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13:37:18 | 寻车网
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什么?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当下什么才是正确决定?我想大家会一致认同纯电。全球知名车企,如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捷豹路虎、MINI等都宣布了其电动转型计划,预计2030年时如上大部门品牌都将彻底转型为电动品牌。
作为老牌欧洲豪华车企的沃尔沃,其电动转型节奏更快、更大胆。按照规划,沃尔沃品牌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2030年彻底转型成为纯电豪华品牌。
转型第一步就是先把好的产品带给大家,XC40 RECHARGE(以下称“XC40纯电版”)愿做这个急先锋,这个急先锋不仅颜值在线,关键是它很能“打”。
价格能“打”
XC40纯电版在2020年9月开幕的北京车展正式亮相,11月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上市销售,当时官方指导售价为35.7万元。时间来到今年3月,沃尔沃调整了XC40纯电版指导售价,售价从35.7万元降至29.9万元。新的指导价下,XC40纯电实现了与燃油车“同价”【燃油版车型指导价区间为26.48-38.58万】。
“油电同价”这个策略在当下来说就是“鱼雷”,因为高价在当下仍是限制消费者选购纯电动车的重要原因之一。举个例子,当国产特斯拉Model 3把价格降至30万内,瞬间成为爆款。
随着此次沃尔沃把XC40纯电版价格降到30万元以内,可以享受免购置税和免费牌照(以上海为例)的它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体验很能“打”
沃尔沃XC40纯电版并不是一款独立开发的新产品,这一点从外观上很容易辨别,所以它很多东西与燃油版车型很像,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这种和而不同的感觉只属于电动车。
XC40纯电版车型在让你“爽”这一方面保留了燃油版车型的精髓,转向灵活、悬架紧绷、车身紧致,无论何时你都能感到它已做好准备,就是想带你飞,这也是为什么XC40可以获得外媒一致表扬,称赞其动态驾驶体验胜过同级竞品。
如果说沃尔沃XC40燃油版是让你体感高潮,那么XC40纯电版还会让你颅内高潮。前后双电机四驱布局,电机综合最大输出功率300kW,综合峰值扭矩660牛?米,官方零百加速4.9秒,实测最快成绩4.7秒。
4.7秒是一种什么体验?当全力踩下加速踏板时,我整个身体会直接被压在座椅靠背上,与坐飞机离地时的感觉很像。从传回的数据看,全力加速时最大负载接近0.8g,最小也有0.4g,所以驾驶XC40纯电版来回弹射几回感觉很畅爽(建议不要无限尝试,电机容易过热)。
制动性能方面,XC40纯电版保持沃尔沃一贯的高标准,实测刹停距离不到35米,这对一台自重更重的纯电动车来说值得给好评。
优秀的加速和制动表现,我想与沃尔沃XC40纯电比较独特设置有关系。首先,XC40纯电版没有使用“节能”胎,它四轮均使用运动定位倍耐力P Zero(P0)轮胎。其次,XC40纯电版前后轮胎规格并不一样,前轮规格是235/50 R19 104V,后轮规格是235/45 R19 103V。
全力加速时,车辆重心向后偏移,后轮需要负担更多抓地力责任,扁平比更低的后轮轮胎变形小,抓地力表现更好。全力制动时,车辆中心向前偏移,前轮负担变重,扁平比高的轮胎可以承受更多压力和重量。与此同时,全力制动时可以明显感到ABS系统在持续介入,不让轮胎抱死以优化刹车表现。
续航体验
如果说价格对一台纯电动车来说是左臂膀,那么续航就是纯电动的右臂膀,一个人如果想正常走路,你需要左右兼顾才行,但现阶段情况是想左右兼顾还是蛮难的。
沃尔沃XC40纯电版NEDC标准续航420km,实际测试成绩只能说意料之中,春夏之交正常驾驶时实际续航里程约300km+。
下面我展开阐述一下测试过程。
如上两图是使用直流快充桩完成充电后的数据,此时电池剩余电量87%,行车电脑估算续航里程350km,那么电池100%充满后续航里程为417km,比较接近420km官方数据。
当电池剩余电量为58%时,续航里程为230km,此时如果100%满电的续航里程就下降为397km,开始出现“缩水”问题。
如果以行车电脑记录得到的数据计算,百公里平均电耗为23.4kWh,那么71kWh电池组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仅为303km,较420km标定成绩有明显下降。
