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2023-12-14 10:00:00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天际汽车,跌落天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

01

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

近日,

威马汽车

再度传出新消息,据有关商业查询平台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了一则股权冻结信息。

信息显示威马汽车被冻结40.4亿元股权,

股权被执行企业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冻结期限至2026年3月13日。

据悉,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金同为40.4亿元。

威马汽车的经营状况一直备受外界密切关注,根据威马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

2019—2021年,三年累计亏损达到了174亿元。

自2022年以来,

威马汽车连续传出工厂停工、门店结业、拖欠工资、降薪裁员等负面消息。

今年3月,更是被

上海

市青浦区消保会发布警示,提醒消费者威马汽车经营异常需谨慎购买。

02

比亚迪3月销量再度突破20万

4月1日,

比亚迪

汽车发布了3月份销量数据,时隔2个月销量重回20万辆大关。

3月份,比亚迪销售新车207,080辆,同比增长97.4%,

其中包含出口13,312辆。

从销售网络划分:王朝、海洋网络共销售195,691辆,

腾势品牌在仅有D9一款车型的情况下,实现单月销量破万,达到了10,398辆。

从技术路线划分:DM车型销售103,419辆,EV车型销售102,670辆。

截止3月,比亚迪累积销售新能源车型超390万辆。

3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了2022年年报。2022年,比亚迪实现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为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

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6.35万辆,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收入约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总收入比例为76.57%。

而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 王传福表示,为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现代化,

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

03

天际汽车传出停工停产

3月31日,网上流传出一份纸质版《

天际汽车

停工停产通知》,引发广泛关注。

通知称,鉴于公司目前的资金情况及生产与销售计划,

自2023年4月1日开始,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工停产政策。

停工停产期间,员工的社保公积金仍将按照原基数申报。并于第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将按照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直至公司恢复生产。

据第一财经记者的调查,天际汽车绍兴去年已经停产,南宁工厂和青岛工厂并未实质性投入生产,全国唯一生产的只有长沙工厂。

长沙工厂停产后,天际汽车全国生产基地全面停摆。

天际汽车前身为乐视汽车旗下的

电咖

汽车,作为电咖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在2018年正式发布。股东不乏上海国资、长沙国资、兴业证券等国资背景投资方。

目前在市场投放了两款车型,一款为紧凑型SUV ME5,另一款为中型SUV ME7。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

天际汽车在今年前两个月销量分别为:135辆和51辆。

04

配备L2级辅助驾驶车辆超800万

3月31日,2023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

北京

开幕。

在上午举办的以“车路城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为主题的第三届双智论坛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 续合元介绍了目前车路协同发展、智能交通发展的发展情况。

他表示,从技术产业的推动来讲,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是车路城融合发展的主线。从智能网联汽车方向来看的话,安全、节能、舒适是它最主要的追求目标。

在演讲中他透露,截至2022年11月份,

我国具备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800万辆,渗透率达到33%左右。

而L4级别自动驾驶的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四千万公里。

在车路协同方面,包括

一汽

、上汽、广汽、北汽、

长城

蔚来

、华人运通、通用、

福特

奥迪

在内的车企,已经在量产应用C-V2X(车联万物)通信技术。寻车网

同时,国内也有超5000公里的道路实现了智能化升级,20余个城市和多条高速公路完成了6,200余台路侧通信基础设施的部署。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主指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6月16日,天眼查信息显示,

天际汽车

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旗下的

电咖

汽车零部件制造(慈溪)有限公司多了一则被执行人信息,信息显示执行标为5036万余元,执行法院为慈溪市人民法院。

上个月,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也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均为

上海

电气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合计约2663.6万元,冻结期限均为自2023年5月16日至2026年5月15日,执行法院都为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2015年,天际汽车的前身电咖汽车成立,其是与“蔚小理”同时期创立的新造车企业,并且强势切入了微车领域,后又发布了天际品牌,切入了主流的中型SUV市场。

先发后至,甚至先发不至,可能是形容近些年天际汽车发展的关键词。

或许,很多人要问,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造车企业,天际汽车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境地,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

开头所提及电咖汽车零部件制造(慈溪)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张海亮,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制造、加工,由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这是天际汽车发源的地方,也是天际汽车的福地。

据了解,2015年,电咖汽车在浙江成立 。2017年11月29日,电咖汽车与绍兴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在浙江绍兴签署 。

2017年,乐视汽车遭遇资金链断裂,贾跃亭清空了乐视所持电咖汽车35%股份,2017年10月16日,张海亮从乐视汽车离职,旋即加盟电咖汽车,并出任董事长兼CEO。

