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22:40:25 | 寻车网
新能源车型作为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是大势所趋,但在新能源车型大热的背景下,其市占率连3成都不到,因为新能源汽车本身还有很多难关需要克服。其中包括充电桩的普及、降低电池成本、辐射问题的解决还有就是续航里程。这就给了混动车型以生存空间,东风日产正是抓住这一空间,推出了超混电驱技术,在“无视”续航焦虑的同时还能带来无限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而且价格上也有不小的优势。拿超混电驱轩逸来说,13.89万-17.49万的价格相较于其他品牌的混动车型,已有不小的优势,何况它已经可以做到混动的便利,纯电的体验的同时,各方面素质都有不小的提升。
宜静宜动的设计能满足更多受众需求
作为A级轿车常年的销量担当, 轩逸 原本在各方面的表现非常均衡。超混电驱轩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像是外观看似跟普通轩逸基本保持一致,不过也能让人一眼看出二者区别。比如进气格栅改成了点阵式设计,而且中间的车标是可以点亮的。再加上车身上随处可见的e-power的标,都随处彰显着它的超混电驱的身份。
超混电驱轩逸内饰最大的改变是换挡机构的变化,将传统换挡杆改为电子换挡杆,看上去比较新颖。与日系车内饰重做工轻用料的做派不同,超混电驱轩逸不仅提供了全新配色以及饰板花纹,连车内的用料变得更加高级,大面积的皮质包裹质感出色,还有拼色设计的内饰可选,会让整体更有设计感,就这份精致和豪华气质,确实令人感受到超混电驱轩逸的诚意。
超混电驱轩逸的轴距为2712mm,能带来宽敞的内部空间。日产人体工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一直是佼佼者,新款车型在继承其舒适性的基础上,用料更加考究,做工更加精细,让“日产大沙发”的体验感绝对没得说。
智能化的升级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然选择
为了能与混动的身份所匹配,超混电驱轩逸更重要的是在智能化上有所提升。12.3英寸的中控屏不仅面积更大,其搭载的Nissan Connect超智联2.0系统,娱乐、科技配置也表现的可圈可点,在一众合资车机中也算得上是出色。
超混电驱轩逸还搭载了ProPILOT超智驾系统,能够提供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全景智能监控、车侧预警、车道偏离预警、预警碰撞智能刹车、油门踩错纠正主动安全配置,像是IFCW超视距碰撞预警能发现前车的前车异常动作,当车速处于5km/h以上时,前方毫米波雷达即可监测前方两辆车的状态,当前车的前车急刹时,不仅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同时发出蜂鸣预警,这种防患于未然的配置才是真正实用的。
虽然智能辅助驾驶是国内新势力的拿手好戏,但这并不是说海外品牌就做的差,超混电驱轩逸这套超智驾系统不仅能够清晰识别车道线并平顺地调整方向,确保车辆始终保持在车道中央,还能在0-144km/h的速度范围内智能巡航,关键是系统动作处理的干净利索,让人用着放心。
媲美“电动车”的驾驶动力体验
尽管超混电驱轩逸采用的是 油电混动 系统,并不能外界充电,但却是是一辆100%电驱的车型。要说超混电驱轩逸如何能做到如此,还得从 日产 超混电驱技术的优势来看,超混电驱是100%电机驱动的,这和 丰田 等其他混动系统的思路就不同。
常见的 油电混动 系统中,都会有发动机驱动车辆的模式,但日产的超混电驱则从结构上做了精简优化,彻底摒弃了变速器,发动机无需直接连通车轮,少了很多的传动机构,结构更简单,其发动机仅用于发电,发出来的电可以驱动电机或给动力电池充电。
其发动机本身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同时系统会根据行驶工况,判断是否需要发动机和动力电池同时为驱动电机供电。乍一看,这套系统的工作原理和 增程式 很相似,凭借电机自身的输出特性,不但做到了低油耗,动力性能也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但超混电驱技术凭借其大功率电池可以做到电池包的体积和重量都小,不仅大大降低了车重,也为车内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间,最重要的是它的成本可以做到更低。再加上日产在发动机技术上的强大造诣,超混电驱轩逸的1.2L发动机不仅做到了最高燃效43%,而且基本上全都在这个工况下运转,才成就了其3.96L/100km的极致低油耗。
