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投资方现小米身影!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2025-08-07 14:36:46 | 寻车网

今天寻车网小编整理了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投资方现小米身影!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投资方现小米身影!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国产不倒翁两轮电动汽车为啥不上市

预计将会在2023年12月正式上市。
根据小米官方发布的信息,小米两轮不倒翁汽车预计将会在2023年12月正式上市。
小米两轮不倒翁汽车采用的都是一些白色为主色,蓝色线条作为点缀,整体看起来不但有科技感,还非常的简约时尚,除此之外,这个车的方向控制不是靠圆形的方向盘,而是靠鼠标来控制汽车的行进方向。

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投资方现小米身影!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投资方现小米身影!

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小米集团参与投资泰科贝尔

6月14日,苏州地区有三家创业企业——苏州泰科贝尔直驱电机有限公司(泰科贝尔)、苏州万格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万格连)、苏州罗伯特木牛流马物流技术有限公司(木牛流马)同时宣布获得融资。

一、泰科贝尔完成B+轮融资

泰科贝尔成立于2017年,位于苏州吴中区,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直驱电机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高精度、高速度的传动技术创新,其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高端自动化的装备中。泰科贝尔的技术团队来自全球顶尖的直驱电机研发团队,主要客户包括国内的3C、光伏、锂电及半导体设备厂商。

  • 产品系列 :泰科贝尔的产品包括LMU无铁芯直线电机系列、LMT有铁芯直线电机系列、力矩电机系列、直线模组等。
  • 融资历程 :泰科贝尔在2024年1月初完成了B轮融资,由小米集团和舜宇光学领投,融资金额数千万元。此次B+轮融资同样由小米集团领投,中金资本、元禾璞华跟投,融资金额同样是数千万元,两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亿元。
  • 战略投资 :小米和舜宇光学的投资属于战略投资,因为泰科贝尔的产品可以应用于他们两家公司的生产线上。
  • 公司规模 :截至目前,泰科贝尔的研发生产基地面积已突破40000平方米,拥有200多名设计研发人员,标准产品也突破了200款。

二、万格连获得独家投资

万格连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研发多场景移动制冷消毒设备的公司,专注于为制冷设备提供消毒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是离子消毒机。

  • 公司布局 :万格连在苏州设有办事处和全国营销中心,研发生产工厂位于徐州,面积达到12000平米。产品主要通过苏州以及上海渠道面向全国的客户批发零售。
  • 合作伙伴 :公司已与京东、五星电器以及多家空调企业等建立合作,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
  • 融资情况 :本次融资由汉十投资独家投资,投资金额达到了5000万元。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

三、木牛流马完成首次股权融资 寻车网

木牛流马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运用工业车辆激光导航控制及算法为核心技术,实现工业车辆无人驾驶设计解决方案。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3C电子、新能源、光伏、液体食品、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印刷、医药等全行业。

  • 融资情况 :木牛流马此次融资是首次股权融资,具体融资金额未对外透露,但预计不会低于千万级别。因为公司计划在宿迁投资1亿元建厂,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建设完成后,公司每年预计可以生产重型机器人5000台以上。
  • 未来发展 :此次融资将助力木牛流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更多行业提供优质的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苏州地区的这三家企业在同一天完成融资,不仅展示了苏州创业企业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投资者对苏州地区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的认可。其中,小米集团的投资更是为泰科贝尔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未来,这三家企业有望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寻车网(https://www.xunch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的相关内容。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今天下午一点,小米将和电动平衡车厂商纳恩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虽然目前没有确切消息流出二者会发布什么产品,但最直接,同时也最具看点的导向无疑就是小米与纳恩博合作的电动平衡车了。

小米要做电动平衡车不是一天两天的传闻,去年年末国内电动平衡车厂商乐行的CEO周伟还撰文爆料了小米曾找上他,但最终被他拒绝的事情,在文中周伟甚至称“小米有毒”……当然这是另外一件事儿了,不过也确实能反映小米对电动平衡车早就心有戚戚。

此后,有传闻称小米在今年1月联合雷军旗下顺为资金以及红杉资本共同领投了纳恩博的B轮融资,资金在数千万美元。而纳恩博目前对外的官方的介绍是“纳恩博是国内首家集自平衡代步车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智能代步运营商”——看起来似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样子。

电动平衡车强调的单位是个人,其在开发之初,就是希望其不受地形限制的特性能够将动力辅助交通工具的使用范围扩及到人行道、阶梯这种传统有动力的车辆不能遍及的地点,而除了这个需求逐渐被人关注以外,近年来颇为热火的电动能源,以及环保主义风潮,也都让电动平衡车与两轮电动车等产品一起,在当下迎来了产业上的春天,不过,与两轮电动车的热火在国内各大城市限摩限电的前提下多少有些尴尬一样,电动平衡车也有一些它自己的问题。