同样以行车电脑数据作为计算标准,我再换一种方式计算。XC40纯电版行驶122.8km消耗电量为20.59kWh【71×(0.87-0.58)】,折合百公里电耗16.88kWh,那么71kWh电池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为420km,与官方标准一致。
综合以上各种结果,我个人更认同行车电脑获得的平均电耗数据信息,也就是说XC40纯电单次充电续航里程300km+,这个数据比较接近EPA测试得到的成绩。
编辑点评:上世纪7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过后,丰田于1993年提出油电混动概念,并于1997年正式推出Prius,到2020年1月,丰田混动车型(HEV)全球销量突破1500万辆。丰田混动车型(HEV)能如此成功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价比,随着技术更迭进步,其油电混动车型不仅性能好,售价又无限趋近燃油车,消费者自会有他们的选择。把这个道理用在当下,那就是:当全行业电动车价无限接近燃油车的时候,可能就是消费潮流转变的时候。
反复说一件事的原因大致有两种,要么是因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要么是实在缺少内容丰富的话题,而这一点也正是我担心的。因为之前的经历,即便这是一款全新引进的车型,在我眼中它仍然像一辆改款车一样难以下手,其中的理由也再简单不过。说起驾驶乐趣,你大概总能想到“激情”,不过我可不是冲着它去的,相比之下,我更想去验证当初的一些猜测是否应验。
其实这些所谓的猜测,之前都可以算作厂商面对中国市场的一种“惯例”。当然,我无意去评论厂商面对不同市场的产品策略,毕竟有些东西要经过市场的实际检验才能说明问题,不过绝大多数引入国内市场的产品的确经过了所谓的适应性调整。哪怕仅仅是几年前,因为使用环境、市场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的是产品技术层面的差异,比如缸内直喷、复合增压、限滑差速器、主动转向等技术都与我们无缘,就更不用说其他一些看着花哨、用起来有趣的电子设备了。不过现在不同了,戴上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帽子,再也没有哪个厂商敢忽视红色市场的存在,不用说技术上的倾尽全力,哪怕是产品投入的反应稍慢,大概他们的CEO在召开股东大会时也会遭受非议。
尽管斯蒂夫·马丁离开了沃尔沃公司,但它留给沃尔沃的XC60以及S60概念车却把下一代沃尔沃车型的设计语言真实地展示了出来,早已经明确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已经确立了沃尔沃未来的产品发展方向。因此无论英国人是否离开,接下来的沃尔沃产品都很容易让人找到它与前者之间的延续性。相比之下,正是这种简约、大胆的线条才能让沃尔沃的产品在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比拼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从而赢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虽然内饰的变化与我们熟悉的其它沃尔沃产品相差不大,但它强调的同样是以人为本的最终目标。没有那些为了豪华而豪华的繁复设计,但却能够通过不同色彩、材质的应用,达到如同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视觉效果。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早在去年的全球媒体试驾会上,沃尔沃的工程师们就向我们详细讲解了新车型的一系列大胆变革。当然,为了实现“最具驾驶乐趣的沃尔沃车型”的这一目标,工程研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悬架以及底盘系统上。比如增加前悬架弹簧滑柱的直径、提高车身刚度、采用更短更硬的弹簧,同时将悬架与车体相连接的衬套刚度提升了一倍,并且将后悬架减震器支座的由传统的橡胶部件改为聚氨酯材料等等。不过技术说明会上也提到,欧洲规格车型使用运动调校的悬架,而美国、俄罗斯及其他市场将采用舒适型悬架。尽管当时并未明确提到中国规格车型采用何种底盘调校,但多数中国媒体心中已经有了准确答案。而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一点,虽然中国市场对于原汁原味的欧洲车型更加买账,但豪华品牌的消费者未必全都会对我们所执着的操控性能买账,他们似乎同样注重乘坐舒适性的考虑,即便拥有技艺高超的工程师,不同的调校方式,肯定会对中国规格S60车型的操控感受产生一些影响。
