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07:57:13 | 寻车网
说起特斯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智能 汽车 标杆。虽然特斯拉是一家 汽车 品牌,但在很多人眼中,它更像是一家 科技 公司,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特斯拉的智能 科技 表现已经实现了跨时代。因此,很多人选择特斯拉,都是冲着它身上具有的 科技 基因去的。正因为有特斯拉的出现,如今不管是大众、丰田,还是我们的自主品牌,都正在向 汽车 智能 科技 领域开展研究。
以往称特斯拉为智能标杆笔者认为的确无需质疑,但从现在来看,特斯拉优势已经正在被大幅缩小,为何?就拿特斯拉最引以为豪的自动驾驶而言,除已经涉足新能源 汽车 领域数年的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等新势力能够与之一较高下外,很多来自传统车企的新秀也开始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
这两天在虎扑看到一个视频,在某次主动刹车的测试中,特斯拉Model 3输给了来自国产的新宝骏。据说在两次测试中,特斯拉Model 3都未能主动刹车,将假人撞得支离破碎。但实际上,目前哪家车企也不敢打包票自身的主动刹车能够百分之百奏效,即便是以"安全"见长的沃尔沃,不也曾经在类似的测试中打脸吗?
此外,高达50、60万的奔驰E级同样在AEB比赛项目中失灵,连续两次测试中"保住假人的性命"的概率只有50%。要知道奔驰E级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地位颇高的豪华车,主被动安全优秀理应是情理之中。然而在这次测试中,奔驰E级的表现着实令人感到一些失望。甚至产生了一些质疑:AEB真的没用吗?
当然,问题并不是出现在AEB本身。因为在同样的测试中,新宝骏RS-5在两次AEB紧急制动测试中,在假人面前成功刹停。显然,新宝骏AEB紧急制动的表现更加稳定,在这种标准的"鬼探头"式情况下,都能够稳定地触发AEB紧急制动系统。这样的对比结果,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AEB靠不住,还是豪华车不行?
显然,不管是"AEB靠不住",还是"豪华车不行"都不会是一个完全肯定的答案,也一定会有很多人对此并不认同。
的确,说"AEB"靠不住,但是新宝骏RS-5在多次测试中均成功触发系统,实现了紧急制动,避免了假人的"伤亡",由此可见AEB对于规避路上的行人、车辆等情况还是有效的。说"豪华车"不行,但是特斯拉、奔驰,一个是 科技 先锋,一个是豪车霸主,二者都有足够的资本傲视同级。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三车在AEB测试中的不同表现,充分说明了一点问题,那就是自主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有了能够比肩特斯拉、BBA等豪车的硬实力。自主品牌我们往往认为价格越高,车的性能越好,这句话开始不再普遍适用,自主品牌受限于起步晚,品牌影响力不及合资车、进口车,但是产品硬实力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始终相信"技术改变生活",简单的一个测试的成败,并不能说明技术是无用的。但是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证明像新宝骏这样的国产车,在AEB功能上并不输给特斯拉、奔驰,甚至表现的更稳定。特斯拉、奔驰,他们固然还有很多值得自主品牌去学习吸收的技术、价值,但是我们也不该厚此薄彼地自认不如。我想这才应该是这场测试对于我们最有价值的启示。
大伙儿买车考虑到的主要要素就应该是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辆的安全性能里边特别关键的一个指标值便是刹车距离。具体检测中的刹车距离,就是指从100千米每钟头降速到静止不动才行,必须多长,低于39米的是十分出色了,如果是39米到44米中间,大部分是能够接纳合格的,超出44米,那便是十分的差了。
TOP5.英致737
刹车距离46m,尽管他选用前后左右双盘的制动系统方法,可是实际效果依旧很差劲,官方网站提供的刹车距离是46m,要了解合格水准但是45m啊!
TOP4.江铃驭胜s350
他是唯一入榜的硬派suv,也是一款高性能车,拥有非安装车体,跋山涉水好能人,刹车距离为45.6m,车体较重,他也选用了增加的刹车片跟宽敞的车胎,可是总体主要表现或是较弱。
TOP3.长城哈弗H6coupe
最先说一句,我决不是黑H6,一般版H6的刹车距离是42m,可以说彻底合格,可是这个coupe版车系主要表现就很差劲了,刹车距离为45.6m,整整的高出了3.6m,要清楚在突发状况下,多一米,全是重要啊
TOP2.DX7
这也是东南方集团旗下唯一一款卖的好的车系了,表面亮丽汽车底盘好,来源于三菱的汽车发动机能够给予充足的驱动力,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主要参数--刹车距离,他的刹停间距为46m。不过关!
TOP1.比亚迪s6
你了解这一s6的刹停间距多少钱吗?整整47m!车重要,惯性力也大,就需要应用更高的刹车片跟抓耕地更强的车胎,他的刹车距离乃至比不上3万余元的小轿车,但是好在是一款7年以前的商品。
早年间,常常有人这样评论:想跟自带品牌光环,又有技术优势的合资对手抗衡,自主品牌要追赶的地方实在太多。但如今,有些优秀的自主品牌不仅拥有了出彩的设计,还在智能驾驶领域突围;更有甚者,还拿出了高性能、高热效率的发动机;甚至连严苛的中保研测试也能满分通关。在这当中,上市一年便有近20万销量的长安CS75PLUS成为了典型。它展现出来的数据和成绩,已经超越了不少需要加好几万才能买到的合资车型,但开起来的感觉是否还能如此呢?我们从试驾中见分晓。
凭什么在明星迭代战中脱颖而出?