至少就目前看,电动平衡车想要真正做到改变人类运输方式和引爆市场,还需要先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点是它的法规性,像电动平衡车这种过去在道路法规中从未存在过的新产品,到底应该分类在哪种等级的交通工具里面,各国各地皆有不同的认知。像我国交通部就一直没有给予其合适的分类,所以我们看到前不久以北京上海为首的大城市已经率先明令禁止电动平衡车上路,而在其没有纳入法规管理前,这样的禁令恐将是长期且大范围的。

而参考国外,在美国电动平衡车原本被归类为动力脚踏车类的低输出动力车辆,因此必须行驶于标准的慢车道上,而无法开上它原本锁定的主要使用环境——人行道。为此,厂商们花了很多力量去游说各州政府,终于实现在数十个州顺利让电动平衡车上路,但仍有些州或城市对其保持红灯。

在欧洲,英国、瑞典等大多数国家都不允许电动平衡车上路,荷兰则允许少数心肺疾病患者可以使用电动平衡车作为医疗辅助设备,此外,德国也可以通过申请,来获得在私人地盘开电动平衡车的权力,但在大范围下,二者都不允许电动平衡车上路。

而在日本,电动平衡车是被分类为与排气量介于50到125立方厘米的摩托车相同等级的'有动力车辆,因此要求必须配备有刹车与头灯、方向灯等辅助设备,车主也需缴税注册车牌并拥有驾驶执照。但由于在电动平衡车上加装这些设备有其困难度(尤其是刹车装置),因此也等于间接禁止了电动平衡车的使用。

第二点是它的安全性,由于电动平衡车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主要靠动态平衡原理和一系列传感器、陀螺仪与控制芯片来操作,因此其在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下,往往既不能确保不对他人造成干扰,也不能保证自身安全,特别是其设计精致小巧,使用起来往往是“人包铁”而不是“铁包人”,因此在复杂路况下的车主面临的危险系数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知名的电动平衡车品牌赛格威的前任老板、英国企业家吉米·赫塞尔登就是因为乘骑电动平衡车而不慎坠河身亡,这也使人们对该类产品有了更多的担心。更何况让它行驶在国内——由于电动平衡车并不具备上路权,因此目前的属性更接近于带电滑板或旱冰鞋,而这类产品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一般乘骑者需要负较大责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电动平衡车的大范围普及带来困阻。

第三个是它面向的市场,电动平衡车定位的是轻代步,需求排在电动汽车和电动两轮车之后,这个市场需求是很难被量化的,因为它在此之前不像前两者那样有传统汽车和自行车做铺垫,受限于此,电动平衡车的起点就比较难踩准,因为它没有能用互联网思维改革的东西,而需要重新塑造出一些概念和卖点什么的。

而由于前两个原因的限制,电动平衡车更直接的消费人群偏向于学生等年轻人,以及一些专业人士,例如警察可以借助电动平衡车进行巡逻等等,目前国内也已有不少企事业单位专门购置了电动平衡车,用于其工作业务。

第四个是它的价格问题,由于电动平衡车的成本较高,它的售价往往比一些电动摩托车或专业自行车还要高的多,哪怕是纳恩博,其最便宜的电动平衡车(独轮款)售价也在2000多元,双轮平衡车售价更达万元以上,整体来看,知名品牌的电动平衡车在当前的消费门槛还是较高的。

当然,要强行给电动平衡车压价也不现实,毕竟它有着天然的安全劣势在前,如果价格便宜,说不定还会引起反作用,真正应该捏准的界限,应该是实惠但又可靠,不过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因为上游厂商不乐意,下游厂商往往又没有溢价的资本与能力。

小米涉足电动平衡车市场,是个好事

前几天电动两轮车曾经引发过是否起风的探讨,一半也是源于对行业天才李一男重新出山的关注,而现在小米留了个悬念,又顺势引发了小米能否改变这一行业的探讨,但事实上,这两边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能有一个领头人,给行业探个路,给其它厂商带个头,最重要的,是催化市场的扩大以及玩法的规范(吸引用户兴趣、推动其以代步工具身份取得上路权等等),毕竟这个行业里已经耗死掉一批企业了,而能成为这个人,势必需要有一定推力才行,目前看来,小米绝对有这个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月9号,在发改委和工信部的主持下,国内多家知名平衡车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平衡车产业联盟,可以说小米挑上这个时机也是有点意思的。而电动平衡车也确实走到了一个岔路口,接下来如何布局、如何协调、如何挖掘,都很有看点。

