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驾测评 > 正文

长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公司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

2024-02-02 11:32:47 | 寻车网

长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公司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寻车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长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公司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

【汽车人】长安半年业绩拉升,转型和出海走向深入

上半年的业绩,特别是新能源业绩的快速拉升,标志着长安转型正在进入快行线。

文 /《汽车人》张敏

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竞争烈度前所未有。

国外同行说中国有100家新能源车企,这个数字已经不能反映现实。6年来,中国市场上出现过400多家新能源企业(这与新能源资质从核准制转向备案制有关),但现在根据中汽协的数据,目前还有50多家品牌有规模销量。而市场的无情之处在于,未来几年这个数字还要大大萎缩,甚至可能掉到个位数。

“沉舟侧畔千帆过”,市场的活力取决于整体。只有看清流向、顺应潮流,才能在竞争中幸存。

转型节奏,与政策和市场合拍

国家对新能源作为战略行业的政策面支持,已经长期化。

6月份,多国家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改变了此前新能源购置税减免一年一延期的惯例,一口气延续到2027年底。该政策不但稳定了市场预期,还表明了国家监管的决心,即站在经济有陷于紧缩周期的可能性之前,拉动长链产业和大宗消费的“牛鼻子”。

新能源产业则同时兼具两个特点:消费规模大;带动工业生产的能力强。事实上,经过智能网联、AI和新能源给汽车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之后,汽车行业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战略行业,没有之一。经济引擎的活力,不能用经济盘子和税收多寡来定论。

长安

汽车管理层,在多年前就已经捕捉到这一信号,并着手进行坚定不移地战略转型,那就是2017年长安制定的第三次创业计划。与现在国家一再强化的政策风向完全吻合,也和市场的演变趋同。

不得不说,长安汽车长期规划的战略眼光,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至少看到了10年之后。多年来的铺垫、一步一个脚印的战略执行力,以至于对长安汽车今天的成功,我们毫不奇怪。

2023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达到121万辆,同比增长8%;6月份,长安汽车销量22.57万辆,同比增长8.8%。这已经是连续3年,实现半年销量破百万的业绩。这也体现了长安汽车各业务板块的韧性,不但旗下多个品牌没有在竞争中掉队,而且还扩展了地盘,这是很难得的。

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半年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13.4%;6月销量18.5万辆,同比增16.4%。显然,长安汽车业绩的主要支撑在于旗下中国品牌。如果只看乘用车,长安系中国品牌半年销量76.8万辆,同比增长22.1%。

业务占比最多的板块,增长率反而更快,似乎违背直觉,但事实就是如此,这反映了长安内部最具创新和开拓意识、最具战斗力的板块,集中于长安系乘用车。

而长安系乘用车战斗力最强的,莫过于新能源。上半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量17.6万辆,同比增长107.2%;6月销量突破3.5万辆,达39734辆,同比增长117.5%。

如果按照品牌分别来看,6月份,深蓝汽车品牌销量就突破万辆,并且第二款产品S7在6月25日发布,6月30日举行了大规模交付仪式,在7月初就开始实现交付,其产品发售节奏令人耳目一新。

而长安的智电iDD家族,6月销量也实现破万辆。其中,欧尚Z6智电iDD销量7174辆,环比增长222%。

长安Lumin

品牌在6月份销量也超过1万辆,达到1.26万辆。

这些新能源品牌和产品,都是生力军,是长安系坐稳百万销量的新援。不知不觉间,长安已经正在移换重心,从燃油车业务为主,逐渐向新能源业务为主的方向转型。

当前我们看到的局面,只是转型的“半渡”阶段,还远不是长安“香格里拉”计划的完成体,但场面已经令人震撼。这不禁让我们好奇,长安新能源战略整体实现之际,将迸发出什么样的力量。

品牌“矩阵”成型,标志转型成功

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形成

阿维塔

、深蓝、长安主品牌为主的品牌架构。而6月26日刚发布的启源序列,将在长安主品牌之下。寻车网

阿维塔定位高端智能化,而深蓝则面向大众化,加上长安母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车系,长安覆盖了从10万-60万元的主流新能源市场区间。

