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15:57:02 | 寻车网
易车原创
前有
捷豹XJ
、
路虎
揽胜
、
奥迪A8
,后有
蔚来ES8
、
宝马5系
都采用了全铝车身设计,因此铝车身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豪华、高档车型的专属。但从今年来看,越来越多的平民级车型,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更钟爱铝车身,例如
小鹏G6
、
特斯拉
Model Y
的铝压铸车身,而
奇瑞
最近也发布了国内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S5X,将全铝车身技术下放到15万元级的
奇瑞eQ7
身上,让大家彻底感受到轻量化铝车身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那么铝车身到底好不好,“全铝”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
全铝车身非“全铝”材料
很多人会把全铝车身理解为车身全部由铝合金材料制造,实际上全铝车身中的“车身”主要指车体乘重的框架主体结构,也叫“白车身”,而全铝车身中的“全铝”指的是白车身的主要材料为铝合金,白车身内一些影响碰撞安全的重要结构仍然会使用高强度热成型钢。也就是说,全铝车身其实也是钢铝混合车身,100%铝合金制造的全铝车身在量产车中是不存在的。
例如当年以全铝车身闻名的
捷豹
首款国产新车XFL,车身铝材应用比例也只有75%,这些由诺贝丽斯开发的RC5754高强度铝合金,主要应用在
捷豹XFL
的多处车身结构件上。如AC600铝合金应用于车身加强件、AC300铝合金应用于防撞梁结构、AC170铝合金应用于外板包边和侧围覆盖件等。
另外一款号称全球量产的全铝车身中铝材应用比例最高的是蔚来ES8,车身铝材的使用率也只是高达96.4%,不过这依然使得ES8如此巨大的车身尺寸,白车身重量却仅有335公斤。
铝车身优势明显
铝车身的优势很多,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轻量化。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重毁所有”,在汽车上增加一马力往往不如减重一公斤,轻量化对于
现代
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轻的车身意味着更低的能耗,更好的加速、操控和制动性能。
而使用铝合金无疑是当下车辆减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有数据表明,以铝代替传统的钢铁,整车可减重30-40%;用铝制造的发动机,可减重30%;铝制散热器比相同的铜制品轻20%至40%。
例如当初第四代揽胜采用了全铝车身,成功实现了近200公斤的瘦身,
福特
F-150采用全铝车身减重超过300公斤,而采用全铝车身的奇瑞eQ7车身减重也达到了30%。显然,用铝材代替钢铁,减重效果显著。
其次,全铝车身还有耐腐蚀的特性。大家应该知道,铝制品在接触空气后会迅速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薄膜的厚度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厘米,但是非常坚韧和稳定,它可以阻止内层铝材被侵蚀。
所以铝车身一般更耐腐蚀,除了车身寿命更长,还能节省工艺成本。例如奇瑞eQ7由于采用了独创短流程铝基工艺,直接省去了传统白车身的冲压和涂装两道工序,制造能耗降低91.7%,环境污染下降了63%。
此外,铝车身在结构强度上也会有一些优势,虽然同等结构下铝合金的强度不如高强度钢,但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依然能够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提高车身刚度。有计算数据显示,同等强度的钢材和铝合金,厚度比为1:1.4,而重量比仅1:0.5,简单来说,同等强度下,铝合金要比钢材重量轻一半。
奇瑞官方介绍中表示,eQ7的铝合金车身采用一次挤压成型工艺和铝合金压铸工艺,使得侧碰入侵量减少60%,扭转刚度高达39800N·m/deg,基本是传统钢车身的两倍左右。
同时铝合金材料的溃缩吸能性能也更好,用于车身前后防撞梁溃缩区可以更好吸收能量,缓冲撞击,从而保证乘员舱“软着陆”,降低碰撞伤害。
新能源车更需要全铝车身
回溯国内燃油车的发展历程,从当初的拼发动机排量逐渐转向追求燃油经济性,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核心技术,油耗降不下来的车企基本都被淘汰出局。
