我国煤化工行业较为成熟的背景下,煤制氢产量大且分布范围广。不过,煤制氢过程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设备加以控制。而电解水制氢过程不存在碳排放,工艺简单,但成本较高。从环保角度来说,电解水制氢更适用于长期发展。
在制氢方面,行业内已有“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的制氢技术路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也表示,发展氢能必须要置于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这两大目标下,绝不能为生产氢气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氢能发展方向必须是无碳绿氢。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在李毅中看来,尽管当前相关省市、企业和机构对氢能产业热情高涨,但总体来看,国内对氢能的研究仍然不够,他呼吁产业界关注破解制氢的氢源问题。李毅中认为,关于氢源制氢要有合理务实规划设计和标准,要明确方向防止盲目性;其次要抓紧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研发攻关,此外还要开展工业含氢尾气中氢的回收、提纯和利用。
2025年或是氢能产业拐点 引导性政策成关键
尽管国内外在氢能领域的发展还在探索中,但未来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目前,荷兰、德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颁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我国也已在多项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出台频率也更加密集。今年9月,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中也表明,要利用4年时间来打造国内氢能产业链,让整个产业链趋于完整,具备一定的后续发展的基础。
“我们认为我国氢能产业在2025年之前都处于产业的初级阶段,一些技术,产业的积累要在这一阶段做准备。”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表示,2025年之前将是氢能产业的起步期,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政府层面来引导,氢能应用主要以示范应用为主,相关技术和产品将在这一阶段逐渐成熟,产业链趋于完整,而整个氢能产业的拐点将在2025年左右。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
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也认为,2025年氢能产业发展将迎来最好时机,到那时,预计风电、光电成本都会降到0.25元到0.3元之间,国内的液氢的生产及运输,在实现民营化之后,也将实现成本下降。
中国氢能联盟此前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年版)》显示,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目标要达到10万辆,而现有数据显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仅有6000多辆,从这一数据来看,未来四年,我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还有9万余辆的缺口。
“我国正在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试图把一些限制性的、制约性的政策破除掉。另外,氢能发展还要增加一些引导性的政策,能够长期具有有效性,而不仅仅适用于在示范期和示范城市范围内。” 张银广认为,氢能产业发展壮大需要探索出一条可以商业化运营的模式,如引入社会化资本,让有可行性的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氢能产业规模有望快速扩大。
他预计,国内氢能产业的高速发展期是2025-2035年,届时,氢能将实现商业化的应用推广,从交通领域向其他领域延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十年?的相关内容。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社长最近体验了一下小鹏P7,刚好是个下雨天。
社长下意识去动右手边的雨刮,却只摸到了怀挡。为此,还被小伙伴狠狠嘲笑了一番。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开到怀挡车的时候,也都和社长一样有点蒙蔽。
那么,为什么P7要用怀挡?真的是像网上说的那样,照搬特斯拉的设计吗?
而且看上去,特斯和奔驰的怀挡,又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交易关系。
那么,车企们为什么会用上怀挡?这背后,究竟是什么设计理念在驱使?
今天,社长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01. 舒服,人类毕生的追求
全系标配怀挡的奔驰,并不是怀挡的发明者。
全世界第一台怀挡车型是一台美国车,1937年的庞蒂亚克DeLuxe。
我们知道,在机动车行驶时,必须要系好安全带。
但在上世纪30年代,三点式安全带还没发明出来,路上人不多,车也不快。比起安全来说,一家三口能够其乐融融地坐在前排,才是真正的刚需。
但装上横向相连的大沙发之后,坐在中间的人会干涉常规的挂挡操作。轻则车辆抛锚,重则车毁人亡,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这时,设计师突然一拍脑门儿:把挡位从地板放到方向盘上,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而且挂挡的时候,双手还不用离开方向盘,多方便!
《绿皮书》的第三主角、璨蓝的凯迪拉克De Ville,就是这种经典的怀挡设计。
怀挡也因其节省空间、使用便利的特点,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怀挡,奔驰还有另一项别出心裁的设计——把座椅调节按钮,放置在了门板上。
民间的说法是,这样能够让车主在调座椅的时候,不会刮花自己的名贵手表。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别的车主就不戴名贵手表了吗?
这个设计的本意,其实是利用好最后一点侧向空间,把座椅做得更加宽大、更加舒适。
(座椅对比:宝马5系 vs 奔驰E级)
顺便再解决一下17向座椅调节的问题,看着调可比盲操简单多了。
其实也不难发现,奔驰的这两项设计,都是为了让人更舒服来服务的。
这种以人为核心,追求舒适、健康、高效、安全的设计原则,就叫做人机工效学,也叫人机工程学。 寻车网
02.人机工效学,到底有多重要?