各品牌中间,有一些价格和细分市场区间,不可避免存在重叠部分。这其实符合新能源品类变得更细化、更具针对性的趋势。多个企业也在沿用这种策略,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在竞争中过度集中。

阿维塔和深蓝,都非长安独资,长安作为主力投资方参与其中。而

长安启源

则是长安100%掌控的产品序列,其首款车型已经确定(内部代号A07),将是长安主品牌电动化承前启后之作,得到长安的大力支持。

按照长安的规划,2025年前启源将推出5款全新产品,销量突破80万辆。

而阿维塔在首款车型亮相之后,2025年前还将有3款整车产品发布,今年下半年将发布新车(E12)。在主流乘用车市场,深蓝已经推出2款车型,还将推出3款产品。欧尚、UNI系列,Lumin都将推出各自的新产品。

业内有人称,2022年是长安的产品大年。其实在2025年前,每一年长安都推出众多新能源产品,每一年都是“大年”。长安的产品节奏,如同高手的内功,经过4年蓄势之后,有如钱塘叠浪,一潮更比一潮高,显示出雄厚的研发和生产组织实力。

近一两年来,长安凭借日益完备的产品矩阵,市场声望和流量都在明显上涨。这是对长安坚定不移执行新能源战略的长期回馈。长安因此更加坚定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信心。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在日益丰富的产品线背后,长安的技术货架变得前所未有的丰盈。2022年部署的新一代七合一集成电驱、电驱高频率脉冲加热技术、长安“智慧心”(“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蓝鲸iDD混动技术,都已经成为现实,并在量产产品上落地交付。

在技术底层,是长安自研多个E-E平台架构。很多创业品牌,不管有多少产品,其平台就是一个,而有些车企尚未拿出主流智能化的E-E平台。平台的研发周期和资源投入,都远大于产品本身。

长安的方舟架构(MPA)兼容ICE和电气化产品,集成多元形态、多种能源路线、多重场景的智慧型架构,方舟架构在长安UNI-V上首先落地。

而EPA则是彻头彻尾的纯电架构,其首先应用于深蓝品牌,能效比和零百加速性能超过全球先进水平。

更加著名的CHN平台,则是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联手打造的智能电动平台,应用于阿维塔品牌。阿维塔凭借该平台,在智能化表现上领先同侪。

如果认为这就是长安2025年的技术规划,那可能错得离谱。长安的后手令人惊艳。长安正在打造的超级数字平台,已经亮相,SDA平台让汽车从移动机器转向“智能机器人”。

SDA平台按照软硬解耦、软软分离的理念,分为6层架构,实现从集成数字底盘到动力、中央数据、智慧OS、服务层和端云一体数据闭环;从传感-控制的电子电气回路,到算力算法数据的数字化回路,实现双商在线。

这就是很多跨国车企梦寐以求的终极数字架构,长安已经实现,并即将部署落地到量产车上,这个差距可能是3-5年。

长安在智能化道路上走得比公众和对手想的都远,也比自己当初设想的更远。战略只能指明路径,而这条路径通向的远方,一直笼罩在战场迷雾之下,长安已经探索到非常前沿的位置。在诸多平台架构的赋能下,长安未来推出的车型,将与过去大不相同。

海纳百川,此其时也

今年

上海

车展上,长安发布了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将实现“四个一”的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长安董事长朱华荣将之总结为“四个一”。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产品出海,并非始于“海纳百川”,后者是对海外业务进行梳理和重新部署。一句话,就是将海外运营提升到长安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做。这里面固然树立了“四个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

“海纳百川”计划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全球海外市场实施统一布局,对海外产能、品牌建设、营销服务网络、品牌推广、当地人才体系,都纳入一体化考虑。划定运营区域,制定了优先级顺序,但服务和营销体系,有全球统一的基本原则,也有一国一策、一区一策的具体措施。这是两个层面的做法。

