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 18:14:07 | 寻车网
在当前这个时间点,智能化成为评价一台车产品力越来越重要的维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个分支,大家都卯足了劲在这上面使劲卷,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万物量联基本上都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其中,NOA无疑是车企的下一个智能化决战场。
首先,什么是NOA, 中文名称是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简单的说,就是在设置导航目的地并激活该功能后,车辆可以帮助驾驶者,将车辆从A点开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人要做的只需要扶住方向盘并关注路况,车辆可自己实现自动上下匝道、自行超车、自行变道等操作。
又根据工况,分为高速NOA和城市NOA。其中的技术路线又分为基于高精地图的融合感知方案,和基于感知算法和大模型的无图策略。目前,大模型+视觉算法正逐步成为主流方案,各个厂家也都在积极布局相关的技术。
而智己这边也不例外,2021年,智己就率先应用了Transformer模型、BEV感知算法、实现OneModel落地量产。今年四月发布了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D.L.P. 人工智能决策规划模型。也算是追上蔚小理等先发集团步入NOA第一梯队的头部玩家。
今天我们就以这辆 智己LS7 ,来体验一下,在D.L.P.人工智能决策规划模型在加持下,它是否像官方宣传的如人类老司机般的驾驶能力。
感知硬件上,LS7拥有12个超声波雷达,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2个高精度定位单元和2个激光雷达。但目前2个激光雷达并没有启用,高速高架NOA是采用视觉和毫米波雷达融合的感知方案,激光雷达是为年底开放的城市NOA做准备的。算力芯片用的是一颗英伟达的Orin X。
路线上是我设置的是从广州南站出发,开往白云机场,走东新高速、环城高速、机场高速。全程60公里左右。目前高速高架NOA还是依赖于高精地图,进入高速后如果该道路有高精地图数据,中控屏幕便会有NOA可以开启的提示图标。
这时候将右侧怀挡拨杆向下拨动一次就激活了NOA功能。NOA就开始接管车辆,我需要做的只需扶住方向盘和看路。 寻车网
激活NOA后第一感受就是干脆。加速,变道,各种动作都果断,没那种犹犹豫豫的感觉。提速也是,一下就给你提到道路的最高限速了,这点已经比很多驾驶者开得要好了,在限速120的高速上开着80占住最左车道的大把人在。
第二个感受是稳,它各个动作的执行过程还是比较丝滑的,加速减速,变道基本是比较平缓线性的,接近真人的驾驶方式。特别是刹车的细腻度,是有老司机那范了。NOA在接管时并不会给车内乘坐人员带来不适感。据说它这个D.L.P. 决策规划模型是通道上万个经验丰富的司机的数据训练出来的,而且数据规模还在一直增大,未来它开起来会越来约像人。
还有一点我觉得体验不错的是NOA在执行动作前,系统会把即将要执行的动作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告诉你接下来的动作,作为驾驶者我知道它下一步要干嘛,这点会让我心里更踏实。然后就算你中途强制介入,去打方向,踩刹车,NOA也不会被中断退出。
决策方面,在汇入、汇出匝道时,它并不像其他品牌在2km左右靠入最右车道,它是在离匝道大概1公里才会变道靠右进入匝道。在闸道中也不会卡着40的限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车辆速度,转弯过程中,也比较平稳,不会出现车辆左右飘的情况。