人机工程学,不只是出现在汽车上,还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端起水杯喝水,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人机系统。
奶茶杯子要做成上宽下窄的样式,马克杯的“耳朵”部分做得比较宽,都是为了让我们在拿杯子的时候更加舒服。
汽车也不例外。
伸手开关门,坐下,系安全带,放下手机,使用触屏/按键/旋钮/拨杆,看车窗外,挂挡,踩加速和减速踏板,转方向盘,打转向灯,从杯架上拿瓶水喝两口……别看行云流水下来只要半分钟,但处处暗含着人机工程学设计。
所有的细节都能让人如沐春风,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就拿比亚迪e2来说,社长在2019年给出的评价是续航有惊喜的时尚代步小车。
详情请戳:
比亚迪这台不到10万的小车,竟然给我带来了特斯拉的续航体验?
但当时e2的方向盘只能上下调节、不能前后调节,调节幅度也不大。座椅全系不带高低调节,想找到舒适的坐姿,非常考验车主的身材。
社长想够到方向盘,座椅就得往前挪;但挪到大半的时候,社长的“大长腿”就已经顶上了方向盘,一时间十分尴尬。
百度随手搜索“比亚迪e2方向盘”、“比亚迪e2座椅”,也是类似的结论。(2021款比亚迪e2,已经通过增加座椅高低调节进行改善)
(想知道一台车的座椅舒不舒服,百度输入“车型+座椅”但不要点搜索,前10条里吐槽越多,就越不舒服)
这个问题,在商务取向的比亚迪汉上就不存在。
汉的座椅,基本上是一水的好评,丈母娘坐了都说好的那种。
在座椅调节范围、座椅靠垫长度/宽度、靠背贴合度等方面,都有着更优秀的设计。(如何选一把好椅子,咱们下次再聊)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能够让人们坐得舒服,只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各种按键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车机逻辑清晰、操作简洁,同样是人机工程学中不可或缺的范畴。
有人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凑合用就好了嘛。
但是这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
2019年的德国,就发生了这么一起事件。
司机在下大雨的时候,尝试通过触屏来调节雨刮的运行速度,然后……就Duang了。好在人无大碍。
事后的分析,是司机违反了德国法律,在驾驶中使用触屏引发了交通事故。分心驾驶的司机负全责,并处禁驾一个月。
但如果能换成语音或拨杆控制,这次事故本可以避免的。
月销过万的特斯拉Model 3,也有一个不合理的设计。
由于光的反射,整个中控台、尤其是中控大屏,都会倒映在前风挡玻璃上。
如果这个倒映的中控大屏恰好在人眼的视觉范围里,就会影响到驾驶安全。
处理这个虚像的办法也很简单,通过内饰设计,把它藏到风挡玻璃最下面的黑边里就可以了。特斯拉Model 3,也是这么做的。
但Model 3是为北美地区设计的,没有针对中国地区做优化。平均体型更大只的美国人看不到虚像,但有一部分中国人能够看得到!
(图片来源:中汽中心软件测评中心)
不只是特斯拉,很多进口车甚至是合资车,都有这个问题,只不过大家专心开车的时候不会注意到,仅此而已。
03.中国人需要自己的标准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执行了不同的国家标准。其实从能耗标准就能发现,全球各地的标准其实并不统一。
欧洲的NEDC循环,匀加速、匀减速和匀速行驶的工况和欧洲当地的驾驶习惯类似。日本的JC08标准则包含了更多的加减速工况,而且不测高速,同样符合日本当地。美国大量的急加速、急减速、更高的平均时速和开启的空调,也是美国当地那些“暴躁老哥”的实际开法。
不过在2018年之后,各国纷纷换成了国际通用的WLTP标准,在速度和加速度上标准更高,也更加符合日常驾驶的工况区间,已经在向统一化发展了。
但在我国,却一直没有树立起来属于自己的标准,至今还在沿用NEDC循环。好在今年5月份,CLTC循环已经作为推荐性国标实施了,最晚2025年强制推行。
到那时,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也会更加真实,某些车型续航对半折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但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的确有些晚了。人机工程学标准,更是无从谈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就有了全球首个人机工程研究会。
中国真正成立人机工程学研究会的那一刻,比美国足足晚了31年。
这时,一洋之隔的日本早就建立起了本国的汽车人机体系,确保符合人们的要求。
许多人都说日产的座椅很舒服,甚至强于一部分奔驰车型。
但明明奔驰把座椅调节按键挪走了,座椅更宽厚,应该更舒服才对啊!
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人都是东亚人,而不是身材高大的欧美人种。
宽厚的座椅,不适合我们。
而且,中国人四肢偏短、躯干偏长,对方向盘、座椅的调节需求会更高。盲目采用国外标准,会导致很多新手和女司机不得不“抱着”方向盘开车。不仅不舒服,在事故中也更容易受伤。
只有足够了解中国人,才能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
但国外品牌,向来不会做慈善。自主品牌还在摸索阶段,也没有能力主导行业标准。
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还得是国家。
中标院作为国内人机工效学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先后承担了三次全国人体普查工作。
从2016年起,历时整3年,才收集到了2.6万中国人的基本尺寸数据和力学数据。给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静态的人体数据有了,但在车内的动态人体数据却依然是空白,更不用说对人体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了。
这一次的主角,是中汽中心。
前不久社长受邀,参加在天津举办的《2020年(第二届)汽车人机工效测试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得知了不少信息。
从2017年开始,中汽中心站在中标院的肩膀上,先后采集了5000多人的驾驶和乘坐姿态数据,涵盖了短途市区和长途高速等多种路况。并和中标院一起,合作开发了专属于中国人的2D和3D模板和仿真测试工具。
至此,数据有了,方法也有了。国家大手一挥:立项!