长安已经确定,在欧洲、美洲、中东/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中,优先部署亚太(产能基地在东盟),两三年后扩展到欧洲,而美洲、中东等则适时进入。

长安目前已经确定向泰国基地投入40亿元人民币,建立“右舵生产基地”,辐射东盟、澳洲、英国、南非等市场。

长安谋求将泰国生产线打造为海外产能的样板基地,为此投入了精兵强将、大量资金和运营资源。目前泰国有18个在建新能源供应链项目,涉及电池生产、模块生产、模块组装等,建立总装厂的条件已经接近成熟。

在“海纳百川”计划中,长安着重强调坚持长期主义,不止卖车,而是要建立销售网络、充电桩、用户体验中心等一系列软硬设施,将前端和后端服务联系在一起。目的是逐步建立海外区域的品牌认知,树立品牌形象。

实际操作中,长安可能考虑的更多。长安不仅是产能出海,还包括技术出海、供应链出海、服务出海,即彻底地扎根本地化,致力于成为当地知名品牌,并向处于优势的日系品牌发出挑战。

至少在新能源技术储备上,长安颇具信心。而商务实践上的经验,可以通过运营过程来逐步丰富,拉近与海外经营更久的跨国公司的差距。归根结底,品牌的竞争其实是技术的竞争、工业生产和研发实力的竞争,运营只是兑现的手段。

长安为此要大大强化海外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国际化人才,聘用海外本地化人才。长安预期,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业务从业人员将突破10000人。这里面可能就包括学习跨国公司的海外运营经验,吸取高质量人才为我所用,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1-6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1.6万辆,同比增长14.3%。而“海纳百川”计划才刚刚展开,好戏还在后面。

上半年的业绩,特别是新能源业绩的快速拉升,标志着长安转型正在进入快行线。长安在苦练内功、夯实技术实力的基础上,在“第三次创业计划”的指引下,提出“海纳百川”计划,既是实力发展成熟的阶段性需求,也是扩展生存空间、经略全球市场的战略需求。

这一思路,是所有跨国车企发展的必然产物。长安也不例外,只是需要对自身实力的准确估量和对出海时机的把握。长安作为中国制造先进性的代表,此时大举出海,意味着长安正在迈向世界一流车企的路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公司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

2023年即将过去一半的时间,市场在新的需求变化之下很多传统规则都变的不再适用。汽车市场里,新能源汽车提前2年达到了2025年所预期的渗透率目标,如今已在30%左右稳住,同时还有很多企业预计今年单月或者某一季度可能实现40%的新能源渗透率。

而关于汽车市场的变化,也并不止关于新能源车、技术,还有智能化、用户圈层的运营,也关于出海、创新等诸多环节。

就在眼前短短的几年,我们见证了太多关于汽车的变革。诸如中国品牌市占率首次超过外资品牌,再诸如合资模式躺着赚钱的模式已经真正过去,而汽车产业的新趋势,如今是进一步的向底层核心开始裂变,比如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就大概率会快速重铸。

长安扣供应商10%货款,不实

6月6日,关于OEM与供应商的新碰撞,被汽车博主在网络中开始传播。标题名为“保护中小汽车零配件实体企业刻不容缓”的致

长安

汽车采购部“申诉函”中写到:“2023年3月28日长安汽车公司采购部不顾合同约束向其数百家供应商贸然发出‘基于生存、战略、竞争、客户-共同应对-致供应商伙伴的函’”,通知将对供应商货款扣款10%,以应对部分车企降价引起的汽车市场部分车型滞销。同时,函中表示,供应商中多数给汽车配套的中小企业就靠这10%勉强度日,这将致大量中国汽车制造配套企业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倒闭。恳请有关部门能督促长安汽车采购部门,立即停止违法违规伤害合作伙伴利益的不理智举措。

