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16:37:50 | 寻车网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
飞凡R7
的供应链盘点图,打眼一看全都是耳熟能详的全球知名大企业:英伟达、华为、BOSE、京东方、马牌……看了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得了”,一查“上汽飞凡”,是情理之中了。难怪还是有不少人买车会看哪家厂商出品,主流车企产品,整体而言意味着更靠谱的制造能力,抛开研发能力和品质把控,单就这个供应链体系,就已经甩开某些代工厂的新品牌几条街。
纵观国内外的汽车大厂,庞大的造车规模、长期积累的造车经验,无一不拥有着成熟且稳定的供应链体系。这有多重要?无论设计和研发能力再怎么强大,如果没有好的下游供应链,连零件都没法稳定、准时送达,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今天,咱们就拿30万级别的三款大牌车企纯电产品——
特斯拉
Model Y
、
极氪
001、飞凡R7,扒开它们的供应链,看看它们身上关键配件究竟能有多卷。
1、芯片配备各有所长,算力差异大
芯片是智能产品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汽车上,智能车机芯片的好坏关系到车机系统的流畅程度,而智驾系统芯片则关乎智驾系统计算处理道路感知海量信息的效率和能力。
特斯拉
以智能起家,因此在芯片上非常下本钱。新款的Model Y在车机系统中搭载AMD Ryzen处理器,取代了之前饱受诟病的英特尔Atom A3950处理器芯片,在算力上有了明显提升。智驾方面,特斯拉目前使用完全自主研发的FSD全自动驾驶芯片,算力单芯片72TOPS,板卡144TOPS,它被马斯克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芯片”。
极氪001
背靠吉利集团,它的诸多零部件同样也是各个领域内的大牌供应商。车机之前搭载的是820A芯片,但因为普遍车机卡顿问题,随后换装成了
高通
8155芯片。这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智能车机芯片之一,性能表现出色,在理想、
蔚来
等等车型上都被广泛采用。智能驾驶方面,极氪001用的芯片来自Mobileye。这是一家以色列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由于其独步武林的视觉感知算法,EyeQ芯片成为很多品牌上常见的配备。
飞凡R7
来自上汽旗下新能源品牌
飞凡汽车
,依托上汽的雄厚技术实力和供应链优势,它的供应商网络更可以说是“大牌云集”。单说智能驾驶的软硬件,都是来自全球领先的技术标杆企业——NVIDIA英伟达、LUMINAR、ZF
采埃孚
、HELLA等。
与极氪001一样,飞凡R7的车机芯片同样使用高通8155车规级旗舰芯片,以此来支撑飞凡R7座舱内43英寸的“屏霸”车机,车机系统功能强大,运行也依然十分流畅。智驾系统用的是业界顶级的NVIDIA DRIVE Orin超算力智驾芯片,单芯片算力254 TOPS,双芯片508 TOPS。光看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和特斯拉一比——Model Y的智驾芯片算力144 TOPS,想必各位也能懂了。
2、车机屏幕,尺寸都够大,屏幕等级越来越高
车机屏幕的表现如何,是车机好坏的一个重要体现。尺寸够不够大,分辨率够不够高,甚至会不会沾指纹、会不会反光看不清,这些问题都关系着用户的使用体验。那么,这三款车在这方面表现如何呢?