但实际上,张海亮并没有真正离开“乐视”,因为电咖汽车原本就是在乐视汽车的支持下才成立的,只是随着乐视汽车的远去,才从中剥离出来。

随着张海亮真正掌舵团队,将公司的战略定位从原有的低价微型车调整为高端电动,并在2018年发布智能纯电SUV产品ME7,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1万-29万元,公司也随之开启了“双品牌”运作模式。

同年4月,天际汽车绍兴制造基地正式开工。7月,天际汽车宣布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虎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技术改进项目,收购了西虎汽车SUV等车型的生产资质。

彼时,天际汽车成为业界为数不多拥有造车资质,并且自建生产基地的新造车企业。

但是这些光环并没有为天际带来好运。

2019年成都车展前夕,

天际ME7

开启了首批场地及城市试驾,笔者是第一批体验到ME7的媒体之一。

彼时的感觉是,这款中大型纯电SUV的定位、空间、智能化都可圈可点,拥有可战之力。

但是,随着销售渠道发展缓慢,量产暴雷等问题的浮现,ME7入市时已经群雄环伺,没有了当初那么明显的竞争力。

后来,天际汽车再落新子。2021年6月,天际汽车官方宣布,天际长沙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将主要制造ME5车型,预计年产能为6万辆。

尽管ME5是一个增程路线的中型SUV,但是并未像

理想ONE

一样吃到增程路线的红利,5座布局、品牌效应、销售渠道都桎梏了这款车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天际汽车总销量为5321辆。为了促进销量的提升,天际汽车试图加快开拓线下门店渠道及争勇布局海外市场,但无奈的是,效果并不明显。

随后,由于天际汽车资金链紧张等原因,导致很多线下门店渠道迎来了“撤店潮”,公司也彻底陷入到停顿之中。

自此后,天际汽车董事长张海亮再没有在朋友圈发过动态。

总得来看,

天际汽车更像是乐视汽车生命的延续,就像丁磊创办高合汽车吸收了乐视汽车高端车型的经验,电咖汽车成为了张海亮创建天际汽车的基础。

天际汽车试图改变过自己的命运,但是由于融资、量产、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早早失去了产品的先发优势,也错失了纯电市场、增程市场爆发所带来的增长效应。

自2015年开始,上海汽车涌现了许多个新造车企业,从最早的PPT造车始祖“

游侠

汽车”,到奇点、威马、萤石、

爱驰

等等,都陆续倒了下来。

这其中,除了有汽车业务门槛高、量产难、资金投入大等客观因素,更多还有管理层是否真心造车这一“第一性原则”。

以结果论来看,即使这些新造车企业背后有民企、国企、央企支持的身影,解决了融资、生产资质等问题,但仍然无法解决“做什么产品”、“为用户提供何种价值”的问题。

天际汽车就是典型的案例。

其管理团队堪称豪华。百度百科显示,“天际汽车核心成员拥有20年以上深厚的行业积淀,管理层及员工来自世界一流车企,以及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以互联网+制造业的组合,打造独特‘双螺旋基因’。 ”

董事长张海亮、CTO牛胜福、CMO向东平等都出身上汽体系,他们试图用成熟的造车经验,严格对标并超越德系豪华品牌,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德味”标榜自己,并且瞄准了B端销售,但结果并不乐观。

或许,更为成熟的经验让他们造车少走了不少弯路,但是也从底层限制了他们的突破。

一位曾服务过天际汽车的供应商曾这样说道,“天际汽车用的是与上汽

大众

一样的系统,为的是减少员工的学习成本,但是这样的企业真的能做好智能电动汽车吗?”

这样“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观察,确实点出了天际汽车失败的关键所在。

不解放、不升级管理层的认知,就很难做出让用户买单的产品,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发展。

诚然,天际汽车也遭受了新造车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市场压力,但是诚如威马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出道即巅峰、挣扎却无效”的天际汽车,渐渐被市场所抛弃也就不难理解。

一直被时代裹挟着走的张海亮,似乎缺少了那份引领时代的领导力。

或许,从一开始,张海亮离开上汽大众就是一个错误的抉择。创业未必适合所有人,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辨别清楚是平台的力量更大,还是自己的能力更强。

江河奔回,不胜唏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汽车大观|威马、天际“倒下”后,下一个轮到谁?

