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02:03:34 | 寻车网
1、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等,以鼓励企业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投资和创新。
2、各相关企业可以组成产业联盟,共同合作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3、企业应该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应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5、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促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6、企业应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
7、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人才培训和发展机会。
撰文 周培 编辑 匡吉
“未来十年,全球一定会诞生世界级中国品牌!”
长安 汽车 董事长朱华荣,在2021长安 汽车 科技 生态大会立下的这句Flag,被各大报端频频使用,并寄予厚望。可见,业内对于长安已经对外挂牌的高端品牌“阿维塔”能否成功围堵特斯拉,都在翘首以盼。
近半年以来,被时势推撵着前行的传统车企,立Flag的速度和勇猛度,都比以往更甚。无论是长城2025年达成400万辆的背后,沙龙智行这个还未有任何进展的新品牌被委以重任,还是吉利4年后达成365万辆的路上,极氪被当成吉利的未来,都如同长安立下300万辆的转型之战,阿维塔不可或缺一样。
“世界级中国品牌”,名头响亮,足够吸引人,自主品牌的三驾马车,都希望成为其中一员,可目前,还没有一家中国 汽车 品牌能像大众和丰田那般,站在世界的舞台。
所以,希望就转移到了智能化时代能够一鸣惊人,“发展新能源”成为自主品牌三强不谋而合的选择。国内厂商的高端野心路人皆知,但围堵特斯拉没那么容易。
虽然要说的这个观点,可能会被反对。但不得不承认,就像当初长安、吉利和长城高端向上的路上,就必须翻过一众合资品牌等层层壁垒那样,如今的阿维塔、极氪和沙龙为代表的传统车企新势力品牌,要翻过的山,必有特斯拉这一座。
纵观国内厂商目前的新能源战略路线,基本采用的是低端、高端两极分化的方式来避开特斯拉,选择和特斯拉正面对抗的车型掐指一算,为数不多。所以当阿维塔作为长安 汽车 高端品牌对外挂牌之后,业内开始多了一个期盼。
“阿维塔会和特斯拉正面对抗吗?”
谁是阿维塔?
阿维塔作为新能源高端品牌入局的筹码,是长安 汽车 ,宁德时代和华为。
说到阿维塔,这个并不算被熟知的名字,要从三年前说起。2018年7月10日,长安蔚来新能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这是阿维塔 科技 的前身。
彼时,蔚来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距离第一款车型ES8上市还有几个月时间。与此同时,“亏损”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在机器轰鸣,马斯克穿着皱皱巴巴的西装,在北京的街头啃着煎饼,还进了中南海与国家领导人会了面。
这波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拉紧了诸多 汽车 人心头的那根弦。马斯克成功搅动纯电动市场的风云之际,一遍又一遍喊着造车新势力迎来残酷的时代,赌局初见分晓,局中人皆是迫不及待。
长安是其中之一。
不过,和蔚来的合作并不如签订合作协议那般顺畅。由于长安处于长达几年的调整期,以及蔚来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合作一事停滞。2020年5月,长安以现金9000万元取得了长安蔚来45.38%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 汽车 合计持有长安蔚来95.38%的股权。截止去年8月,长安收回了所有的股份,长安蔚来这家从未启程的合资公司,宣告了结束。
似乎,从2018年4月首次对外发布要打造独立高端AB品牌开始,长安高端品牌就进入了长达两年多的寂静。传统燃油车时代的高端向上,领克和WEY冲向赛道,智能化时代的弯道超车,岚图、极氪等传统造车新品牌迫不及待推出,长安唯有高端车型UNI车系。
当众人皆以为,长安蔚来或将成为故纸堆之时,去年11月广州车展上,长安 汽车 第一次对外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联手打造高端纯电新能源车。再到今年4月,长安再度公布关于三方将打造CHN高端电子电气架构的消息,长安高端品牌才算有了眉目。
随后的一个月,长安发布公告,将“长安蔚来新能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阿维塔 科技 有限公司”,至此,长安 汽车 对外公布高端品牌的相关消息,仅此三次。
对比行业滚滚前行的热烫速度,业内多数保持着质疑声,就像对背靠长城 汽车 的沙龙智行的质疑一样,即便有长安 汽车 做后盾,阿维塔仍旧有来晚了的质疑。
有此疑问,并不奇怪。主要是因为市场是敏感且善变的,智能化时代的用户难以捕捉,成为传统车企改变思维做新品牌运营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大众,还是吉利长城,都未见明显成功。哪怕一直以用户思维为导向的蔚来,如今也陷入了用户沟通的新课题。
尤其是2021年一片繁盛尽出的背后,是芯片短缺的焦灼,阿维塔到底能为这个一边热络,一边撕裂的市场,带来什么呢?背后的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会如何作答这个时代呢?