屏幕方面,
Model Y
采用了15.4英寸单一中控屏,尺寸够大。如今已经有部分自主品牌车型搭载了2K级别分辨率甚至更高的车机屏,相比之下,Model Y中控屏1920×1200像素的分辨率就不占优势了。另外,其车机屏供应商是台湾的友达光电,算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有些名气的厂商。对于这块屏车主褒贬不一,有车主反馈其屏幕反应迟钝、无响应甚至失控的情况常有发生;屏幕容易沾指纹导致视觉观感不佳。
极氪001
车机屏幕尺寸15.4英寸,屏幕分辨率1920x1200,这个参数和Model Y完全一致。至于这块屏幕出自哪个厂商,目前网上并没有找到确切消息。
飞凡R7
全系标配一块国产品牌最大的三联屏,足有43英寸。其中,中控屏为15.05英寸,采用京东方最新AMOLED柔性屏材质,防尘耐高温,在频繁震动下也能有稳定的浏览和操作体验。另外,这块屏幕据说是防指纹、抗炫目,每一个角度都能清晰地观看屏幕内容,不会因为反光而看不清。还有2560*1600(2.5K)的高分辨率、100% NTSC超高色域完美还原画面色彩,也都是它的优势所在。
不止如此,飞凡R7还配备华为全球首发量产的AR-HUD系统,车内算是有了四块大屏,四屏之间可以互联互动。除了立体导航画面,AR-HUD还能当巨幕影院来用,可以说把屏幕“玩出花儿”了。
3、智驾系统感知硬件,数量和级别都突显大厂风范
上面说的智驾芯片用来处理信息,但信息如何获取,还得靠智驾感知硬件来搞定。所以说,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智驾感知硬件至少起到一多半的决定作用。
Model Y
拥有9个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一共22个感知硬件。其供应商包括韦尔股份、联创电子、欧菲光、海思、联发科等等,属于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可见特斯拉在核心的智能配件,还是比较舍得下成本的。
极氪001
搭载了28个感知硬件,数量比Model Y要多一些,算是中国品牌智能电动车智驾系统内卷的一个缩影。硬件大部分来源于舜宇和欧菲光,此外,吉利本身对智驾方面也给予了技术支持,比如鹰眼视觉融合感知系统,其实就是吉利自己做的。可见,国内大牌车企对于智驾系统的关注和投入还是非常大的。
飞凡R7
是在智驾感知硬件上最“豪横”的,搭载了33个智能感知硬件。其中就包括来自全球顶级大厂LUMINAR的激光雷达、采埃孚的4D成像雷达等等,可实现更精准的多场景物体识别。所以在信息感知上,很明显飞凡R7是这三款车中最优秀的一位。
除此之外,飞凡R7还搭载了上汽自研的行业首个全融合算法,能够解决国内相对更为复杂的智驾场景。
4、电池配置
特斯拉国产化的一大代表就是电池。
Model Y
采用
LG
的的三元锂电池,入门款则配备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全系车款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在545~660km之间。
特斯拉电池系统供应链
极氪001
除了86kWh电池来自威睿企业之外,其100kWh和140kWh电池则都来自于宁德时代,CLTC续航里程在546~1032km之间。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成本问题,可有1032km续航能力的140kWh电池,并没有大面积搭载,而是只限量1000台。
极氪001电池供应链
飞凡R7
搭载容量为77kWh和90kWh的三元锂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在551~642km之间。其采用时代上汽研发的独有双层横置电芯结构,能量密度高的同时,电池的整体高度尺寸更小,对车内空间占用更少。
除了前面讲到的这些大的系统之外,其他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很多顶级实力的供应商企业参与这些大品牌主流车型其中。像是飞凡R7还配备了马牌轮胎、大陆动能回收系统、天纳克的减震器、BOSE音响系统、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等等,也均是各自所在领域内的佼佼者。
在“分解”完这三款热门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后,可以看出它们在供应链方面都具备极强的优势,自然这也是消费者们之所以愿意买单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在这三款车中,飞凡R7无论是芯片、屏幕、智驾硬件还是电池,都将传统大牌车企的供应链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此外,飞凡R7现在还推出一些免费充换电等促销政策,粗略算下来也要值4万了。
如今,各车企之间已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软硬件堆砌的竞争,隐藏在背后的供应链之争同样是异常激烈。站在用户角度,更舍得下成本的实在产品,当然会被用户青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舞飞扬,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从关键几个数据面上来看,吉利汽车上半年的表现还算尚佳。无论是营收或还是销量同比增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图片来源:发布会截图
文|车事小说 无花果
8月22日,吉利汽车2023年上半年财报正式对外发布。据这份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总营收731.8亿元,同比增长了25.8%。该营收也创下了其历史同期新高。实现净利润15.71亿元,同比微增1%。上半年,吉利汽车毛利率14.4%。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2个百分点。