作者|王云朋

出品|汽车大观

将时间拉回至8年前,也就是被业界称之为造车新势力“元年”的2015年。

彼时,在政策驱动,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追捧下,

蔚来

小鹏

车和家

、威马、

拜腾

、奇点……一时间,大量造车新势力品牌陆续涌现。

虽然不少品牌根本没有底层技术储备,欠缺供应链整合能力,却已在图纸上草拟出了理想。

4年之后,即2019年,随着新能源车补政策落地,补贴标准平均退坡50%,新能源车市开始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这一年也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

由于第一波流量红利吃完,但却无法依靠产品和服务站稳脚跟,这一年有相当比例的造车新势力倒了下去。

如今又是4年过去,造车新势力们或许将再次迎来“生死考验”。尤其是在2022年新能源车市马太效应的持续,以及2023年初

特斯拉

掀起的一波价格战的情况下,不少造车新势力的处境正变得愈发艰难。

威马汽车

,2023年伊始就被频繁曝出员工停薪留职、门店大片倒闭、APP暂停服务、温州工厂停工……各种负面消息让广大车主以及员工心寒,也让市场担忧威马的未来。而在威马之后,近期

天际汽车

也传出了“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消息。

然而,随着生存环境的愈发严酷,威马和天际,或许只是这一轮新势力淘汰赛的开始。

爬不出的亏损“死循环”

“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这是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2017年时发出的感慨。

事实确是如此,造车是一个长期重资产领域,造车新势力能否实现造车,巨额资金就是主要保障,一旦银根趋紧或“缺钱”成为常态,造车新势力要面临的后果难以想象。

以2019年为例。彼时,整个造车新势力阵营陷入危机,终端市场迟迟无法打开,投资机构开始观望,资金面收紧卡到了造车新势力们的三寸。即便是当下处于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的蔚来,在那一年也因缺钱频上头条。

如今大部分新势力企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第八、第九个年头,如果对照特斯拉用10年才盈利,那么大部分新势力目前也大约要处在实现盈利的边缘了。但现实却是,新势力品牌仍处于普遍亏损的状态。

仅以在新势力中营收、利润相对高的蔚来、理想、小鹏为例。2022年,蔚来净亏损超144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259.4%;

理想汽车

净亏损20.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532.2%;小鹏2022年前三季度净亏损67.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89.54%。

“国内新能源车市持续向好,造车新势力却持续亏损,是由于造车新势力属于白手起家,相较于已在车市深耕多年的传统车企来说,它们前期在研发、制造等方面需要投入巨额的成本,尤其是蔚来这种布局换电站等重资本投入,更加压缩了车企的毛利率,进一步扩大亏损。”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同时,更为尴尬的是,目前的新势力车企似乎还陷入了一个难破解的“死循环”中了。具体而言,就是为了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几乎所有的头部新势力车企都在强调所谓的“全栈自研”,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然而,现在的汽车市场又在打价格战,这就使得新势力车企不能因为研发和成本高企而抬高价格,进而转嫁给数量有限的消费者,只能自身把成本“消化”掉。

“持续扩大的亏损意味着企业在持久的车市价格战中将没有弹药可打。”在业界分析人士看来,2023年伊始特斯拉和

比亚迪

之所以能够率先降价,主要得益于两家企业都已盈利,且相对较高的毛利率能够支撑其降价。

“而国内造车新势力,在降低成本方面的技术突破上稍显落后,当特斯拉猛然降价发起价格战,它们就容易陷入‘要销量还是要盈利’的两难选择题,一些价格区间和特斯拉有重合的车企也更容易陷入困局。”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卖一辆亏一辆,卖的多亏得多,这依旧是造车新势力的普遍困局。同时,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特斯拉降价施压、整车企业一二级市场融资困难的背景下,造车新势力也将普遍面临“活下去”的难题。

凛冬已至,或是梦幻一场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或将达到850万辆,实现30%左右的增长。”这是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给出的预测。

换句话说,在业界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市场渗透率,仍在快速提升的过程中。

不过,与消费市场表现相反的或许是,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中,新能源车企正在面临一次“重估”。

为何会如此的反差?在笔者看来,首先就是新能源概念已不再新鲜。20年前,特斯拉横空出世,在业内被视为异端,但在资本市场上却被视为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全新概念,其讲述的故事完全满足资本对未来的疯狂“想象”。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已从一个神秘和新鲜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未来成长空间相对明确的常规投资领域。投资稀缺性的消失,势必会让资本对新能源板块的估值有一个重新判定。

其次,随着造车逐渐驶入“深水区”,大批讲故事、盈利遥遥无期的新势力车企逐渐浮出水面。再加上传统车企的纷纷入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资本市场对其持有谨慎态度也无可厚非。