而新车型在中国市场上也并不提供省油、耐用的D5和D3柴油发动机。3.0升的直列6缸增压发动机被原汁原味地保留,而当时我没找到试驾机会的,搭载2.0升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将成为扩张市场份额的主力。其实对于这两套动力总成并不会让人觉得太陌生,它们同样服务于国产的沃尔沃S80 L车型,不过3.0升T6车型经过了一些特殊改造,重新调校之后,它能够为S60车型提供304马力的最大功率和440牛·米的峰值扭矩。比起S80 L车型要分别高出将近20马力和40牛·米。由于采用同等动力配置的S60车身重量要轻一百多公斤,因此新车型的动力性能非常出色。
从北京出发前,参加这次S60试驾会的媒体就与沃尔沃签订了一条保密协议,在3月10日新车正式上市之前,关于S60车型的任何信息都不得向外界透露。以此为代价,我们才能拿到试驾车的钥匙。事实上,我一点儿也不在乎能否开上中国规格的沃尔沃S60 T6 AWD车型,反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2.0T车型上,所以第一天开着T6车型上路时有些心不在焉,而这一天的主要任务则是配合摄影师拍照。
至于为了体验行人安全系统和城市安全系统而安排的场地体验环节--我与Mr. Bob(沃尔沃用于安全系统研发的假人)和气球车也没有太多交集。至少我从骨子里对这一类电子装备并不怎么信任,哪怕副驾驶席上的陪驾提醒我放心大胆地保持速度,但我还是会在“紧急”关头到来之前,下意识地减速。按照古斯塔夫先生的观点,无论何时,对车辆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并且,这种由雷达、激光传感器和数码摄像头组成的探测机构并不总能保持优良的工作性能,起码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也就是说,这套先进的电子设备所要做的只是在驾驶者注意力不集中时起到接替者的作用,而我宁愿它一辈子都没机会启动。
还记得我上次说过的4C主动底盘么?这东西也出现在中国规格车型的选装配置清单里,它有些像奥迪的“驾驶模式选择系统”,只不过舒适、运动与高级三种模式之间切换所带来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因为它并不会与转向系统、变速箱和发动机响应联动,如果只是为了得到一套实时可变阻尼的减震器,多少显得有些浪费,大概它最大的优势能够体现在赛道中。次日,我又体验了搭载4缸发动机的2.0T车型。与那台6速的爱信自动变速箱相比,它的双离合器变速箱换档更加平顺,响应也更加积极。虽然采用了舒适型悬架,但S60在整个沃尔沃车型系列当中,仍然是悬架调校最硬朗的一个。不过单就驾驶感受而言,中国规格车型与欧版车型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当我快速通过一组组合弯之后,来自转向系统的问题便暴露了出来。新车型的方向盘虽然有不错的路感,但它的响应速度与敏捷、扎实的悬架相比显得不够犀利。另外,它的转向力度属于不折不扣的重口味,我甚至第一次觉得一辆新车的方向盘竟然这么重。而在我的记忆中,S60的方向盘力度同样是可调的,当然要通过中控台上那个“My Car”按键,但这一次,我翻遍了所有菜单都没能找到与转向系统有关的选项。(本文来源:名车志)
你的宝藏男孩测试2021款沃尔沃XC60T8(图文)这个春节,开年爆款爽剧《赘婿》上演了大型真香现场,从开播前“不需要女性观众”的争议不断,到目前加更仍然无法满足剧粉的胃口,其中最大的功劳当属观众缘向来很好的主角郭麒麟。虽然剧中男主的逆袭,是凭借穿越后的信息不对等优势碾压古人,但在剧外,郭麒麟也确实称得上是粉丝心中的“宝藏男孩”,能文能武能卖萌,智商在线情商高。说到这儿,近期在我手上测试的这台
沃尔沃XC40对比奥迪Q3健康+安全才是本钱根据我身边朋友们的购车经验,我发现大家在购买紧凑型豪华SUV的时候,可能往往会被品牌力、性价比等因素带跑偏。而实际上,豪华品牌车型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豪华,往往是由它优于普通品牌的技术实力、先进理念支撑起来的。比如这次,我们分别拿到了沃尔沃XC40和奥迪Q3来向大家作介绍,一起来看看,除了品牌和性价比之外,它们两者在“豪华”这一维度上谁更加契合。对比车型