在上半年,吉利汽车共实现销量69.4万辆,同比增长13.1%。其中,出口实现销量12.1万辆,同比增长38.3%,出口占比达到17.5%;新能源车型销量15.8万辆,同比增长43.9%,新能源车型占比达22.7%。
从关键几个数据面上来看,吉利汽车上半年的表现还算尚佳。无论是营收或还是销量同比增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基于此,在当天举办的中期业绩报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FO戴庆表示,吉利汽车维持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不变,其中极氪全年销量目标14万辆。
图片来源:财报截图
从去年吉利汽车管理层对彼时中期业绩的评语“未如理想”,到今年“基本符合预期”。一年来,吉利汽车在业务层面显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车事小说在细读上述这份上半年财报后注意到,表面数字背后,过去的这一年来吉利汽车的进步并不足够显著。换句话来说,单纯从财报来看,吉利汽车这艘大船并未完全对准航道,仍然处于调整期。
从营收上来看,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的581.84亿元多收入了近150亿元。但从净利来看,比去年同期15.52亿元却仅仅只增加了1900万元。收入增加了利润却几乎没有变化,这也就意味着经营成本开支大幅增加或者产品客单价大幅下调。
从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销售成本为62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支出了近130亿元,增幅达26.02%。
细拆来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行政费用支出为48.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2%;分销及销售费用支出为47.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31%。
对此,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尽管继续执行严格成本管控,但新能源转型以及推行新型销售业务模式以增加竞争力所带来的费用增加仍旧导致了相关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其中,针对分销及销售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吉利汽车给出解释称,主要是受极氪直营渠道建设和运营的影响。而行政费用增长则主要归因于大力发展投资新能源业务所致。
在研发费用支出方面,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支出29.90亿元,比去年同期32.65亿元略有减少(降幅9.20%)。对此,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表示,由于大多数正在进行中的研发项目针对尚未上市的新产品,因此大部分相关开支已进行资本化,仅在该产品投放市场后逐步以费用形式摊销。
在研发投入方向上,吉利汽车将持续专注新能源整车及关键技术,特别智能互联及数字化等前瞻性技术的创新。
图片来源:财报截图
此外,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在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开支方面比去年同期也有着27.54%的增幅。
对于“成本把控”,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在中期业绩报发布会上表示,“吉利成本供应链体系非常强大,从全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如果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企业将会失去所有机会”。
除了费用成本开支增加外,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和极氪今年上半年亏损也给吉利汽车毛利率带来了影响。
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领克实现销量8.20万辆,同比增长6.2%。除了国内市场之外,截至今年上半年,领克还已经进入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典、比利时、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市场。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不过与销售端正向增长相反的是,在财务账面方面,领克并未能够带来正向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领克实现净亏损达6.6亿元。
对此,吉利汽车给出解释称,领克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加速新能源转型的大量投入,以及领克在欧洲市场的业务拓展所致。
图片来源:财报截图
除了领克之外,极氪汽车上半年在财务层面也继续着亏损。据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极氪汽车净亏损达到8.1亿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极氪上半年共实现交付4.2万辆,同比增长124%。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市场中,极氪市场份额占到了27.4%。其中,极氪001平均订单金额超过33.6万元;极氪009的评价订单金额达到了52.7万元。从市场端来看,极氪汽车表现并不差。