再次,“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仍在增长,但受竞争加剧和宏观市场的影响,未来的增速也将逐步放缓”。崔东树表示。当市场告别了高速增长期,资本市场还会像早期那般,狂热追捧造车新势力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接受资本市场的“重估”外,造车新势力还需要面对传统车企的夹击。因为当传统燃油车企认真起来,有工厂、有技术、有团队的大牌正规车企,一定要比造车新势力更具优势。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86.9万辆,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32.9%的份额,同比增长152.5%,超额完成150万辆的年销目标。

此外,

埃安

极氪

、问界等,2022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向上势头。如埃安,2022年共交付新车27.1万辆,全年目标达成率为108.4%。而在销量背后,

广汽集团

还开始了对锂电产业链、原材料采集和生产等环节的布局。

与此同时,背靠吉利的极氪,也凭借001一款车型在2022年交出了71941辆的成绩,超额完成7万辆的年销目标;华为赋能的问界,2022年全年交付量也达到了7.6万辆,目标达成率高达95.2%。

可以说,当传统车企也懂得了新势力的“套路”,“传统”和“新”之间的界限就开始越发模糊了。而这些成长起来的传统新势力,对原始新势力那弱不禁风的护城河的冲击,无疑也将让造车新势力的2023年变得更加梦幻。

“寒气”又将传给谁?

“新势力最终只能活下2-3家。”这是业内一直流传的说法。

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并非危言耸听。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已有多家新势力车企退场,甚至如

游侠

赛麟

、乐视汽车、奇点、

自游家

、拜腾等,都没有熬到量产阶段,就直接出局了。

进入2023年,补贴的取消、激烈的价格战……无不在表明,对造车新势力来说,今年是非常难熬的一年。这种情况下,除了威马和天际,还有一些新能源品牌的业绩表现也在“敲响警钟”。

云度

汽车,其在2018年销量曾达到9300辆,是当时威马汽车的2倍还多。但随后每况日下,2022年2月又被曝出因为资金链断裂处于停产状态,2022年全年销量仅有604辆。

2022年8月,云度汽车被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接手,并于今年2月再度推出了新车型

云兔

。虽然资金问题暂时无忧,但是对于跨界造车这件事情,已经有太多的先例证明不靠谱了。

与云度同病相怜的还有

爱驰

汽车。数据显示,2021年爱驰汽车销量为2635辆,2022年累计销量仅为765辆,可谓十分惨淡。同时,由于其董事长陈炫霖实控的投资机构在2022年11月暴雷,爱驰汽车或许将再一次陷入经营困境。

相比上述品牌,位居造车新势力头部的零跑、小鹏日子也不好过。据零跑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其累计交付量为10509辆,较去年同期减少51.3%。哪怕只看3月的交付量,零跑6172辆的成绩在排名上也不突出,比定位高端的极氪都低。

而小鹏方面,虽然在2022年进行了组织框架和高层人事调整,但今年1-3月,累计销量还是同比下滑了47.3%,为18230辆。

尽管上述造车新势力遇到的具体困难不完全相同,但深究之下都是产品无法持续吸引消费者。

新能源市场是一个增长迅速的市场,也是一个过剩市场,装不下那么多新势力品牌。新旧车型更替飞快,消费者需求随时在变,今天的创新技术也很可能在明天就已落后,如果没有强大的产品力和合适的市场策略,生存迟早会成为难题。

另一方面,随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对低端和高端市场的不断抢占,还深陷在“卖一台亏一台”旋涡中的新势力品牌,往后或将会更难增长。

可以说,在规模效应和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残酷的价格战中,注定会有更多造车新势力被淘汰。目前,威马和天际已经被甩出跑道,下一个会是谁?答案或许很快就会揭晓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整理的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天际汽车,跌落天际?)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寻车网。
与“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天际汽车,跌落天际?)”相关推荐
比亚迪l4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
比亚迪l4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

比亚迪汉可以升级到L4自动驾驶吗【太平洋汽车网】比亚迪汉可以升级到L4自动驾驶,比亚迪汉是可以自动驾驶的,比亚迪汉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技术。比亚迪汉是比亚迪旗下的一款中大型豪华轿车,这款车的轴距为2920毫米,长宽高分别是4980毫米,1910毫米,1495毫米。比亚迪汉有纯电动版车型,也有混动版车型。混动版车型是插电混动汽车,混动版车型搭载了一台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

2023-09-25 11:00:14
汽车大观|威马、天际“倒下”后,下一个轮到谁?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 北京车展深度解读:屏幕越多越厉害?天际ME7 五块屏幕了解下
汽车大观|威马、天际“倒下”后,下一个轮到谁? 比亚迪单月销量重回20万大关,威马被冻结40亿股权 北京车展深度解读:屏幕越多越厉害?天际ME7 五块屏幕了解下