2.0T发动机和48V混动提升驾驶感受试驾2022款沃尔沃XC60寻车原创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社会环境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以及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在动力总成上加入了48V系统,尤其豪华品牌车型对于48V混动系统可以说是特别的热爱。比如沃尔沃旗下的诸多车型都在中期改款时加入了48V混动系统,让车辆的驾驶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天我们试驾的沃尔沃XC60就是这样一款配置了48V
以一敌二,WEY摩卡与奥迪Q5L和沃尔沃XC60谁才是SUV之王? 虽然在当今的汽车市场,豪华高端SUV已经并不罕见,无论是国产新兴品牌,还是国际合资老牌,都在这一汽车领域深耕已久,并且多次尝试价格下探,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由于种种限制,高端SUV其价格区间往往都需要40万以上,这早已在行业内外成为不争的事实。 消费者追求更高端的配置,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市场不争的事实。而消费者追
大胆的尝试!测试沃尔沃XC40RECHARGE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什么?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当下什么才是正确决定?我想大家会一致认同纯电。全球知名车企,如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捷豹路虎、MINI等都宣布了其电动转型计划,预计2030年时如上大部门品牌都将彻底转型为电动品牌。作为老牌欧洲豪华车企的沃尔沃,其电动转型节奏更快、更大胆。按照规划,沃尔沃品牌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
大胆的尝试!测试沃尔沃XC40RECHARGE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什么?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当下什么才是正确决定?我想大家会一致认同纯电。全球知名车企,如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捷豹路虎、MINI等都宣布了其电动转型计划,预计2030年时如上大部门品牌都将彻底转型为电动品牌。作为老牌欧洲豪华车企的沃尔沃,其电动转型节奏更快、更大胆。按照规划,沃尔沃品牌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
沃尔沃xc40致命缺点1、沃尔沃xc40的主要缺点是后排中间地台凸起较高内饰不够豪华1后排中间地台凸起较高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大家所追求的就是宽敞的空间,而沃尔沃XC40的空间表现尚可,但可惜的是后排中间地台有着较高的凸起,这就使得后排中间。2、1后排座位较短,靠背角度太直,座椅较硬,舒适度欠佳2价格偏贵,性价比低3后期保养成本较高4噪音明显出于环保和健康,沃尔沃车内没有使用很多隔音材料
大胆的尝试!测试沃尔沃XC40RECHARGE一个伟大的公司需要什么?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当下什么才是正确决定?我想大家会一致认同纯电。全球知名车企,如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捷豹路虎、MINI等都宣布了其电动转型计划,预计2030年时如上大部门品牌都将彻底转型为电动品牌。作为老牌欧洲豪华车企的沃尔沃,其电动转型节奏更快、更大胆。按照规划,沃尔沃品牌将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
2023-11-20 16:20:28
2023-11-14 00:43:02
2023-11-14 05:16:02
2023-11-17 23:16:10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0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