但基于直营终端销售模式,以及全场景充电补能服务体系建设,现有销量规模显然难以支撑财务层面上的盈利。
图片来源:发布会截图寻车网
对此,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中期业绩报上表示,目前极氪仅有3款车型,随着浩瀚架构其他产品推出,规模化效应将迅速形成,对降成本更有信心。据其透露,今年极氪将推出一款全新轿车,明年将推出两款全新SUV,全新的三款产品都将覆盖主流细分市场。在安聪慧看来,“(极氪汽车的)销量规模一定会起来,规模一样毛利更高,毛利一样规模更大,这是我们对经营质量的考量”。
对于极氪下调售价,安聪慧在发布会上表示,“用现金抵了一些权益,对毛利影响不大”。安聪慧称,“(用现金抵扣权益)这样用户选择的开口就增大了。从目前来看,起到了比较好效果,订单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针对外界关注的极氪IPO进展情况,安聪慧则表示,资本市场变化很快,将持续跟踪资本市场动态,选择合适窗口择机上市。
另据财联社报道称,极氪拟于8月底开启新一轮和投资人的试水会议,计划未来IPO募集10亿美元左右资金。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极氪直营门店数量为306家(包括极氪中心、极氪空间和交付中心等线下门店),覆盖全国75个城市。在补能充电站方面,已经全国120多个城市建有750个极氪充电站。
图片来源:车事小说/摄
下半年,在新产品层面将推出6款新车型。其中,吉利品牌将推出4款:吉利银河L6(基于CMA架构和雷神混动系统开发的一款紧凑型插混轿车)、吉利银河E8(基于纯电模块化基础架构开发的纯电轿车)、吉星系列(油电混动版全新星越L+油电混动版全新星瑞L)。
极氪汽车将于下半年基于浩瀚平台(SEA)推出一款纯电轿车;领克汽车则将会推出领克08。
对于接下来展望,吉利汽车在财报中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增速放缓,但仍然认为其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机遇。上述即将推出的多款混动和纯电车型将带来新的增长契机。此外,还将持续优化燃油车产品组合,推出少量战略性升级车型来刺激市场需求。同时,也会加强成本控制,确保燃油车业务持续稳盈。
图片来源:发布会截图
对此,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EO桂生悦表示,随着吉利银河产品的上市,吉利汽车旗下的所有品牌都吹响了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号角。伴随“全面向新”战略的逐步深化,目前吉利汽车已经全面地完成了向新能源转型的基础性投入与生态建设,吉利汽车旗下的产品也完成了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在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吉利汽车有望迎来发展的第二次腾飞。
不过,吉利汽车也在财报中表示,总体上集团正处于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营层面仍面临转型期的种种挑战。
———— / END / ————
|车事小说 AutoNovel 原创文章|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事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供应链协作困扰国内汽车生产厂商 如何整合汽车厂商上下游关系?加强供应链管理是一个不错的举措。 “国内某些汽车厂商产品出口到海外的问题不少,在配件方面就出现订单与发货不符的现象,如往右舵车国家提供左舵的方向盘和仪表盘。”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如此评论国内汽车厂商的供应链管理。 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在飞速发展,增长点主要来自零配件、售后服务,这也就对于汽车厂商如何更加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供应链管理又是重要的一环。 汽车行业资深咨询顾问王继华指出,汽车供应链系统是环环相扣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加强供应链协作,共同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以形成共同经济利益,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他说:“由于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沟通不顺畅、信息不对称、生产与供应流程不协调、缺乏信任等原因,造成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供应链无法紧密协作。” 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下,国内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厂商需要相互配合的事情太多,比如都需要提升或变革内部管理体制,加强信息交互。需要加强关键零部件的库存状况和内部生产计划等信息的共享,使双方的业务与合作达到共赢。 “各个汽车制造商的下一个发展门槛是年产50万~60万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IBM公司汽车、电子及钢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经理郑军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大而不强,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 上海通用汽车生产采购总监杨晓东说:“目前通用汽车的采购供应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200公里范围的地域内。随着通用汽车的产能以及生产平台的增长,通用的采购范围必将扩大,这对于通用汽车物流与供应商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也是一个挑战。”