要说对小米和纳恩博合作的电动平衡车有什么期待的话,笔者这里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不要提什么互联网思维,就像做小米插线板一样的思路去做就好,因为用户真的只需要一个安全、方便、随时能跑而且消费得起的代步工具而已,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其实电动平衡车也就成功一半之多了。

以上,就是寻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投资方现小米身影!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寻车网:www.xunche.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苏州三家企业同一天完成融资,投资方现小米身影!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相关推荐
小米汽车价格成最大悬念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小米汽车价格成最大悬念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小米设计一如既往,首款量产车内外设计曝光,价格成唯一期待跨界玩家造车在近些年来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众多跨界造车的企业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小米。自从雷军在2021年宣布赌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每当小米汽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网上引起热议。近日,继传言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张造车资质后,小米汽车新车内外谍照也陆续曝光,再次在网上引起了众多讨论。

2025-06-19 12:21:47
半固态当固态宣传,标错小米汽车参数,智己汽车在玩火自焚?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半固态当固态宣传,标错小米汽车参数,智己汽车在玩火自焚? 小米牌电动平衡车,跑起来比做起来难

半固态当固态宣传,标错小米汽车参数,智己汽车在玩火自焚?4月8日,智己汽车正式发布其第四款车型、第二款轿车智己L6。智己L6的预售价格区间为23万元-33万元,其中智己L6Max标准版预售价不超23万元,智己L6超强性能版预售价不超29.99万元,智己L6Max光年版预售价不超33万元。在智己汽车官方给出的介绍中,这款新车是上汽智己一系列科技的“集大成”车型,首发搭载灵

2025-06-15 15:35:32
小米汽车完成工商注册,未来小米可能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小米汽车完成工商注册,未来小米可能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小米汽车完成工商注册,未来小米可能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汽车这东西,一直被认为对技术、制造、品质的要求比较高。国内老牌的一汽、东风、上汽合资车做了一大堆,自主品牌还是扶不起的阿斗,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一方面,吉利、奇瑞、比亚迪这些当年的草莽,也硬生生莽出了一条路,新势力的蔚来、小鹏、理想等也做得风生水起,所以你说汽车的技术含量肯定是有的,但你要说中国制造就是不行,恐怕

2024-02-07 14:18:36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小米造车资质)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小米造车资质)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小米造车资质主要来源于其自身的申请与获取过程,以及可能的合作与并购等方式。以下是关于小米造车资质来源的详细解答:自主申请与审批:小米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最终获得了造车所需的资质。这一过程中,小米需要展示其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和实力,以满足国家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合作与并购

2025-07-20 08:51:41
行业寒冬,别的电动车企都是融资困难,为什么小鹏汽车能获得C轮融资?
行业寒冬,别的电动车企都是融资困难,为什么小鹏汽车能获得C轮融资?

行业寒冬,别的电动车企都是融资困难,为什么小鹏汽车能获得C轮融资?在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的当下,很大程度上,融资能力和资源协同能力被视为新造车者能否从第一轮淘汰赛中胜出的关键指标。11月13日,小鹏汽车官方宣布已成功签署C轮融资,总金额为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小鹏汽车C轮的投资者中,小米集团第一次以公司名义投资一家新造车企业。小鹏汽车融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在融资以及交付不

2024-01-15 18:48:05
小米su7跑起来外观 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
小米su7跑起来外观 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

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小米汽车SU7的用户评价普遍较好。从外观设计上看,用户普遍认为小米汽车SU7时尚且吸引人。其流线型的车身线条和独特的前脸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用户特别提到了SU7的车漆质量,认为其采用的鹦鹉漆使车身看起来更加高级。此外,用户也对车内的空间布局表示满意,尤其是前排空间宽敞舒适。在性能和操控方面,用户反馈也十分积极。SU7的动力表现强劲,加速迅猛,能

2024-11-27 03:35:02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关于小米的造车资质引起了关注 小米集团公关不予置评)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关于小米的造车资质引起了关注 小米集团公关不予置评)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小米造车资质主要来源于其自身的申请与获取过程,以及可能的合作与并购等方式。以下是关于小米造车资质来源的详细解答:自主申请与审批:小米通过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最终获得了造车所需的资质。这一过程中,小米需要展示其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和实力,以满足国家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合作与并购

2025-07-22 13:49:20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 关于小米的造车资质引起了关注 小米集团公关不予置评
小米造车资质哪儿来的 关于小米的造车资质引起了关注 小米集团公关不予置评

小米汽车的代工厂是谁小米汽车的代工厂是北汽集团。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SU7的生产资质,在工信部目录中明确标注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1.丰富的生产经验:北汽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制造商,拥有多年的汽车生产经验。这种经验对于小米汽车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小米快速熟悉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2025-07-31 06: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