超混电驱技术让轩逸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选择,不用考虑充电问题,更没有续航焦虑,但却可以享受电车带来动力、NVH等优势。这是其他混动车型所不能给予的感受,同时超混电驱轩逸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的提升,以往被人所诟病的日系车配置简单、用料低廉的问题也都有所改善。
延续了十四代的轩逸在打造家轿上确实有几把刷子, 东风 日产深知在紧凑级家轿领域,稳重家用一直都是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之一。超混电驱轩逸在继承传统燃油版高颜值、高燃油经济性、高乘坐舒适体验、超前的安全设计及理念、高品质稳定可靠耐久的基础上,更是将日产75年电动技术和近90年的燃油技术相结合,不仅做到了像纯电动车一样平顺好开,还能像燃油车一样快速补能,在油价持续走高,充电便捷性不足的现状下,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条适合的道路,如果你还在纠结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该怎么选,超混电驱轩逸值得你考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千寻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10年,当埃隆·马斯克在《 钢铁侠 2》中客串拍电影的同时, 日产 便推出了一台极具前锋环保概念的家用电动小车——Leaf 聆风 。在纯电续航200km以及手机远程控制等智能化功能的赋能下,Leaf 聆风 曾多年稳坐全球电动车销冠宝座。
在那个几乎没有内卷的年代,人们对电动车的“认知”远不及如今,对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并没有太高要求。可现在,消费者似乎已经被各种堆料、拼凑、期货、吹牛、PPT、加电服务、高性价比……一系列营销方式冲昏了头,似乎觉得造一台电动车或智能汽车并不难。
有些厂商用自己强大的购买力去供应商那里买买买,在“钞能力”的加持下就足以卷掉同行,看似“鹤立鸡群”,但似乎也违背了造车的初衷。在接触过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后,笔者也更加期待那些真正拥有整车研发实力的大厂“十年磨一剑”的产品。虽然从发布概念车到现在, 日产 Ariya已经酝酿了6年,但当收到试驾邀请的时候,笔者依旧对其充满期待。
电动化依旧需要基石先放结论,即便笔者是带着预期而来,拥有75年电动车研发经验的 日产 ,也让Ariya在驾驶层面做到了无可挑剔。
得益于全新的纯电平台,Ariya也衍生了 日产 全链路自研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为Ariya提供能量的,是一块由宁德时代提供的NCM三元锂电池组,全系车型的容量均为90kWh。其中,四驱版本CLTC续航里程能达到559km,两驱版能达到623km。快充模式下,30%-80%SOC充电时间为40分钟,这样的数据让Ariya勉强达到了2022年上市的电动车标准。
重要的是,这90kWh的电能传递到了Ariya搭载的励磁同步电机上。作为 日产 自研的电机系统,以励磁线圈替代永磁石,通过调整流入电机内励磁线圈的电量,让电机在不同驾驶场景下都能拥有良好的效率和性能表现。这种堪称可以满足全场景的电机,既大大降低了永磁同步电机“退磁”和“失速”的风险,也解决了交流异步电机在中低速行驶时电耗大的缺点,目前只有 日产 和 宝马 具备该技术。
在Ariya身上,单电机版本的车型最大功率为178kW,峰值扭矩为300N·m。而此次我们试驾的顶配版车型,则是搭载了由汇集 日产 GT-R 、 途乐 四驱系统开发经验的前后双电机组成的e-4ORCE雪狐电四驱系统,最大功率来到了320kW,峰值扭矩更是达到了600N·m。
别看数据很亮眼,但当你开上Ariya的那一刻开始,就能体会到Ariya在动力上没有一味地追求“加速快”,而是以舒适性为导向,这也算是情理之中。即便是深踩油门,提速也是柔顺的感觉,不会有类似于 特斯拉 那种精神分裂的窒息感,这无疑更符合大多数国人的驾驶习惯。讲白了,就是动力强但很好掌控。
动力输出线性是Ariya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驾驶体验就是单一的。
在运动模式下,Ariya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驾驶体验。运动模式下,1/10000秒的超高精度电机扭矩控制,让整车的响应变得非常积极。从低速一直到高速,都有一个丰富的动力储备,伴随着模拟声浪的氛围感,驾驶者的参与感也会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当然了,即便是在响应超快的运动模式下,驾驶着Ariya也不会产生令人厌恶的眩晕感。
车辆的转向手感比较适中,支持在不同模式之间的阻尼切换,属于大部分人都很容易上手的那种。动能回收支持单踏板e-Pedal模式,双电机四驱车型的拖拽感十分明显,但对于行驶的舒适性影响并不大,减速过程很稳,这也是 日产 这种传统大厂造车功力的细节体现。