在去年,自主紧凑型SUV市场进行了集中更新换代,各大厂商不约而同的将PLUS化作为了升级核心。吉利博越Pro,荣威RX5 MAX,长安CS75PLUS等车型轮番上阵,它们想要冲击更高的价格区间;那些想要购买更高端车型,但不愿意过多增加预算的用户也大有人在。可为何只有长安CS75PLUS,能够在迭代战中脱颖而出呢?
想要和消费者一拍即合,显然不是在命名中加个PLUS、Pro、MAX那么简单。而作为在迭代战中真正完成了换代的产品,长安CS75PLUS全新设计带来的优势,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它的外观造型,既在满足主流审美,锋利、极具进攻性的线条,又有着很强的个性;科技与质感兼具的内饰,也尽量在让大多数人觉得好看的同时,独具辨识度。而这正是一款PLUS车型必备的气场和档次感,在这个平均高颜值的时代,一套更具存在感和前瞻性的“明日设计”,才具备让更多人掏钱的资本。
与此同时,性能也是PLUS车型考核的重点。而长安CS75PLUS提供的2.0T+8AT动力组合,在自主紧凑型SUV级别当中非常少见,合资阵营中能够提供的也是极少数。且长安的2.0T蓝鲸发动机,不光有233马力,360牛·米,高热效率也带来了出色的油耗表现。而高规格加高性能的动力组合,既在刚买车时更具优势,这套“明日动力”也能在后续长期保持这种领先。
不得不提的是,在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国内最为严苛的中保研测试让多款合资明星折戟;长安CS75PLUS却是在该项测试中获得安全满分。这样的成绩,让人们对于长安的品质,有了极大的信任。因为这个成绩不仅代表着安全本身,也意味着长安CS75PLUS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下足了功夫,是在用诚意打动市场。
再回到PLUS这个话题。随着对汽车越加深入的了解,人们对设计、硬件、安全也愈加挑剔;但同时也意识到,想要不过多的增加预算,只有中国品牌能够满足。而很多中国品牌虽然能够捕捉到这种消费趋势,并推出PLUS车型,但真正能够满足需求内核的却少之又少。优中选优的造型,领先乃至是越级的动力,亦或是顶尖的安全标准……PLUS车型需要在依然有限的成本内拿出更强的实力。在这么多车型当中,也只有长安CS75PLUS实现突围。
调校、科技亦是PLUS水准,合资不再是升级必选
对于前面提到的设计和动力,这些年其实出现过很多设计惊艳,动力参数也非常出彩的国产车型。可真正试驾过之后,你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它们与合资之间的调校差距。但长安却是我很愿意去试驾的一个中国品牌,因为常年与福特、马自达、铃木这种极其在意操控的品牌合作,其功底很值得期待。
而如果先说答案的话,2021款CS75PLUS的调校功底,的确足以和主流的合资车型媲美。比如它的2.0T+8AT组合,选择的是一种非常平顺和线性的调校。采用不紧不慢的风格去驾驶,它的换挡时机、连贯性,油门与动力输出的契合度都让人挑不出毛病。跟途观L等双离合车型比较起来,它更加的柔和;相比奇骏、CR-V这些追求舒适性的前辈,2021款CS75PLUS又更加的灵活。
进入到激烈的驾驶状态之后,即使动力传输模式选择的是默认的标准模式,2021款CS75PLUS仍能提供充足的爆发力。这个时候,转向同样是默认的标准模式,便已经能够在中高速状态下提供一种沉稳的感觉;而整个底盘却非常的轻巧,其4700*1865*1710mm的A+级车身,在变道超车过程中依然很灵敏。加上同样收放自如的刹车系统,2021款CS75PLUS的动态感受跟合资对手比较起来,可以说是跨级比拼却能立于不败。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特别的在意驾驶体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车上的一些科技配置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恰恰也是2021款CS75PLUS的强项。比如进入到无趣的拥堵路况之后,它带有的I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可以一键开启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这个状态下不仅加减速非常自然,对于车道线的识别也很精准。
而到了停车场之后,2021款CS75PLUS的另一个亮点——遥控代客泊车功能就能派上用场了。它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化的无人驾驶泊车入位功能,这也是L3自动驾驶辅助当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开启之后,它会自动搜寻20米以内的车位,并准确的泊入。此外,它的车联网系统还加入了车载微信功能,让驾车过程中的社交变得更为方便。显然,从科技水准来看,2021款CS75PLUS就不仅是媲美,而是领先于合资对手了。寻车网
综合来看,长安CS75PLUS,以上市一年累计销量近20万的成绩,在紧凑型SUV市场的迭代战中脱颖而出,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在于,无论是看上去的颜值、参数、配置和价格,还是实打实驾驶体验、碰撞成绩……它告诉了消费者一个事实:用“越贵越好”的法则去买车已经过时;向中高端市场进发的长安CS75PLUS,用国产车的成本,实现了超越合资的硬实力!