在巡航时,它也不是一条的道走到底,而是会自行选择通行效率高的车道自己打灯变道。遇到大型车,在路况允许时,它也会果断超越比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对于加塞的处理也是比较稳的,不会说检测到有车并过来就急刹车。
当然,也还是会有它处理不了需要人为接管的情况,一次是前方修路,左边车道变窄加上地面划线混乱,修路新画的线和旧的线混在一起,NOA提示变道困难然后提示接管,退出。一次是塞车停下来了,显示等待变道中,不知是等待太久还是其它问题,直接退出NOA。但整体的体验还是不错的,可用性很高了。
最后,聊聊关于智己这个智能座舱“全程AI舱”的体验,我觉得余光感知这个功能是对于我的驾驶体验有明显提升的,它主要是解决了在驾驶中的盲区问题,比如在复杂路段左转和向左变道时,我可以通过主驾屏幕左侧的图像确认路况,省去了前后探头去观察,让我可以更好地掌控全局。从而提前做出反应,避免盲区带来的安全隐患。而其它功能,例如一键场景代驾,还有娱乐功能,对我而言更多的是景上添花的体验。
目前,LS7的高速高架NOA已在北上广江浙沪等12个城市开通。接下来预计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开通。同时基于占用网络的DDOD 人工智能规划模型和DDLD道路环境感知模型也即将落地,预计今年年底城市NOA也会正式出来,等到时城市NOA开放了,我们会再来体验一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求是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十万元以内的车,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中庸且廉价,受预算的限制,入手十万元以内车型的燃油车用户,不得不对车辆放低要求,更多的只是觉得够用就好。燃油车市场尚且如此,更别说造车成本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了。
纵观市面上10万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几乎都有两大通病,其一是腿短,大多数车型续航还不足400km,部分车型甚至连300km续航都无法达到;其二就是空间狭小,有的甚至还是采用的两门四座的布局,无法满足更多的用车场景。
不过,同样售价在10万元以内的 比亚迪 海鸥 ,却打破了外界对微型或小型纯电动汽车一贯认知。通过本次对比亚迪海鸥的一次深度试驾,车轱辘也对比亚迪海鸥有了新的感受。
空间表现令人惊喜
老规矩,我们先来讲讲比亚迪海鸥的静态体验。在设计上,比亚迪海鸥区别于其他入门级城市代步车的当萌可爱风格,整车造型运用了大量凌厉的直线设计,这套设计也是基于比亚迪“海洋美学”设计理念打造而来,搭配独有的“破冰之眼”“海鸥之翼”等视觉符号,使整车线条更为舒展,更为灵动流畅。
来到侧面,以前头为基准,无论是上扬的轮拱,还是上扬的腰线,几乎都是呈散发状,并向后延伸与座舱衔接为一体,有点像海鸥展翅飞翔的样子。66.1%的轴长比让车身比例更加协调,再加上悬浮式车顶和向上收敛的窗线,整个车身构成了非常动感的俯冲姿态。
比亚迪海鸥最令人惊喜的还是它的空间表现了, 从数据参数上看,整车长宽高尺寸分别为3780/1715/1540mm,与其他小型代步车相比并不占据太大优势,但比亚迪海鸥的轴距却达到了2500mm,从而保障了车内的乘坐空间,将第二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容积更是可拓展至930L。
从实际体验来看,坐进比亚迪海鸥的第二排,给人的空间感受与传统A级轿车没什么两样,无论是腿部空间还是头部空间都非常充裕。即便是在满载状态下,也完全不会觉得车内空间狭小,这在入门级纯电动代步车中极为少见。
用料不廉价,配置更是丰富
很多入门级城市代步车受造车成本的限制,在对车内的用料上往往会大量采用廉价材料,导致车内氛围充满廉价感。但比亚迪海鸥的车内无论是用料还是设计,都做到了与A级家用轿车一样的水准。