总而言之,Ariya开起来是超出笔者预期的好。这也和 日产 在电动车方面75年的技术积累不无关系,笔者也希望Ariya可以继承Leaf的9年全球零重大安全事故记录的优良传统。
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新势力亦或自主品牌推出的电动车已经成为流量“顶流”。所谓的科技感,颠覆了消费者的用车体验,这也是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印象,这些特征也的确给一众海外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这一点上, 日产 这家传统汽车制造商终于给出了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回应。看到Ariya实车的时候,它确实已经有电动车该有的样子了。定位纯电动紧凑型SUV的Ariya,浑身上下散发着 日产 电气化转型的气息。
Ariya的出现,让对 日产 车型有些审美疲劳的人们终于再次找到了新鲜感。新车基于 日产IMx 零排放概念车打造而来,首搭 日产 全新品牌发光Logo。V-Motion 2.0的封闭式前格栅采用大面积的亮黑色点缀,看起来很有新鲜感,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要尽可能让更多人第一眼就记住你。
作为一款全新纯电平台的产品,Ariya把电池组放在纯电平台的中央,提供50:50的前后轴比重和超低的重心。相比燃油车平台,Ariya拥有了属于电动车的一系列天然优势。
Ariya在内饰方面的营造也趋近于大多数传统车企的思路,双联屏设计、简洁的中控台造型配上贯穿式空调出风口,加上下面一排简洁的开关,整体的交互效果也和 日产 之前的产品区隔开来,在当下也算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
值得一提的是,前排还采用了贯通式设计,十分巧妙。如果主驾车门开关受限,就可以通过副驾一侧,很方便地上下车。大沙发的座椅就不用再赘述了,不论是前排还是后排,坐起来包裹性都不错,同时也很有支撑性。
Ariya肯定被 日产 赋予重任,无论是车内以两个大屏作为载体的全新智能互联系统,还是以7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为基础的ProPilot 2.0系统,都是 日产 决心推动自身智能化落地的表现。令人欣慰的是,在Ariya身上,我们看到了智能绝非堆砌式的炫技,而是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让技术最终服务于人,并且建立在了好用的基础之上。
大师观察现在哪个行业最“卷”?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都说传统巨头转型慢,但在笔者看来,新势力的先发优势也正在消失。在车企间“卷”配置的喧嚣过后,对于车、人、社会、生态的综合运营水平,才是衡量当下一家汽车公司优秀与否的标准。从Ariya的身上不难<a class="baikekeyl" href=" " title=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买车大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寻车网
文/阮锦程
日产的总部位于东京以南的横滨,两年多前我曾经到过此地,为试驾全新一代日产Leaf(聆风)而来。
两年多后的2020年7月15日,日产在横滨的日产互动体验馆 (Nissan Pavilion)举行了一场品牌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发布会。
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先生
日产首席运营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后面是日产FE赛车
日产汽车公司在这一天发布了纯电动跨界SUV车——日产Ariya。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先生和日产首席运营官古普塔(Ashwani Gupta)先生在全球云首秀上展示了Ariya。
Ariya对于日产的意义,等同于GT-R这个级别。甚至如果发展成功,它还能成为日产的未来方向,甚至带领传统造车向特斯拉发起围攻意义。日产Ariya的义和技术,要比奥迪e-tron、奔驰EQC之类来得更重要。
或许我们先罗列一下Ariya的科技和它在日产中的地位:
日产发布了全新品牌标识,将于7月起逐步在数字环境和实体产品中启用。而Ariya将成为首款使用全新品牌标识的车型。
在电动车型上新标识将采用由20个LED灯组成的独特照明标识(数字“20”代表了两代品牌标识更迭的时间),通过醒目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日产汽车正在向电动化未来前行。