总结:价格向上走还要不愁卖,是很多中国品牌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只在设计、配置上下功夫,还得拥有真正取代合资车型的硬实力。而试驾过2021款长安CS75PLUS之后,它有的不仅是高颜值和智能化;平顺与爆发兼顾的动力;质感出色的底盘和转向,能跟合资优等生叫板的安全性,它抓准了PLUS概念的精髓。于是,既能满足消费升级的实力需求,价格又更具诚意的2021款长安CS75PLUS,成为了在逆势中脱颖而出的一员猛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有的国产车很爱生锈,这是为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有专业的人士表明,国产车爱生锈的因素关键有下面三点,第一点便是国产车的防锈解决事情不及时。出自于节省成本的目地,最开始的国产车在出厂时基本上也没有做防锈解决,因此无缘无故就喜欢生锈。到之后,国产汽车厂商意识到防锈工作中的必要性后,防锈技术性却又相对性落伍,国产车所运用的泡浸防锈液,车体防锈镀层等材料都较弱,而安全防护板的特性都没有好到哪里
国产车很多都有发动机罩,而进口和合资车的没有,这是为什么?首先,并不是只有国产车才使用发动机罩。一些合资车和进口车也在使用。但是,一般是中高级车。例如,雷克萨斯LS的引擎室虽然包裹得很好,但低端LS几乎都暴露在外面。例如,奔驰c级虽然有很小的覆盖面,但其“哥哥”s级,同样包裹得很好。低端踏板车没有发动机罩是为了节约成本。国产车使用较多,能产生高级感的发动机罩能减少噪音吗?确实有点用。
国产品牌汽车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何大多数人还买合资车?国产车哪里进步了,是发动机进步了,还是变速箱进步了,底盘讲究点的找外国技术团队调校,不讲究的自己调校,进步就是整一些电子元件上去,谁都知道电子产品更新淘汰快。把车搞的花里胡哨的,年轻人买车,反正花的是他老子的钱,开几年不喜欢,就换,真正务实的中年人,绝大部分都买合资车,这些人曾经也都是国产车第一代车主,也是被国产车坑的最很的一代车主。
宝马5系买进口还是国产假如你需要买宝马五系5系,那_就会有国产的华晨宝马和进口宝马五系二种挑选,并且价钱这方面也区别并不大。依照一般顾客的逻辑思维,那肯定是进口宝马五系5系要比国产的宝马五系5系好,但真相是不是确实这样呢?了解了宝马五系5系进口和国产差别以后也许你能改变。规格的大小不一样室内空间也不一样宝马五系5系进口版全是规范轴距,轴距仅有2975mm车身仅有4954mm;而
买7万能买到6AT的合资车科沃兹,而买不到6AT的国产车,为何这么说?科沃兹2020年全系动力总成为新款的三缸发动机匹配6AT手自一体变速箱,这款科沃兹的动力总成性价比很高,在在合资车依然具有很强价格优势。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新款科沃兹最低配的指导价格为8.9万元,同时4s店还会推出相关的优惠减免,因此很可能7万左右就能够拿下自己的爱车。现今的入门级国产车型动力总成基本为小排量车涡轮增压或自
中国买车为什么这么贵我觉得是中国国情还有就是政策还有暴利引起的……各种原因都有1、中国的汽车普遍比国外同款砼配置贵些,或者减配置,这个原因主要在汽车厂商,他们追求利润,而中国的汽车上的强制法规太少了,需求又旺盛,导致就是这种又贵又“缺胳膊少腿”的汽车也大有人买,让他们有恃无恐。2、中国贫富差距在拉大中,使得买不起汽车的大有人在,能买几辆车的人也大有人在。使汽车消费比较旺盛。3、中
为什么国内汽车卖得比国外贵得多国内汽车价格普遍比国外(主要指欧美)贵的原因主要有市场竞争、技术转让费用、 税收成本1、中国的车价大部分是由竞争关系决定。欧洲和美国的汽车销售史时间更早更长,中国汽车市场无论规范程度还是竞争激烈程度均远远落后,企业利润也远远高于欧美。2、技术转让费用进一步抬高中国车价。外资公司对引进到国内的车型征收技术转让费,该项费用大部分占到整车成本的10%以上
为什么各种车子在不同的城市,价格就不同?城市不同,价格不同的原因:1、不同的城市,竞争压力不一样。比如说北上广这些发达城市,同一个品牌的4S店可能就有好几家,那我买车的时候肯定是选择一台便宜一点的。那这些4S店之间就存在一个竞争关系,就需要一些大幅的优惠活动来吸引客户。2、4S店存货不合理,滞销车型抛售。3、城市不同,车子从工厂运输到各个城市的费用也不同,就导致车子的价格
2023-10-01 05:17:46
2023-09-08 18:15:52
2023-10-22 18:53:22
2023-09-08 16:22:41
2023-09-29 19:49:02
2023-09-02 08: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