就比如在设计上,比亚迪海鸥依旧是采用了海洋美学设计,是那种清新且不失美感的风格,整体比较简洁,局部又有一些个性化的点缀,可以看出花了不少心思。 至于可旋转的10.1英寸中控大屏,更是做到了全系标配,并内置了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让入门级轿车也能享受到智能娱乐体验。
另外就是在一些细节的设计上,别看比亚迪海鸥身段不大,但该有的储物空间也一点儿没含糊。首先就是中控下方就分成了上下层,上层保留了两个杯架,并提供了一个手机无线充电面板。下层则是一个容积不小的储物格,放个小提包完全没问题,前面还有充电接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乘坐体验上,比亚迪海鸥前排座椅采用的是皮质材料包裹的一体式运动座椅,并且标配主驾座椅4向调节功能,顶配车型更是提供了主驾座椅6向电动调节,配合4向可调方向盘,驾驶者能获得更舒适的坐姿。
最后就是在配置上,虽然比亚迪海鸥起步价仅为7.38万元, 但全系都标配了倒车影像、驻车雷达、定速巡航、驾驶模式切换、自动驻车、远程启动、对外放电、卫星导航、语音识别控制、OTA升级等大量配置,而同级竞争对手高配车型都不见得有如此丰富的配置,比亚迪可太懂国内消费者了。
安全才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405km续航足矣
来到动态体验环节,由于比亚迪海鸥的定位是一台城市代步车,所以我们此次的试驾路线也是以城市道路为主。在动力上,比亚迪海鸥全系都搭载了一台功率为55kW的电机,这在入门级纯电轿车中性能算是比较优异的一类了。
实际开起来之后,比亚迪海鸥的提速平顺线性,是燃油车所无法给到的。尤其是在中低速行驶时,由于电动车在结构上的天然优势,整台车的加速并不会给人一种动力不足的感觉,而且方向盘的转向手感也是比较轻盈,配合小巧的车身,特别适合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别的不说,就在停车方面都要从容不少。
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用户最关注的就是续航和安全了。 基于e平台3.0打造而来的比亚迪海鸥,其动力电池搭载的是比亚迪自己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的安全性早已不用我多说,早就经受了市场的严格检验。
续航方面,比亚迪海鸥具备305-405公里(CLTC)的满电续航里程,且全系都标配了入门级代步车少见的快充,将电量从30%充到80%,只需要30分钟。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一周一充也不是问题,至少不会有什么续航焦虑。
最后就是在安全上,王传福曾经说过: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对于安全问题,比亚迪海鸥同样是达到了同级领先水平。 不仅整车所采用的高强度钢占比超过60%,全系更是标配了四个安全气囊、ESP、EPB、外后视镜加热等,高配还会增加前排侧气囊。要知道,很多A0级电动车是连副驾安全气囊都没有的,可见海鸥安全配置有多高了。
写在最后:
通过本次的试驾,比亚迪海鸥带来的惊喜还是比较多的,在空间、配置、续航、安全等四大领域,都要明显优于同级竞品。更关键的是,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在技术实力和品质上还更加令人安心。作为一款10万元以内的城市代步车,比亚迪海鸥却给到了越级般的体验,彻底打破了当下城市代步车“够用就好”的行业现状,让入门级纯电动代步车也能有着舒适的体验和在安全上的高度保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全系配备双电机、电四驱、L2级智能辅助驾驶、百公里加速成绩6.9秒、百公里油耗低至5.9L,这是即将上市的超混电驱 奇骏 所带来的满满诚意,相比于同级竞品,它已经值得被爱了!