日产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
日产Ariya外观设计将是未来日产汽车全新的设计语言,即“永恒的日式未来主义(Timeless Japanese Futurism)”,用简洁有力的现代方式来传递独特的日式风情。
Ariya是一辆全新纯电平台的产品,它把电池组放在纯电平台的中央,提供50:50的前后轴比重和超低的重心。相比燃油车和传统的电动车平台,Ariya拥有平整的地板、紧凑的温控组件,让日产Ariya拥有同级别车型中最宽敞的车内空间。
日产最擅长的是内饰和空间,Ariya拥有“可媲美贵宾休息室的内饰及零重力(Zero Gravity)座椅”,这些正是作为美式风格的特斯拉最欠缺的地方。
包括两轮驱动和全轮驱动版本。两驱车型有63kWh和87kWh容量的电池组选择,最高可达610km的续航里程(日本WLTC循环测试标准预估)。
Ariya e-4ORCE 四轮驱动车型将有更高的性能,同时续航里程并不会影响太多。双电动机和e-4ORCE控制技术,可为所有四个车轮提供平衡且可预测的动力,将为日常通勤带来更多的驾驶乐趣。
最后这不是一辆概念车,日产Ariya计划于2021年年中在日本市场销售,售价约为500万日元 。2021年计划面向欧洲、北美和中国市场销售,也就是说明年底在中国市场就可以买到它。
过去传统车企的电动车输给特斯拉,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车型的定位和智能化是最大不同。传统车企像雷诺和日产,都是从小型车开始做起,而特斯拉第一款批量车型就是Model S——先收割富人钱包,再推出便宜的Model 3。因为电动车技术还在发展阶段,技术完善的电动车价格不菲,只有高档车才能支撑得起造车成本。
另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是智能化,特斯拉虽然在智能化方面也不完善,但它却是目前量产车中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车型。传统豪华已经不能吸引年轻的顾客,只有加上科技术标签才行。但很可惜包括BBA在内传统车厂却习惯打造了一辆传统的电动车。
日产Ariya是传统电动车的不同,它是一台智能汽车。这款车搭载了智能动力、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等技术。
日产Ariya首席产品开发专家福田真人(Makoto Fukuda)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提到:大家经常讨论电动汽车0到100km/h的加速时间,实际上由于电动汽车的特性,使其很容易实现快加速,因此我不认为在直线行驶中的快加速就是实现了动力的智能化。
搭载了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的日产Ariya(AWD版本)能够实现智能加速,除了能够在直线行驶中实现快加速,还能够在积雪的山路或者湿滑的城市道路上发挥其最大性能。
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是基于日产的跑车数据开发而来,但这些技术并不是为了赋予日产Ariya如跑车一样的性能,更主要的是为驾乘者提供平稳的驾乘体验,最大程度地减少俯冲和后仰感。这也是日产e-4ORCE双电机全轮控制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地方。
日产Ariya还搭载了自动驾驶技术、驾驶辅助功能、无缝的智能网联技术,以及如同贵宾休息室一般的车内空间。
ProPILOT 2.0智控领航技术将接近L4级自动驾驶。用户在高速公路上启动ProPILOT 2.0智控领航技术的无人工干预驾驶功能时,车辆是沿着预设的路线自动行驶的,驾驶员的双手可以脱离方向盘。
除了ProPILOT 2.0智控领航技术,ProPILOT远程智控泊车系统(ProPILOT Remote Park)和e-Pedal一体化智控踏板也能为驾乘者提供更轻松的驾驶体验。全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让用户可以自然的通过语音进行车辆设置,Ariya配备了Amazon Alexa。
其实日产和雷诺是电动车的先行者,当年日产为此还决定放弃研发丰田、本田式的强混合动力,他们当时更看好纯电动车型。当十几年前日产推出第一代leaf(聆风)时,欧洲车厂还围绕着柴油机看热闹,也没有特斯拉什么事情。