申诉函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后,长安汽车于6月7日发布《声明》,《申诉函》所述“直扣产值”、“直扣货款”等内容系不实信息,长安汽车已就该函件涉及的诋毁商誉行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同时,关于此份申诉函,有长安汽车供应商表示“是假的”,在长安与供应商的体系中,暂扣价在97%左右,暂扣货款为3%左右,而非函中的10%。

另外,申诉函中提及的长安商务函,也是长安表明自身要降本,并非要求供应商降本,属邀约供应商进行商谈协作的行为。

简言之,网络中所传播的《申诉函》不实,随着进一步的调查,真实结果也将慢慢浮现。

OEM与供应商需要构建新型供应商伙伴关系,只有二者共筑厂商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共同进退,这正是长安汽车今年初提出的新伙伴变革。

时代变化,主机厂与供应商传统模式面临升级

随着此事的不断发酵,也让汽车行业开始重新审视,主机厂与供应链关系的转变升级。

在汽车行业发生裂变式转型时,主机厂会率先做出调整以保证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营收增长,以面对未来的竞争局面。而供应商在这种体系中,多数会选择待在舒适区中,按传统模式来保持自身利润。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供应商选择舒适区,但头部的供应商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升级。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案例分别包括,欧洲头部供应商与车企之间的合作升级,中国供应商与车企之间正在完成新一轮强强联合。

在欧洲,

奔驰

宝马

,分别提出了循环可再生的造车理念,2022年奔驰与巴斯夫化学合作,通过对废旧轮胎的处理,进行热解油提取,巴斯夫将其与来自农业废物的生物甲烷结合,可制造出一种与塑料新料品质相媲美的再生料。

目前,奔驰在与供应商的新关系中,还加入了诸多生物基提取车内关键原材料的创新。

宝马的动作也同样亮眼,华晨宝马40%以上的辽宁供应商、全部一级动力电池供应商和全部铝锭供应商已开始使用绿色电力生产。在其他方面,其余钢铁供应商联合创建的再生钢铁闭环生产系统,动力电池回收系统如今已进行了应用。

无疑,在面对车企的快速转型时,全球头部供应商的选择都是快速跟上,这是共生行为,缺一不可。

而在中国,包括地平线与一众车企智能化的合作,宁德时代陆续成为全球顶级新能源车企的核心供应商等,其实都在说明一件事。长安汽车已与宁德时代成立了电芯合资公司,从事动力电芯生产制造,年产能将达到25GWh,年内即可投产。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与百度文心一言深度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对人们汽车生活的改变。

在创新变革的时代里,唯有同步创新,才能跟得上发展节奏,原本的传统规则将在很多角度上不再适用。

写在最后:

OEM与供应商之间的未来发展状态会是如何,大概率可以被判断为“通过自身研发创新,匹配汽车时代的进步,再通过独有性以及规模化,完成新一轮的盈利与发展。”

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摆在主机厂和供应商眼前的局面都是一样,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节奏,局面自然是优胜劣汰。降本增效、创新+大规模量产,这将是接下来汽车行业的全球主线,接下来可预见的是“全球巨头都已经率先转变,腰部尾部企业,必须加速跟上”。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公司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

隐藏在暗处的亮点 聊聊新能源车型背后的供应链硬实力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

飞凡R7

的供应链盘点图,打眼一看全都是耳熟能详的全球知名大企业:英伟达、华为、BOSE、京东方、马牌……看了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得了”,一查“上汽飞凡”,是情理之中了。难怪还是有不少人买车会看哪家厂商出品,主流车企产品,整体而言意味着更靠谱的制造能力,抛开研发能力和品质把控,单就这个供应链体系,就已经甩开某些代工厂的新品牌几条街。

纵观国内外的汽车大厂,庞大的造车规模、长期积累的造车经验,无一不拥有着成熟且稳定的供应链体系。这有多重要?无论设计和研发能力再怎么强大,如果没有好的下游供应链,连零件都没法稳定、准时送达,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今天,咱们就拿30万级别的三款大牌车企纯电产品——