会被市场需要吗?
时至今日,2013年观致 汽车 诞生之初喊出的那句话,“还需要一个新的 汽车 品牌吗?”近两年又被屡屡问及。资金,资源,人才,因为一堆概念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泡沫,然后泡沫破裂,成为第一批造车新势力诸多参与者最后的结局。
本以为泡沫碎裂的惨痛之后,市场会走向一段时间的“稳定期”,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是,热钱的涌入,让无数新品牌再次成为新的参与者。
无论是雷军、恒大“疯狂买买买”这类粗暴的补课方式,还是周鸿祎投资哪吒,各种来势汹汹的“门外汉”一次又一次撕开了 汽车 产业的边界,让传统车企们倍感压力,不得不冒着得罪原有供应商的风险,打开固有的产业链,重新找寻新鲜血液的加入。
所以,长安宣布与华为、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和吉利推出极氪、长城推出沙龙智行不同的新方式,又多了一些合理之处。
在长安的谋篇布局中,华为将通过其ICT技术与阿维塔 科技 联合构建研发、渠道、服务、生态等全价值链环节,提供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则提供智能电动 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长安 汽车 是基于华为和宁德时代的技术,打造智能电动网联 汽车 平台。
成熟的制造产业链、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完善的电池方案,主机厂、供应商、ICT 公司组局造车,是一出强强联合的上乘之作。分工也算得上清晰明确,但能否实现1+1+1大于3的局面,就看这个新品牌和一款新车,能否“吃得开”了。
在 科技 生态大会上,长安首次揭晓了三方联合倾力打造的阿维塔 科技 旗下首款高端智能电动中型SUV,内部代号为E11的局部造型。
事实上,无论是阿维塔新品牌,还是E11新车的公布,目前都属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品牌LOGO是什么,除了富有力量感的侧身流线,其他的车型设计理念,暂时并不清晰。
目前透露的信息是,E11这款车型,属于华为 inside 的第二款新车,定位中型纯电 SUV,诞生于 EPA2 平台,和基于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创的 CHN 架构,搭载的是全栈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和宁德时代最新的电动化技术。
“E11车型的调试工作还没有结束,很多之前定的方案都不合理,还在不断修改中。”长安内部工程师表示,其他的信息至今还在保密当中。不过,定位SUV,也能看出来阿维塔第一款车型,并不想直接进入特斯拉Model3所在的轿车市场,未来和Model Y或将正面一战。
至于,能不能做一个被市场需要的新品牌,阿维塔还没有踏出完整的第一步,要走的路还很长。
毕竟除了已经量产上市的对手之外,将首款车型价格定在30万元以上的沙龙智行也是阿维塔前路的一大拦路虎,“不满足于仅成为纯电动赛道的领导者,更致力于成为氢能新赛道的开拓者。”
从吉利、蔚来等大公司挖来诸多人才的沙龙智行等待着一鸣惊人,极氪01暂停接单,似乎都在提醒着阿维塔,“前路虎多”,谁都想当那个被需要的新品牌。
那么,“市场还需要一个新的 汽车 品牌吗?”
阿维塔做好准备回答了吗?作为长安 汽车 全新创业项目,阿维塔和长城的沙龙一样,与同一赛道上的竞争对手相比已经落后。
打不疼自己是关键
随着阿维塔的对外挂牌,市场的另一个疑问来自于,“长安有实力运营一个高端品牌吗?”