汽车大观|威马、天际“倒下”后,下一个轮到谁?作者|王云朋出品|汽车大观将时间拉回至8年前,也就是被业界称之为造车新势力“元年”的2015年。彼时,在政策驱动,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追捧下,蔚来、小鹏、车和家、威马、拜腾、奇点……一时间,大量造车新势力品牌陆续涌现。虽然不少品牌根本没有底层技术储备,欠缺供应链整合能力,却已在图纸上草拟出了理想。4年之

2023-11-18 16:02:22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天际长沙工厂投产 主要制造ME5/年产6万辆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天际长沙工厂投产 主要制造ME5/年产6万辆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6月16日,天眼查信息显示,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旗下的电咖汽车零部件制造(慈溪)有限公司多了一则被执行人信息,信息显示执行标为5036万余元,执行法院为慈溪市人民法院。上个月,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也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均为上海电气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合计约2663.6万元,冻结期限均为自2023年5月16日至202

2023-11-25 17:40:31
天际汽车停工停产,又一新势力陷入困境 北京车展深度解读:屏幕越多越厉害?天际ME7 五块屏幕了解下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天际汽车停工停产,又一新势力陷入困境 北京车展深度解读:屏幕越多越厉害?天际ME7 五块屏幕了解下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天际汽车停工停产,又一新势力陷入困境根据第一财经3月31日的报道,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布《天际汽车停产通知》。通知称,由于公司财务状况以及生产和销售计划的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将实施停产停工政策。在停工期间,员工社会保障仍将在原有基础上申报。但在第一个支付周期后,相关员工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获得生活费,直到公司恢复生产。在此期间,员工可以自行寻找新的就

2023-11-02 17:00:28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天际汽车停工停产,又一新势力陷入困境 北京车展深度解读:屏幕越多越厉害?天际ME7 五块屏幕了解下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 天际汽车停工停产,又一新势力陷入困境 北京车展深度解读:屏幕越多越厉害?天际ME7 五块屏幕了解下

天际汽车,跌落天际?6月16日,天眼查信息显示,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旗下的电咖汽车零部件制造(慈溪)有限公司多了一则被执行人信息,信息显示执行标为5036万余元,执行法院为慈溪市人民法院。上个月,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也新增两则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人均为上海电气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合计约2663.6万元,冻结期限均为自2023年5月16日至202

2023-11-22 17:13:43
新能源汽车试驾订单转化率 新能源品牌2月销量:比亚迪近20万辆,新势力冰火两重天
新能源汽车试驾订单转化率 新能源品牌2月销量:比亚迪近20万辆,新势力冰火两重天

新能源内卷的8月:问界回归,阿维塔、智己等待新车爆发刚刚过去的8月,大部分新能源品牌都收获了还不错的成绩。无论是有所突破或者稳定增长的销量,还是新的融资或者战略合作,抑或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让原本传统卖车淡季的8月依然如旺季般热度不减。而8月新发布的产品力及价格都颇具竞争力的新车型,更为接下来的“金九银十”储备了力量。01那些“破万”的品牌仅从

2023-09-11 05:01:29
比亚迪ATTO 7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快报:比亚迪重回销量榜首
比亚迪ATTO 7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快报:比亚迪重回销量榜首

比亚迪ATTO3将于2023年1月31日在日本销售约合22.61万元12月5日,我们从比亚迪日本公司官方获悉,比亚迪ATTO3(国内为元PLUS)将于2023年1月31日正式在日本上市,售价为44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2.61万元。接下来,DOLPHIN(海豚)和SEAL(海豹)将于2023年中旬和2023年下半年在日本销售。比亚迪日本公司为了构建满足日本用户需求的服务体系,计划到202

2023-10-07 17:12:12
比亚迪D1调价 7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快报:比亚迪重回销量榜首
比亚迪D1调价 7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快报:比亚迪重回销量榜首

比亚迪D1调价标准版指导价16.08万元/上涨3000元日前,比亚迪D1进行了价格调整,标准版指导价16.08万元。新车定位紧凑型MPV,最早作为营运车辆出现。比亚迪D1车长4390毫米,轴距2800毫米,右后门为电动滑动开闭。车辆搭载单电动机,最大功率100千瓦、峰值扭矩180牛·米。磷酸铁锂电池容量53.6千瓦时,对应NEDC续航418公里。信息显示,车辆配备了前排安全气囊、

2023-10-05 16: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