自2007年第一代原型车TIIDA首发,历经16年研发迭代,超混电驱奇骏是第一台搭载第二代e-POWER的车型。与其他合资竞品的混动系统不同,超混电驱奇骏配置的增程器,仅驱动发电机发电不参与驱动车辆的方案,整体感觉更接近于纯电动车,同时不需要外接充电,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搭载第二代e-POWER系统
超混电驱奇骏很容易被误解成与 理想汽车 一样的增程式混动系统,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超混电驱奇骏配置的是容量2kWh的功率型三元锂电池,正负极采用纳米材料包裹工艺,支持闪充闪放,充放电倍率是普通EV电池15倍以上,技术要求要比理想的外置充电型电池技术要求高很多,同时不存在电池亏电动力变差、油耗增高的问题。
超混电驱奇骏在日常行驶中,增程器维持1600RPM与2000RPM两档,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大部分行驶状态,转速低且稳定,噪音小。此外,其全系标配前后双电机,前电机150kw/330N·m、后电机100kw/195N·m,百公里加速成绩仅6.9s。
超混电驱奇骏的e-POWER技术最大亮点在于100%纯电驱动,既保留纯电动驾驶的体验,又不用担心续航焦虑等痛点。而从实际驾驶来看,超混电驱奇骏也是超出预期的。
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
这次试驾超混电驱奇骏时间上是非常充分的,且涵盖了城市道路、高速路、山路等各种路况。首先在城市道路驾驶,超混电驱奇骏起步轻快,没有传统日系燃油车那种反应迟滞的问题,电机响应非常迅速,急加速超车时也给予驾驶者充分的信心。搭载第二代e-POWER,能够实现与纯电动车同等的响应速度,只需1/10000秒即可调动电机输出峰值扭矩。
当电池电量充足时,可以按下EV按键让发动机停止工作,享受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而当电池还剩四分之一电量时,车辆会自动退出EV模式,增程器开始启动给电池充电,这个过程基本是无感的,对于驾驶体验没有丝毫的变化,并不会在电量不足时对车辆加速产生影响。
在驶上高速路以120KM/H巡航时,车辆在驾驶上同样没有任何的变化,无论是加速超车还是平稳驾驶时,唯一不好的体验可能就是路噪此时稍大一些。此外,超混电驱奇骏不用担心高速路电池电量消耗过快的问题,这也是它有别于纯电动车的一大优势。同时,在高速路上可以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大幅降低驾驶员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进入山路后,超混电驱奇骏的表现也超出了预期,毕竟其配置e-4ORCE雪狐电四驱,100%电四驱,能实现100:0-50:50电动扭矩及时分配。在号称“皖南川藏线”的多弯山路上驾驶,这套系统能够给予驾驶者更多的信心,面对每一个弯道都很从容,整体的操控感非常强,出弯后加速也不拖泥带水。
得益于e-4ORCE雪狐电四驱车身姿态的智能控制,实时感知路况变化,如果遇到颠簸,系统会通过精确的电机控制进行动态调整,减少车身起伏,而在加减速时,系统通过控制前后电机之间精确的动力输出和回收,确保车身平稳,防止晕车感的发生。
实际上,在山路驾驶时可以考虑用e-pedal单踏板模式,通过动能回收拖拽进行刹车,带来的体验其实比城市更好一些。在与同车媒体交换驾驶后,我坐到了后排,得益于调校不错的悬挂,没有被甩来甩去,且没有纯电动车加减速带来的不适感。
此外,超混电驱奇骏提供了自动、经济、运动、雪地、越野等5种驾驶模式,一键切换,简单快捷,即便是对新手也非常友好。通过一天超过300公里的驾驶,且没有刻意去开启节油模式,最终表显优惠为百公里5.9L,这样的成绩在我看来还是非常不错的。
通过细节彰显身份
在外观内饰方面,超混电驱奇骏增加超混电驱专属标识,采用全新NISSAN车标,彰显其与众不同的身份。V-Motion3.0设计语言,熏黑V型镀铬前脸,LED星舰分体式大灯,凌厉感十足。而车尾没有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设计,下部贴上了e-POWER和e-4ORCE标识。
进入车内,超混电驱奇骏的内饰整体感觉相对成熟一些,但也用上了12.3英寸3D炫彩交互式仪表盘和12.3英寸6核极速高清中控屏,内置Nissan Connect超智联2.0+,用起来很顺手,而响应速度比以往更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空间,由于小电池没有侵占太多的空间,因此超混电驱奇骏的后行李箱还是非常大,装载能力要比一般插电混动的车型大很多。