众所周知,经过2015年达成百万辆高峰之后,长安陷入了长达三年多的调整期,又经过一年多的新产品上市铺垫,长安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重新找回节奏。
直到2020年才推出了UNI系列,定位高端化产品,长安 汽车 才算开始破除“做不好中高端车型的魔咒”。但是做好一款产品,一个车系,和做好一个全新的品牌,有着需要跨越的鸿沟之别。
“我们其实很早以前就在研究或尝试高端化,我今天仍然说这条路我们一直会走下去。而且高端化不能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长安品牌务必向上,这是 汽车 产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长安品牌向上我们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长安 汽车 总裁王俊透露。
王俊所言的循序渐进,在于 科技 日当天,和E11只有侧脸照不同的是,长安一同推出的另一款新车C385 的曝光就丰富很多。
这款并没有“悬挂长安车标”的新车,被定义为是长安 汽车 新起点、新战略的扛鼎之作。基于EPA1全新纯电动平台打造,定位跨界轿车,是长安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搭载行业领先的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系统、全球首发的电驱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这是长安发布的一大重磅技术。
C385之所以被定义为是新起点之作,是因为这是一款搭载了长安新一代超集电驱的新能源车。新一代超集电驱,是通过新材料、新工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打造出拥有超高效率的电驱系统,具有"深度集成"和"超高效率"两大特征。
简单来说,就是将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直流升压等多功能深度集成的一套电驱系统。可覆盖240V-800V超宽电压范围覆盖,可满足400-1000km超宽里程需求。
这项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最大程度降低了机械和电磁损耗,整体损耗下降约1/3,电驱系统总成最高效率突破95%,工况平均效率超过90%。目前,行业现有的电驱系统平均效率只有85%。
可以这样理解,在新一代超集电驱系统的搭载下,整车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机械损耗,从而保证三电系统在质量方面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于是,有 科技 媒体将此技术评价为“硬件参数来看,超级电驱算得上领先,甚至可以说是能够打疼特斯拉的充电新技术”。
至于,到底能否和特斯拉的充电技术一较高下,形成和特斯拉正面对抗优势,暂无定论。不过,对于长安而言,先不打疼自己是关键。
“800V 充电配合快充电芯最快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 200 公里”,这个耳熟的800V,会不会像极氪那样因“宣传过度”而引起争议,长安或许能够吸收这个别人家的“前车之鉴”。
从E11和C385的推出可以看出,阿维塔 科技 与长安新能源并行发展,但阿维塔定位高端,是长安新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从公司注册地址从南京江宁区迁到重庆市可以窥探一二。
去年11月,长安发布了方舟架构,该架构的诞生,意味着长安开启了研发4.0时代的造车理念。方舟架构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车身、底盘等整车基础性能迭代进化,并计划5年内推出105款新车的庞大规划,覆盖A0级到C级车的宽泛区域,UNI-K就是出自该架构。
随后几个月时间,在8月的 科技 生态大会首日,长安公布了SDA架构,这是基于软件定义 汽车 而研发的全新开放式数字化架构,属于新能源 汽车 的专属赛道,是整合升级长安已有的EPA0、EPA1和EPA2三大电动车平台而来。
未来三年,长安将基于这一架构,开发轿跑、SUV、MPV以及其他形态的新物种车型,共11款全新产品。
“这些战略说明,长安 汽车 高中低市场都想要,但这又要回归一个老话题了,长安搞得定未来复杂的产品线吗?”市场分析师对此有了一些担忧。
众多新能源车型的入局,就必须考验产品线的统筹能力。长安新能源与阿维塔的上市,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规模这两道难题。这也是横亘在每一个传统车企和自家新品牌之间的共同课题。
至于,长安新能源产品线会不会挡了阿维塔的前路,就需要考验长安的运营智慧了。
就在昨天(10月9日),为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与之前的"意见稿"有何不同?
较为明显的变化有两处: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方面,稍微放缓了节奏,从100%下调到80%。
针对充电设施方面
之前意见稿的表述:"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现在的表述: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分析:
从这点可以看出,"快充"这个目前能够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的最优方式高度关注和认可。根据我们之前的用户调查,绝大多数消费者放弃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续航焦虑。事实上,目前市面上许多电动车的NEDC续航能够在500公里以上,这个数据已经与燃油车相当,因此消费者的续航焦虑本质上是补能焦虑。
截至2019年,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个,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私人充电桩占新能源汽车数目的比例仅为18.4%。这就意味着,每10台新能源车中,只有两台有私人充电的条件。
那我们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是否够用呢?截至2019年12月,现有充电桩保有量超过108万个,而真正可用的公共快充桩的数目仅为21.69万个,但是却需要服务310万的无桩车主,车桩比例是1:14,对于单次充电时间至少在1小时以上的电动车而言,这样的比例是严重不足的。
此外,由于我国的充电桩分布不均,车主们很难就近充电。即便是驱车找到了充电站,由于部分停车场所出于利益因素以及部分车主不够"自律"的原因,电动车充电车位常会不对外开发,甚至还会被燃油车"霸占"。因此,加大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快充建设就成了解决补能焦虑的关键因素。
针对共用领域电动车方面:
现在的表述是: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而在此前的意见稿中,同样时间限制、同样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比例是100%。寻车网
分析:
简单来说,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是影响国内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方。特别是以出行服务为代表的大客户订单,对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过显著贡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这里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从100%下调至了80%,虽然说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带来一些影响,但是不难看出,这样的调整后,没有了"一刀切",从侧面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让公共领域车辆选择更加的接近实际使用情况。
电动化来袭,有什么新变局?