在汽标委带领下,这几年已经设立了多项适合中国人的人机工效学标准。目前已经部分立项,正在逐步联合车企,进行推广和执行。
预计3-5年内,车企们推出的新车在新标的指导下,也会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到那时,抱着方向盘开车的陋习将不复存在,包括职业司机在内经常开车的人,腰酸背痛的毛病,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缓解。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04. 写在最后
社长作为一个汽车行业从业者,看到国家标准终于立项,还有点小激动。
短短的几十年里,谁能想到一个连车都不会造、只能靠进口的国家,能成为全球产量销量均第一的汽车工业大国?
不管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还是造车新势力,哪怕是传统车企的燃油车,我们的自主品牌从廉价低质、到无脑堆料、再到精心设计,这三个阶段之间突飞猛进的进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但我们也知道,和那些传统汽车工业强国相比,我们依然还差得很远。
看似弯道超车快要成功了,但想真正造出来好车,要走的路还很长。
这次人机工程学的标准出台,只是跨越自我的一小步。
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是一大步。
我们的汽车工业,正在从会造车,向造好车,造中国人需要的好车迈进。
汽车工业强国的梦想,也正在大踏步地实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寻车网整理的新能源汽车怎么样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寻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大众的新能源车值不值得购买?原因是什么?我觉得不值得购买,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新能源车,因为电动车的成本非常的低,能帮助车主节省不少钱,而且新能源车非常的环保,政府也在大力的推行,所以购买新能源车不会受到牌照限制,但是我觉得现在购买大众新能源车还是太草率,毕竟如果我们想要长途自驾,那么新能源车在中途充电是非常麻烦的。大众新能源车价格并不便宜,其实新能源车的品牌有很
新能源汽车怎么样?提到新能源汽车,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选购一辆新能源汽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既节能减排还能减少用车成本,所以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都在争先恐后的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那么,新能源汽车目前的产能如何呢?这样的行为是否会让新能源在汽车市场存在一定的风险呢?第一,我们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在前几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
宝马x1新能源车怎么样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都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很多国家都规定了车辆停产的时间。华晨宝马也顺应这一趋势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是这样一款新能源suv车型。那么,宝马X1新能源的质量呢?让我们看看试驾体验如何。一、试驾环境路况由于取车时间紧迫,充电X1前需要测试。所以在性能测试部分,X1插混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进料状态,也就是说电池电量维
学新能源汽车怎么样?学习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前景很不错哦其实新能源汽车并不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事物,但却在这几年迎来了爆发期,并且逐渐往成熟化加速发展。出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的担忧,尤其是石油资源,迫使全球诸多国家政策开始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去加速这一市场领域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型越来越丰富,而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也大幅提高。截止至2019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
奥新新能源汽车怎么样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以来,大部分车企基本都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品牌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带动自己的发展,而一些新成立的品牌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自己的品牌。所以今天,边肖汽车就来和朋友们分享一下奥信新能源汽车吧!奥地利新能源汽车简介江苏奥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盐城经济开发区希望大道南路43号注册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500
北汽新能源汽车怎么样?202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太“友好”了。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一些新能源汽车公司和车型在没有新能源汽车补贴“羁绊”的情况下,销量越来越好。比如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三大品牌销量一路走高,基本脱离了“危险区”;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整体销量在Model3和ModelY的价格水平上还是相当不错的;国产五菱洪光MINIEV,其自行车销量在3月份突
北汽新能源汽车车型怎么样样今天需要给边肖汽车的朋友们简单介绍的车型是我们的北汽新能源汽车。边肖汽车的很多朋友都想相信,他们非常喜欢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因为新能源汽车是指以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和新型车载动力单元)的汽车,并融合了汽车动力调节和驱动的先进技术,发展变化为技术原理先进、技术新、结构新的汽车,那么朋友们就和边肖汽车一起了解一下吧。北汽新能源车型介绍:AR
长安新能源汽车今天,重庆市科委通过市政府网发布消息重庆长安汽车发布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战略到2025年,计划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实现纯电动产品每公里5分钱,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8分钱据悉,未来五年,长安汽车计划累计销售新;长安260t是一款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电能驱动,使用成本是目前市售的新能源车中最低的,由于结构简单,其周期性保养项目保养费用也比普通汽车低很多,般更换齿
2025-02-05 23:57:54
2023-10-31 18:11:37
2025-02-06 18:09:56
2024-01-07 11:19:00
2023-12-08 00:17:27
2023-12-07 18: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