再看现在的新能源车行业,正在经历当初燃油车的发展过程,早期大家都在拼电池容量,但当行业内卷到一定程度,开始有人提出“我们不比电池容量,我们比能耗”。
小鹏G6上市时就提出,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续航,将不再是电池容量的竞争,而是电耗水平的竞争。这将是新能源车下半场的拐点之一。
而降低电耗的方法,除了采用效率更高的800V碳化硅SiC平台,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热管理水平,还有就是车身轻量化。特别是新能源车由于增加电池,本身就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重,因此减重更是势在必行。
而相比前三者的技术活,车身轻量化反而是大家从燃油车时代就一直在研究的方向,执行起来没那么难,而且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数据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能耗效率可提高6%-8%,续航里程可增加5.5%。
但就目前而言,现阶段可以实现量产的电池都是化学电池,它们的能量密度还没有出现爆发式的提升,因此重量很难减轻,那么从车身上减重就是最理想的方案。因此全铝车身在新能源领域仍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铝车身也有短板
凡事都有两面性,全铝车身也不例外。
首先是制造工艺问题,简单来说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因为针对钢铝这两种差异很大的材料相拼接,采用传统的焊接技术其难度将非常之大,并且焊接强度难以保证。
另外铝板的韧性差,一般较难冲压,铝板的冲压成型与钢板相比要求设备与工艺的精度更高。所以要想实现钢铝混合车身,就势必要开发更多材料拼接工艺,例如铆钉、胶合等,其复杂程度要远高于传统车辆,也会造成制造成本上升。
不过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有一点优势就是,使用全铝车身造成的成本上涨可以通过电池找补回来。因为车身减轻了,在续航不变的情况下电池容量可以相应减小,自然可以省下一部分电池成本。
其次是强度问题,无论用什么工艺,同等结构下,全铝车身在刚性和保障乘员舱完整性方面相比有热成型钢加持的车身还是不占优势。在全球汽车安全体系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的情况下,很多车型不得不放弃全铝车身设计。例如奥迪A8,第三代车身从全铝变成了含钢量达到8%,再到第四代车身,钢的含量已经提升到了40%。
最后是维修问题,铝的延展性很差,一旦发生事故,铝合金车身覆盖件很难钣金修复,而如果遇到较大的碰撞事故,那就只能整面更换,维修费用分分钟就可能接近新车的价格。
虽然奇瑞表示,其新的S5X平台在铝车身制造上进行了创新,将模具投资降低40%,材料利用率提升50%,可以解决以往铝车身令人担忧和饱受诟病的超低维修性价比问题,但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新车的市场反馈。
编辑点评:
总体而言,虽然铝车身的成本和后期维护依然是个问题,但同等条件下它能带给车辆的高安全、高操控、低能耗和耐腐蚀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至于未来是否会是全铝的天下,奇瑞作为全铝车身的拥趸企业,将它用在15万元级别的奇瑞eQ7身上,本身就是答案。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新能源汽车车身涂装材料和工艺
2.1 金属混合材料车身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车身轻量化是必由之路。新能源车身一般由多种低密度高强度材料,例如高强度钢、铝合金、铝镁合金、塑料、纤维增强材料替代传统钢材,最终形成混合材料车身。目前,高强度钢板在车身结构件上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钢和铝结合车身或全铝车身也已经应用多年,德国大众汽车的奥迪品牌产品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
因为,各种底材的物理性质和热稳定性的差异, 钢、铝、镁,包括纤维增强材料的电化学腐蚀特性的不同,致使混合材料车身的涂装工艺较传统工艺有很大差异。
传统钢铁车身的涂装工艺是 3C2B 工艺:
漆前处理(传统锌系磷化)→电泳→烘干( 160 ℃ -180 ℃× 30min )→中涂→烘干( 140 ℃× 30min )→底色漆→晾 干(或预烘干)→罩光漆→烘干( 140 ℃× 30min )
底色漆是溶剂型涂料或水性涂料。