特斯拉

Model Y

极氪

001、飞凡R7,扒开它们的供应链,看看它们身上关键配件究竟能有多卷。

1、芯片配备各有所长,算力差异大

芯片是智能产品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汽车上,智能车机芯片的好坏关系到车机系统的流畅程度,而智驾系统芯片则关乎智驾系统计算处理道路感知海量信息的效率和能力。

特斯拉

以智能起家,因此在芯片上非常下本钱。新款的Model Y在车机系统中搭载AMD Ryzen处理器,取代了之前饱受诟病的英特尔Atom A3950处理器芯片,在算力上有了明显提升。智驾方面,特斯拉目前使用完全自主研发的FSD全自动驾驶芯片,算力单芯片72TOPS,板卡144TOPS,它被马斯克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芯片”。

极氪001

背靠吉利集团,它的诸多零部件同样也是各个领域内的大牌供应商。车机之前搭载的是820A芯片,但因为普遍车机卡顿问题,随后换装成了

高通

8155芯片。这也是目前最主流的智能车机芯片之一,性能表现出色,在理想、

蔚来

等等车型上都被广泛采用。智能驾驶方面,极氪001用的芯片来自Mobileye。这是一家以色列的自动驾驶芯片公司,由于其独步武林的视觉感知算法,EyeQ芯片成为很多品牌上常见的配备。

飞凡R7

来自上汽旗下新能源品牌

飞凡汽车

,依托上汽的雄厚技术实力和供应链优势,它的供应商网络更可以说是“大牌云集”。单说智能驾驶的软硬件,都是来自全球领先的技术标杆企业——NVIDIA英伟达、LUMINAR、ZF

采埃孚

、HELLA等。

与极氪001一样,飞凡R7的车机芯片同样使用高通8155车规级旗舰芯片,以此来支撑飞凡R7座舱内43英寸的“屏霸”车机,车机系统功能强大,运行也依然十分流畅。智驾系统用的是业界顶级的NVIDIA DRIVE Orin超算力智驾芯片,单芯片算力254 TOPS,双芯片508 TOPS。光看这个数字,可能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和特斯拉一比——Model Y的智驾芯片算力144 TOPS,想必各位也能懂了。

2、车机屏幕,尺寸都够大,屏幕等级越来越高

车机屏幕的表现如何,是车机好坏的一个重要体现。尺寸够不够大,分辨率够不够高,甚至会不会沾指纹、会不会反光看不清,这些问题都关系着用户的使用体验。那么,这三款车在这方面表现如何呢?

屏幕方面,

Model Y

采用了15.4英寸单一中控屏,尺寸够大。如今已经有部分自主品牌车型搭载了2K级别分辨率甚至更高的车机屏,相比之下,Model Y中控屏1920×1200像素的分辨率就不占优势了。另外,其车机屏供应商是台湾的友达光电,算是一个全球范围内有些名气的厂商。对于这块屏车主褒贬不一,有车主反馈其屏幕反应迟钝、无响应甚至失控的情况常有发生;屏幕容易沾指纹导致视觉观感不佳。

极氪001

车机屏幕尺寸15.4英寸,屏幕分辨率1920x1200,这个参数和Model Y完全一致。至于这块屏幕出自哪个厂商,目前网上并没有找到确切消息。

飞凡R7

全系标配一块国产品牌最大的三联屏,足有43英寸。其中,中控屏为15.05英寸,采用京东方最新AMOLED柔性屏材质,防尘耐高温,在频繁震动下也能有稳定的浏览和操作体验。另外,这块屏幕据说是防指纹、抗炫目,每一个角度都能清晰地观看屏幕内容,不会因为反光而看不清。还有2560*1600(2.5K)的高分辨率、100% NTSC超高色域完美还原画面色彩,也都是它的优势所在。

不止如此,飞凡R7还配备华为全球首发量产的AR-HUD系统,车内算是有了四块大屏,四屏之间可以互联互动。除了立体导航画面,AR-HUD还能当巨幕影院来用,可以说把屏幕“玩出花儿”了。