经历过两代的Leaf车型,其实国际市场销售一直不错,但近年却被大热的特斯拉秒杀。但日产是传统电动车界的大佬,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一次日产以Ariya重新进军电动车领域,毕竟是电动车技术的老法师,成功率比BBA或是造车新势力要高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试驾日产新能源汽车 不充电但100%纯电驱动的家轿 解读东风日产超混电驱轩逸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充电但100%纯电驱动的家轿解读东风日产超混电驱轩逸新能源车型作为更加环保的出行方式是大势所趋,但在新能源车型大热的背景下,其市占率连3成都不到,因为新能源汽车本身还有很多难关需要克服。其中包括充电桩的普及、降低电池成本、辐射问题的解决还有就是续航里程。这就给了混动车型以生存空间,东风日产正是抓住这一空间,推出了超混电驱技术,在“无视”续航焦虑的同时还能带来无限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而
用实力延续“现象级”销量,试驾全新一代日产逍客第一代日产逍客自2008年在国内上市以来,至2015年第二代推出,到今年已经卖出了170多万台。作为日产品牌的销量担当,即便新能源如日中天,但逍客依然做到了销量月近万台,也堪称一款“现象级”车型了。今年,东风日产带来了第三代逍客,全新的CMF-CD平台架构,几乎做到了100%的产品变革。尤其在今年更多元,更激烈的市场中,逍客的换代来得
氢氪横评:广汽新能源AionS对比东风日产轩逸?纯电总评篇大家好,截止到目前,氢氪出行深度试驾平台上已经有近700位用户完成试驾,并且产生了660多份深度评测报告,其中 广汽新能源Aion S和东风日产轩逸?纯电两款车型的试驾用户都超过了150位,从这一期开始,我们筛选出同时试驾过这两款车型的45位深度试驾用户的报告,通过这些真实用户的长时间高里程的深度试驾后的感受,来对这两款车型进行横向
想体验纯电又担心续航?超混电驱轩逸来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能源车型已经成为当下主流,根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信息,3月新能源车型销量已经达到了54.3万辆。作为新能源车型的一种,纯电车开起来确实爽,但是痛点也很多,尤其是充电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而燃油车没有续航焦虑,补能也便利,但是随着油价大幅波动,用车成本也急剧增加。那么有没有一款既没有充电烦恼,又有较低出行成本的车呢?超混电驱轩逸的出现
满油满电跑1132公里!这日产系SUV不玩虚标!目前,合资品牌的插电混动车型,价格都不怎么亲民。比如:本田CR-V新能源的售价在24.59-28.99万、丰田RAV4荣放双擎E+的售价在24.88-29.68万。而同样定位紧凑型SUV的东风日产启辰大VDD-i,则有望下探到15万元的级别。这个价位已经杀入了像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领域。其实,如今的启辰就是
蓄“电”待发,试驾东风日产超混电驱奇骏论资历,奇骏不及本田CR-V和丰田RAV4。但是,进阶四代后,它的变革却成日系中最犀利的。更多铝制覆盖件与底盘件的应用大幅降低了车身整备质量;三缸VC-Turbo发动机与新一代CVT组合,改善动力响应与燃油经济性。不仅如此,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智联车机系统,也在同级日系中力拔头筹。然而,全方位的产品力升级,并没有延续上一代车型销量
试驾日产超混电驱轩逸:接近完美的驾驶体验自2006年轩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17年间,日产轩逸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已赢得了超500万个中国家庭的喜爱,并长期占据家用轿车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今年3月份,全新轩逸家族正式上市,为中国家庭用户提供更多动力选择、更丰富的配置和更广泛的价格区间,全面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6月份轩逸销量为29638辆,超过比亚
氢氪横评:广汽新能源AionS对比东风日产轩逸?纯电动力篇?????大家好,这一期的《氢氪横评》,我们会跟大家聊聊 广汽新能源Aion S和东风日产轩逸?纯电两款车型的动力。文中所列的横向对比的数据来源于同时在氢氪出行平台试驾过这两款车型的45位用户的深度试驾评测报告。对比之前,先来看看两款车的动力系统以及动力参数:Aion S是主打长续航的车型,官方提供的NEDC综合工
2023-11-14 00:43:02
2023-11-17 05:42:57
2023-11-17 23:16:10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02:43:47
2023-11-20 16: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