如果底色漆是溶剂型涂料或水性涂料,罩光漆是 1K 或 2K 溶剂型涂料;
新能源汽车钢铝混合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板与铝合金板的混合材料车身,如果铝材用量占 20% 以下仍可按上述工艺 涂装 ,仅在涂装前处理工序作少量调整,磷化工序需加 F - 调整,促进在铝件表面形成磷化膜,为了避免槽液中被溶解下来的铝离子阻碍其它板材上的磷化反应,需要再加入钠或者钾离子把可溶性的铝离子变成可以过滤的冰晶石铝渣通过 过滤系统除掉。这时生产线的化学品消耗量更高。
如果铝材用量占 20%以上,由于磷化槽液中铝渣含量过大,导致磷化槽液含渣量失控,造成电泳或者后续涂层出现粗糙或者出现大量非常硬的颗粒。这时传统磷化和钝化工艺已经不适合,需要对参数进行很大的调整,有一种过渡艺是采用“两步法”。
即第一步,在磷化过程中,通过在磷化槽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缓蚀剂,阻止铝板表面形成磷化膜,其他板材表面正常形成磷化膜。
第二步,在钝化工序,在未成膜的铝板表面形成具有更高耐腐蚀能力的钝化膜,而其他板材则在磷化膜基础上进行封闭,减小磷化膜的孔隙率,进一步提升防腐性能。
“两步法”工艺后,不同板材的耐腐蚀能力与正常的锌系磷化完全相同。此过程中铝渣的产生量比常规磷化大幅度降低,但仍然高于其它板材常规磷化的产渣量, 需加大磷化槽液循环及磷化除渣能力。
如果铝材用量 20%以上,同时,在镀锌板和冷轧钢板上防腐性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或者新能源汽车全铝车身,最好选择环保型无磷薄膜前处理。薄膜前处理与锌系磷化的工序对比见图 4。

图 4 薄膜前处理与锌系磷化的工序对比
其工艺流程推荐合免中涂工艺。工艺流程为:漆前处理 (环保型无磷薄膜型转化膜)→电泳底漆(高泳透力)→烘 干 ( 160 ℃ - 180 ℃× 30m i n ) →底色漆 BC 1 →晾干→底色漆 BC2 →晾干→罩光漆→烘干( 140 ℃× 30min )
底色漆是水性涂料。罩光漆是 2K 溶剂型涂料。
随着新能源市场步入第二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厂都放出了自己大招,从而再一次颠覆了国人对于自主品牌以及新势力自主品牌的认知。其中,
比亚迪
仰望
的出现就惊艳了不少在座的观众以及网友。而随着仰望品牌的发布,
吉利汽车
在2月23日也正式发布了自己全新的中高端新能源品牌——“
吉利银河
”。
相比之下,“吉利银河”作为一款中高端品牌,它的目标就是杀入“
大众寻车网
”消费市场,让更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来自吉利汽车的全新技术。与此同时,“吉利银河”凭借着出色的核心技术,更是开启了新能源高价值向上的第二阶段,并且在新能源后半场的“对决”当中,吉利银河更是成为了中国智能电动车设计的新标杆。
在发布会当天,“吉利银河”的首款智能电混SUV
银河L7
也同步全球首发,并且在开始正式预订的同时,也表明了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即可交付。除此之外,吉利汽车还表示“吉利银河”系列将会在两年内推出多达7款的全新车型,而这也体现出吉利汽车对于“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决心,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来自吉利汽车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以及新价值等。
而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集团作为一款长期主义信念的“真正的造车者”,它的新能源产品销量不仅在2022年多达32万余辆,而且相比于2021年而言,它的全年新能源渗透率更是实现了翻三倍。而“吉利银河”在2023年上市,一方面是证明自己作为“真正造车者”多年以来的造车技术和经验已经水到渠成,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表达出吉利汽车仍然坚守着造好车的初心,同时对于一个真正造车者而言,更是它的使命。
而对于“吉利银河”这个品牌名来说,我个人认为这更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并且足够大气响亮的名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吉利汽车的格局以及远大的理想,而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更是如此。与此同时,银河L7作为吉利的首款智能电混SUV,它的发布也是进一步的让大家看到吉利汽车对于自身产品技术的自信和充足的底气,从而为用户带来更高价值、高品质的“智能产品”。