3、智驾系统感知硬件,数量和级别都突显大厂风范

上面说的智驾芯片用来处理信息,但信息如何获取,还得靠智驾感知硬件来搞定。所以说,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智驾感知硬件至少起到一多半的决定作用。

Model Y

拥有9个摄像头、1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一共22个感知硬件。其供应商包括韦尔股份、联创电子、欧菲光、海思、联发科等等,属于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可见特斯拉在核心的智能配件,还是比较舍得下成本的。

极氪001

搭载了28个感知硬件,数量比Model Y要多一些,算是中国品牌智能电动车智驾系统内卷的一个缩影。硬件大部分来源于舜宇和欧菲光,此外,吉利本身对智驾方面也给予了技术支持,比如鹰眼视觉融合感知系统,其实就是吉利自己做的。可见,国内大牌车企对于智驾系统的关注和投入还是非常大的。

飞凡R7

是在智驾感知硬件上最“豪横”的,搭载了33个智能感知硬件。其中就包括来自全球顶级大厂LUMINAR的激光雷达、采埃孚的4D成像雷达等等,可实现更精准的多场景物体识别。所以在信息感知上,很明显飞凡R7是这三款车中最优秀的一位。

除此之外,飞凡R7还搭载了上汽自研的行业首个全融合算法,能够解决国内相对更为复杂的智驾场景。

4、电池配置

特斯拉国产化的一大代表就是电池。

Model Y

采用

LG

的的三元锂电池,入门款则配备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全系车款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在545~660km之间。

特斯拉电池系统供应链

极氪001

除了86kWh电池来自威睿企业之外,其100kWh和140kWh电池则都来自于宁德时代,CLTC续航里程在546~1032km之间。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成本问题,可有1032km续航能力的140kWh电池,并没有大面积搭载,而是只限量1000台。

极氪001电池供应链

飞凡R7

搭载容量为77kWh和90kWh的三元锂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里程在551~642km之间。其采用时代上汽研发的独有双层横置电芯结构,能量密度高的同时,电池的整体高度尺寸更小,对车内空间占用更少。

除了前面讲到的这些大的系统之外,其他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很多顶级实力的供应商企业参与这些大品牌主流车型其中。像是飞凡R7还配备了马牌轮胎、大陆动能回收系统、天纳克的减震器、BOSE音响系统、科大讯飞的语音系统等等,也均是各自所在领域内的佼佼者。

在“分解”完这三款热门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后,可以看出它们在供应链方面都具备极强的优势,自然这也是消费者们之所以愿意买单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在这三款车中,飞凡R7无论是芯片、屏幕、智驾硬件还是电池,都将传统大牌车企的供应链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此外,飞凡R7现在还推出一些免费充换电等促销政策,粗略算下来也要值4万了。

如今,各车企之间已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软硬件堆砌的竞争,隐藏在背后的供应链之争同样是异常激烈。站在用户角度,更舍得下成本的实在产品,当然会被用户青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舞飞扬,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寻车网为大家带来的长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公司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长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公司 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相关推荐
7月新能源车销量丨比亚迪/理想持续领跑,合资车企开始反击(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
7月新能源车销量丨比亚迪/理想持续领跑,合资车企开始反击(变革时期,中国汽车供应链体系逻辑面临转型)

7月新能源车销量丨比亚迪/理想持续领跑,合资车企开始反击随着国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接受以及国家在政策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倾斜,新能源汽车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在刚刚过去的7月,已经有不少车企纷纷晒出了成绩单,其中比亚迪和理想依然以较大优势续领跑之势,不过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拥有不俗表现,值得一说的是合资车企,在采用“低价策略”之后它们的号召力也是杠杠的。01理想

2024-01-27 13:04:21
吉利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吉利汽车的供应链分析???
吉利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吉利汽车的供应链分析???