总的来说,超混电驱奇骏拥有非常棒的驾驶体验,同时节油表现出色,且在不用充电的前提下,拥有了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当然缺点就是不能按照新能源车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这就要用看5月底的售价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车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新能源汽车试驾体验 试驾比亚迪海鸥,打破代步车“够用”论,空间表现更是惊喜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寻车网。试驾雷克萨斯RZ——体验“雷式”新能源玩法随着早期尝鲜的新能源车主陆续置换新车,新能车的保值率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聊到保值,雷克萨斯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品牌,按照惯例,“保养不花钱、换车少亏钱”是雷克萨斯车主的固定福利。因此,以“保值”见长的雷克萨斯,其推出的纯电车会否依旧“高保值”?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大咖从雷克萨斯官方了解到,他们为雷克萨斯RZ用户推出了一个“高保值承诺”政策。
试驾全新雅阁e:PHEV新能源时代同样可以选TA过去的20多年里,在合资B级车市场中,雅阁一直都是常青树般的存在。自1999年入华至今,雅阁在国内市场已然收获了300万车主的信赖。雅阁其实对于大部分国内用户而言,其存在的意义,早已不只是一辆“代步工具”,而更像是对于成长岁月的回忆,对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见证。如今雅阁车系已进化至第十一代车型,严格来说,此时的国内汽车市场已经
试驾比亚迪海鸥,打破代步车“够用”论,空间表现更是惊喜十万元以内的车,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中庸且廉价,受预算的限制,入手十万元以内车型的燃油车用户,不得不对车辆放低要求,更多的只是觉得够用就好。燃油车市场尚且如此,更别说造车成本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了。纵观市面上10万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几乎都有两大通病,其一是腿短,大多数车型续航还不足400km,部分车型甚至连300km续航都无法达到
试驾比亚迪海鸥,打破代步车“够用”论,空间表现更是惊喜十万元以内的车,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中庸且廉价,受预算的限制,入手十万元以内车型的燃油车用户,不得不对车辆放低要求,更多的只是觉得够用就好。燃油车市场尚且如此,更别说造车成本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了。纵观市面上10万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几乎都有两大通病,其一是腿短,大多数车型续航还不足400km,部分车型甚至连300km续航都无法达到
试驾比亚迪海鸥,打破代步车“够用”论,空间表现更是惊喜十万元以内的车,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中庸且廉价,受预算的限制,入手十万元以内车型的燃油车用户,不得不对车辆放低要求,更多的只是觉得够用就好。燃油车市场尚且如此,更别说造车成本更高的新能源汽车了。纵观市面上10万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几乎都有两大通病,其一是腿短,大多数车型续航还不足400km,部分车型甚至连300km续航都无法达到
上市月销量就破万?试驾比亚迪海鸥,非常鸥克的代步首选如果你预算10-20万区间想买一辆新能源汽车,那肯定是绕不开比亚迪的,如果预算7-9万这个价位区间呢?那么比亚迪也推出了全新的入门车型海鸥,作为目前热门的新能源车企,可谓出一款火一款。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它的销量更是达到了14300辆,那么海鸥有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今天我们就开着海鸥从4S店出发去到三岔湖,全程100多公里
试驾|除了标配四驱,哈弗枭龙MAX还有这些亮点值得体验从终端市场产品面也不难看出,插混车型已经或正在成为多家车企的拳头产品。为了尽可能抢下更多的市场份额,插混市场中各车型之间的比拼也是近乎“白刃”化。图片来源:长城汽车文|车事小说无花果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其中,插混车
试驾比亚迪元PLUS,用车体验分享!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售730093辆,全年同比增长75.4%,今年1月,比亚迪再以月销92926辆勇夺1月中国新能源销量冠军,连续八个月夺得月度销冠,比亚迪的销量可以说是一路长虹。在销售的爆发式增长中,背后离不开比亚迪e平台3.0及DM-i等核心技术的加持,我们最近也有幸体验到比亚迪e平台3.0首款纯电A级
2023-11-20 16:20:28
2023-11-14 00:43:02
2023-11-14 05:16:02
2023-11-17 02:43:47
2023-11-17 23:12:54
2023-11-13 0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