当然也有人说到,吉利银河L7是不是跟
理想L7
重名了?其实在我看来,与理想L7同名的银河L7,它所体现出来的产品力或许就是40万以内最高价值的L7。不过,吉利银河L7也并不是挑事,其作为一款A级智能电混SUV,它的出现其实是为更多的中国主流家庭用户而来,相比之下银河L7的价格更加实惠,更强的产品力也使得它成为了家庭首选的智能电混SUV。
也有人会问,吉利汽车凭什么对自己产品的技术足够自信,它又哪来的充足的底气?首先就是,吉利银河是一款100%使用原生智能电动架构的新能源品牌,而这也是吉利汽车花费十年时间投入高达近千亿元而打造的SPA/CMA、浩瀚以及新一代的e-CMA智能电混架构。与此同时,吉利银河更是拥有“架构世家”一脉相承的新能源智能架构,同时也上演了一手“智能升维的降维打击”。
除此之外,吉利银河的高价值还体现在整车的安全系数层面,因为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防护等安全措施无疑是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为了解决消费者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等痛点,吉利银河便搭载了其独创的电池安全防护系统。
而它就是神盾电池安全系统,该技术作为吉利独创且“银河”专属的电池安全技术,该技术传承了吉利的“安全DNA”,凭借着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从而打造了一套基于电池的安全防护系统,并且从软件、硬件全方位构建了以电池安全为核心的堡垒系统,实现了八重神盾、八级防护。
在电池软件安全方面,吉利银河具备了云端安全监测、前馈式热管理、以及充电保护和碰撞秒断高压。其中云端安全监测就是吉利银河的“电池医生技术”,它可以实现实时保护两百多项电控条目,同时还可以对于热失控、电池寿命以及电芯状态等做到足够精准的预测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20%的电池寿命,更是能够让电池做到低衰减,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具备了耐挤压、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技术。
而前馈式热管理系统则是让神盾电池防护系统实现对车辆电池包的智能温控管理,而这也进一步的解决了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在极寒天气时出现的续航大打折扣。因为它能够在-30℃的环境下,通过高频脉冲自动加热技术能够让电池温度快速的优化到10℃左右,而这也进一步的保证了车辆在低温状态下能够让纯电续航达成率做到90%以上。其实就单凭这一点,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域当中,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新能源产品。
而对于充电保护以及碰撞秒断高压技术而言,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健康程度,并且无论在家用充电桩还是吉利充电地图中所提供的公共充电桩,都能够精准的调控每一颗电芯的充电速率,从而确保充电安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发生碰撞时,它也会在急速的0.05秒内瞬间“切断”高压电,从而保障了车内人员以及电池的安全。
在电池硬件安全方面,首先确保的就是电池包本身的安全系数,吉利银河不仅将其电池包采用了17个固定连接点和车身实现牢固连接,而且还对其底盘防护加装了1.2mm厚度的超高强度钢下护板,行业领先的设计更是进一步的在硬件方面确保了电池日常的防刮底。除此之外,吉利银河还将前副车架增加了电池防刮梁,低于电池包10mm的设计也是行业目前独有的存在。
一块重要的“拼图”
写到最后,“吉利银河”作为吉利汽车的全新高价值新能源汽车品牌,它的问世也是进一步的表明了“智能吉利2025”的战略兑现。并且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下,吉利汽车也并没有忍气吞声,因为“吉利银河”就是应时代呼唤而来的、是吉利全新向新出发的标志、更是吉利新能源品牌的一块重要的“拼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每日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奇瑞涂装车间工资待遇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整装车间:20元/小时,月综合6000到6500元;2、焊装车间:23元/小时,月综合6500到7000元;3、工资发放:每月15日;4、社保福利:商业保险100元/月,3个月以上可以申请转成正式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奇瑞新能源电动汽车:革新未来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逐渐转向新能源汽车,其中奇瑞新能源电动汽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技术党|浅谈全铝车身新能源车的最爱?