隐藏在暗处的亮点聊聊新能源车型背后的供应链硬实力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飞凡R7的供应链盘点图,打眼一看全都是耳熟能详的全球知名大企业:英伟达、华为、BOSE、京东方、马牌……看了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得了”,一查“上汽飞凡”,是情理之中了。难怪还是有不少人买车会看哪家厂商出品,主流车企产品,整体而言意味着更靠谱的制造能力,抛开研发能力和品质把控,单就这个供应链体系,就已经甩开某些代工厂的新

2024-01-26 16:37:50
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如何破局?
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如何破局?

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如何破局?撰文/张南编辑/黄大路设计/师超过去,谈及中国汽车出海的问题,主要是围绕主机厂展开。但近年。中国的汽车供应链势力大力攀升,尤其是以中国动力电池为代表,其全球市占率不断提升。除了整车,零部件企业出海对汽车产业的意义同样重要。前段时间,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表示,一方面,国内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企业的发展需要新的增量,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然的选择;另

2024-01-17 04:39:46
汽车行业如何做好供应链?
汽车行业如何做好供应链?

汽车行业如何做好供应链?汽车行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方合作,供应链的优化对于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汽车行业如何做好供应链的几个方面:优化供应商管理汽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的评估、选择、合同管理、供应商绩效评估等环节。这样可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交付能力,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施精益生产汽车企业应该实施

2023-11-08 04:44:39
沃尔沃或将临时在中国停产 沃尔沃与京东物流售后供应链一体化项目上线
沃尔沃或将临时在中国停产 沃尔沃与京东物流售后供应链一体化项目上线

因芯片短缺沃尔沃或将临时在中国停产沃尔沃周三晚间宣布,因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致3月零部件供应不足,将临时暂停或调整中国和美国的汽车生产。沃尔沃通过一份邮件声明表示,受此影响,公司预计在第二季度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因此将决定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对生产的影响。沃尔沃工厂上个月,沃尔沃汽车宣布了目前因芯片短缺而造成销量损失,并表示芯片短缺已经影响到了其比利时根特工厂的生产,警告可能会进一步停产。沃尔沃发

2023-09-13 10:07:47
新面孔:智己汽车(隐藏在暗处的亮点 聊聊新能源车型背后的供应链硬实力)
新面孔:智己汽车(隐藏在暗处的亮点 聊聊新能源车型背后的供应链硬实力)

新面孔:智己汽车11月26日,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百亿级项目——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正式启动。嚯,我大汽车圈又多了一个新面孔!“智己”,取自《周易》,意为以智慧周全万物,“智己汽车”则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没错,智己汽车就是此前上汽集团内部代号为“L项目”的这位!项目从2018年就开始筹备,主打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被上汽内部视

2024-01-16 07:25:40
大众ID.4 供应链中断将成为“新常态”
大众ID.4 供应链中断将成为“新常态”

定位于纯电动紧凑级SUV一汽-大众ID.4CROSS申报图曝光日前,我们从工信部官网获得了一组一汽-大众ID.4CROSS车型的申报图,新车定位于紧凑型纯电动SUV,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也是一汽-大众首款量产纯电动纯电动SUV车型。外观方面,新车与此前亮相的ID.初见的整体设计基本保持一致。前脸设计简洁但不简单,更富科技感。头灯灯组前引擎盖融为一体,底部蜂窝造型设计,搭配夸张的导流口,视觉

2023-09-09 14:35:27
大众Nivus小型轿跑SUV 供应链中断将成为“新常态”
大众Nivus小型轿跑SUV 供应链中断将成为“新常态”

造型酷似保时捷大众Nivus小型轿跑SUV将6月在巴西正式亮相寻车讯日前,大众官方发布了小型轿跑SUV大众Nivus的伪装官方图。该车定位为小型SUV,共享大众MQB平台,采用类似保时捷Macan的溜背式设计,由大众汽车南美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承担了Nivus的全部开发工作,并在巴西生产,大众Nivus将于6月在巴西首次亮相。大众Nivus由大众汽车南美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承担了Nivus的全部开发工

2023-08-28 07:43:15