变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势力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部分OEM未来或沦为代工厂。
变局之二:当今欧洲、日韩等国政府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次次验证十年前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前瞻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年的规划和培育,已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与此同时,为了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点料",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国产后的Model 3一飞冲天,给中国新能源领域带来了"鲶鱼效应"。其中,不少中国造车新势力已经被这条鲶鱼"拍死在沙滩上",另一方面,也让许多搞研发,有技术的新星车企脱颖而出。
变局之三:汽车产品属性更加多元,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
嘿电总结
面对汽车业百年大变局,中国汽车强国之路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换道超车"需要政策与全产业链的通力配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隐藏在暗处的亮点聊聊新能源车型背后的供应链硬实力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飞凡R7的供应链盘点图,打眼一看全都是耳熟能详的全球知名大企业:英伟达、华为、BOSE、京东方、马牌……看了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得了”,一查“上汽飞凡”,是情理之中了。难怪还是有不少人买车会看哪家厂商出品,主流车企产品,整体而言意味着更靠谱的制造能力,抛开研发能力和品质把控,单就这个供应链体系,就已经甩开某些代工厂的新
汽车行业如何做好供应链?汽车行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方合作,供应链的优化对于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汽车行业如何做好供应链的几个方面:优化供应商管理汽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的评估、选择、合同管理、供应商绩效评估等环节。这样可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付能力,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施精益生产汽车企业应该实施
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肥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领域对外揭榜挂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技术与产业双向奔赴。”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合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目前,已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约50家,重点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全覆盖。作为工信部第三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企业白名单企业
【汽车人】长安半年业绩拉升,转型和出海走向深入上半年的业绩,特别是新能源业绩的快速拉升,标志着长安转型正在进入快行线。文/《汽车人》张敏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烈度前所未有。国外同行说中国有100家新能源车企,这个数字已经不能反映现实。6年来,中国市场上出现过400多家新能源企业(这与新能源资质从核准制转向备案制有关),但现在根据中汽协的数据,目前还有50多家
长安新能源汽车今天,重庆市科委通过市政府网发布消息重庆长安汽车发布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战略到2025年,计划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实现纯电动产品每公里5分钱,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8分钱据悉,未来五年,长安汽车计划累计销售新;长安260t是一款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电能驱动,使用成本是目前市售的新能源车中最低的,由于结构简单,其周期性保养项目保养费用也比普通汽车低很多,般更换齿
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如何破局?撰文/张南编辑/黄大路设计/师超过去,谈及中国汽车出海的问题,主要是围绕主机厂展开。但近年。中国的汽车供应链势力大力攀升,尤其是以中国动力电池为代表,其全球市占率不断提升。除了整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对汽车产业的意义同样重要。前段时间,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表示,一方面,国内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企业的发展需要新的增量,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然的选择;另
互联网公司研发效能团队多种组织架构和优劣势分析这是「[互联网公司研发效能团队建设]」的第二篇。为啥研发效能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呢?独立的研发效能团队是最大化行使职能的必要保障。我一直认为组织架构是第二生产力(第一是人)。搭好台子好唱戏。台子左右不平,前高后低,再大的角都可能崴脚跌跟头。我们可以定义研发效能团队的工作边界是(需求管理+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平台+devops+APM+应用
中国汽车前十名品牌全球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依次是大众戴勒姆集团丰田集团宝马集团本田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日产集团吉利汽车雷诺集团1大众集团旗下包含了奥迪保时捷兰博基尼宾利布加迪等众多世界一流品牌,其中仅凭。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下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1特斯拉特斯拉无论是在续
2023-11-17 23:12:54
2023-11-17 02:43:47
2023-11-14 00:43:02
2023-11-19 15:39:22
2023-11-13 04:05:15
2023-11-13 06: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