易车原创前有捷豹XJ、路虎揽胜、奥迪A8,后有蔚来ES8、宝马5系都采用了全铝车身设计,因此铝车身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豪华、高档车型的专属。但从今年来看,越来越多的平民级车型,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更钟爱铝车身,例如小鹏G6、特斯拉ModelY的铝压铸车身,而奇瑞最近也发布了国内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S5X,将全铝车身技术
盈利能力不足新能源核心技术缺位长安汽车既有远虑又有近忧前2个月同比下滑12.66%,多个细分市场承压。长安汽车当前正式公布了2月份的产销数据,长安汽车集团共计销售191007辆,同比增长38.27%,但1-2月份销量仅为362812辆,同比下滑了12.66%。其中长安自主品牌的销量下滑也同样非常明显,1-2月份销量为309424辆,同比下滑7.55%。拿UNI系列为例,作为长
智能座舱、超黄金动力组合,荣威RX5eMAX真香!当今汽车界,各个品牌、各式各样的车型越出越多,看得人眼花缭乱。然而定眼一看,会发现它们终究还是离不开两个大方向:电气化以及智能化。而现阶段看来,插电混动车型会是比较合理的一种解决方案,同时也是颇受消费者欢迎的一大类别。世界能源局势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相较于燃油车,插电混动车型能够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在大部分地
爱车荣威RX5新能源的车身配置和外观浅谈报告!几个月前,我在试驾荣威RX5PLUS这款车时就有预感,这款车颜值这么高,底盘、动力调校等方面也挺不错,对比现有的竞品来看,还真没几辆是它的对手。果不其然,荣威RX5PLUS上市之后很快销量便突破了万辆,并且在不断攀升中。为了完善产品矩阵,荣威乘胜追击,带来了荣威RX5ePLUS这款插电混动版本车型。如果你开过RX5PLUS,那么RX5ePLUS
12万汽车推荐(12万左右车推荐)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12万汽车推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2万左右车推荐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预算12万,有哪些新能源汽车值得入手?12万左右新能源车型是较多的,其中有长安EV460,吉利帝豪EV450,几何A,几何C,长城欧拉,哪吒汽车,小鹏G3I等车型。1.小鹏G3I定价:14.98-18.58万元,续航高达550
吉利新能源有什么领先的技术?吉利新能源值得入手吗?吉利程作为吉利架构的第一款车型,对着沃尔沃这棵大树开出了高价,但消费者并没有为这款高价车买单。结果沃尔沃卖的不好,那明星也不会卖的更好。俗话说人多势众,但是这句话越用在明星身上越不合适。毕竟汽车不普及。但不温不火的明星可能是问题越多,消费者越来越尊重和疏远它的原因。车店在第三方汽车评测网站上找到了吉利程悦的投诉。新车的外观非常运动,不仅前脸
酷路泽fj是全铝车身的吗酷路泽FJCruiser是一款由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越野SUV。关于酷路泽FJCruiser是否采用全铝车身的信息并不明确,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酷路泽FJCruiser的车身构造主要采用了钢铁材质。全铝车身在汽车制造中逐渐流行起来,它具有重量轻、抗腐蚀性好以及燃油效率高等优点。然而,车身材料的选择通常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包括成本、强度要求、安全性能等。因此,不同车
2023-11-17 23:12:54
2023-11-17 02:43:47
2023-11-14 00:43:02
2023-11-19 15:39:22
2023-11-13 0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