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影响吉利拟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 近日,根据相关报道获悉,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吉利汽车将于今年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以缓解目前受限的产能压力。据悉,该方案中博世仍为其最主要的供应商,但官方并未对此进行回应。由吉利的官方声明来看,包括领克、极氪、几何、蔚蓝在内,其二月销量较一月较少46%,主要原因是电子稳定系统芯片以及春季假期的影响,从此前消息看,今年芯片短缺问题还
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影响吉利拟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 近日,根据相关报道获悉,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吉利汽车将于今年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以缓解目前受限的产能压力。据悉,该方案中博世仍为其最主要的供应商,但官方并未对此进行回应。由吉利的官方声明来看,包括领克、极氪、几何、蔚蓝在内,其二月销量较一月较少46%,主要原因是电子稳定系统芯片以及春季假期的影响,从此前消息看,今年芯片短缺问题还
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影响吉利拟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 近日,根据相关报道获悉,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吉利汽车将于今年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以缓解目前受限的产能压力。据悉,该方案中博世仍为其最主要的供应商,但官方并未对此进行回应。由吉利的官方声明来看,包括领克、极氪、几何、蔚蓝在内,其二月销量较一月较少46%,主要原因是电子稳定系统芯片以及春季假期的影响,从此前消息看,今年芯片短缺问题还
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影响吉利拟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 近日,根据相关报道获悉,为缓解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吉利汽车将于今年二季度实施供应链替补方案,以缓解目前受限的产能压力。据悉,该方案中博世仍为其最主要的供应商,但官方并未对此进行回应。由吉利的官方声明来看,包括领克、极氪、几何、蔚蓝在内,其二月销量较一月较少46%,主要原因是电子稳定系统芯片以及春季假期的影响,从此前消息看,今年芯片短缺问题还
命名为吉利星瑞吉利PREFACE中文名正式发布日前,我们从吉利官方获悉,吉利基于CMA架构“超级母体”打造的轿车PREFACE中文名已经正式公布,该车定名为吉利星瑞,将于9月26日开幕的北京车展开启预售,该车高度还原2019年上海车展亮相的概念车设计,搭载沃尔沃Drive-E2.0T发动机。从前脸来看,吉利星瑞基于全新时空变奏设计理念而来,将采用全新的“扩散宇宙回响”前格栅,其盾形外轮廓设计灵
最快上半年上市吉利KX11最新消息曝光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吉利KX11或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上市,此前已有消息指出该车将于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正式亮相,而该车申报图与官图已经相继亮相,其基于CMA模块化架构平台打造,内饰采用三联屏设计,动力方面将搭载沃尔沃Drive-E2.0T高低功率发动机,未来或将提供7座版本。造型方面,KX11前脸兼具简洁与大气,前大灯采用双排三段式光源,并与格栅一起构
吉利远景X3新推一款车型售4.99万元/进一步拉低准入门槛日前,我们从吉利汽车官方获悉,远景X3车系将新增一款手动幸福版车型,车型,以取代在售的手动进取型版车型,以成为车系新的入门版车型,新车售价也下探到了5万元以内,为4.99万元。新车内外设计与在售车型保持高度一致,仅是针对配置进行了相应调整。外观上,远景X3前脸采用了更加立体的回纹前格栅,并融入潮流元素,横向展翼式前保险杠增加整车视觉宽度
吉利收购魅族后续子公司已全资持股魅族科技12月30日,据“天眼查”显示,近日,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天音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虹华新动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黄秀章等退出,吉利控股公司武汉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唯一股东;同时,市场主体类型由“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
2023-11-17 23:12:54
2023-11-14 00:43:02
2023-11-20 16:20:28
2023-11-17 02:43:47
2023-11-17 23:14:34
2023-11-17 2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